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9篇《《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材分析:

《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是试着加以运用。《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略读课文。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非常吸引人的说明文,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人见人烦的“灰尘”原来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作者在讲述灰尘的作用的同时,还向读者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只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加正确地认识,才能趋利避害。

本文共六个自然段构思精巧、别具匠心。“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设问从课题开始反复出现了四次,“作假设”成为这篇说明文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文章以此为题起到了吸引读者,引起读者好奇的作用。文中的反复出现是为了强调说明灰尘的重要作用。结尾处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而文中这样反复地出现“假如没有灰尘”也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节奏更加紧凑。本文除了“作假设”还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章的4-6这三段结构相同,都是先介绍灰尘特点,再具体说明灰尘作用。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说明文了,学生对于本单元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起到的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从文章中找到常用的说明方法,并且分析出使用效果。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文字浅显,所以应以学生自学为主。由于,“作假设”这种说明方法在本单元其它文章中体现不明显,但在本文中非常突出,应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它的效果。另外,“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事物”这一哲理,学生在自悟中很难体会到,也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然而、面临、颗粒、来源、分裂、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体验“作假设”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重点体验“作假设”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

解决方法:品读语句、随文批画、设计填写表格、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灰尘。

2、灰尘有哪些害处?

3、师:确实,灰尘是一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对吧?所以,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那 么,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补全板书课文题目:12﹡假如没有灰尘 课件:课题)我们的世界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形呢?(指名作答)

4、下面我们来读读12课:《假如没有灰尘》,假如没有灰尘,是否对我们的生活绝对有利?

(二)、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①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②说一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这句话的意思。

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对生词的掌握情况。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三)、合作交流,问题导向

①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通过预习,文章哪些自然段详细介绍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③学生默读课文,组内合作完成表格。(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④分组展示。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四)、生问师答,定向释疑。

1、生题疑问

2、师问生答:

(1)、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写清楚的?

(2)、回答: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景?

(五)、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

①灰尘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无法欣赏到晚霞朝晖,(课件:晚霞朝晖),观赏到闲云迷雾(课件:闲云迷雾),领略到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课件:彩虹日晕)。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其实灰尘的作用还止如此呢!这里有份材料,让我们了解一下。(课件:灰尘的另一面)

②灰尘有着它的两面性。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如网络,糖,可以补充身体的糖份,好吃,但却引起肥胖损坏牙齿。)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板书: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今后我们无论看待人或事物都不能只看到它的缺点,还应该看到它有好处的另一面。

(六)、作业。

请以“灰尘的自述”为题写一篇文章,告诉人们它的两面性。

(七)、板书设计:

12*假如没有灰尘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二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真正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遵循这一原则。

在教学《假如没有灰尘》一课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放手让学生去“读”:语文教学就要创设一种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场面,让学生在“读”中去感悟、体验。在课堂上我花了许多时间让学生去“读”,读懂读透。因此,为后边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2、放手让学生去“问”: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能主动去提问题,通过提问,通过思考,不仅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更带动了其他学生去思考、提问。

3、放手让学生去“讲”:通过“读”和“问”,学生有了自己的认识,我让学生放开胆,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有了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4、放手让学生去“评”: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参与评点、争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5、放手让学生去“练”:课后练笔很重要,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与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以第一人称写写灰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学会放手,放手让学生去做,虽然本课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遗憾,但是也带给我许多启发,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继续前进。

《假如没有灰尘》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联系说话写话,推销课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设计的新型产品。

重点难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2、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1、指明读阅读提示。

2、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四、全班交流,点拨指导

小组汇报时,要通过读表现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感悟,延伸拓展

1、指名读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

2、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六、作业

1、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东西其实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2、完成指导丛书的练习

板书设计: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做假设易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做假设具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做假设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四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河南省濮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濮上路第一小学 胡利敏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然而、面临、颗粒、来源、漂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湿漉漉、古往今来、庞然大物、气象万千”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学情分析

学生从三年级的课文《赵州桥》开始已经接触了说明文,学习了《太阳》、《秦兵马俑》等说明性的课文。本学期又学习了《鲸》、《松鼠》、《新型玻璃》,掌握了基本的说明方法,有了一些应用说明表达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准备:媒体资源

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灰尘!你喜欢吗?

老师想起一句诗,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请大家读两遍,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学生可能会说出灰尘的害处。)

2、是啊!这就是灰尘,它散落在窗台桌面,污染环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传、传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讨厌它。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生词。指名回答。

人无法睁眼

天始终蔚蓝

地湿漉漉的 生物无法生存 大自然变单调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师: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情形呢?你们的想法有几条得

到了印证? 4、小组活动:

谈谈自己的想法,有哪些想法是符合实际的?

三、精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根据刚才读的句子,请同学们想想灰尘有什么作用?快速默读课文。2:交流,讨论(1)使光线柔和。(2)使天空颜色渐变(3)使大自然气象万千

3:看来我们的生活还真离不开灰尘。可是,这么细小的灰尘,怎么能使阳光变得柔和,使天空改变颜色,又让我们看到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呢?相信通过读书,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文中找找有关的句子,想想他们的特点。

(1)吸收并散射光线。(2)具有吸收性能。4:灰尘除了上述这些特点外,课文还写了什么样的特点呢?(颗粒小)

5: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对怎样的情形呢?(出示课件)

四、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电视,网络,游戏……

五、总结升华

是呀,我们平时人人讨厌的灰尘却有这么大的作用,小小的灰尘有危害人们的一面,也有造福万物的一面。你能举出生活中具有双面性的事物吗?课下与同学交流。

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呀,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造福自己。

板书:

假如没有灰尘

灰尘的特点 作用 说明方法 细小 削弱阳光 做假设 吸收散射光线 使天空呈蔚蓝色

做假设 具有吸湿性 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做假设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说明有序,浅显易懂。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清晰而又生动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响应学校提倡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新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点拨引导。为此,在导入课题时,先出示灰尘二字,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让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是怎样?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检查字词,重点理解:“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这一谚语,让体会到原来灰尘在人们心中的危害是那么的大。再接着,让学生默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2自然段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最后,还引导学生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这让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事物。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学生理清线索、理解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并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认真体会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在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面性,学生举了好多例子,如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但洪水泛滥,会给人们{CHAYI5.COM}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废品一方面可以回收利用,节约资源,但如果利用不恰当又污染了环境等等。

学习了这篇课文,练笔也很有必要。为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我让学生以“假如没有……”为题,写一次小练笔,让学生深刻理解使用假如句子的应用并搜集有关灰尘好处的资料,让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施展的同时了解到灰尘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评价

这节课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假如没有灰尘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作用。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情感目标: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揭题,谈话导入

1、齐读课题。

2、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灰尘)。

二、以“尘”激趣,学习灰尘特点“小”

1、学生上黑板书写“尘”字。

2、分析“尘”的字形字义。

3、学习灰尘的特点“小”。

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⑴思考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⑵指导朗读,读出“小”的感觉。

⑶师小结。

三、认识灰尘有害的一面

1、谈话交流灰尘的'危害。

2、人们一般情况对灰尘的看法。

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四、学习灰尘的作用与特点

1、谈话过渡。

2、设疑激趣: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3、“导”与“扶”,学范例。

通过学生回答的“作用”相机学习相联系的特点,体会说明方法怎样形象地表达。

⑴找出没有灰尘的情况。

⑵相机找出有灰尘的情况。

⑶朗读比较,体会作用。

⑷找出相对应的特点,并体会。

⑸总结学法。

没有(灰尘)假设

作用(后)特点(前)

有(灰尘)作比较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出示表格,提出自学要求。

(2)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⑵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细小列数字、作比较散射光线削弱阳光假设、作比较散射七色光改变天空颜色假设、作比较具吸湿性调节气候假设、作比较

五、总结感悟

1、小结课文,学生感悟。

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

2、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教师说:“平时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②出示生字生词指明带读:勿 尘埃 拂拭 饱和 依附 湿漉漉 朝晖 日晕 单调

三、依照提示,自学讨论

①指明读阅读提示。

②先默读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③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七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与灵动的课堂,是为学生创设“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时空。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一旦被真正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具有足够的教学智慧,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成”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即时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火花,点燃精彩的课堂。

二、案例的描述

那天,在没有安排预习的前提下,我直接出示了“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这一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了。

有的说:“那有多好,可不用天天打扫卫生了。”

有的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灰尘让我们厌恶,没有灰尘,不是太好不过吗?”

有的说:“灰尘还危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没有灰尘,人们的健康或许可以得到一些保证。” ……

同学们各谈各的,但观点都是一致的──灰尘有百害而无一利。没有灰尘,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我马上反问:“难道灰尘没有一点益处?”学生被我这一问,顿时来了兴趣,我马上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文中寻找答案。

一会儿,学生马上从书中圈划出了灰尘的作用。

“原来,灰尘可以削弱太阳光,假如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我们无法睁开眼睛。”

“灰尘还能反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假如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灰尘还有吸湿功能。”

“如果没有灰尘,就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大自然会是多么单调啊!”这时,我突然发现平时很羞于发言的小玲也举起了手,为了对她的难得的勇气表示鼓励,我马上请她来发表意见。

“原来,灰尘是好东西,那以后我们不要擦灰尘了……”

哈哈哈,顿时,课堂上响起了一阵哄笑,有的学生甚至一边用手指着她,一边发出“仄仄”的声音,连一旁听课的老师也禁不住偷偷地笑了起来。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尴尬,我没有硬牵着学生回到原有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心慌意乱,更没有对这个学生的回答嗤之以鼻,批评训斥,取而代之的是巧妙引导,并进一步启发,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很丰满,很生动。

“同学们,你们刚才不是说了好多灰尘的作用嘛,那小玲说灰尘是个好东西也未尝不可。”我故意对小玲的发言加以肯定。

“那灰尘有很多弊端,怎能就判定灰尘是好东西呢?”一位学生显然很不服气。

“灰尘有利处,也有弊端。”还有一位学生补充。

“事物既有利处,又有弊端,这叫什么?”我看时机成熟,马上抛出这个问题。

学生沉思了片刻。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为学生的悟性感到高兴。

这时,小玲又信心实足地举起了手,“老师,我该这么说,其实被我们深恶痛绝的灰尘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我们要正确认识,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向小玲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也深深被小玲再次举手的勇气而折服,孩子脸上的笑容更为灿烂了,整个课堂中也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随感

上课前,我精心准备了教学方案,并没有想到七年级的学生还会作出“原来灰尘是好东西,我们以后就不要再擦灰尘了……”这样的总结。课后,我在想,倘若当初这个学生说出这句令满堂学生与老师哄笑的话后,我马上给予训斥并及时纠正,倘若当孩子有了生成活动以后,我没能注意倾听,没能筛选和提升来自学生的信息,并作为新生成的教学资源,也许,学生只能一知半解地去领悟所谓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而且,对于刚才发言的那位学生,经过别人的取笑,她不可能再兴趣盎然地继续学习,不可能再继续畅所欲言,这对她今后的语文学习都会形成一种障碍,甚至会蒙上一层阴影。

我庆幸自己当时的敏感与智慧,及时地调控了课堂。在学生发生错误后,将错就错,因势利导,适时反问,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这个关键问题上来了,在好奇心和好胜心的驱使下,他们会自主地想方设法去探究问题,寻求正确的答案。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四、案例点评

我们可以为课堂教学中没有预约的“生成”喝彩,可透过这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这都要求我们的教师善于抓住契机,做个灵敏而懂得把握教育机智的人。因为一堂好课的出彩之处,可以是预设的,但更多的是生成的细节让人为之耳目一新,为之喝彩。

类似于“灰尘是好东西”这一类现象,在我们的教室中每天不知道要发生多少起,然而它们往往就让这些教学资源如流水一样地消逝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记录,更不要说让它点燃孩子心灵的智慧和思想的火花。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行为处事过于按部就班,过于追求直接的对应。也就是说,要有智慧的行为,先得有智慧的眼睛和追求智慧的头脑,有一颗对最寻常的经验敏感的心灵。

1、对全部的教育目标从总体融汇贯通:

有效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不可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解决方式。多数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有效的、尤其是灵活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是某个特定领域中可以称之为“专家”的标志。对于教室里的问题解决而言,一个新手教师要成为一个专家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储存”,是她充分掌握了全部的教育、教学的目标。这种掌握不是按照目标本身的逻辑顺序和分类标准一点一点地掌握,然后按照类别和顺序一次一次地呈现的方式,而是全体综合的掌握,然后在具体的情境中需要什么就能够提取什么的方式,即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对于已经记忆和形成良好组织的目标的“再认”,它保证教师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表征问题。教师打破刻板的按照预先的进度和计划“上课”的教学方式而进行随机的教育和生成的教育的最关键的环节。

2、养成常向自己提问的习惯:

一切教育教学,无论灵活的或刻板的,都不能免除一定程度上的事先的设计和预期。既然有预期,也就必定有预期不到的情况,因为教师对于动态的课堂情境和学生状态的把握,必定只能是局部的、大致的和推测性的。我们传统的教育,基本上只管教学的进度而不顾及对于学生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会遇到很多问题和挑战,因为一切都按照她预先的思路来进行,如果有什么意外,她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或者采取强制的措施。然而我们现在既然提出要“对学生作出合适的反应”,要尊重儿童的需要和权利,也就是要在相当程度上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无论我们设计多么周详的教学和课程,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都会碰到来自于学生的大量的挑战。这挑战中有些会使我们超越原来的设计水平,有些会使我们降低原来的设计水平,还有一些则迫使我们完全放弃并且另起炉灶。

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非常戏剧性地体现在:当教师的设计和预想同学生的反应不相符合时,这种不符合的程度越是遥远,并且教师最终所采取的措施能够既不违背设计又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教师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就越是能够得到充分体现。而这一切得以产生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将学生对自己的挑战,转化为自己对自己的疑问,转化为一种积极行动的动力。

3、在同一个时间里注意不同的事情:

一个教师不可能享有牛顿那样的闲暇,可以一天到晚都思考一个问题而不干别的事情;而且教师的教学智慧的产生,不能完全是头脑中的顿悟,不能脱离开具体的教学场景,而往往是从什么地方产生问题,就从哪里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并且就在同一个地方来解决问题。这不是说教师不能够在下班之后从同事的聊天中,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相关的启示和领悟,但是我们更提倡现场的、就地解决的、互动中的发现和解决。这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在一边做着日常的事情,一边不放弃对于以前所产生的问题的关注。所有不曾解决的问题,悬在教师的心口上,成为一根十分敏感的“弓弦”,不论在什么时候碰到合适的刺激,就会一触即发,豁然开朗。

4、从日常经验中得到发现的惊喜:

日常生活经验是人类一切科学和职业经验的最丰富和最基础性的“母体”,如果硬性地抛开常识的“庸见”,必定使我们自己的视野大大受限,就像文学作品失去它创造力的源泉一样。相反,如果我们保持开放的心胸,保持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鉴赏性的敏感,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必定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枯燥的,我们的随机教育和生成教育就会真正成就我们的教育事业,使它成为一门实践的艺术。

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一双锐利的眼睛,要“于无声处”去聆听即将响起的惊雷。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准备】

幻灯片、收集灰尘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生字多读几遍,能熟练认读。

2、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勿(wù) 埃(āi) 漉(lù) 晕(yùn)

3、段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⑴ 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⑵ 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灰尘的特点:

⑴ 小,从哪感受到的?

⑵ 来源于土壤和岩石。

⑶ 在空中飘浮。

灰尘的作用:

⑴ 反射光线。

⑵ 反射光波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⑶ 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3、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

⑴ 填写课文内容。

⑵ 补充课外资料。

四、小结说明方法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数字、假设)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九

1、出示诗句: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 读一读,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灰尘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默读课文,印证设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模样(mú)朝(zhāo)晖 直径(jìng)削弱(xuē)散射(sǎn)较(jiào)短可恶(wù)干涸(hé)

单调(diào)削(xuē)弱尘埃(āi)调(tiáo)节气候

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 ⑴灰尘的特点:

①小,从哪儿感受到? 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朗读体会。

②来源于土壤和岩石。③在空中飘浮。⑵灰尘的作用: ①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③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⑶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_________。①填写课文内容。

②读一读,说一说从这几句话中发现了什么?(句式相似,都强调了灰尘的作用大,但强调的角度不同。这三个句子都采用“假设”的说明方法写的。)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放手让学生自己来。通过自主阅读,发现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句式训练引领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和写作特点。达到自读自悟的目的。③补充课外资料: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作用外,你还知道灰尘有哪些作用?

四、再读课文,习得方法

1、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细细品读,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大。2、交流汇报:

3、读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说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维

1、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如鸟粪、电视、网络……)3、小练笔:

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短文。4、推荐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1、抄写下面词语:

恶劣狼狈擦拭尘埃削弱朝晖裂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天空将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因此,_______。

⑵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灰尘虽然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则又令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3、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如鸟粪、网络、电视……请选择其中的一项仿照《假如没有灰尘》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11 11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