《祖国多么广大》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发布时间:

1。《祖国多么广大》的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祖国多么广大》的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祖国多么广大》的教学设计 篇一

石家庄市宁源小学周丽荣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取了祖国南北、东西的四个地方的不同景色:海南岛和大兴安岭,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畔,以及长江、黄河横贯祖国,充分展现出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的画卷。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美丽多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海南岛、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以及长江、黄河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时差,气候差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课件演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对,是我国的地形图。它就像一只大公鸡,美丽而又威武。现在我们来一起找找河北省在哪里。(在中国地图上显示的河北省位置)

2.下面老师带着大家再认识几个地方:在中国地图上显示大兴安岭、海南岛、乌苏里江、帕米尔高原、长江、黄河的位置和带音节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老师对这几处地方的气候特点和物产等作简单介绍。

3.看完地图,你有什么感受?

4.教师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为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做准备,为后面理解课文积淀情感。

“海南岛、大兴安岭、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畔”这几个地名孩子都很陌生,引导学生对应图片认读,既可以对这些地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又可以为正确、流利的读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勾画出生字)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去掉拼音读课文,识记字形。认读全文,读句子,读词语,读生字。(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认读)

4.检验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1)出示生字,问:“你认识哪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在这个环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题,还可以组词、造句。)

教师随机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飘”、“洒”、“披”、“挽”、“挂”。

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很容易背过。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通过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

2.互相交流,指导朗读。

①前四行抓住重点词语“已经”、“还在”,并演示课件——海南岛的图片、大兴安岭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景色,体会到我们祖国的广大。

②接下来的四行,重点理解“还”、“已”,并演示课件——乌苏里江日出的图片和帕米尔高原满天星斗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在同一时间东西两地不同的景色,进而体会到我们祖国的广大。

③最后两行,抓住重点词语“挽起”了解长江、黄河由西到东横贯祖国;最后一句要联系前面的内容说出“广大”就是“很大很大” “特别大”的意思,然后引导启发学生加深对“广大”一词的理解,读出自豪之情。

3.说一说生活在这样的祖国你心情怎样?

4.指导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强化了对"祖国广大"的感受。

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一次培养。

四、拓展延伸,知识积累

读一读课后两个小朋友的对话,谈谈对祖国河山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意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复习、巩固背诵课文和识记生字的情况。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记忆字形。

①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练说句子。

②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③形近字比较(已 己) (广 厂) (米 木)

2.指导书写

广:注意横在的田字格中的位置,应该中竖线左边少些,右边多些;撇是竖撇。

已:注意竖弯钩出头,注意上面要写在左格中,因为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占去右边的位置。

安:字谜“一个小女孩头戴一顶帽”。讲解“安”的字源。在书写时注意帽子要小,女字的横要长。

米:撇、捺两笔要写舒展。

斗:注意竖要写在竖中线右边。

经:绞丝旁第一次出现,指导笔顺:撇折、撇折、提。

3.学生在书上先描再写,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认读、组词、造句等多种形式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交流记字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学习写字,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祖国多么广大教学反思 篇二

《祖国多么广大》这是一首短小的诗歌 , 我想:“能不能让学生们直接背诵课文呢?”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尝试,却发现行不通,一节课的时间只有三、四个学生背过来,有7、8个学生背的和课文略有一些出入,其余的学生更不行。    看来,我还是对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的不够好,“海南岛、大兴安岭、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畔”这几个地名都是孩子比较陌生的,读起来很拗口。“鲜花盛开、雪花飘洒、满天星斗、五彩朝霞”虽是四字词语,但在学生生活中没有接触过,在短时间内他们是不能形成记忆的。    为上课我应该做哪些准备呢?在黑板上写上没有拼音的诗歌,这是为识记字形做准备的;要求认识的字已经按照规律写到了自制的生字卡片上。看着半个空白的黑板,突然觉得我应该画上简单的中国地图,准备地名的词语卡片,让学生听,边读文边在地图上画上四种景色——鲜花、雪花、星斗、朝霞。等等,别着急行动,想一想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地名卡片是让学生听,对文中的地点有所了解,形成整体性的认识,为正确、流利的读文做铺垫的。画图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对文中出现的几个地方在地图上的具体位置有一些了解,通过画出的景色,由内心感叹祖国景色的美丽,进而知道祖国多么广大,这是最终的目的。 “教学要有一条情感的主线,各个板块衔接自然,景色的美丽是发自内心的惊叹,‘广大’是亲身的感受。”——这是我对自己教学的要求。

祖国多么广大教学反思 篇三

《祖国多么广大》介绍了祖国在同一时间内由南到北气候的不同和从西到东景色的不同,从而说明我们的祖国非常广大。课文共三句话,并配有相应的四幅景物图。但是,单凭这些文字和图画,在聋生的头脑里很难形成“祖国多么广大”这一观念。因此,在学生熟读课文后,我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勾出了我国的“大公鸡”地图形状,并告诉学生我们祖国的地图形状,就像一只大公鸡,美丽而又威武。然后,我用黄、绿、白三种颜色分别标出“海南岛”在祖国的南方,地图上的位置是在“公鸡”肚子下面;“长江两岸”在“公鸡”胸脯的位置;“大兴安岭”在祖国的北方,地图上的位置是在“公鸡”的头部。其中海南岛和大兴安岭,一南一北,相距很远,因而气候大不一样。接着,我又对这三处地方的气候特点和物产等加以具体的描述,学生听得非常投入。至此,学生的头脑里就初步形成了“祖国多么广大”的观念。 此时,我又标出了首都北京的位置,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有关北京的一些情况;接着,我又标出了我们家乡所在的平泉县河北省的位置,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有关本省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我还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不但非常广大,而且人民勤劳勇敢,在古代就造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科技水平在世界上也曾经遥遥领先。实际的效果告诉我,这幅“大公鸡”简笔板画的`作用可不小,它增添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同时,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一次培养。

祖国多么广大教学反思 篇四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此课所在的单元为介绍我国的广大地域,丰富地产。讲此课时,我没有给孩子们展示太多各地区的景色。而是展示了一张地图,让孩子们视觉感受中国的轮廓,在讲解语文知识时也灌输了孩子们的地理常识。这时,我发现了很多孩子不知道我们的家乡河北在地图上的位置,但大部分学生读能说出中国地图像一只公鸡。他们也能通过上学期学习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辨别一个地方在地图上的位置。我再通过让孩子们在地图上找帕米尔高原、乌苏里江、大兴安岭、黄河、长江、台湾、海南。让他们抢答这几个地方所在的位置。使他们真正了解了中国地域之广大。孩子们在课文的理解上就很透彻了。但我觉得不足的地方就是我没有再展示一些风景来让孩子们感受那里的季节、气候、风土人情。有机会我会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地方的不同景色。    这篇课文我让他们先备学了,孩子们将课文上的字词圈画出来,自己认读了很多遍,我进行检查,很快就能结束。还有字词的造句,他们的句子不仅是可以说出课文中的,还可以自己说出一些新的句子。    我在努力,孩子们也在进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祖国多么广大》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103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