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设计(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赵州桥》教学设计》,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赵州桥》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m.huzhidao.com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过程与方法

(1)在充分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2)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既表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情绪,也表达出自己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特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与关键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极其好处。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高度概括的语言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它的这两大特点。一位教师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处理“成千上万”一词给我很多启发,于是有了以下片段:

师:通过刚才对第二自然段的交流,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吗?

生:创新;节约;独特;坚固……

师:是啊,如果说十岁是可爱的孩子,20岁是年轻的小伙,40岁是不惑的中年人,80岁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么1400岁的赵州桥在你看来是什么?

生:一位记不清年龄的老人;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老神仙……

师:想象一下,就是这位老人,1400年的岁月里曾经经历过什么?发生过什么变化?

生1:成千上万的人曾经在他背上来了又去,可是它还是那么坚强,只是稍微显得陈旧了些。

生2:一次次的洪水曾经从它的身上流过,人们都为它担惊受怕,但是它还是稳稳地站在那里,因为它有四个小桥洞为它减轻洪水带来的冲击力。

生3:一辆辆车从它身上踏过,可是赵州桥仍然屹立不倒。

师:是啊,那再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个词──“坚固”,相信你们一定体会得更加深刻。(生读)

赵州桥不仅很坚固,它的栏板上还有许多精美的图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播放配有音乐的具体描写图案的几句话),仔细地感受与想象。

师:你的眼前似乎出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两条龙缠绕在一起,一边还在吐水花呢!

师:想象真丰富,什么叫缠绕,你能做给同学们看吗?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两条龙在飞,前爪还相互抵着,回首遥望。

师:你说得那么形象,能用你的肢体语言让大家明白“抵着”和“回首遥望”吗?(生做动作)

师:你们对于龙的动作、形象体会得那么好,读一读,你一定会对语言也有所感悟。(生读)

反思:

感悟,在想象中激活。正如罗丹所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言文字本身常常是简单的,教师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语言文字背后东西,想办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语言符号为鲜活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学生真正开始用心想象时,他们独特的感悟才能被激活。《赵州桥》在教材里是一座文字的桥,只有当这座文字的桥化为学生可以凝神注视的桥时,感悟才是真实存在于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在教学中,我抓住“坚固”和“美观”两大词让学生感悟,让学生换个角度将这座桥想象成一个人、一个老人、一个忘记了年龄的老人,学生的想象被激活了,他们自己在感动、在自豪。至于桥的“美观”显然在文字上就比“坚固”来得生动些,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氛围,让学生闭目想象。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使文本本身更具有张力。

《赵州桥》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石匠、雄伟、砌成、横跨、创举、冲击、冲毁、坚固”等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下来。

3、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

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这座桥到底怎么样呢?我们随着‘仙人指路’的方向去走一走,看一看。”随即出示赵州桥的投影,在古筝音乐伴奏下,教师作解说。解说词为第一自然段内容。

二、以练代讲,学习第一段。

1、让学生找出第一段写了哪几个内容?(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回答后出示投影:

河北赵县洨河

赵州桥

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

1300多年

2、你能把这四个内容合成一句话说吗?如果变换一下顺序呢?

三、教给学法,学习第二段。

1、承上导入:赵州桥的建造已有1300多年,也就是1300多岁了,仍然横跨在交河上,这说明了赵州桥怎样?(坚固)为什么赵州桥如此坚固呢?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2、找重点词: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这段主要写赵州桥的什么?(设计)——重点词。

3、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由浅入深设计如下一组提问:

a.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出示平板桥的投影,让学生与书中的赵州桥对比,然后总结。(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并用板画直观表示:

b.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在学生讨论汇报后板书:减重量、省石料、冲击小、承重大。

c、为什么这种设计是创举?

4、填空练习

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这种设计的主要优点是:____。这种设计在____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是一个____。

5、感情朗读本段。

6、总结学法:在讨论基础上归纳出第二段学习的方法。先找出重点词,再围绕这个词语提出几个问题;最后解决这几个问题,即一找、二提、三解决。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段。

1、学生自学第三段。

a.学生找出重点词——美观。

b.学生根据重点词提出问题,总结出示:赵州桥什么地方美观?怎样美观?

c.学生同桌讨论。

2、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抓住具体描写龙的句子,深入理解本段内容。

a.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龙的句子,标出写了几种龙。

b.投影出示三种龙,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受图案的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并结合理解“缠绕、前爪、抵着、回首遥望”的意思。

c.理解“有的”与“所有的”的区别。教师反导;老师觉得书上不只写三种龙,还写了一种“游动的龙”,你们说呢?以此激发学生讨论辨析。

d.反复朗读,体会美感。通过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人人参与,个个实践。在感情朗读中品味出那龙“活”的感觉。

e.发现写法特点,实施迁移训练。通过刚才的学习,具体写龙的这两句话是什么关系?(分、总)你能换成总分的写法来说吗?今天,我们学“桥”,如果老师要你们围绕“桥”这个词,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句式说一段话,你行吗?

3、学习过渡句。

让学生找出把“坚固”和“美观”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句子,认识过渡句,讨论归纳出它“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感情朗读,学习第四段。

1、导语::远在13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虽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赞美建桥人,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智慧:聪明。

才干:才能、本领。

历史遗产:祖先,历史上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3、我们带着骄傲、自豪的感情一起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

六、引向课外,总结深化。

1、除了赵州桥,你知道我们还有哪些闻名的古代建筑吗?

2、我国有这么多闻名的古代建筑,你有什么想法?

七、配乐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赵州桥

雄伟 坚固 一个大桥洞 节省石料

四个小桥洞 减轻重量

美观 精美图案

《赵州桥》教学反思

一、教材理解

《赵州桥》这篇课文从美观和坚固两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课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第二段讲赵州桥的坚固、雄伟。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材有一框投影片,描绘的是赵州桥历经1300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仍横跨于交河上的雄姿。教学中若能图文并茂,可增强教学效果。

二、教法与学法反思

1.教法

①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段,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②“以读代讲”法

《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课文写赵州桥“美观”部分,语言生动优美,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③“直观教学”法

通过投影、录音的配合使用,实验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2.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想想——问问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赵州桥》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的生字新词。

2、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2、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1、介绍赵州桥: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赵州桥建于隋朝,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数次地震、战争、洪水的考验,仍然巍然屹立在洨河上。

赵州桥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2、识字教学:借助汉语拼音识字

拱、济、横、爪

3、写字教学:会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工整

赵、省、县、匠、设、计、史、创、举、且、智、慧、

4、多音字:

(1)爪:zhuǎ:(爪子)

(2)zhǎo:(张牙舞爪)

5、让学生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总结归纳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概括介绍赵州桥,强调桥的知名度。

第2段:写桥的整体结构,要注意突出桥的构造特点。

第3段写桥栏板上的雕刻,突出桥的美观。

第4段是对全文的总结,表现民族自豪感。

2、读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赵州桥的与众不同在哪里吗?

赵州桥横跨河面,桥下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的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独特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

3、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试分析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

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是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这样的设计,既能减轻流水对身的冲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3、读了第二段,分析一下赵州桥为什么举世闻名?

赵州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赵州桥的建造距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依然存在。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以前的桥都没有设计过桥身上加小桥洞,赵州桥却有这种独创的设计,不仅在外形上更美观,在防洪和减少用料的实际用途上,也颇见成效。

4、读第三段,想一想第一句话好在哪里?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

5、第三段一共写了几幅雕刻图案?它们有什么异同?

第三段一共写了3幅雕刻图案。

相同之处:都是画的两条龙。

不同之处:姿态不同。

6、作者是按照怎样的写作顺序具体写桥面的美观的?

按照先分后总顺序。

这段话中有两个分号,表示连接的三个句子间的并列关系,并列地写出了三种龙的样子。

最后一句是前几句的总的说明,这种写作手法是“先分后总”。

二、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赵州桥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具体描写,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三、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1、雄伟:

(1)桥长

(2)桥宽

2、坚固:

(1)没有桥墩

(2)一个大桥洞

(3)4个小桥洞

3、美观:精美图案

总结:世界闻名,体现智慧

教学准备: 篇四

投影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赵州桥》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1 12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