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发布时间:

《草原》描写了草原上的人文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心情。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中含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小组讨论。

2、小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下列词句,体会自然之美:

⑴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⑵ 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⑶ 羊群……大白花。

⑷ 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找出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课文的写作线索并且板书。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哪几句写了草原的宽阔。

2、找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课文是怎样写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

1、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生回答师板书: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联欢话别 跳舞

四、体会句子的含义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

1、讨论。

2、学生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五、学生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场面

六、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草 原

草原美景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草原》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读“旋、逝、尘、拳、雹、劈、卷、辽、阔、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等词语。

2、理解2、3两段,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

3、体会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报告天气、指明方向,从而体会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三)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读悟悟、自主学习

(四)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重点句板贴卡片。

(五)教学过程:

1、看图说话,提示课题。

(1)播放课件:大草原和鹰,配上音乐《牧民新歌》。

①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教师一边操作课件一边引叙第一段:当你来到辽阔的大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

②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草原上的鹰交个朋友吧!齐读课题:草原上的鹰

③师激读:草原上的鹰是多么勇猛呀!再读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①你想进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鹰吗?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碰到不会读的字做一个记号,也可以先问问同桌或老师。老师巡视,把课文给学生圈出不认识的字。(做到生字让学生确定)

②老师出示课文,让学生读不认识的字。(学生能读的让学生读,不能读的老师注拼音让学生读。)

③分节读课文。

A、你觉得你能读好哪段?指名读一节。

B、谁最想锻炼一下?再指名读。(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④你们很会读书,还想读吗?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哪一句话最能看出人们对草原上的鹰有着深厚的感情,边读边划出一个句子。

⑤指名说,并板贴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指导朗读好这个句子,教师随机评点:老师感觉有点像好朋友了,再读。

2、读读悟悟,体会情感。

学习第二段:

(1)(导)为什么说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吗?自由朗读第二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2)指名说,随机重点训练以下句子:

①出示句子:果然,( )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现了一片黄云,( )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手大的冰雹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

A、天气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说,老师出示以上句子。

B、其实天气变化是有一定先后顺序的。请你给这两个句子加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过不了多久、接着)

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感觉?(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C、天气的变化不仅快,而且越变越恶劣。(先看图(配音)感受)

看了图,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书上的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这时候的天气情况。(如: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教师马上指导读好这几个词。

你能通过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展现出来吗?自由练读整句子→指名读→评议→全班男同学读、女同学读(师点:女同学要是能通过朗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展现出来,那真的很了不起)→齐读。

D、第一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告了这么恶劣的天气,可以让人们早做准备,怪不得草原上的人们见到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会说—学生齐读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②你还从哪里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朋友?

指名说,再师生共同学习句子。

A、先看图,教师激情:瞧,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多美丽的草原夜色,多宁静的草原之夜呀!学生齐读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草原上空不时传来鹰的长鸣,这是它在预告,明天天气一定晴朗。

(要是学生读不出来,老师再点拨:要是能再轻一点,老师会感觉草原之夜更宁静更美)。

B、指导朗读全段:男女同学分读“早晨”“晚上”两部分,特别要注意读好这两种不同的意境。

③小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引板:预告天气

④第二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告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方便呀,草原上的人们只要一见到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就会说:(齐读)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学习第三段:

(1)你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呢?

(2)指名说,并随机板书:指明方向

(3)这段话写得很美,老师读着读着就把它读成了一首诗,出示:

蓝色的天边

闪动着的一些

黑点

就是鹰

朝着鹰飞的方向走

你也许能

发现( )

碰到( )

也许能

找到( )

①老师把最美的部分留给你们补充!学生填空。

②读读这首诗的第二节,你体会到了什么?(试图引导体会找到方向时越来越欣喜的感觉。)

师生对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③齐读诗,并给诗加题目。

④第三次激情引读重点句: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大草原迷路的我们终于找到了村庄,此时此刻,我们肯定会情不自禁地,感激地对鹰说——学生齐读重点句: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3、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总结,第四次激情引读重点句,达到: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预告天气,为迷路的人指路,其实还能为人们做许许多多的事,难怪人们对鹰充满了感情,让我们站起来,抬起头,对着在草原上空飞翔的鹰高呼吧!—学生呼: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2)把“。”改成“!”,再来一次。

(3)在句子前面加上“啊”,该怎么读?学生酝酿后齐呼。

(六)板书:

预告天气

草原上的鹰

指明方向

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朋友。

www.chayi5.com 草原教学设计 篇三

目标设计:

积累品味优美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

教具:

录音机VCD

学具:

留言卡

课前准备:

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

课堂流程:

一、诱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习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二课上求知:

(一)师生互动学习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读段

2、出示学习提示:找出能体现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

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

[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辽阔,绿的美;平地绿、小丘绿对比的不鲜明,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界你的感受怎样?作者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

(二)生生交流学习第二段(迎客)

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作者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习第三、四段(相见款待)

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

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

(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三触景体验

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行爱国教育

2、尝试片段做导游

《草原》教学设计 篇四

一、设计理念

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探究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在品词析句中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和欢腾;掌握抓重点句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体会文段的表达特点,背诵积累、学习运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阔、仅、鹰、牧、骑等19个生字,会写阔、丹、铃、闲、偶、尔、骑等13个字,理解10个词语。

2、在探究实践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抓重点词句读懂段的内容”的方法。

3、在品词、品句、品读中品悟语言的表达效果,探究领悟“总一分”的表达形式,并学习运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个美丽而欢腾的世界。

2、在自主的探究实践中,掌握“抓重点词句读懂段的内容”的方法,探究领悟“总一分”的表达形式,并学习运用。

四、教具准备:课件、字卡、词卡等

[教学过程]

一、引疑激趣,激发探究热情

1、理清文章脉络: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初步探究:从哪里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

[设计意图: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产生研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感悟草原“美”

(一)品读探究,感悟野草美。

1、哪些句子是描写野草的?谁来读一读?(相机感悟句子)

2、在评价过程中,品析“满眼”“一直”,品读“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伸向远方”,感悟野草的绿、多,以及草原的广阔。

3、品读“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草原上没有一处不覆盖着野草,体会草多。

4、创设情境,品析“没过”。(你是十来岁的孩子,如果让你站在草原上野草最深的地方,草会长到你的什么地方?草比你高还是比你矮?)体会野草多、高、趣。

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受(野草的多、高、趣)。

[设计意图:1、“品词、品句、品读”是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词眼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现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2、在学生的学习汇报中,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突出了阅读教学“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要求。]

(二)展开想象,感受湖水的神奇。

1、默读描写湖水的句子,质疑探究。(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不懂的吗?你想提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重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质疑,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的问题:A 为什么说水面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B “嵌着”是什么意思?

2、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也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A 通过想象神话故事中的宝镜的样子、作用,体会草滩湖水的神奇、美丽。B 结合图片、生活体验探究感悟词语“嵌着”的意思。

[设计意图:用实物展示或课件演示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汉字就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每个字都像一首诗,像一幅画。]

4、探究拓展。

神话般的宝镜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映出了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按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_______,映出_________,映出______,还映出_________,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方式将对文本的感悟和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了以说促悟的效果,体现了阅读教学积累运用、读写结合的要求。]

(三)小结回顾,感情背诵。

1、同学们,这一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青青的野草,再展现了( ),最后是( ),锡林郭勒大草原真是(美丽)极了!结合板书师生合作总结

2、练习背诵第二段,积累语言。

[设计意图:“感悟、积累、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在课堂上加强背诵的训练,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途径之一,有了厚实的语言积累,才能解决怎样说写的问题。]

(四)探究发现文段的表达形式,掌握理解段落內容的方法,学习运用。

1、再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第二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第一自然段是概括地写,第二自然段围绕第一自然段具体地写。)

师揭示:阅读课文时,抓重点句就能理解段落的内容。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

2、阅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看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1)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第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写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2)师总结:你们看,我们抓住了重点句子“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很快就理解了第四段写了什么,这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实践中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自主探究,品读悟情,感受草原的“欢腾”

1、自由读,并小组交流:你从哪里体会“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并出示思考题(略)

教师引读课文第二部分,感悟草原的“欢腾”。

四、探究发现,学习表达

1、仿说练习:我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平时或在课中积累的词语说出校园的静态或动态的美。)

(1)说一个片段:校园是个美丽的地方。

(2)说一个片段:校园是个欢腾的世界。

(3)仿照课文,从两方面来说:校园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学生任选一方面说)

2、学生练说、展示、评价。

五、总结

草原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qing导入,板书课题

1、激qing导入:

播放风光片。

(出示课件:播放录像,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小丘线条柔和、颜色碧绿。远处的小河像一条明晃晃的长带迂回曲折……面对如此美景,岂有不爱之理?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

2、谈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板书课题:

草原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己学习

1、自读课文:

划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几幅画面。

3、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画出作者描写的第一幅图主要写了哪些优美的景物,同桌之间换着说一说。

四、自学

学生自觉,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适时指导、启发。

五、师生交流

1、检查生字:

⑴ 屏幕显示生字认读:

出示课件,这里用屏幕打出会认的词语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⑵ 本篇课文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主要描绘了几幅画面?

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板书:

风光美、人情美

草原秀美图 草原迎客图 草原联欢图

(通过归纳,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2、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⑴ 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别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 引导想象,指导学法:

学生读课文,思考:

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① “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② 齐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班上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③ 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画面?

④ 方法点拨:

“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更要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⑶ 小结:

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活力,这正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3、读写结合,个性表达: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写下来。

六、当堂训练

1、听写生字词。

2、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原一课,谁来说一下我们上一节课完成了哪些目标?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幅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2、从课文中找出语句优美、表达情感强烈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积累好词佳句,练习说句子或写句子。

三、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并交流

1、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⑴ 提问:

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⑵ 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标题。

2、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⑴ 指导学习第一层意思(迎客):

① 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

a、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b、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

② 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读说式”,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

③ 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⑵ 指导学习第二层的意思(联欢):

① 让学生分小组朗读,讨论文中那些地方体现了蒙古人民的人情美。

② 讨论后汇报结果。这时教师在巡视中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质疑,解疑;如何归纳整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此同时,还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家是如何迎客待客的。

③ 学生根据联欢场面汇报查找有关蒙族风情的资料。

⑶ 抓住重点,体会情深在这个环节将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段中“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点题之句,让学生在读中仔细体会蒙汉两族人民深厚的情谊,认真感受两族人民依依不舍的心情。

问:想像一下,夕阳西下,依依惜别,他们会说些什么?

⑷ 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并用“那么……那么……”“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3、总结全文:

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这的确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地方,草原上古老的传说、迷人的神话,会勾起你无穷的遐想;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会让你流连忘返;美味的奶茶、喷香的羊肉,先抓住你的胃,再留住你的心;还有那无垠的天际、澄澈的碧空、悠闲的牛羊、驰骋的骏马、热情好客的眼神和拂过发际的微风……都激发了老舍先生的写作激qing。他带给我们一篇情真意浓的优美散文。老舍先生一生创作过许多作品,有很多被拍成电影和话剧,希望同学们更广泛地去阅读他的其它作品。

四、当堂练习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句中把羊群比作(     ),文中的“无边的绿毯”指(     ),“白色的大花”指(     )。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句中把小丘柔美的线条比作(        )。

3、这种(     ),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      )。在这种(      ),连(    )有时(    ),好像回味着草原的(     )。

4、课文描绘了迎客(    )、(    )、(    )联欢等四个方面的盛况,表现了(    )之间的深情厚谊。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中的“何”的意思是(     ),“话”的意思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小学语文《草原》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12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