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优秀教学设计【优秀4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但愿人长久》优秀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一

1、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体会作者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了解内容

1、投影出示要求

(1)练读课文后生字。

(2)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

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隐藏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4、指导朗读《水调歌头》这首词,重点是朗读后面几句话。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1、对“屈、悲、缺”等字进行书写指导。

3、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意思的词语。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听录音,感受《水调歌头》这首诗歌描绘的意境。

了解苏轼生平。

齐读课题。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练习朗读自己课文。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生思考后自由作答

练习朗读背诵

2、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的词境界阔大,风格豪放,是宋代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

但愿人长久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齐读《水调歌头》。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感情朗读,体会感情

1、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朗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齐读课题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

(b突出第2小节朗读的欢喜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理解第四小节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埋怨月亮的话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2、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二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1、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①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②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③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④学生练读全文。

⑤抽读卡片。

⑥读准字音。

⑦理解词语

a、皓月:明亮的月亮。

b、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3、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

②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②“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③“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四)作业布置:

抄写词语。

(五)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3)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4)自由练读。

(5)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6)引导想象。

(7)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8)细读5,6自然两段。

(9)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10)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11)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1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1)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2)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四)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5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

4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 播放>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全篇。

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 师检查自读情况

(1) 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 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 等

(3) 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诗歌诵读比赛

1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3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4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复习

1 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 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二、细读课文

1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 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 师生一起背诵>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总结课文

1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2 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作业

1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但愿人长久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推荐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朗读导入,简介苏轼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PPT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板块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2、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3、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4、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状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PPT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板块三:诗歌诵读比赛

1、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2、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板块四: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旧课,夯实词语。

1、指名背诵《水调歌头》

2、学生齐背《水调歌头》

3、指名读词组

皓月当空万里无云

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读着以上的词组,你能想到文中的哪些资料呢?说说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4、听写词语: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这三个词语都是写谁的?你能试着用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吗?(结合课文资料)苏轼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板块二:扣词入文细读课文

苏轼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1、自读全文圈点画注

2、独立思考准备交流

3、组内交流准备汇报

4、全班交流总结提升

最终落脚点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板块三:反复吟咏理解诗情

1、自读古诗读出韵味

2、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3、三读古诗读出情思

板块四:布置作业

完成小本作业相关练习

附:板书: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但愿人长久》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1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