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发布时间:

日 月 明 篇一

(教师出示课件:韵文中的生字:“明、鲜、尘、尖、灭、男、休、林、森、从、众”)

师:你发现了吗?这些生字的字形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明”是由“日”和“月”组成的。

(随即有很多学生发现了“鲜、尘、尖、灭、男、休、林、森、从、众”的字形特点。)

师:同学们已经发现了这些汉字真有趣!它们就是由我们学过的生字合在一起组成的。

师:同学们再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日”和“月”放在一起一定要读“明”呢?

生:一时不知所措,纷纷议论为什么“日”和“月”放在一起一定要读“明”。)

师:下面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是这样想的:白天有太阳照亮大地,晚上有月亮给我们引路,因为太阳和月亮都能给我们带来光明,所以“日”和“月”放在一起一定要读“明”。

生:我知道“鱼”和“羊”放在一起为什么一定要读“鲜”。因为鱼肉和羊肉放在一起炖味道鲜美。

生:我还知道两个木读“林”,三个木读“森”。

师:是呀,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试着说出道理来吗?

生:是因为很多树木在一起就是树林,很多很多的树林在一起就是森林。

……

师:真好,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汉字的构字规律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汉字有个名字,叫“会意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试着说几个?看看它们是不是很有趣?

(学生找自己和学习伙伴,讨论交流。)

师:想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

生:我知道“晶”是个会意字。因为天上有三个太阳,它们就像宝石一样,发出亮晶晶的光芒。

生:我知道“掰”是个会意字,因为用一双手把东西分开,就是把东西掰成两截。

生:我知道“歪”是个会意字,因为坐得不端正就是歪,写得不端正也是歪。

生:我还知道上面一个明天的“明”,下面一个天空的“空”合起来就念“照”。妈妈告诉我这是唐朝的武则天造的字。

……

【专家评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在说中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资料袋】

汉字是世界上惟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它的造字方法,古有"六书"之说。由象形字演变过来的汉字,至今还能反映事物的特征,如“山”、 “人”像物的全形;“羊”、“木”像物的部分之形;“瓜”、“奶”则是依附于他物的象形字。指事字是由象征性符号或由象形字加上象征性符号演变过来的汉字,如“上”、“下”、“刃”等,可以从字形推断出它们的大致意思。象形字和指事字是形义的结合体,可以望形知义。但是汉字不是图画,字形经过长期的演变,很多象形字变得不象形了,指事字的表意更不明显,了解它们的意义需要*猜想。所以学习汉字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像余地。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例如把“日”和“月”合在一起是一个光明的“明”字,把“刀” “牛”、“角”合在一起是解剖的“解”字。会意字也是形义的结合体,但是要了解会意字的意义,需要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推理。例如“伐”字,左边是人,右边是戈,联想为戈刃正砍在人的脖子上就是伐,就比较合理,联想为人拿着戈就不甚合理。

《日月明》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游戏活动,让孩子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教具准备:ppt、独体字卡片、本课生字(音节)卡片、卡纸10张、固体胶等。

教学流程:

一、猜一猜:复习引入

1、出示日、月的象形字,还记得这两字吗?

2、假如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又成了一个新的字。你认识吗?(明)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太阳和月亮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3、小结:其实像这样看着这个字大致能猜出意思的有趣的字还有很多。想学吗?那就让我们走近——日月明

二、快乐读文。

1、仔细听范读。

2、再听一遍。

3、跟着老师读一遍。

4、先自己试着读一读,遇到不会读的请小组成员帮帮忙。稍后我们随机抽读

4、抽生读,正音,强调前鼻音(鲜、尘、尖、男、林、森)和后鼻音(从、明、众)的区别,平舌音(森、从)和翘舌音(中、尘)的区别。

5、合作朗读。

(1)小组合作朗读

(2)男生读:日月明;女生读:鱼羊鲜

(3)师生合作:一问一答,拍手歌(不看书)

师:明明明,什么明  生:明明明,日月明。

三、小组合作探究构字规律,猜字义,识生字。

1、刚才,同学们把课文已经读得很好了,仔细瞧瞧今天要学的生字和以往的有什么不一样?(两个字组成一个新的字)

2、那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呢?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信封,每个信封里有都有今天新学的生字3个,你们拿到哪一个就重点研究,过一会儿派一个人汇报交流,比一比哪个组的方法最好记。3分钟,记时开始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4、每组学生汇报一个字,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说出字理。

反馈并点拨:

明:(太阳和月亮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鲜:鱼和羊肉煮在一起味道特别鲜美。(补充小故事:从前有一对夫妻,他们家里很穷。眼看年关就要到了,可他们家却因为穷什么年货都没有准备。他们感到十分伤心。邻居们知道了这件事后,非常同情他们。于是,一家人送给他们一条鲜活的鱼,另一家人送给他们一块羊肉。这对夫妻看着邻居们送来的年货,非常高兴。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们把鱼肉和羊肉洗干净后,一起放到锅里煮。没过多久,一阵香气就从锅里飘出来,整个屋子充满了香味。后来,人们发现原来鱼肉和羊肉放在一齐炖,味道特别鲜美。于是,古代的人造字时把鱼和羊放在一起组成了“鲜”字。

尘:小土就是灰尘。

尖:上小下大尖尖尖。(铅笔盒中有尖的东西吗?生活中呢)

灭:着火时用及时东西去扑灭 。(考考:上面这个一可能代表什么?)

男:男人到田里干活要出力。

休:一位农民伯伯在地里干活累了,于是他走到一棵大树下休息。

看:手遮住眼睛能看得更远。(孙悟空:火眼金睛)

林:独木不成林。

森:森林里有很多树木。

从:一人跟从着另一个人。(动作演示)

众:许多人在一起称作众人。(我们这么多人称之为众)(三五成群)

四、小游戏,记汉字

你们简直就是造字专家。这就是中国文字的神奇之处。我们可以从文字背后读出一幅画面,读懂字的意思,甚至还能读懂一个道理呢。但这些字是否记住了呢?

1、小组合作找一找,哪些字的笔画与原来的字发生了变化,请将这些字的笔画用彩笔涂一涂。

2、统一指令,开始比赛。(要求:速度、美观)

3、小组展示作品。

2总结:在我们学习的汉字中,有许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的,有趣的是它的意思就是有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这样的字叫“会意字”。

五、拓展练习(课后想一想)。

孩子们看看下面的几个会意字,学一学课文的样子,小组合作,为“歪(wāi)、晃(huǎnɡ)、品(pǐn)、晶(jīnɡ)  ”编一首儿歌。

日 月 明 篇三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

2.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对祖国语言

文字的喜爱。

二、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套构成本课会意字的独体字的卡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识字能力。

四、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揭题

你们还记得《阳光》这篇课文吗?太阳光芒四射,洒遍了大地,所以"口月"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的字一-明。(板书)

二、学习"明"字

1.学生拼读,注意读准后鼻音。

2.猜一猜"明"是什么意思?用"明"组词。

三、学习"鲜、尘、尖"

1.出示"鲜、尘、尖",学生认读。

2.认读的这三个字,学牛自由说发现了什么,并把秘密告诉大家。

3.指学生认读、评议。

4.用这三个字扩词,小组进行竞赛,交流、评议。

5.自读课文第一节。

四、举一反三,自学其他小节中的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

2.各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五、读文、巩固认字

1.集体读文,要求读得流畅。

2.游戏:找朋友(配乐)。

3.检查认读情况。

六、扩展练习

用下面的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森  众  鲜  力  从  明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熟读全文

1.指学生读课文,评议。

2.同桌用"对口令"的方式读一读。

3.教师示范读,强调韵尾。学生仿读,看谁读得好。

4.齐读。(边拍手边读)

5.自己试着背一背。

三、完成课后"我会读"

1.自读

2.认读新词,并在生字下面打上点。

3.用带点的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力、手、水"三个字,学生观察一下,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好。

2.教师示范写。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小组评选好的作业 ,进行展示。

五、读读想想

汉字的结构很有意思,很多汉字都是由不同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另-个意思。

1.出示"歪、晃、品、晶"四个字,学生认读。

2.指学生说说意思,组词。认读"歪歪扭扭、晃眼睛、品茶、亮晶晶"几个词语。

3.把这四个字仿照课文编一编韵文。(小组合作进行)

4.交流。

六、扩展练习

找一找前面学过的汉字,如:妈、笔、坐、肚、朋,学着课文的样子,编一编韵文,或编

字谜。

教学追记:

《日月明》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是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通过读词语了解四个字的意思,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4.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5.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教学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认字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构成本课生字的部件卡。有关识字的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能自己读书,看报,还能自己写句子,真是了不起。今天老师还要带你们到汉字王国里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

二、形象揭题,趣味识“明”和“鲜”

(一)趣味识“明”

1.我们先来认识几个老朋友(课件出示太阳)这是老朋友“日”,(课件出示月亮)这是老朋友“月”?(课件出示日出)你看到了什么?(太阳越升越高,放射出万道金光,照亮了大地。)

(课件出示月升)谁再来说?

师小结:太阳也叫日,月亮也叫月。日和月都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它们组成了一个新的字(课件出示-明)开火车正音。

现在,太阳想和月亮手拉手做朋友,成了一个新的字“明”。

这个字读什么?(正音,齐读)你们以前有没有见过“明”你能不能用“明”组词?

(二)趣味识“鲜”

1)过渡语:月亮太阳手拉手成了好朋友,有两个小动物看了也很羡慕,也想成为好朋友,瞧!他们来了。(出示鱼羊的图片)

2)这个字念什么?(正音,齐读)

3)读的真不错,谁能来猜猜它的意思?并且要告诉老师你的理由。(结合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去鲜的意思)

4)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鱼肉的味道很鲜,羊肉的味道也很鲜美,有鱼肉又有羊肉,味道就更鲜了。鱼生活在水里,羊生活在陆地上,水中的鱼和地上的羊成了好朋友,这好似真新鲜。

(三)小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1)齐读:日月明,鱼羊鲜

2)会意字:像明、鲜这样一看我们就能猜出来它是什么意思的字,我们就叫他们“会意字”(齐读)

3)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会意字是由两个意义相关的字组成的。你发现没有明是由(日月)鲜是由(羊鲜)

三、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学习课文

课件出示只有生字的课文

1)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许多会意字字!

2)你们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只有生字的课文,你们认识它们吗?

3)老师要向小朋友们道歉,因为老师把课文里的一些字丢掉了,你们能帮老师找回来吗?

4)根据会意字的特点找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回来的?比如明,鲜,我把前面的字去掉你能猜出来吗?试试看?

5)猜课文(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猜课文)

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爱猜哪个字就猜哪个字,理解字义

四、变化形式、朗读课文

1)赶紧打开书,翻到“日月明”这一课,拿好书,看着书,听我读。(配乐师范读)

2)你们想读吗?把书摆好,用右手指着字,跟我读。

3)读得可真仔细!还想读吗?请拿好书,看着课文,再跟我读。

4)读得很有精神!自己轻声也来试试看,遇到不会读的生字请拼音宝宝帮忙。

5)会读了吗?咱们分大组对读。

6)男女生也来比比看!男生先开始。老师给你们读课题。

7)大家一起读。

8)读得可真棒!开火车会读吗?开双轨火车。正音:鲜、尖(拼一拼,注意读准变调)休、灭(拼一拼)森、从(开火车读准平舌音)众(读准翘舌音)

9)还有哪一大组再来试试?

10)听着你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读,咱们合作读,好吗?拿好书,师读日月──,真聪明,就这么读。

11)好玩吗?同桌小朋友也这样来玩一玩。

12)去掉拼音会读吗?真的会读?那咱们就来试试看!合上书,放桌角,看大屏幕!哪一桌小朋友来读?还有人自告奋勇吗?

13)这么多人都想读啊!那怎么办呢?一起来读好不好?

14)小朋友就是能干!不用看拼音都会读了!再加大难度还会吗?(大屏幕隐去前面两个字,生字变红)现在还会读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15)不按顺序会读吗?我指到哪,你就读,会吗?指名读。会读的小朋友都来试试。

五、交流: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过渡语:会读了,你会认吗?你用什么方法去识记的?

2)识记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根据字的结构去记(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品字形)

会意字的构字规律

六、多种方法,巩固生字

过渡语:今天的生字你们会认了吗?真的会认了吗?我来考考你们

1)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猜一猜的游戏。看看图,猜猜是什么字,并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课件演示:

灭:这一横就像灭火的树枝;

尘:尘土飞扬;

男:男人在田里出力;

休:人要变成“亻”人靠在树下休息。

林:捺要变成丶

2)会看图猜字了,那看字你能来想想画面吗?

出示:尖、自由选择来说。

3)游戏认字:跟人(从)

4)看图猜字会了,看字想画面也会了,再出个难题考考大家好吗?

猜字谜:上看一棵树,下看两棵树,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树。这是什么字?拿出卡片,师引说。

5)你能给“众”也编个字谜吗?

6)把生字放在词语里,你还会认吗?

用词说话

七、拓展

出示:笔歪问闪忠品晶

过渡语:小朋友真厉害,会读会认了,我现在要找找我们班里有没有小作家,看谁能学着今天的课文也来创编小韵文。

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会意字,自己也去编编小韵文。

齐读自己创编的小韵文

八、小结:我收获,我快乐

今天的课堂我们认识了不少的生字朋友,读了朗朗上口的小韵文,自己也创编了小韵文,有思考才会有收获,有收获才会有快乐。

板书

日月明

日月明,鱼羊鲜,

竹毛笔,不正歪。

三口品,三日晶。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日月明的教学反思

老教师说的好,教案是看不出问题的。因为教学毕竟是一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一下几点需要改进:

1.被教案束缚了。整个教学的过程,我的思维局限于教案之中,从而忽视了学生有价值的回答,更没有把他们的回答经过老师的加工变成课堂的亮点。

2.应尊重孩子的个性思维。教学“从”时,设计了一个跟人的游戏。游戏结束之后,我问孩子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他们回答“跟”。我直接否定了。其实现在想想孩子的回答也是正确的,而当时我只要说:跟也对,可是谁能自己的不一样的答案呢?作为一名新老师,缺乏的是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方面

日 月 明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明、鲜”等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领悟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养成初步的认字能力。

3、感受祖国文字的无穷魅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领悟会意字特点的基础上记忆字形,增强识字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大的“火”字,知道“火”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课件出示: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生活在树林里的古人是用什么来灭火的呢?

3、课件出示:树枝灭火的过程,小结:原来“灭”字就是在“火”字上加一根树枝。

4、板书课题:“日月明”,问:谁知道“明”是什么意思?

5、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2-3次,要求:

①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想想字义。

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重点正音:明、尘、男、抹、森、从、众)

课件出示:

míng xiān chén jiān miè lì nán

明 鲜 尘 尖 灭 力 男

xiū shǒu lín sēn cóng zhòng

休 手 林 森 从 众

a、指名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b、去掉拼音读。

②分小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学中发现,积极探究

1、读读课文,仔细观察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

尖:板画草芽尖尖图。

鲜:板画鱼和羊肉串。

男:动作演示。

尘:动作演示。

从、众:课件演示“人——从——众”教师讲解。

林、森:课件演示森林画面,用“森林”说一句话。

3、小结:小朋友,像这样能表示意思的字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会意字”。

4、你还知道哪些也是会意字?(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四、巩固字形

1、师生对口令,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对口令。

3、全班拍手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

1、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写字作业评讲。

六、课堂作业:

1、我会读。(课后题①)

2、我会说。(课后题②)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日月明》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11 133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