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发布时间: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一

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图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主要事件。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朗读指导教学。

学法:朗读联想感悟学习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有美妙的声音,会唱歌的小鸟。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来自大自然的朋友,它就是(课件1出示课题),一起读。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检测预习。

1.出示本课生词(课件2)。

(1)同桌互读,纠错。

(2)开火车读,纠错。

(3)抽生分行领读,巩固。

(2)(课件3、4)重点学习“枣、馋”,记准“枣”的字形,理解“眼馋”的含义。

2.初读课文,巩固生字,感知内容。

(1)开火车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

(2)完成“带刺的朋友小档案”(课件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会概括事件的主要方法。

三、品读高明。

(一)浏览课文,理解高明。

1.用文中的句子来夸一夸小刺猬,理解“高明”一词的含义。

你们能用文中的句子夸夸只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吗?(课件6)(高明)理解“高明”(技艺高超)

(二)品读偷枣,感悟高明。

大家想不想跟着这只高明的小刺猬,一起去偷一回枣?

(生答:想)

那就让我们出发吧!亲爱的小刺猬们,不过有个要求,你要努力向刺猬老师学习,不要被主人发现呀!

1.爬树高明,高在小心谨慎。

(1)我们的刺猬朋友偷枣的第一步是什么?

(生答:爬树)

(2)找出文中描写刺猬爬树的语句:(板书爬树)

(3)朗读品悟。(课件7)

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聪明的小刺猬们,你们注意到刺猬朋友是怎么爬树了吗?自由朗读。

抽生读,采访。教师范读。

集体朗读,小刺猬偷枣可真小心谨慎啊,所以——(学生接读: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2.摇枣高明,高在用力。

小刺猬开始摇红枣了,摇红枣的时候刺猬先停住脚,然后——(学生接读:用力摇晃)(板书:摇枣)

指导朗读6自然段。(课件8)理解“兴许”的意思,从拟声词中感受刺猬的聪明。小结动作描写中拟声词让刺猬偷枣更加生动有趣。

3.跳树高明,高在迅速。

过渡:红枣儿掉到地上了,小刺猬还呆在树上呢?它该怎么办呀?(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9)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交流动作“掉”。刺猬是怎么掉下★WWW.CHAYI5.COM★来的?(噗的一声),理解“噗的一声”,这句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刺猬偷枣很高明?(速度特别快)

指导朗读,对呀,刺猬这小家伙不仅聪明,而且速度特别快,趁我还没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树上那家伙就——(学生接读: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自由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

4.拢枣扎枣,高在周到。

(1)谈话过渡: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是为了干什么?能用你画的句子说说吗?(学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10)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生自由朗读,交流动作“归拢、打滚、扎、驮”、跑。理解词语“归拢”(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板书:归拢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5.小结:

小刺猬偷枣时的这一连串机灵、聪明的举动被躲在一旁的小作者看得一清二楚,难怪他会由衷地发出感慨——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课件出示11)

理解“钦佩”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复述偷枣,再悟高明。

作者是抓住了刺猬动作的描写,把它偷枣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请你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开头,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课件出示12)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抽生讲故事。

五、推荐阅读。

1.齐读(课件出示13)。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2.推荐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带刺的朋友

跳树

摇枣归枣

爬树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枣、缓、监、逐、聪”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抓住关键部件把“枣、刺”写规范。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3.品读第10自然段,初步体会刺猬偷枣本领的高明,感受作者对刺猬的喜爱。

重点:

抓住动作描写感受刺猬偷枣本领的“高明”。

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也一起来认识一位新的动物朋友。板书课题,注意读准“刺”的读音。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做了哪些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交流:带刺的朋友是谁?它在干什么?

3.指导写字:刺枣

三、理清内容,初步复述。

1.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文,从哪里到哪里,是写小刺猬在偷枣啊?

(2-10自然段)

2.现在请大家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课文的2到10自然段,遇到它偷枣的句子就用横线画下来。

3.谁来说说看这一只小刺猬是怎么偷枣的呢?

(1)随文识字:认读“缓”“监”“逐”“扎”四个字

(2)读好三个拟声词:树枝哗哗、噼里啪啦、噗的一声

(3)梳理偷枣过程:往树上爬、爬向老树杈、用力摇晃、掉了下来、扎在背上、跑去了

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齐读。

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大致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四、体会高明,再次复述。

1.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表达了我的钦佩之情: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高明”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第10段,你特别从哪儿感受到了刺猬偷枣“高明”?画下相关的语句。

(1)认读“扎”字的读音。

(2)抓住动作:爬来爬去归拢到一起打了一个滚儿

(3)“急火火”。

4.男女生分句读第10段。

5.难怪作者说——“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你还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6.复述第十段的内容,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

五、小结课堂。

其实文章还有很多地方也体现了它的高明,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六、作业。

1.摘抄第10段中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给家人讲讲刺猬偷枣的过程。

3.阅读宗介华的散文集《带刺的朋友》。

七、板书。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流程:

一、导入,通过语言文字来认识一位特别的朋友

1.教师书写课题。讲解“刺”字。齐读课题。

2.这位朋友是谁,它做了一件什么事。

3.教学“枣”字。对比教学“刺”与“枣”。(相同部件,一个有勾一个没有勾,出示图片加深印象)

4.学生书写“枣”字。

二、走进课文

1.请学生读学习要求

(自由地读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3)和同桌互相请教,请教刚才读课文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待会儿一起讨论。

学生上黑板贴自己写的求助卡片,不理解的词语意思:“斑斑驳驳、诡秘、钦佩”。请其余学生解决。(联系上下文语境朗读、拆分词语理解、找近义词)

2.教师出示词语,检测学生认读情况(教师强调“散落”读音)

3.词语送回句子是否能读好。教师出示句子,学生自由朗读,请生朗读。

三、走进课文内容

1.教师画枣树与树枝,粘贴词语卡,请学生排列卡片,小刺猬是怎样摘到红枣的?

2.教师将词语卡片用线连起来,借助示意图,请学生讲一讲小刺猬偷枣的过程。(爬树、摇枣、扎枣、驮枣)

3.课文中哪里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有趣。

学习要求:

快乐地品一品:默读小刺猬偷枣的内容,用横线画出你觉得生动有趣的句子,用圈圈出其中最有趣的词语。

(圈画好的同学把圈画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4.学生交流分享,你觉得哪里有趣?

就地打了一个滚、圆乎乎、噗的一声、劈里啪啦、哗哗作响……

5.教师出示第十自然段,学生朗读第十自然段。教师范读。

6.听完老师读,你有什么感受?带着朗读的方法和你刚才的感受,再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7.用上词句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四、整体感知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刺猬?

2.找到课文中作者爷爷对小刺猬的评价,学生朗读。你读出作者对小刺猬怎样的感情?

五、生字教学

1.剩下的四个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

2.学生书写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11 13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