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精选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7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一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二、分析

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思考: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1)丰富的语言

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例:“堪称”“号称”“美誉”

例:“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2)特定作用的句子

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四、资料袋的学习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注意。

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

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

大峡谷地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覆盖着,天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

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

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及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

雅鲁藏布江遇南迦巴瓦峰阻挡,改向南流,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形成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

大峡谷入口处古堡遗址目睹了大峡谷的历史变迁。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收集资料。(课前查找有关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师生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2、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2)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新词。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等。

2、我懂得词语的意思。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会自主完成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说一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 我知道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2)生:美丽、神奇、让人惊叹、不可思议、无与伦比……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有同样的感受,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

(3)生:课文中的第4自然段写了它的美丽。第2自然段写了它不可思议……)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展示心得体会。

四、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五、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教学反思:我始终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读文、谈感受。课堂上把指导朗读、抓住课文叙述的要点、品位文中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景观。在学习方式上,我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并愿意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我在教学上着重引领学生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渗透自主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三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课文中标有音节的词语。

2、学习生字:

穆 玛 涓 滔 脉 卉 罕

二、分析

1、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大意: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思考:

⑴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⑵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⑴ 丰富的语言,例如: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堪称”、“号称”、“美誉”。

“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⑵ 特定作用的句子,例如: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三、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四、资料袋的学习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掌握新词,理解词意,积累词句;

2,熟读课文,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初步了解使用多种说明方法的说明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学生介绍对西藏的了解。

2,出示图片进一步了解西藏。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去游览世界最深的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课题)

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①,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

②,学生汇报,师板书。

③,结合金钥匙,检查一下自己的答案。

④,找出与提纲相对应的段落。

2,分段精读课文。

①,学生自由准备,以导游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某一处的特点。

②,学生评议。

③,教师整理板书。

三,整体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

1,思考:文章中用得最多, 最能说明问题的词是什么

2,读一读所有带"最"的句子。

①自由读; ②个别读; ③齐读。

3,思考:如果将"最"换成"非常" 有什么不同 (板书:世界之最)

4,情感教育。

四,再读课文。

1,自由读。(带着骄傲和自豪)

2,汇报读。(读你最喜欢,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2,从阅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

2,边读边想象画面, 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教师准备:

珠穆朗玛峰的图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我国的青藏高原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被称为"世界屋脊".在这个高原上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图片,展示给大家看。介绍:高峰与深谷相隔很近,综们的高度有近万米的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足迹去欣赏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二, 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

2,投影出示:阅读提示。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 为什么

(3)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用记号标在书上。

(4) 回忆我们学到的学习方法并运用学习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各方面写具体的。

3,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1," 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2,"我需要你帮我!"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 学生提出问题,争取让同学帮助解答。

3,"我要补充!"

倾听同学发言,及时补充,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再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写作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理解课文。

1,丰富的词语

例:"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堪称""号称""美誉"

"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2,特定作用的句子

例:"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五, 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

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六,拓展练习

学了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好像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它真是太壮观了。你打算怎样向你的朋友介绍这个神奇的地方呢 希望同学们通过形象的描述使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哪一位同学想试一试

小组讨论。

凭借书中的描述和图片,展开合理想象,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七,课外作业

读"资料袋"中内容,说说你的感受 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和同桌交流。

资料

雅鲁藏布大峡谷

2003年8月20日15:00 深圳晚报

雅鲁藏布大峡谷不仅以其深度,宽度名列世界峡谷之首,更以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宝贵资源而引起世界科学家的注意。

世界最大降水带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流域;世界最北的热带气候带和自然带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上濒临绝种的古老物种生息繁衍在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稀有生物资源分布在雅鲁藏布大峡谷。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大峡谷地区有不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覆盖着,天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二位。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壮观,奇特, 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

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及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

雅鲁藏布江遇南迦巴瓦峰阻挡,改向南流,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形成世界上极为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峡谷。大峡谷入口处古堡遗址目睹了大峡谷的历史变迁。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3、能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歌曲激趣: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录像带,由学生介绍展示青藏高原的相关内容,激起下一步学习的欲望。

2、指导自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梳理脉络、品味语言。

3、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资料袋,体会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4、拓展思维:讲述课文内容,讨论峡谷发现的重大意义,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学习科学家不懈追求的探索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青藏高原》的录像。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词。搜集青藏高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课题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在学习之前我们先跟随歌曲去领略一下青藏高原那神奇的风光。

2、学生观看录像。

3、师: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对青藏的认识。

设计意图:由大家熟悉的青藏高原入手,通过歌曲录像、图片和自我展示等方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想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二)指导读文,理解语句

1、学生自读后思考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大峡谷的,找出相关句子。

2、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3、讨论:

(1)“咫尺为邻”是什么意思?

(2)“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中为什么用“堪称”而不用“”号称?

(3)文中“世界屋脊”、“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都带有引号,为什么?

(4)课文中有几处用到了“从……到……”句式,它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说九个垂直自然带“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猛烈地画卷”?

设计意图:教师设疑,给出学习目标,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效果远好于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三)学习资料袋

1、师:让学生看资料袋的图片,告诉我你们的第一感觉。

2、师:请大家齐读资料袋,了解科学家对大峡谷的探索过程。

3、鼓励学生据资料袋的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对大峡谷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加以说明。

4、师:谁能告诉我你们心中的感想?

设计意图:“资料袋”中介绍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安排时间让学生阅读其中的文字,观察其中的图片,不仅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更全面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可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感受和学习中国科学家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四)拓展思维,口语训练

1、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为我们讲述一下文中所介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2、组织发言: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以外,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

3、讨论:发现和测绘论证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什么重大意义?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篇七

一、预习探究,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情况

师: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观潮》,钱塘潮的奇妙、壮观令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大自然的景观十分丰富。今天我们来一起来看看同样神奇壮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

出示图片,介绍雅鲁藏布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情况。

我们学地理时,知道了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的藏文意思是“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

雅鲁藏布江在青藏高原上冲刷出了一条很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旁。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雅鲁藏布江流到扎曲村后,突然在高原上出一个呈U字形大拐弯的,而且转向南流。峡谷旁的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东端最高峰,此处峡谷深达6000米以上。大拐弯峡谷以雄伟峻险、奇特的转折闻名于世。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长度超过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峡谷,深度超过了曾号称世界之最的秘鲁科尔多峡谷,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大峡谷和最深的峡谷。它是中国几代科学家经过长期艰辛考察后发现的,以其宽、深、窄成为世界一大奇观。

二、合作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或是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动画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

4、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重点掌握:

5、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

重点掌握:穆、堪

6、掌握以下词语的读写与含义

咫尺:比喻相距很近。

堪称:堪,能够;可以。堪称即可以称为、可以算作。

皑皑: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美誉:美好的名誉。

第二课时

三、品读体验

1、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雅鲁藏布大峡谷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作者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它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还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除了最深最长,雅鲁藏布大峡谷还有哪些奇异之处。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水:万年冰雪、沸腾温泉、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千姿百态

山:热带雨林、皑皑白雪——神来之笔

生物:九个垂直自然带,从北极到赤道分布的动植物——神奇美丽的画卷、植物类型博物馆、动物王国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上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可展示与雅鲁藏布大峡谷相关的报道)

提示: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喜乌拉雅山东端最高峰南迦巴瓦峰作神奇的马蹄形大拐弯。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环境极为艰险,峡谷核心地段是多处无人区、其内侧的墨脱县因受喜玛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包围阻隔,成为高原上有名的孤岛。因为这一切,大峡谷成为地球上为数不多的人类难以涉足的神秘禁地之一,被视为“死亡峡谷”。真正能深入峡谷的人寥寥无几。1998年,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对雅鲁藏布大峡谷这块人类探险史上最富神秘感、最具危险性的地区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科学考察。通过徒步穿越大峡谷,精确测绘大峡谷各地段的深度、宽度,测定大峡谷中瀑布的特征及数据,考察大峡谷环境资源状况,研究建立大峡谷科学实验基地等,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科学数据。1999年,国家测绘局首次公布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精确测量数据,即长504、6千米、最深6009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确立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最长最深的峡谷,改变了人们关于峡谷的世界之最的认识,并为人们初步展现峡谷奇特的景观与突出的科学价值,因此是上世纪最重要的地理发现。

师:作者预测雅鲁藏布大峡谷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为什么他这样说?

首先,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理风貌与生物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有很高的科学考察价值,其科学价值不言而喻,必将吸引众多的科学家到此进行科学考察。其次,雅鲁藏布大峡谷资生物资源丰富,潜在的电力资源价值突出,将吸引政府加大这区域的资源开发。第三,雅鲁藏布大峡谷具有独特的魅力,有很高的旅游探险价值,吸引了探险家与旅游爱好者。

四、巩固延伸

师:这篇课文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

作者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形成了壮丽景观。

接着,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进一步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然后,作者从水、山、生物三个方面描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象,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丰富性,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奇异的景观。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11 106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