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设计【最新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9篇《梅花魂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

主题:月是故乡明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关宁/荥阳市第七小学张波/荥阳三高附小马慧玲/崔庙镇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识字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基于阅读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略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简单描述。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3、基于口语交际

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基于写作

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独特感受,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有一定速度。

5。基于综合性学习

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记叙文。本组课文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其中,作家陈慧瑛的《梅花魂》讲述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课文作者通过五件小事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描绘心境,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情。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把握全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

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能力基本形成,能通过自学读准字音,识字写字难度不大,书写上有一定速度,但在美观上需要指导。

2、基于阅读

作为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阅读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读,他们有一定的情感积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的文化素养较高,家

中也有较多的藏书,所以有一定课外阅读量。但也有部分学生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

3、基于口语交际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在表述一段话的时候仍然会有语句不流畅的现象。在与大家交流中,质疑和补充发言的习惯没有完全养成,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

4、基于习作

五年级学生能在与人交流后,根据表达需要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有一定的速度。但是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完整。

5、基于综合性学习

大部分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但个别学生仍不会针对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认识等12个生字,会写等14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重难点)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开展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搜集表达思乡的诗词,举办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

评价任务

1、通过自学、交流展示、书写比赛等形式,能准确识记“魂、幽”等12个生字词、美观书写“缕”“葬”等14个词语,体会汉字的优美,养成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朗读、默读、个别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学习课文,能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划出重点词句说出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通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通过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开展综合性学习,搜集表达思乡的诗词,举办主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通过此评价看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测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梅花魂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反思与评价

1、目标达成情况: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2、教后得与失: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梅花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撩”、“眷”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策略与方法:

整体感知内容,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思想感情;加强朗读训练;课后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全班齐背古诗《梅花》。

2、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知识。

师:“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是一种植物,它的精神是什么?带着疑问让我们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扫出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梅花写哪几件事?

3、讨论、交流。

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

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

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

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第五件事:临别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四、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感受,就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把感受传递给别人。

3、谁愿意把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根据学生读的,重点理解以下语句:(课件出示)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

“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珍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a、理解"清白""玷污"

b、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3)“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

a、梅花的秉性像什么?

b、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C、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5)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6)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成了却自己的心愿。

(7)“小时候,外祖父常常叫我被唐诗宋词,每逢念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外祖父总会落下泪来。

体会:

a、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b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师小结: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五、感情朗读。

六、延伸拓展

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板书设计:

1、吟诗落泪

2、珍爱梅花图思念祖国

15、梅花魂3、不能回国而落泪爱国之心

4、送墨梅图

5、递梅花手绢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说说课文从那几件事情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梅花魂”的含义和华侨眷恋祖国的情怀。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 整体感知课文,弄清课文从那几件事情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我国古代文人墨客写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来赞美花中君子。你知道我国花中四君子都有什么吗?(梅、兰、竹、菊)

2.(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播放一幅幅梅花图片。)

3.(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4.揭题,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这个“魂”在文中指什么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一些较拗口的地方提醒学生多读几遍。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5. 试着给每件事拟个小标题。( 吟诗词流泪 珍爱墨梅图 分别时痛哭 赠送墨梅图 送梅花手绢)

三、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文中的外祖父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例:外祖父思念故乡、珍爱梅花。

四、交流第一件事,体会思乡之情 1.首先,让我们把目光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自由地读一读这段话,你的心里是不是产生了很大的疑问呢?(为什么外祖父读到这些诗句会流泪?)

2.(出示)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⑴读诗

⑵了解诗意(深深的思念之情,深深的忧愁之情)

⑶想象,体会情感:每当读到这些句子,外祖父的思绪就飘啊飘,飘到了家乡的小院里,飘到了家乡的小学堂里,飘到了家乡的田野里,飘到了他记忆中的每一个地方,他想起了——(伤心 悲伤 难受等)

⑷朗读练习。

五、积累运用

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指导 P11 1、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对梅花的深厚感情,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2.结合诗句深入体会,体会情感的升华。

3.课外拓展,美读古诗文,丰富积累古诗文,增强情感。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进行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回顾感知

同学们,读了梅花魂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一位老华侨外祖父的故事,那么课文主要描写了外祖父的哪些事情呢?

(吟诗词流泪 珍爱墨梅图 分别时痛哭 赠送墨梅图 送梅花手绢)

二、精读感悟与梅花有关的事例 1.珍惜墨梅图

⑴默读第3自然段,你能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钟爱吗?

(领会“古玩”——不甚在意;“墨梅图”——碰不得)

“古玩”(古董),所有的古董最大的特点是——(年代久远,价值很高等),可老人的态度是——“不甚在意”,换一个词也可以说(不太在乎,不是很在意等)(朗读练习)

⑵“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意思是——(请多名学生改成肯定句,朗读训斥的语气)

⑶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外祖父钟爱梅花?(动作描写;朗读练习)

2.外祖父为什么如此钟爱梅花呢?梅花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继续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词句,写写你的感受。

⑴出示: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⑵理解梅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朗读练习)

⑶理解梅花是有气节的中国人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朗读练习)

在外祖父的眼中,梅花魂其实就是什么魂?(板书:中华魂)

⑷齐读13自然段。

⑸正是对梅花的钟爱,离别前外祖父郑重地把珍贵的墨梅图和梅花手绢送给了莺儿。其实莺儿哪里只是带走了这两样东西,更带走了什么?(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心。)

三、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 学习第5课时,我们通过一个个不同的景物,一次次感受到思乡爱国之情,今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我们是怎样感受到的呢?(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外祖父爱梅、思乡、眷恋祖国的情感。)

四、想象练笔,升华情感。

今天,看着梅花图和绣有梅花的手绢,莺儿又打开了印有梅花图案的日记本,想着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亲爱的外祖父……(请你以莺儿的身份来写这几句话)

(思念外祖父之情,回忆外祖父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作者对这幅墨梅图今后会怎样保存着,以梅花精神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等。)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海外的华侨华人,无论离开祖国多远,思乡爱国之情都是绵绵不断的。请大家静静地听,耳边传来的是让每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都为之震动的歌声。(播放课件:《我的中国心》)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

学习能力。

3、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外祖父介绍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的内心感受。

教学思路:

赏梅(观其形)品梅(会其神)读梅(入其境)颂梅(悟其魂)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赏梅

1、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花?

2、观看梅花园,梅花诗:梅花自古就是人们称颂的对象,人们通过种种方式表达对梅花的喜爱。

二、自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本文写的什么?

2、引导学生围绕"外祖父爱梅花"质疑:

①外祖父为什么爱梅花?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轻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最能体现外祖父爱梅的词句。

1、把你画出的词句读一读

2、重点引导感情朗读第3段,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点段落,体会"外祖父为什么酷爱梅花?"从外祖父爱惜墨梅图,送墨梅图和梅花绢给我要看出外祖父酷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梅花呢?

1、自由读外祖父所说的这段话,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从这段话中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把你了解到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听

3、重点指导感情朗读

①指名朗读,分句朗读

②师范读

③你认为应怎样读?应读出哪些词语?

④指名再读读,评议

⑤齐读

4、小结外祖父介绍梅花的用意,相机介绍我国有骨气的人物,领悟:

"梅花魂"。

①几千余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观看英雄人

物图②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他们都是一朵朵迎风挺立的梅花,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读这段话,谈谈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读全文 1、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2、把文中体会最深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3、课外阅读:《乡愁》 六、总结全文学习了本文,我们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我们应该像梅花一样有品格、有骨气,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顶天立地,应该像外祖父一样热爱我们的祖国。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梅花魂》的教学后,我让学生欣赏《乡愁》,引领学生阅读现代和古代诗人所作的几首诗歌,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思乡之情,离别之情的诗歌,使他们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这一课讲述的是华侨老人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回忆写梅花的诗,展示梅花图片,而后,我便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让学生感

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倒数第四段,字里行间都渗透出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同时也是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品味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泪眼蒙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启发点拨、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升华感情。

课前准备

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读一读,对梅花的品格有所了解,以便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的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吗?他上夜校学习时,老师曾教他一句话:──谁还记得?“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中国人心里都揣着一颗中国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敏明唱过一首歌,叫《我的中国心》。出示歌词,师生齐诵:“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身在海外的华侨谁没有一颗中国心呢?打开书27页,看文中插图,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就是一位旅居海外的华侨,他双目凝视着梅花图,他在想什么?又想对他的外甥女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梅花魂》。关于梅花同学们并不陌生,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文很多,请大家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赞美梅花的诗文。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梅花有一种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说说“魂”是什么意思?“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它也有魂呢?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3)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负,享有。盛名,很大的名望。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2.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通过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指导学生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三)自由读文质疑问难

1.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写上批注。

2.标出读不透的地方,作上记号。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让你感动的句子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五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4、尝试快速默读课文,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

学习重、难点:

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品味语言,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恋国情怀,领悟赤子魂。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大家见过梅花吗?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交流梅花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是啊,古往今来,多少人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 扣题质疑:梅花有魂吗?这里的“魂”是什么意思?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①正音、正字。

“凋”: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碉堡”的“碉”与“凋”是形近字,只是部首不同。

缕(lǔ),韵母不能写成“u”。

“衰”字是上中下结构。

“眷”查目字底。可与卷相比较。

②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词语。

“秉”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秉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可以用换词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读带有“秉性”的这句话,考虑可以用哪一个词替换。用性格可以。进而联系生活实际造句:爸爸的秉性忠烈刚直。换词:爸爸的性格忠烈刚直。句意不变。可见,“秉性”一词指性格。

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

飘泊——文中比喻职业生活不稳定,东奔西走。

颇负盛名——颇,很,相当。名气很大。

幽芳——香气清淡而芬芳。

古董——古代传下来的文物,很贵重。

玷污——使之有污点。

希罕——少见的,不常有的。

眷恋——顾念,爱恋。

(2)指导读难读的句子。

预设:①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前两个“愈”应读得慢些,低沉一些,为表现恶劣的自然环境。

后两个“愈”应读得高些,坚定一些,为表现梅花毫不畏惧的精神。

②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这一排比短语,要读出气势来,“最”字要重读。

③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语速稍慢,应读得深沉、坚定,突出“多少”、“怎样”“顶天立地”“不肯”等词语。

……

(3)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概括初读收获,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把“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三、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及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2、过渡:课文是怎样来表达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的呢?

二、回顾梅魂,铺设情感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外祖父生前非常爱梅花。

(口头填空)因为:“这梅花,是我们中国________。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____。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________。外祖父就是一个具有________的人,他非常喜爱梅花,因为梅花代表了________他因不能回国而三次落泪。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三次落泪,看看外祖父为什么落泪?落的是什么泪?

二、研读落泪,体悟情感

(一)吟诗落泪——思乡之泪。

1、请同学们找出外祖父第一次落泪花的段落,自由地读一读,看看哪些字眼最能触动外祖父的心,让他悄然落泪?

2、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滚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这些诗句都写了什么,竟能让外祖父落泪?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它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感情?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说的是诗人在山中送完朋友的时候,问朋友: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还回不回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词《浣溪沙》。这句词中有个字特别忧人——“愁”!)

所有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诗句?(都是写思念家乡,思念的亲人诗句,都是写乡思,乡愁!)

②作为中国人的外祖父,此时身在他乡,所以,每当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就钩起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凄然泪下。此时的泪是什么泪?——这冰凉的泪是思乡的泪!

(二)心想归而身不行——无奈之泪

我们再来看看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这是在我们将要回国的时候。

1、读4—11自然段

2、外孙女的哪句话,直接刺痛了外公那根敏感的神经?(“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在别人看起来这是极为普通的一句话,在外祖父的心里,却如同王维的那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字字刺疼了他的心。

3、外祖父能归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外公年纪太大了……”)

外祖父何尝不想回啊,可是年迈的他只能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

4、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只因未到伤心处”啊!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他想回却不能回,多少心酸,多少无奈啊!,此时的泪是什么泪?——这泪水是无奈泪水

5、指导读书,把外祖父复杂的心理过程读出来。

(三)送别时泪眼朦胧——深情之泪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14、15节,读着读着,你的脑子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面对这令人心酸的场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准备怎么读?自己先想一想,练一练。

3、外祖父为什么会一下子衰老了很多?

4、你知道外祖父此时又为什么流泪了吗?此时的泪是什么泪?——这泪水,饱含着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深深情意,是饱含深情的泪水。

5、指导朗读:

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这颗心,万千愁情都融入了这颗心,无尽泪水都汇聚在这颗心。靠什么来传达外祖父的这颗心?请你再读读这段话。

这是怎样的手绢?——这还是那块轻飘飘的、被风一吹便飘走的手绢吗?读出它的沉甸甸!

三、方法迁移,再次悟情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还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白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

四、进行练笔,升华感情

1、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但外祖父仍然站在岸上,凉风依然飕飕地吹拂着他的银发,泪水可能仍然迷糊着他的眼睛,或者不停地从他的腮边落下,此时此刻,我手捧外公交给我的手绢,想到眷恋祖国而又不能回国的外公,我不禁有许多话想对他说,同学们,请拿起笔,把作者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

我在心中默默地对外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这样,我和妈妈回国了,外祖却父留在了海外,至死也没有回到祖国。可你觉得外祖父回来了吗?(外祖父的身没有回来,但外祖父的心,已经回来了,是让外孙女带回来的。)

3、是啊,外祖父虽然葬身异国,但是他魂归故里。课文至此,你觉得这梅花魂,还只是梅花之魂,民族的气节吗?这梅花魂还指什么?(这是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表示这颗心,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魂,我想,最好是用一首歌的歌名《中国心》。这不仅仅是外祖父的一颗心,更是无数像外祖父一样的海外华人的一颗心。他们像外祖父一样,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时时眷恋着祖国。)

五、积累练习

把最受感动的语句摘录在摘抄本上。

小学五年级语文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七

一、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整篇课文设计: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五、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思恋祖国和故乡的诗文读一读。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以及有骨气的中国人的故事。

2、制作课件(内容:梅花图、赞梅诗,重点句,《乡愁》,背景音乐。)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幽芳、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等词语。

2、理解、体会梅花魂的“魂”的涵义。

3、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赏梅“韵”

1、课件出示:以《梅花三弄》曲为背景的梅花图,赞梅诗。让学生欣赏、吟诵。

2、根据诗句,说说梅花给你留下的印象。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赞梅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丰富经验储存,建立起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二)解题领悟,思梅“魂”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梅花魂”,教“魂”的书写。

2、理解“魂”意——(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那么,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呢?“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梅花魂》的“魂”又是课题的题眼,抓住“魂”,为学生更好地走入文本而铺垫。

(三)通读课文,找梅“魂”

1、带着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1)快速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作者围绕梅花的精神讲述了哪些感人的故事?

(3)划出写梅花“魂”的句子?

2、反馈交流:

(1)直奔主题,出示重点句:

①寻梅魂(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谁来说说你划出了哪些写梅花“魂”的句子?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说说哪些词让你的感受特别强烈?(愈……愈……愈……愈……,最……有……有……。不管……从来……不肯……)

朗读升华:让我们一起读出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来。

②悟梅魂(梅花精神就是民族精神)

课件出示: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他们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B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课件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③品梅魂

正因为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无数气节人物的英魂,所以梅花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做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把自己民族的魂读出来,齐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本文赞美梅花的品质与精神的目的是什么?(回忆一位有着梅花秉性的老人————一位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2)课文围绕《梅花魂》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生说,师板书: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娟。

(3)生字新词闯关

①出示生字新词:

颇(pō)负盛名细雨如愁(chou)泪落腮(sāi)边

不甚在意训斥玷(dian)污

风欺雪压低头折节秉(bǐng)性

凉飕(sōu)飕衰(shuāi)老手绢

②出示要求:

第一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第二关:读读每组词串,说说读后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它是文中的哪个感人故事?

带着问题读书,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尊重学生学习需求,顺应学生阅读心理,由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梅花具有怎样的精神”入手,抓住重点词句,采用对话与交流的方式,通过师生、生生间的思维碰撞,互相启迪,由寻梅魂,悟梅魂,到品梅魂,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走进文本,走出文本,一个层面一个层面的领悟到梅花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气节。

整体感知,并在老师的指引下,理清文章脉络。

抓住文中各种联系,将词语合理打包为立体结构,形成板块,创设与文相映的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想象创造、综合表达等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存疑祖父、思品行

1、总结: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是梅花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气节。课后再读读课文,思考:

(1)外祖父为什么爱梅?

(2)外祖父哪里像梅花的秉性?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体验。

2、抄写生字、新词。

据文设疑,引导学生课后读文、思文,并巩固字词,扎实双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2、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导方位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梅花魂》这篇优秀的课文,我们知道梅花的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由梅花魂引出了一位有着浓浓爱国之情的老人,他爱梅花,且具有梅花一样的秉性,他对祖国的眷恋,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位老人——我的外祖父的心灵深处。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写外祖父爱梅的哪几段?

(2)写外祖父像梅(具有梅花一样的秉性)的是哪几段?

3、交流。

(1)爱梅。(第3自然段)

(2)像梅。(2;4—11;14—15)

文本价值观的体现,教师的行为具有导向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阅读重点与阅读指向。

(二)走进祖父,悟品行

1、爱梅——寄托一片深情

(1)细细品读第3自然段,哪些地方写出了外祖父爱梅?划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交流:

①课件出示:“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你是从哪些词感受到外祖父爱梅?说说理由。

朗读指导:读出外祖父的这份“唯独”,这份“分外爱惜”!

②课件出示: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从祖父的神情、话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谈谈你的独特感受。(梅花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在外祖父的眼里,玷污梅花就是玷污什么?(民族精神)

指导朗读。

③课件出示: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哪些词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爱惜?(轻轻、慢慢)

(3)朗读升华:

①引读:

师:正因为梅花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我在他家玩,可以偶尔摆弄他的古玩,惟独……

生接读: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师:正因为梅花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

生接读: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师:正因为梅花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所以训罢……

生: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②齐读:

这是一份多么深沉的爱梅之情哪!也是一颗多么挚热的爱国心。(板书:爱梅=爱国)让我们深情的读读第3自然段。

2、像梅——追求梅的秉性

过渡: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外祖父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同时,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1)请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具体事例中体会到他对祖国的眷恋。

(2)交流。(教念古诗,悲伤落泪;无法回国,失声痛哭;思归难归)

①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A自由读第二段,谈谈自己对这些唐诗宋词的理解。

B外祖父为何一遍又一遍的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常落泪?(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渗透着民族精神,外祖父是让我从小就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诗句里不绝的乡音、无边的愁絮,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

C你们懂外祖父的心吗?

D朗读体会。

②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A默读第4——11自然段,

B谁来说说从外祖父的“呜呜呜”地哭声中,你听出了什么?

C学生交流。

D你能理解外祖父的心情吗?

是呀,看到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可是自己却无法回去,那是一种怎样痛呀!读出那份痛!

③送别亲人,思归难归。

A细细品读14、15两段,找出让你伤怀的词、句。

B交流:

课件出示:“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让你伤怀?为什么会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3)朗读升华: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更体会到他对中华民族的爱,对祖国的深深眷恋。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这几段。

3、升华——我们和外祖父心连心

(1)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归故里,同时也让我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2)小练笔

①载着无尽的思念,船儿越飘越远,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这位华侨老人发自内心的深切呼唤:,。课件

播放:《绿叶对根的情意》

②交流。

③我想,此刻,不仅是我,还有你,还有他,我们所有人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撼着,同学们,震撼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板书:)

(3)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再一次感情朗读这两段。

(4)是呀,小莺也跟我们一样,引读首尾两段:

师:每次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芳香的梅花,总让他想起……”

生接读: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师: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

生接读: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师:多少年后,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芳香的梅花,还让他想起……

生接读: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师: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

生接读: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复品读,感受文字的灵性,抓住“惟独”、“分外爱惜”这两个词语,体会他的爱梅之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注重了个人的感悟,同时在老师的提示、补充下,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

通过引读,让学生进一步地内化文中的外祖父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的身上,通过齐读,又一次深化,使“情”高潮迭起,师生情情相融,到处回荡着“爱梅=爱国”。

抓住文章的生长点“一遍又一遍、常常”,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悟文本。

抓住“呜、呜、呜”,让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品读,句子的内涵就会留在学生的心田,文本就会和学生产生共鸣。

抓住学生对词语“衰老”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

通过音乐渲染情感,把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衬托到了高潮。同时,挖掘教材中的延伸之处,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素养,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情。

通过教师的引读,将首尾连贯,再次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突出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如梅花一样坚贞不移,并深深的影响着下一代。

(四)总结谈话,深化“魂”

1、是呀,“故乡、祖国”让多少游子魂牵梦萦,看,余光中的《乡愁》(课件出示)。

(1)引导学生朗读,想象意境,感受游子思恋祖国和故乡的情怀。

(2)你还会吟诵哪些“思乡爱国”的诗篇。

2、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海外游子的缩影,你能例举一些像外祖父这样的人吗?

3、小结:梅花是祖国的象征,他们把浓浓的爱国情寄托在梅花的身上,他们对祖国的眷恋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爱国华侨们的心声(播放课件)。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架起课堂与课外的桥梁,丰满思乡之情、爱国之情,让学生对情感有更全面的理解。同时,由点到面,从外祖父一个人拓宽到千千万万海外游子的爱国心,最后,在歌声中升华爱国情感。

积累语言,品味语言,实现人文与工具的有机融合。

梅花魂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了解课文“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呼后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和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鹏博士、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审题质疑,了解内容。

播放《红梅赞》同学们,你知道这首什么的歌曲(是以借)红梅歌颂革命者的歌曲---红梅赞。

你见过梅花吗?她有什么特点?

齐:见过!(梅花的颜色主要有红、白两种,花分五瓣,香味很浓。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齐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

出示题目:15梅花魂

从题目中你想知道课文中写什么内容吗?

(我想知道梅花魂写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作者围绕梅花魂写了几件事?)

(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这几位同学提得好,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探讨。首先了解课文可以分几段,作者是怎样围绕梅花叙述外祖父的哪几件事的。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翻开书P90自由默读。(并且笔注上。)

(课文是分三段,第一段写作者看到故乡的梅花开,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第二段讲作者围绕梅花写外祖父的四件事。第三段写作者看到外公送给他的墨梅图手绢,又想起外祖父那种眷恋祖国的火热的心。)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哪几件事?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板书:

作者围绕梅花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续件事讲)

总的来说,表达了外祖父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想起外祖父的呢?

(看到故乡的梅花开了,想起飘泊他乡的外祖父。)

板书:

看到梅花开

(想起)

外祖父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外祖父为什么哭?(教师在黑板用红笔点出红点。)哪些句子是写这方面的内容的?请找出有关的句子----(铅笔)。

(是由于读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感情。)投影外公读诗的图片。)

指导学生读。(读诗句时要读得慢而沉。)全体读。

同学们从这一层我们知道外祖父对家乡有深切的思念,他为什么对梅花却情有独钟?(分外爱惜)。请找出外祖父赞美梅花、珍爱梅花的语句。(请找一个同学找)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吗?什么意思?(投影片)。

理解:清白----干净玷污----弄脏

意思:(梅花是最干净、最纯洁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

用保险刀片轻轻地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地抹净。

从“轻轻”“慢慢”可以看出外祖父对墨梅图十分爱惜。

同学们,外祖父之所以对梅花图特别的爱惜,是因为梅花在他心目中是祖国的象征。那么外祖父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体现在哪里?

请一位同学读第三层。(配乐)

(体现在回不了祖国而哭。)(教师在“哭”注上红点。)

(并出示版图)

师:外祖父思念家乡,对墨梅图分外爱惜,对祖国有着浓厚的感情,那么对外孙女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同学们学习下一层,并提疑问。(默读)

生:外祖父送“我”墨梅图、梅花绢的目的是什么?

生:(目的是为了让“我”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

生: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生:(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师:对了,这就道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生:她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又是什么?

师:这也道出了梅花有刚强不屈的品格。

生:为什么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用书上的回答,并反复读。)(请一同学找)

师:哪些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人物?分四人小组讨论。

(1)有不辱使命的苏武。

(2)有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怀抱的李四光。

(3)有杰出爱国的詹天佑。

(4)还有课文里的外祖父。

对了,这些就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任人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争光。同学们,题目的含义就在于此。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最后一段,它与第一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些词语表现出来?(击出电脑)

生:第三短与第一段前后呼应、首尾连贯的联系。

师:从第一段看到梅花开想起外祖父到第三段作者看到梅花图,手绢想起外祖父的爱国心。

《梅花魂》优质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抓住三次落泪,品味语言;

4、深切体会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抓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品味语言,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恋国情怀,领悟赤子魂。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我的中国心》MV。

1、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优美的歌曲,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那你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内容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也是描写一位海外华侨深深眷恋祖国故土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叫——梅花魂。(生齐读课题)指导书写“魂字。

3、“魂”是什么意思?课题中的“魂”呢?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围绕“外祖父”主要回忆了几件事情?

2、学习生字词。重点指导“幽”的写法和“低头折节”中“折”的读音。

3、课文主要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叫我读唐诗宋词;爱惜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送墨梅图;送梅花手绢。

4、文中的外祖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老师觉得外祖父也是一个爱哭的人,你们同意吗?

三、感悟思乡情深。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外祖父共哭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哭?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感悟。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滚在我的腮边、手背。”

(1)作者当时大约只有四五岁光景,她能明白这些诗词的含义吗?那外祖父为什么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2)外祖父教我读了哪些诗词?你发现这些诗词的共同点了吗?你还知道哪些思乡的诗句?让我们来当一回游子,读出你的思乡之情。(配乐朗读)

(3)外祖父为什么要读这些诗句?外祖父在读这些诗句时心情如何?

(4)我们常说“热泪盈眶”,可外祖父的泪为什么是“冰凉的”的?(心是冰凉的)师:从外祖父冰凉的泪珠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思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可如此迫切的心情为何落下的泪珠只有一颗两颗呢?(引导学生从“每当”、“常”中理解外祖父无时不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和故乡,泪早已流干了。)

(5)指导朗读。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1)“我”的一句话为什么引起了外祖父如此剧烈的反应?

(2)情境朗读。

师:是啊,无法回国,就意味着外祖父多年的夙愿破灭了,所以——生:(接读)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无法回国,就意味着外祖父此后将孤身一人漂泊在异国他乡,所以——生: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师:无法回国,就意味着外祖父再也见不到亲人,甚至要葬身异国了。所以——

生: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你知道“泪眼朦胧”是什么意思吗?

(2)文中并没有说外祖父从何时开始“泪眼朦胧”的,你认为外祖父可能从什么时候就已经“泪眼朦胧”了呢?

(3)外祖父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哭出来?(不愿让子女担心)

3、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还觉得外祖父是个爱哭的人吗?

四、情感升华。

师:外祖父的一次次落泪,是因为他深深地眷恋着他的祖国和亲人。正像我们上课之前听到的那首歌一样,我的外祖父有着一颗中国心。(板书:中国心)

师:诗人艾青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觉得把这句话送给外祖父再合适不过了。生齐读诗句。

板书设计:

思乡的泪

无奈的泪中国心

深情的泪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9篇《梅花魂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11 118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