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理念】

《守株待兔》是一篇寓言,与一般的抒情性课文相比,故事情节性强,而语言文字浅显直白。这样文体的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在边讲边说边议的过程中,与文本对话,了解故事内容,巩固生字词,感悟寓意。

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老师作为主要执教老师,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各教学环节渗透讲故事、复述故事能力的培养。数学老师作为协同教师,通过“一教一辅”型、“学习站”型协同教学模式,进行个别化辅导,将小班变成“小小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守、窜、撞、桩、此、锄;会写5个生字:守、此、桩、肥、丢。

2、通过词语“忽然”、“窜”等体会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通过“白捡”、“从此”、“整天”等词语体会种田人期盼不劳而获的愚蠢行为。在品词读句中明白寓意。

3、借助讲故事形式,尝试复述课文,愿意把故事讲给同伴或家人听。

【教学重难点】借助讲故事形式,尝试复述故事,并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激发兴趣

1、揭示课题,朗读正音。

2、老师逐字板书课题,教学生字。

3、引导学生说题意。

二、读好故事,集中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分组出示字词(带拼音),读通长句。

①忽然窜出来(读通句子:种田人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

②撞树桩(读通句子: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里的树桩上,死了。)

③又肥又大乐滋滋(读通句子:他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乐滋滋地走回家去。)

④从此锄头(读通句子: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3、分组朗读生字

4、书写生字:肥、桩、守(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书写,并记录下书写特别认真、美观,书写姿势端正的学生。)

三、学讲故事,明白寓意

(一)了解、讲述故事的起因,随机巩固生字词语“窜、撞、树桩”。

1、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呢?谁能讲一讲。(重点理解:窜)

2、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事发之“巧”:一只野兔从树林里飞快地窜出来,刚好有棵树桩让她撞上,刚好撞死了,又被种田人看到,你觉得这一切发生得有点儿——(碰巧/奇怪/不可思议)

3、引导学生尝试复述故事的起因

屏幕提示词语:忽然窜撞树桩(协同老师巡视,帮助指导学生复述。)

4、继续点拨:种田人仅仅是看到野兔窜出来,撞死在树桩上就马上有守株待兔的念头了吗?

学习句子:他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二)讲述守株待兔的过程和结果,随机巩固词语“从此、锄头”。

1、划找课文写农夫想法的句子,并尝试复述。

2、种田人这样想,又是怎样做的呢?

3、“从此”就是从哪一天以后?

4、理解“整天”:如果把“整天”一词去掉,句子的意思还一样吗?

(三)评价种田人的行为,明白寓意

1、小组内评价种田人的想法和做法。(协同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并记录讨论有序的小组)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播。

3、写话练习(情境中写字——此、丢)(协同老师巡视、指导、批阅学生的写话;指导小组学习,并记录优秀发言。)

我想劝劝从此以后丢下锄头的种田人。

我想对种田人说:你别再,赶快去吧!

我想告诉种田人一个道理:

4、师总结寓意。

四、讲述故事,阅读推荐

1、尝试接龙复述整个故事。(分两个学习站,两位老师分别指导)

2、建议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朋友听。

3、阅读推荐:《中华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五、学情反馈,多元评价

协同老师走到进行整节课的课堂反馈。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随文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明白寓意: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3、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明白寓意。

2、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前谈话:游戏:大小声说话!正话反说!(由兔年聊到兔年有关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板书:兔子),喜欢吗?今天啊,咱们要学习一篇和“兔子”有关的寓言故事,如果你愿意就请你举起小手和老师共同书空,好吗?(教师板书课题)“守”字写在田字格里。。

2、红色字是咱们的新朋友,谁有办法记一记?(加减法、熟字换偏旁)组词:守候、守门、看守!组词:等待,你有等待过什么呢?同学们都各种等待的经历,可是,文中等待的却是(学生一口同声的回答):一只兔子。真有意思!想知道怎么回事儿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守株待兔,打开课本第123页。(板书:寓言二则)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小声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上自然段号;

2、 同桌两人再大声地合作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句话说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意思呢!(同桌共同汇报)

3、 学生汇报: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咱们一起读一读,想想,“株”是什么意思呢?(找到了吗?):树桩。对,《守株待兔》这篇文章讲的就是: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待兔子的事。瞧,这句话中还藏着四个生字宝宝,谁?此、桩、锄、撞

4、 谁有好办法记住他们:桩:瞧,这是什么?(板书:树桩图);锄头,看图片,为什么是金字旁呢?有什么作用?撞,提手旁,代表与手上的动作有关。做做动作;(老师给大家猜个字谜吧:“些”字少二就是(此),组词会吗?)

5、 咱们班小朋友记字本领真强!去拼音,还能认吗?会认的站起来大声的读一读。

6、 真响亮,生字宝宝快乐地跳回了句子中,会读吗: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7、 孩子们,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等?等到了吗?)真善于提问题。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8、 这两个问题对我们的学习最有帮助,学习的小秘诀呀就是要学会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找出写为什么等的句子用“——”画出来,写等到了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学习课文:

1、 我看到了许多同学在读书与思考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并举起了胜利的小手。

2、 谁愿意来分享分享你的答案呢?为什么等?谁来回答。

3、 这个问题藏在哪个自然段里呢?谁来说说。

4、 (一)

a、出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b、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乐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4、同学们,兔子是怎么死的,让我们跟着种田人一块儿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5、兔子是怎么跑的呀?乱跑,对,乱跑用课文中一个词来说就是“窜”,不仅是没有目的的跑而且速度还很——快!这就是(板书:窜),读拼音,平舌音。

6、孩子们,树林里发生了什么事儿,让这只可怜的小兔子从树林里窜了出来呢?

评价:

(同学们刚才说的种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因为这些原因,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就撞死的事情会经常发生吗?)对,这只是一次:偶然、碰巧(学生板书)为什么?(有想法,尊重你的意见!)

7、种田人面对这样的意外收获,他是怎么做的?谁愿意来表演表演呢?注意观察观察他的表情。。你捡着了就是你的了。。用文中一次词是:能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吗?(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乐哈哈、喜洋洋)你为什么乐滋滋啊?课文中怎么说的,谁把这句话读出来。。“白捡”什么意思?能联系上下文解释,真会学习!!

8、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可开心啦,谁来读读他心里想的这句:(1)指名读(2)每天都白捡一只野兔,多美的事呀,谁再来读读?3)不是一只,也不是两只,三只、四只……而是每天都有一只呀,谁还想再来读读?(4)让我们带上“乐滋滋”的表情,都来做做这样的美梦吧!齐读;

9、过渡语:哇!种田人想的真是美啊!可是,梦想是美好的,可现实也是残酷的。他等到兔子了吗?

(二)、汇报交流第2个问题:等到了吗?没有。文中那句话告诉了你。

1、个别读。(找对了吗?微笑点点头,一起读读)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2、庄稼怎么会全完了呢?再一次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3、比较句子:

(a)从此他丢下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我有个疑问,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师这儿还有个句子,读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b)从此他丢下了锄头,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是啊!整天更加准确的表达了从早到晚的意思,今后我们在写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把句子写清楚、写具体。

4、转眼,一寸光阴寸金啊!

春天,大家正忙着播种,种田人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夏天,大家正忙着除草、施肥,种田人还是——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秋天,大家正忙着大丰收呢,种田人仍旧——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5、说话训练:

(1)同学们!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小结:是啊,不劳动,怎么会有收获呢?这个种田人想的是什么?

生:不劳而获。(学生板书:不劳而获)

(评价:1、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付出就想捡到便宜,那是不可能的。2、天上不会掉馅儿饼,什么事情都要有所付出,不付出就想得受益。)

6、经同学们这样一说啊,想必种田人也明白了,这件事是偶然发生的,要想有收获,不能全靠运气,得学会——付出!!蜜蜂收获蜂蜜需要付出,园丁收获芬芳需要付出,种田人想要获得丰收也需要付出。板书: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所收获。

7、小朋友们,在生活中你有见过这样不付出却想不劳而获的人吗?

8、 是啊!千百年来, 为了告诫人们要学会辛勤付出,流传着许多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条,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

a、有付出才有收获;b、天才是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

c、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过渡语:是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寓言故事总能借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咱们明白一个含意深刻的道理,同学们猜一猜,种田人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又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四、作业超市:

1、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守株待兔2》的故事。

2、运用生动的语言,讲一讲《守株待兔》的故事。

3、走进浩瀚的书海,读一读其它的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篇三

一、课题名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7课《守株待兔》,它是一篇寓言故事,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

1、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

识字的愿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了解寓言中词句的意思。

3、阅读浅近的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诵读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或多媒体,认识10个生字、会写“守”字。

2、通过自己读,指名读,赛读,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读诵,使学生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4、理解诗歌内容,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守”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寓意内容。

四、评价设计

1、通过提问、课件中生字的测试,达成目标一。

2、通过多种形式读、理解感悟课文,打成目标二。

3、通过阅读、体会、讨论交流、感悟,打成目标三。

4、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读,《差异网·www.chayi5.com》明白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打成目标四。

五、学习活动方案

一、谈话: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重点指导“守”的书写。

二、初读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3.启发思考:通过读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学生自读汇报为主,组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抓好基础的同时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达成目标一】

三、研读

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结果怎么样?这个人做得对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结合着学生学习第一则寓言的基础,和课文内容短小,语言平实的特点,充分放手。引导学生根据读文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指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像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自由读、指名读、男女读。

【通过多种形式读,达成目标二】

3.结组学习。引导学生围绕着梳理出的问题研读课文。教师巡视,适当提示,比如: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等。

4.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如:

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

【合作读书,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点拨,提高了学习效益。互动的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研读氛围,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加深了对寓意的感悟,达成目标三】

四、拓展

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达成目标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11 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