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重点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提醒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文章详略的合理安排。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学生充分读书解疑,师生合作读。

学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质疑笔名,引起疑问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奇特的植物,它地上开花,地下结果。是什么?(出示:落花生)

设计意图:在上课的伊始采用谜语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个谜底又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事物,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落花生”不仅仅是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现代作家、学生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要问了:老师,我们资料上写,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你对这个笔名还有什么疑问吗?(好端端的一个人,为什么起个农作物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呢?)

问得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15、落花生)。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设计意图:质疑是创新的萌芽,是创新的起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主要写了几件事?

2、学生自读,汇报,教师正音,相机板书。(板书:种 收 吃 议)

3、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的脉络为接下去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略读“种”“收”:引导发现,主动求知

1、读第一自然段,并质疑。(教师引导:主要质疑我们付出劳动应该收获,为什么文中说“居然”收获了?)

2、自主探究:可以自读自悟,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解疑。

3、交流点拨:一是因为我家后园是块荒地;二是因为是我们姐弟几个种的,我们年龄小,没有经验;三是因为收获的时间短。(没过几个月)

设计意图: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充分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有异议的地方,然后运用各种方式自主探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精读重点:品词析句,深刻体悟

1、自读3—15自然段,想想一家人是如何议花生的?

2、学生自读、汇报。

3、教师引读:姐姐说——女生读,哥哥说——男生读,“我”说——齐读。

设计意图:角色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4、结合实际,说说花生还有什么好处?

过渡:兄妹几人说的是花生显而易见的好处,父亲又有什么见解呢?

5、(多媒体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学生思考:桃子、石榴、苹果怎么样?你想说什么?花生和他们相比可贵在哪?用词语概括,教师相机板书。为什么要和其他东西相比?

6、齐读第十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

7、父亲说这些只是为了夸花生吗?生回答。指名读。说说自己的体会。齐读。

过渡:那时的我有多大?我明白父亲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吗?

8、学生汇报,理解“体面”在这里的意思。讲体面有错吗?只讲体面呢?

9、教师引导:幼小的我牢牢记住父亲的话,齐读15段,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印)

10、拓展: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11、(出示:实话实说:你想做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了解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从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我的奋斗目标,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有用的人。

五、教师小结,深化中心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实现了做人的真谛,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来读他的话。(出示)生齐读。

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词句段,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明确文章的中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1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难点

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有关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板书课题 :19、落花生 (齐读课题)

二、作者介绍:

许地山(1893、2、14—1941、8、4) 原名许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生于台湾台南,甲午之战后全家迁居福建龙溪(漳州)。幼年随父在广东读书,中学饿毕业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师范教书,1913年赴缅甸仰光中学任教,1916年回国。次年入燕京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再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1923年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次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习。他对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钻研过印度哲学、人类学、民俗学,掌握梵文、希腊文和中国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学者。

过度: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学习生字词

亩 尝 吩 咐 茅 榨 榴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 www.paomian.net 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齐读、指名读。

2、师: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齐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学生思考: 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生: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四、重点感悟,学习课文

1,师: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

2,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思考:

①哪些部分是重点哪些部分是略写?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指名读课文重点部分,教导学生学会把详略的手法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六、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吃花生

议花生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回顾前文,继续学习落花生。

板书 :落花生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生:先写种花生,再写收花生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

2、师: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些词语是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不能颠倒位置

3、师:“居然”写出了什么?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生:“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用“居然”一词 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4、师:学生练习用“居然”造句。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内容,懂得道理。

1、师: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板书:尝花生议花生)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理在地里。

(板书:兄妹们议花生父亲议花生)

3、师: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师接:(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生: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

(板书:果实理在地里鲜红嫩绿的果实矮矮地长在地上高高地挂在枝上)

师: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生: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师:请孩子们练习用“成熟”造句。

师引导学生“成熟”有两个义项。一是泛指生物由发育到完备阶段;一是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据此指导学生造句。

4、 师: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生: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5、师: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投影片,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的人,不要做,而的人。”

(2)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三、回归感情,升华主题: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

四、作业

背诵课文第十自然段

《落花生》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文章主次。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自读设问,讨论交流,读中悟理。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作者大体的思路,老师用这样的思路引导大家:

(1)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2)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花生,而一定是落花生?

(3)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

(4)作者借花生想告诉我们什么?

(5)在写作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读一篇课文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教给学生读题思文的方法,做到不盲目读书。)

二、诱导初读

1.范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自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分段指名读课文,注意听清对字音读的是否准确。思考:种

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哪些部分是次要?哪些部分是主要的?

(诱导预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初步分清文章的主次,为突出读写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也为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打好了基石。并且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听读自读中,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一种学习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议、互补、互改。)

三、引导细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围绕花生讲了什么?

2.自读第一自然段,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或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增加了广阔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思考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将多种读书思考方法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3.课文通过8个字概括了种花生的过程,通过一句短短的句子就把收花生的过程一笔带过,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不时地围绕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提示、指导,促使这种学习方法尽快转化为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形近字组词。

避()墓()辩()浇()

辟()幕()辨()饶()

譬()慕()辫()烧()

2.多音字组词。

zhong()pian()san()

种 便 散

zhong()bian()san()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

2.分清文章的主次。

3.分角色有感情一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对作者借描写花生的特点,赞美其所代表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哪些部分是主要内容?哪些部分是次要内容?

二、引导细读

1.自读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欢的方法读懂它。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

(把学习的时间,方法的选择交给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过收获节是谁提出来的?都有谁参加?在什么地方过节?

三、指导议读

1.自读第三自然段至最后,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着通过阅读都读懂了什么?还不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

2.四人一组讨论疑难,组长记下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各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疑难,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重点问题提出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整理、归并。

如:大家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什么?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借花生的特点的描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的话是什么意思?

4.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然后把看书的见解拿到学习小组中研究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分角色朗读。

(1)自由练读,自由组合。

(2)分角色朗读。

(3)评读,品读。

(4)赛读。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画句子、质疑及讨论、全班合作交流等形式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三是强调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了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朗读形式也注意多样化。)

6.小结。

归纳本课的阅读方法,进行相关的写作指导。

四、指导背诵

1、你喜欢文章的哪一段?想用什么方法背下来?

2、当堂背诵。

(指导背诵,既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又落实了课后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让学生用自己的背诵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一体许地山的作品,并交流读书的感受。

《落花生》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 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呢?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呢?(生答)

2、回忆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过渡:作者一家人到底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1、默读议花生部分,出示默读要求:

(1)勾画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什么,又想告诉我们什么?

(2)勾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赞花生

(1)指名朗读7-10段,想一想:大家议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2)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需挖起来才知道。

自由读、指名读思考并回答: 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3)感受花生的可贵品质。

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与埋在地里矮矮的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这是一种怎样的品格呢?(生谈)

(4)感情朗读句子,原文填空。

学花生

出示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生谈)

(2)引读:一个外表不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果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所以父亲说——

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们做好事,所以父亲说——做有用的人

作者从父亲的议论中感悟到什么?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奉献。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感悟写作方法。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长时间?课文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议花生又经历的多少时间,课文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父亲的话着重写,这样可以突出文章中心。其他内容略写,因为它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代的作用,又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这篇文章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较“借物喻人”。杂我们身边又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道理,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默默无闻却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草等等。从下列题目中自选一个,补充完整,模仿《落花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短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2、了解“落花生”笔名的含义,对许地山用生命践行理想感到钦佩。

3、能将自己从身边事物受到的启示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4、能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让学生讨论,说真话,讲理由。

教师可做类似小结: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没有,可取么?

——不可取。过渡:我们来看看少年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

(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什么意思?讲体面有错么?只讲体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样就是有用?举例。

(三)了解父亲的话对许地山的影响

结合课文结尾及许地山生平,明白许地山为何以“落花生”为笔名以及这笔名对他做人的影响。产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写字。

观察“吩、咐”及“榨、榴”,指导书写。学生自己观察仿写其它字。

(五)课后小练笔。

【作业安排】

1、背诵父亲的话这部分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

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学资料】

电影资料《落花生》、 投影图片、投影仪、投影片。

【自问自答】

自问:一个外表不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怎么理解呢?

回答: 学生根据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大胆谈想法,谈感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落花生的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读懂重点 思想内容。

2、了解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新词。

(2)同桌同学互报生字新词,试着听写民,相互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

2、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1)指名读:“学习提示”。

(2)讨论:“学习提示”告诉我们怎么样的阅读方法?

(3)教师小结。让学生明白两点。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是,一先细读重点段,读懂重点段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二是以重点段的内容为基础,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习重点段。

(1)指名读这一段评文。

(2)细读这一段的第1部分(第2——11自然段)。

①理解“那天晚上……实在很难得‘这句话的意思。告诉学生本文写于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事 很忙,很少回家。这次回来是专门为吃花生的吗?不,是想在花生收获节上,以花生为题,跟儿女们谈话,启发他们臬做人。

②说说花生的,最可贵的的好外是什么。

(运用花生植株及生长过程挂图,让了解花生开花结果的特点是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

(3)细读这一段的第2 部分(第12——14自然段)。

①读这几个自然段。

②讨论:“有用的人”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理解“体面“的意思)

③说说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4)朗读这段课文。

4、作业:完成叙利亚本第5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1 118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