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最新8篇

发布时间:

《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那么,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④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a案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复习词语卡

b案

朗读──感悟天山之夏的美景

①谈话揭示课题后,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②指名分节朗读;

③师生同读、引读;

④配乐齐读、享受美感。

交流──体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①让学生读读、画画、圈圈点点,了解天山之夏的特点。

②想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赞美天山的?他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

③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对话过程中时时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悟大自然的美,去体验作者的赞美之情)

积累──内化吸收优美词句,增加文化积淀

①背背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②抄录一些优美词句。

运用──在语文实践中增强语文能力

学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写一处景物,要求写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心情。

作业:复习词语卡

《七月的天山》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巩固延伸

(五)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拓展训练 篇三

1、归纳写作特点、然后进行小练笔:

(1)十分讲究写景的顺序,全文从总体上说,以游踪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或由远及近,或自上而下,写出了景物的变化,显得繁而不杂。

(2)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作者抓住特征,用简练而又形象的笔触加以描绘,使之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构成一幅幅生动、奇美的画面。

(3)绚丽多彩的语言,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边疆风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映衬、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2、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和即景抒情。

《七月的天山》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一划相关句子。

三、明确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默读课文上面的阅读提示,看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学习要求。

总结归纳:

1、抓住景物特点。

2、体会作者写法。

3、积累优美语句。

四、根据要求学习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⑴ 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⑵ 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2、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

3、朗读四自然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五、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川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浏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炼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燎原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你能向大家介绍你从课本上了解到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吗 (学生介绍)

今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在出发之前,我想把我搜集到的一些天山风景图片展示大家,大家想看吗 (播放图片)

问:美吗 七月的天山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文,共同去感受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词语(课件出示):个别读——开火车——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再读课文时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2,老师明确,学生交流。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3,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部分。

(1)教师发放学习目标卡表(课件出示)

(2)小组合作学习

5,交流。(课件出示)

四,有感情朗读喜欢的段落

五,小结:

课文按照从外到里的浏览顺序,采用比喻和衬托,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绘出了天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天山文字的赞美,喜爱之情。

六,作业: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的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

七月的天山读后感

为什么天山在七月比其它地方要凉爽?我为什么要喜欢这篇课文呢……读一下我的文章你就知道了!

让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吧!天山是一个,是一个很长的山脉,它(天山)一年四季,也可以说是长年积雪。“啊!真凉爽!真美啊!”是去天山的旅客经常说的一句话。

天山在七月的时候,最好的是去山上骑马,来到山上的“花海”。是多么美好!!!

啊!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美好!

哦,对了,我还没说我为啥喜欢这篇课文呢!

嘿嘿,天山如此美丽,可是作者把天山写的比现实还要美!比如:“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和其它……

我带来了凉爽,愉快的天山,我爱你。

七月的天山基础字词

词语解释:

戈壁滩:是蒙古语译音,意为“难生草木的地”。为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无土壤发育,植物稀少,按成因可分风化的砾质戈壁,水成的砾质戈壁和风化的沙质戈壁。主要分布在蒙古南部,我国内蒙古北部。塔里木、柴达木等盆地山麓,也有砾质戈壁带分布。

山涧:山间的水沟。

洄水涡:水流回旋。

【词语积累】

锦缎 幽静 萦绕 绵延 绚烂 矫健 白皑皑 高悬的山涧 闪耀的银链

清澈的水底 闪闪的鳞光 寂静的天 五彩斑斓 无限生机 蜿蜒无尽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五彩缤纷

《七月的天山》教学探索集

编者按:“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对我们自身的提高,对教学手段的优化,是很好的补充。

本文收录了会员朋友或原创或整理或转载的与《七月的天山》教学探索有关的作品,希望能对大家教学有帮助。

在此,一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及会员们的热情关注,如果原作者反对转载,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并向你致以深深的歉意。

如果朋友们愿意与大家交流,请提供更多原创作品到华语网,与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

《七月的天山》教学探索集

说明:如果你需要的是小学语文《七月的天山》学习资料,请访问 小学语文→八册 。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

浙江省义乌市福田小学 朱乐平

今天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

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

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有怎样的相同点?比喻写出了什么?”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雪水的欢快。

接着学生找到了“花”、“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

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的切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理出了写作顺序,讨论了作者的详略安排,知道了一个新的写作点:略写中也可以有重点,就像课文中略写森林,但其中重写了塔松。

这样有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的课我是比较满意的,何况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

一是整体体会天山的宁静、幽静。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却又大气,幽静却又生机勃勃。用他们的话说:“天山的花有生命力,树有生命力,鱼有生命力,雪山也有生命力,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水是这些生命的源头。”

他们说:“正因为在这广阔的天山中能听见水声、马蹄声,更见天山的宁静。这样宁静的地方,哪怕你带着多么烦躁的心情来到这,都会被抚平,都会平静下来的。”

学生的感受已经很深入了,不只是感受到了景色单纯的美,已经感受到了景色的熏陶作用与生命作用了。

在此基础上我决定有感情朗读结束这次的阅读“旅程”。

我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骑马上天山,让老师来给大家做导游。我们用朗读来进行我们的天山美丽之旅。”于是我引读表示写作顺序的句子,学生接读景物描写的美句,在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中迎来了下课声。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朗读到位,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七月的天山》教学探索

山东省威海市北竹岛小学 时吉辉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前几天听了于小冬教师上的一节《七月的天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在我上略读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学时,我也依照她的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抓住一个问题展开:“七月的天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指名的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中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由雪山的壮美再到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花”、 “塔松”、“鱼儿”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开展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小到一个字“浮”“捧”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一字一句都表现出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无形当中,对学生进行了写法的渗透。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幽静却又生机勃勃。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才会有那些生机勃勃的树和那些欢快的鱼儿。

一课时完成是略读课文的要求,但以前我从没做到,今天做到了,不仅学生理解深入,而且体会深刻。能做到这样我想主问题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看来要让课堂紧凑有效,一定要抓好主问题,切中要害,由点及面,由点成线,最后回到一个感情体悟的点,让课在书声中结束是比较理想的。

但也有两点做得不够让我满意。一是学生在抓住重点语句表达的时候,语言组织得不够流畅,用词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在朗读技巧的掌握上还存在差距。这是我在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努力去培养学生的两个方面。

《七月的天山》教学探索

新课标指出朗读读是获得审美体验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七月的天山景物的特点,为我们展现了美丽静寂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文章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七月的天山的一片深情。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先让学生们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通过教学我发现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七月的天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七月的天山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天山景物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七月的天山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课文教学完后,虽自我感觉很痛快,但仔细回忆却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应教给孩子们的知识点被我漏掉了,如:课文开头那么简洁明了,却又紧扣题意,我却一读而过;另外教学中涉及到了排比句,虽给学生讲了,但却没让学生练习说话。当然还有很多不足,希望今后语文教学中逐步改正。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邓晶文】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运用现代媒体 突破重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任凭教师怎样启发、化多大力气去分析。引导举例。学生还是不能正确理解内容。达不到突破重难点之效。运用现代多媒体则能创设情景。变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月的天山》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体会天山的美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书面语言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出来。配以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犹如身临其境般领悟、理解。当学生观看课件时。学生好像自己是作家正在畅游天山。尽情体验大自然带给人们的和谐神奇之美。此时的重难点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和学生的想象体验变得清晰易懂。教师稍加点拨。再加上学生深情的朗读。本课的重难点就迎韧而解了。

【湖北省宜城市南街小学 黄轶凤】

〖创设“美”的意境 陶冶审美情操〗

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如教《七月的天山》一课。将雪白的墙壁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天山的雪峰、雪水汇成的溪流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地进入学生的视野。学生眼前出现了天山那巨大的雪峰、融化的雪水。闪耀的银链。盛开的白莲。缓慢的回水涡……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策马进天山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

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

【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魏兰英】

〖展开积累竞赛 掌握学习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积累量,专门设立了积累本,还通过多种途径展开积累竞赛,如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设立了“今天你读书了吗?”的评比栏;好词好句摘抄。读书笔记展示。成语接龙比赛。古诗文朗读比赛。朗读擂台比赛。好文共赏。手抄报竞赛。“一课一整理”;日积月累的拓展和延伸等……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享受到丰厚的语言材料积累的乐趣及成就感。有益于今后的自主积累。

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欣赏力。选择有价值的语言进行积累:

1、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全神贯注》等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七月的天山》中描写山川河流、自然百态的词语……还有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学完每课后。鼓励学生把诸如此类的词语抄下来。

2、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如细节描写具体生动的句子。

3、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

如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等句子。积累这样的词句。不仅能使学生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怎样进行联想和想象。

4、富有哲理、意味深长的句子。

正是这些做法的实施。使很多同学的语文学习积累有了进步。有了收获。有了提高。

【重庆市梁平县屏锦镇第一中心小学 张冬梅】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来理解〗

课文中有些句子,如写景写场面的。一般可以通过想象。联系生活中、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情景去理解。在四年级《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中“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多银灰色的花。”一句。只要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句中的情景。就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还可联想到电影、电视中的类似的镜头。脑海里马上绘制出一幅美妙的图画来。从而自然地进入到句子所示的意境中去。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过程】

1、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2、学生自学:

⑴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⑵ 整体感知,提问:

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⑶ 教师指导:

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3、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4、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

“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

5、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6、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7、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8、作业:

复习词语卡。

《七月的天山》教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引导读通

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 和 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复习词语卡。

教学反思 篇八

1、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天山之美,通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划出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词语“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2、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对略读课教学的把握还有些欠缺。略读课教学宜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学习,在师生或生生的交流中深化理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我认为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让学生积累语言,将大量的时间放在朗读和背诵积累上,和文章的写作方法上。而对于天山景物有什么特点,可以简单处理,而不必在景物特点上花费太多时间。这样做学生和老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些字上。比如雪峰的特点是高、大、白,溪流的特点是快、清、活,森林则是绿、密、幽,野花是高、多、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天山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做过边疆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11 13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