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教学设计(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9篇《《秋天》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秋天》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重难点:识字,朗读背诵课文,联系有感情地朗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导语:小朋友,之前我们学习许多有关秋天的四字词语,你能说一说吗?(生答)。

2、课件出示有关秋天四字词语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相对应的说出词语。

3、过渡:秋天的景色美不美?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也很美,小朋友们想读一读吗?相机板书秋天的图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多种形式朗读)

2、读一读,认一认。

(1)先让学生来比赛读生字,出示带有生字的水果,看谁读得准,读得多。

(2)学生拼小红花,认识词语。

(出示布景:一个花芯,还需要很多花瓣才可以拼成一朵小红花)

师:小红花不仅要有花芯,还要有花瓣,你们想拼一拼吗?不过呀,要拼好这个小红花可不容易,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每个花瓣上面都有一个本课的词语,谁把词语读准了,全部过关了,才可以拼成小红花,最后这个小红花就属于你了。

3、自由读课文,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4、电脑范读课文,学生找一找文章里写了课文图片中哪几种事物。

5、过渡: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劳动,都有了收获,你们想有更大的收获吗?学习了课文,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精读课文,欣赏秋天

1、我们再来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然后读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

2、学习练读

3、检查、欣赏、指导朗读,并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注词语搭配。

(学生读一句,课件出示相应句子和画面)

①课件演示:出示第一句话及山野画面。

(提示:你喜欢不喜欢秋天,用喜悦、兴奋的语气和同学传一传这个消息)

②课件演示:出示第二句话及梨树、苹果、稻海、高梁画面,配合图片并一个景物一个景物的来讲解。

(提示:这些果子可爱吗?表演动作、指读、范读、齐读、分

组读)

③课件演示:出示第三句话

(提示:这是个什么句子?谁会读?)

④课件演示:先出示大雁飞行的画面,再出示第四句话。(提示:看,快些往天上看,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赞美、自豪的语气。)

4、想一想:勤劳的人们指哪些人。

5、师生配合读。小朋友读得真好听,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看课件上的图和文,师生配合读)

6、这么美的景色不光要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更要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背出来。

四、练习训练,歌颂秋天

1、此时,梨树、苹果树、稻海、高粱会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

2、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而对这么美的图画,你想说什么呢?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还想做些什么?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3、男女生比赛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黑板中间写出“秋天的图画”几个字。

《秋天》教学设计 篇二

目标设计:

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赏析诗文,感悟生活,诗文积累,写作练习。

2、过程与方法:说秋、读秋、赏秋、议秋、写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和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玻片,学生做好以“秋”为主题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本单元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主要采用的是写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你了解或者是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自由畅谈)

2、单元回顾——用ABCC式的叠词填空:

朱自清领着我们走过了---------的“春天”,梁衡让我们体验到了--------的“夏感”,老舍也带着我们领略到了并非---------的“济南的冬天”的那一份温晴。

二、导入:

1、一年四季缺少了哪个季节的拼图?

2、用“秋是-------笔下的-------------”的句式来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古之文人墨客笔下的秋是什么样子的。

说起“秋”,大多古人不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思,就是满怀的愁怨。也难怪,“秋”之“心”不就是一个“愁”吗?何其芳借他笔下的《秋天》,又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也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缠绵愁思吗?

板书:秋天何其芳

三、探究:

(一)、拟定目标——初读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其读准字音和节奏。

2、还记得我给你们说过吗?有所为才能有所为。回顾这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围绕自己的不足,你希望老师拟定哪些课时学习目标呢?

师生交流拟定:说读赏写议

(二)、感知诗意——读秋

1、本文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象?(学生把相关的词语在文中画出来,然后交流)

2、(出示小黑板)教师用文中之景拼凑成三幅图片,谁来说说你对这三幅的理解?

(分别对应文中的一、二、三节)

(农家丰收图)(晨霜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节的内容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4、诗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初秋——深秋——晚秋;早——晚;农家——渔家——牧民)

5、画笔所能勾画的相当有限,而诗的意境却是广阔的。教师简单的几笔又怎么能描绘出一个意蕴无穷的“秋”呢?你发现诗中写到的秋的哪些方面是图画中没有也无法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诗句)

(三)、赏秋——品味词句

1、你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

学生在诗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感情朗读,然后再加以品味。

例:伐木声飘出幽谷——“幽”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飘”化听觉为视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谷的幽深。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的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概括了秋天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体现了少女对

2、哪些句子不理解?谁能帮助解决?

例:“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一句的比喻妙在何处?

(1)、用青鳊鱼来比喻乌桕叶的影子,形象生动;(2)、用乌桕叶的影子来比喻青鳊鱼,写出了渔民那份安适自由、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3、何其芳笔下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清、静、香、甜、远、柔、闲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畅所欲言。能体会到何诗中的“秋”那种清柔香甜、如诗如画,人们生活安闲自得、自由自在、松弛娴静的特点即可。

(四)、议秋——感悟人生

1、比较阅读:何其芳的《秋天》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对秋的感悟,传达出了自己的情感。你更喜欢谁?

2、艺海拾贝:你还知道哪些写秋的好词、好句、好文?根据这些诗文谈谈你对这些诗文作者的评价。

3、老师赠语:老师这里推荐给你们一首写秋的诗歌,它可谓是对古人对秋的感悟的一个总结吧。你能从这首诗中猜到老师通过教学这首诗,对你们所寄予的希望吗?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引导学生用美的心情去看这个美的世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拓展:写秋——独抒性灵

打开你思维的闸门,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放飞在“秋”的世界里。采用优美的语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首诗等)写你自己的秋天。

五、课时小结: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回顾本文)

《秋天》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2、感受秋季天气的变化,学会适应季节的变化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3、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4、观察并参与秋收,体验丰收的喜悦;增强劳动意识与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付出劳动的人。

5、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二、课时安排:

5课时

三、教学过程

内容板块一:找秋天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秋天、秋季。

师:那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找找秋天,好吗?(出示课题)

生:好!

活动一、与秋天捉迷藏

播放课件:

秋天来了。(拍摄约8分钟的秋天的实景)蓝天下,核桃树、石榴树、柿子树上累累的果实;农田里成熟的高粱、玉米等。金黄的银杏树叶,枫叶变红,野菊花开在山坡间,人们的登山活动,学生们发现苍耳、野菊花的探究活动;学生拾树叶、捡榛子……鱼虾收获的情景,燕子成群向南飞去,大雁成人字形南飞的情形、有鸣叫声,蝉褪的壳附着在树干上……

(背景衬托着秋天的声音,如:秋风声;在山坡草地或树林中时出现蛐蛐声;金钟儿声;金琵琶声……)

师:你们找到秋天了吗?

生:树叶变红了。……

师:这位同学的小眼睛真会发现,(出示“看”的“形象贴”)他看到树叶变红了,(出示一个大树桩及若干红枫叶)在秋天,我们还看到过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树叶呢?老师已经给每位同学发了不同颜色的纸,你看到有什么颜色的树叶,就请你选择其中相同颜色的纸,把它剪成一片叶子的形状,然后贴在黑板中央的大树上。

生:剪贴活动。

师:坐在美丽的大树下,秋风吹过,多美啊!请大家闭上眼睛,好好享受这秋天吧。

生:闭眼坐好。

师:将苹果、桂花……放到学生跟前闻闻。

师:好了,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闻到了香味……

师:(出示“闻”的“形象贴”)你们闻到了什么香味呢?(老师可以出示桂花、荷花、菊花、桃花、梅花、苹果……供学生判断选择)

师:我们除了用眼睛看、鼻子闻,还可以怎么样找秋天呢?

生:用耳朵听。

师:(出示“听”的“形象贴”)在刚才的课件里有一些声音,你们听出来了吗?

活动:猜一猜,谁在叫

3分钟卡通形象加声音的动画制作分别播放蛐蛐声;金钟儿声;金琵琶声……请大家猜一猜,最后公布答案。

师:在刚才的课件里,我还看到了这样一个细节,(特写:蝉褪的壳附着在树干上)我想问一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出示“问”的“形象贴”)

活动二、找秋天

师:啊!有这么多方法可以找到有趣的秋天,我们一起想办法,动脑筋去找秋天,怎么样?在校园里寻找的时候可要注意安全。

活动:学生分小组在校园里找秋天

活动三、歌唱秋天

播放课件:《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多彩的树林里。这里枫叶红(秋风起),这里菊花黄(河水凉),还有那柿子挂枝上(大雁飞南方)……(字幕加歌曲)两段学生自己添词的歌曲。

师:这首歌多么好听啊!我们用我们找到的秋天一起来歌唱秋天吧。

活动:填词大家唱:根据《春天在哪里》歌曲自己填词,大家来唱《秋天在哪里》。师生一起在班级交流。

活动四、不同的秋天

欣赏课件:一组具有各地特色的秋天美丽的风景。有哈尔滨(北方)、海口(南方)、昆明、九寨沟、新疆……可以呈现农村与城市(城市公园里的菊展活动);将同学通过打电话、查画册……方式也一起呈现出来。

师:欣赏了不同的地方的秋天后我们有什么感受?

生:有的地方的秋天是……(讨论)围绕所给画面让学生发现不同地区秋季的差异,并和本地区秋季进行比较。

师:请你说说我们自己家乡秋天的特点。

生:讨论……

师:秋天是多彩的,秋天是美丽的,秋天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吧。

内容板块二:过秋天

师:秋天到了,上节课我们在大自然里找到了许许多多秋天带来的变化,其实,由夏天到秋天,天转凉、风变爽,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今天我们就从大家熟悉的生活说起,看看人们怎么过秋天。(出示课题)

活动一、秋凉会着装

师:就拿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来说吧,夏季我们通常这样穿,(出示一张小朋友夏季着装的照片)现在看看你们,变化大吗?你为什么这样穿呢?愿意将自己的秋装展示给大家吗?能讲讲在这样的季节为什么这样穿吗?

(生展示服装,并讲述这样穿的好处)

生:我早上上学时,奶奶为我穿上一件小背心,早上风大,天凉,穿着它防凉,舒服……

生:我的衣服连着一个风帽,早上上学我就把帽子戴起来挡风,到了教室就脱下,很方便……

生:我穿的马夹比较厚,我爱运动,穿上它既保暖,又方便运动……

生:现在刚进入秋天,我穿上厚裙子,加一双厚长袜,又漂亮又暖和……

师:啊!同学们真会穿衣服啊!我说你们会穿衣,特别是因为你们懂得根据季节的变化,气温的变化合理的穿衣,不让自己着凉。

活动二、气温的秘密

师:从衣着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由夏天到秋天,天渐渐凉了,看看生活中有哪些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秋天到、天凉了呢?

播放课件:村边的小河再也看不见人们游泳、嘻戏的身影水变凉了。早晚气温低,早上出门上学,人们有点瑟缩的神情,中午阳光高照,学生们穿着短袖衬衣或挽起衣袖玩耍,晚上又穿着外套回家……商场里的换季打折、促销活动,(可将夏装卖场与秋装卖场进行比较);家中床上撤换了凉席,换上床单,加了毯子、被子。(可以呈现比较图)

生:变凉;

生:早晚温差大……(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师:秋天到了,你们那里的气温如何呢?你可以通过天气预报了解了解。(出示7月8号与9月8号同一地的天气预报)也可以和刚刚过去的夏天比较比较,你发现了秋天气温的秘密了吗?

活动三、秋凉防感冒

师:最近,我们还发现了一个现象。

课件:医院里,打针的小朋友特别多的情景。

师:为什么这么多小朋友生病呢?

生:……

师:我们一起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初秋时节,各地的气温日差都很大,所谓的“中午开空调,晚上盖被絮”,这种气温的骤降,就是秋季感冒的主要诱因。“一场秋雨一场寒”,由于秋季气候多变,往往让人不易适应,病毒乘虚而入,使人致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容易引起流行性感冒……我们要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

师:听了医生的话,我们在初秋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不生病,少生病呢?

生:注意添减衣服;

生:多运动……

师:今天的交流特别有意义,很多同学谈了自己过秋天的体会与好的做法,我想,只要我们注意气温的变化,我们一定能过一个愉快、健康的秋天的。

内容板块三:秋天的游戏

师:游戏,我们大家都喜欢。在秋天,我们可以玩怎么样游戏呢?使得我们在秋天玩得更愉快。这节课我们就谈谈“秋天的游戏”这个话题。(出示课题)

活动一、秋天玩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么样玩的。

播放课件:秋天的田野里,学生有创意地玩耍的情形:

利用现成的自然环境玩耍的情形,如在丰收的场院里,男孩子利用草垛做成堡垒,玩打仗的游戏。女孩子们则在草垛里玩捉迷藏的游戏。

利用现成的自然资源玩耍的情景,如编麦秆,采集身边随处可见的麦秆,加以选择、修整,编成眼镜、小草帽、小蜻蜓……如用树叶做飞机玩;用比较坚韧的树叶,玩拔河游戏;用果核当珠子,玩弹果核比赛,看谁的果核先进洞等。(利用课件引导学生知道秋天可以怎么样玩、玩些什么?)

师:你觉得他们会玩吗?为什么?

生:这些同学家秋收后,草垛随处可见,小朋友正好用来打仗、捉迷藏……

生:秋天,身边随处可见的麦秆、树叶也可以成为小朋友的玩具。

师:是啊!他们真有创意,能巧妙地利用秋收后的草垛、随处可见的麦秆、四下飘落的秋叶……来做秋季特有的游戏,我们也来玩秋天的游戏吧。

活动二、我们也来玩

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地秋天的实际,创造性地玩秋天的游戏,课堂交流。

生:(边做边介绍)秋天到了,我家附近的梧桐树叶满地都是,选择一片对称些的、干枯的叶子,再在叶柄上缠些皮筋,还可以用剪刀适当作些修整,一架树叶飞机就做成功了……

生:秋风扫落叶,我把各种各样的落叶收集起来,选择、搭配,把它们编成树叶皇冠戴在头上……

生:你知道吗?这叫车前草,我们玩抽茎赛的游戏吧,看谁抽出的茎最整齐……

生:狗尾草编小狗……

活动三、秋姑娘的礼物

师:秋高气爽,秋景宜人,再加上同学们创造了这么多好玩有趣的秋天的游戏,我们真希望秋天不要走,大家想了好多办法“留住秋天”,我们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利用秋天的植物制作的编织物:如用毛毛草编小动物、用扁草编席子、用柳条变小筐,用苞米窝编小人、小辫子等;利用秋天的植物制作的壁挂:如用松塔做心形壁挂;树叶、野花穿成串作成的壁挂;利用秋天植物的果实制作的首饰,如项链等。

师:他们是怎么样“留住秋天”的?

生:用……做……

师:(小结)我们可以用秋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制作出“留住秋天”的“礼物”。

师:我们也来试试吧。(老师在课堂上示范叶贴画制作的全过程)

师:做叶画,收集各种树叶,展示几种树叶,分别介绍,如梧桐叶、银杏叶、铁树叶、枫叶……介绍不同植物的叶子,认认叶子,秋天的叶子有哪些变化不同的叶子变成了什么颜色)看,银杏叶一把小巧玲珑的扇子;枫叶像一个小手掌;梧桐叶比较宽大……

这都是秋天姑娘给我们的礼物啊!我要用它们来做一幅叶画,留住秋天。(从构思、创意到制作方法一一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好玩吗?有趣吗?让我们做更多的“秋姑娘的礼物”吧!

内容板块四:收获的季节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如果我们把季节赋予颜色的话,秋季会是什么颜色呢?

生:金色、黄色。

师:是啊!秋季是收获的季节,金色的麦浪、黄色的稻米……一派丰收的景象正是秋季,这个收获的季节的最有代表性的色彩。(出示课题,竖着写,后用作“树干”)

活动一、丰收啦!

观看课件,感受秋季丰收喜人的场景

课件:丰收的季节(3分钟、实拍或照片、呈现各地秋季丰收的景象)

北方:农田里成熟的高粱、玉米;棉田丰收的场景;南方稻田里金黄的稻子;螃蟹等水产品丰收的场景;秋天的果园飘香;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核桃树、石榴树、柿子……树上累累的果实;背景音乐: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师:丰收啦!同学们看到了哪些不同的丰收的景象?

生:……

活动二、猜一猜

师生玩猜一猜游戏,每猜对一样,便将此物图案或名称挂到黑板上一棵虚拟的大树上。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2、紫红藤,地上爬,藤上长绿叶,地下结红瓜──红薯

3、头戴黄草帽,身穿绿色袍见风点头笑,朝着太阳笑──向日葵

4、绿口袋红口袋,口袋里籽儿白饭桌上摆出来,有人怕,有人爱──辣子

5、黄皮宝葫芦,白肉包黑豆,脆生生,甜津津,咬一口,水淋淋──梨

6、小刺猬,毛外套,外套脱去露红袍,红袍裹着毛绒袄,袄里睡个黄宝宝──板栗

7、风里生,水里长,小时绿,老来黄,去掉外壳金黄甲,煮成白饭喷喷香──稻谷

8、绿称杆上挂棒棒,棒棒裹着绿衣裳,剥开绿衣七八件,珍珠粒粒满身上──玉米

9、壳儿硬,壳儿脆,兄弟隔床睡,从小到大背靠背,盖着一床疙瘩被──核桃

师:这就是收获的季节、累累的果实,多美啊!(树干上写上收获的季节)

活动三、和爷爷一起收获

师:(一卡通老爷爷)小朋友们,这累累的果实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啊!它们是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播放:秋天农作物丰收的喜人情形

师:(老爷爷)看到这样丰收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锄禾

师:是啊!即便是丰收了,人们还要付出劳动去收获,我就带你们一起去收获吧!

活动:秋收的各环节,如稻谷的收割、脱粒、晾晒、入仓、打包等。在课堂教学中和爷爷一起参与体验秋收稻谷的全过程,环节体验有:欣赏、割谷、拾穗……引导学生体验丰收的喜悦的同时,学习一定的劳动技能,体验劳动艰辛。

师:和爷爷一起经历稻谷的收获全过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辛苦……

生:快乐……

活动四、丰收之歌

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就是丰收的感受,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吧。

同学们在U字形中央,听一听、唱一唱、手拉手跳一跳。

《丰收之歌》:田野上的庄稼都已收割完毕/大麦小麦收进仓库/干草堆成堆/果园里甜美的水果已摘完/背起筐儿欢欢喜喜回家庆丰年/采果的劳动者不会白流汗/新摘的果儿我们大家都来尝一尝……

活动五、我们去收获

师:刚才是爷爷带我们体验收获,大家想不想真的去收获呢?

生:想!

课件:秋天,学生到农村菜地、果园、玉米地、棉花田等地采摘活动,如摘苹果、采棉花等。

师:我们讨论讨论吧。

生:在课堂教学中讨论可以进行什么样的实践活动,亲自去收获。下节课把我们收获的成果带来,我们将召开一个小小的丰收会。

内容板块五:小小丰收会

师:今天,同学们将收获、收集到的秋天的果实带来,我们开一个小小丰收会(出示课题)

活动一、趣味介绍活动

师: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介绍收集到的果实,为我们的丰收会带来一份属于你的惊喜。

生:如请大家闭上眼睛闻苹果、辣子……

生:如请大家闭上眼睛吃葡萄……

生:用手在暗盒里摸桃子、板栗、花生……

生:猜谜:风里生,水里长,小时绿,老来黄,去掉外壳金黄甲,煮成白饭喷喷香──稻谷;绿称杆上挂棒棒,棒棒裹着绿衣裳,剥开绿衣七八件,珍珠粒粒满身上──玉米……

生:介绍特点:黑色/个小/榨成油特别香──芝麻;

(将介绍的水果摆在小组的展示台上)

活动二、谁真谁假

师:真是丰收了啊!我想考考大家,这里分别展示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果实,让学生说说哪些是秋天收获的果实,哪些不是。

谁真谁假(分别展示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果实,让学生说说哪些是秋天收获的果实。然后给出正确答案。)

春季:番茄(10—5月)

夏季:苦瓜

秋季:花生、红薯、向日葵、辣子、梨、板栗、稻谷、玉米、核桃、芝麻、大豆、苹果;

冬季:洋葱(12—4月)

(以上果实无序出现,然后显示其自然成熟的季节。)

活动三、你知道吗?

师:为什么有的水果四季都有呢?为什么有时难辩真假呢?

课件:为什么有的水果四季都有呢?介绍反季节蔬果是怎么样生产、保存和保鲜的方法。(在菠萝传统种植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一整套菠萝反季节的丰产栽培技术。关键技术是选用大苗适时种植,适时催花促果,以及套袋护果防寒等措施;在保存、保鲜上有现代化粮仓、大型冷库……)

师:你们现在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吗?

生:利用科技手段使得反季节能够实现。

师:看来,我们得知道哪些是自然成熟的,哪些是反季节的。这样当我们购买蔬菜瓜果时会作出合适的选择。

活动四、分类展示

师:为了让展示更精彩,我们试着为大家带来的果实分分类,当我们参观时,可以有序地为我们讲解讲解。

生:分类展示,展示秋天的果实,并让学生从多角度分类。(花生、红薯、辣子、梨、板栗、稻谷、玉米、核桃、芝麻、大豆、苹果)水果(梨、苹果)、蔬菜(辣子)、干果(花生、核桃、板栗、芝麻、大豆、)、粮食(稻谷、玉米、红薯、);树上长的(梨、苹果、核桃、)、地上长的(辣子、板栗、稻谷、玉米、芝麻、大豆、)、长在地下的(红薯、花生)……按颜色、味道、形状……分类

组织模拟参观,听取讲解分类的方式及品种。

活动五:把果实留下来

师:我们的丰收会真是琳琅满目,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丰收的场景保留下来呢?

生:用照相的方法;

生:用画画的方法……

(活动)

活动六、品尝会

师:这么多鲜美的水果,大家想不想品尝品尝呢?不过先得考考大家,我们来一个削皮大比拼,看谁会削皮,看谁的苹果皮削得长。

生:活动。

师: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丰收的喜悦吧。

生:品尝会。

《秋天》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秋的季节,你能谈谈你的眼里秋天是个怎样的季节(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

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明确答案:

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1、(提前画好三幅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答案参考)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最后一句总束,画龙点睛。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游戏”一词虚实相生。

四:延伸拓展:

我们学习了优美的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下面就该我们描绘我们自己的秋天了。以“秋天”为题写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最好以诗的形式来写)

五:作业:摘抄以秋为内容的文字,并做点评。

六: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栖息)

秋天霜晨归渔图(游戏)

少女思恋图(梦寐)

我的反思与心得:

通过自己查看自己的公开课和听取了同事们给予的意见,自己经过思考有以下反思和心得:

一、导入亲切、随意、自然,贴近生活的同时有给课堂节约了时间。

二、通过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秋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三、针对课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灵活,一方面由于怯场另一方面确实过于匮乏今后得加强提高。

四、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部分句子的开头有“来”、结尾有“哦、哪”的尾音。此外还夹杂了一些生活中的口语和方言。这样就显得教师的词语使用不规范、标准。课堂上教师要规范自己的用词。

五、作文课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要先让学生充分说,老师先指导说,然后鼓励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语组织起来。低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但文字表达能力就欠缺。所以这个由说到写的训练一定要加强。

六、本来这节课我有打算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后来不想太依赖电脑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不过其实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环节时可运用大量的多媒体动画、图片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所以偷懒的一方面还是得改正。

《秋天》教学设计 篇五

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

诗歌优美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秋天是什么?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现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秋天又如何呢?我们欣赏何其芳笔下的《秋天》。

二、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背篓lǒu 蟋蟀xī shuài 寥阔liáo kuò 肥硕shuò 栖息qī xī

清洌liè 芦篷lú péng 枯涸hé 梦寐mèng mèi

2、理解下列各词的意义:

(1)丁丁:伐木声。

(2)肥硕: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3)栖息:(多指鸟类)停留休息。

(4)寥阔:高远空旷。

(5)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6)梦寐:睡梦。

(7)清洌:水清。

三、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四、研读课文

1、分析意象、品味诗中甜美、清静、闲适的意境。

(1)早晨树林里传出几声叮叮当当的声音,整个山林会给你什么感觉呢?

清静

(2)请问同学们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这种清静、闲适?

栖息

(3)第一节诗的结尾,诗人用“栖息”这个词是否准确?

栖息qīxī:停留、休息(多指鸟类),秋天象一只可爱的鸟儿在农家休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呢?

露珠震落了,树木砍下了,稻谷收割了,瓜果收获了。这时候的秋天如果比作一个人的话,是个什么状态下的人呢?像个劳动过后做过桑拿,躺下来休息的人。所以“栖息”是准确的。

(4)这一节诗哪些词体现了农家风光?

露珠、伐木声、稻香、背篓、瓜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它是晶莹的,是秋天的,瓜果是金黄的,都是写颜色,还有声有香,秋天在何其芳的心里是这样的绚丽,丰富,它是立体的。

《秋天》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2.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难点:在感受秋天的美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上节课我们整体疏通了课文,认读、书写了生字新词,现在老师先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课件出示考题: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典型练习题来检测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复习情况,便于学生复习旧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学习中。

二、课文学习

(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点三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的3自然段。

教师提问: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2.指导学生理解第一自然段句子: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来抓住秋天的特点: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以及落的姿态,大雁—往南飞。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凉”。

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叠词“一片片”进行词语拓展训练。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来抓住秋天天空的特点:天空—蓝、高。

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词语“那么……那么……”进行说话拓展训练。

2.指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大雁往南飞的特征来体会秋天季节的特点。可顺便介绍一下物候的知识。教师指导学生用文中词语“一会儿……一会儿……”进行说话拓展训练。指导学生在朗读这个句子时,语速要快。因为“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

(三)课外拓展,思维延伸

教师提问: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除了课文里说的,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天转凉,风变爽,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鱼虾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枫叶红,菊花黄,大雁排成行。

[设计意图]在解析文本、朗读指导、读写结合等环节中,充分运用图文、视频、讨论交流的策略,使学生积极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巩固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一片片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学习,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观察并初步体会秋天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

1.观察秋天,感受秋天,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分享给家人和同学。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歌。

[板书设计]

秋天

秋之美 秋之果

《秋天》教学设计 篇七

《秋天里》是第三册复习二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题。教学时,必须把握三点:一是紧扣题目,从内容入手启发引导。打开“说路”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说好。首先,注意让学生说出秋天特有的景色和有趣的事。其次,结合教材描写景物的三句话中含有“远处、近处”的实际,引导学生最好把话说得有条理些。再次,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相机引导学生把话说规范。三是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际。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一、课前绘画,丰富话源

教学本课时,正值秋天。如果是城里的学校,组织一次郊游,乡村的学生则让学生留心周围的景物,让每一位学生用彩笔画两张画儿,分别把所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人的活动描绘下来。意在以此提供源头活水,为学生交际时的有话可说创造物质基础。

二、歌曲导入 ,启发说路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教师引导:同学们,歌曲里的小朋友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为什么从这个地方可以找到春天?让学生以同桌为小组展开讨论,个别汇报,小结:从“红花”、“绿草”、“黄鹂”等景物中,我们可以找到春天,因为“红花”在春天里开放,“绿草”在春天里发芽,“黄鹂”在春天里歌唱。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来读一段话,看看从这段话中,能不能找到春天。媒体出示:“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树下有落叶,孩了们在捡红叶。近处有葡萄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让学生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一组展开讨论:

①我们能否从中找到春天?为什么?

②我们从中能够找到什么?是怎么找到的?

让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相机板书“秋天里”。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就以“秋天里”为题进行口语交际。就这个题目,我们能说些什么?让学生讨论,汇报,一小结,可以说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秋天里的景色,比如,“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树下有落叶”,这是秋天才会有的景色。二是说秋天里人的活动,比如,“孩子们在捡红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这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

通过上述环节,意在让学生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并且说的时候能抓住秋天的特点。

三、就近交流,借画学说

1.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课前自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画中秋天的景色、要求:①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秋天的景色。②刚才所读的几个句子见了“远处”、“近处”显得有条理,大家说的时候,最好也能这样有条理。

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的是不是秋天的景色,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上述两点要求展开,对发言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和语言是否规范也应予以适当的评价,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接着,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师还可以提出“说的景色和说法最好与前一对同学不一样”的要求,以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随后,可以提出“他们说的好在哪里”、“他们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认为他们说的有不足的地方吗”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2.以前后桌同学为一组,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秋天里人的活动。要求:①说的必须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②说的活动要有人物、时间、地点。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上述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四、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画中以外的秋天的景色或者发生在秋天里的有趣的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邻居小朋友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秋天的景色或者秋天里有趣的事。意在沟通课内外联系,学用结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经受实际锻炼,养成真正的交际能力。

《秋天》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了解简单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概括课文含义,提炼作者表达的情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秋天》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

2、通过学习,让孩子了解秋天的物产,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教学设计

第一教学流程(课前准备)

设计目标: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1、调查自己家乡的秋天收获些什么;

2、每人准备秋天的果实一、两种。

第二教学流程

活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形式

收获的季节1.通过各种感官观察认识秋天成熟的果实,了解秋天的收获;

2、懂得珍惜别人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1、通过P34的诗引入课题。

2、在小组里,让学生将自己观察、调查了解到的秋天的收获进行交流。

3、请学生为自己了解到的果实进行分类。(蔬菜类、水果类、粮食类、干果类)

1、学生读诗,感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2、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秋天收获的果实。

3、教师出示一些果实,让学生分类,说理由。

小小丰收会观察认识秋天成熟的果实,体验收获的喜悦。1.教师放一段课前用摄像机录下的两位同学收集果实的录像。请学生仔细看,是哪两位同学,他们在哪儿?买了什么东西?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收集了什么果实。

3、拿出自己收集的果实摆放在桌上,仔细观察自己带的果实有什么特点,想想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观察。

4、自由参观其他同学带的果实,看看还能了解哪些秋天收获的果实。

5、引导学生说说参观后的感受。1.学生看完录像后,说出两位同学买东西的地点和买的什么东西。

2、学生自由畅谈自己收集的秋天的果实。

3、用看、闻、摸、尝等方式观察自己带的果实,在小组里交流。

4、自由参观其他同学带的果实,增加对秋天成熟的果实的了解。

5、畅谈参观后的体会、感受,认识是农民伯伯的辛勤付出才有丰收的果实,培养学生对农民伯伯的热爱之情。摸一摸,猜一猜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对果实的真实感受。1.出示一个口袋,里面装有一种果实,请学生摸一摸,说说是什么。

2、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小口袋,在小组内相互做“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3、鼓励学生为秋天的果实写谜语。1.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做“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2、小组活动,增强对果实的了解和感受。

3、学生自由活动,为秋天的果实写谜语。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秋天》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11 12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