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最新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磁体与磁场教案新部编本 篇一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一、磁体与磁场》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小组通过实验活动观察现象,并能准确描述出所发现的现象;进一步认识磁体;通过教师的介绍,知道自己发现的磁现象用物理术语如何表达。

2、通过观察放在磁体周围磁针的指向,并与生活中风的存在类比,能感知并确定场的存在。

3、通过观察磁体周围大量小磁针---铁屑的排列,知道可用磁感线模型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活动,进一步培养观察 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法。2、通过利用小磁针探究磁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转换法的应用。

3、通过探究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的过程,即建立磁感线模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认知任何磁体都有N、S两个磁极和观察磁体磁感线,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对称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磁场存在的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形象直观描述磁场的过程,即建立磁感线模型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条形、蹄形磁体,铁、钴、镍片,铁屑,钢针,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微机,大头针,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 小磁针、大磁针,学生自己准备的物品

五、教学过程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运动的电动玩具狗。并提出问题,你知道你小时候玩过的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吗?

电动机为什么就能使玩具‘动’起来呢?(稍停)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结构组成。(多媒体出示电动机剖面图图片)

磁体和线圈结构为什么就能使物体动起来呢?本章我们将一起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首先我们从磁体来研究。

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其主要组成名称:磁体和线圈 进行新课: 认识磁体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先学习了解一些磁的有关现象对相应的物理术语。1、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2、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任何磁体都有南北两个磁极。

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出示司南的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叫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

过渡:磁悬浮列车中的磁体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磁性的有无。难道磁体的磁性可以改变吗?

3、请同学们现在随便拿一根大头针做做看能吸引大头针吗?有磁性吗? 教师演示磁铁吸引大头针现象。指着中间某个大头针问:“他有磁性吗?”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教师指出: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提问:除了钢、铁外,还有哪些物质可作磁性材料?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呢?向学生展示录音带、磁性卡等,介绍这些磁性材料的应用。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过渡:有了以上对磁的了解来作为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好奇的问题。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一(www.chayi5.com))磁场

先来看想一想:小磁针在磁体旁边不再指南北,(不同位置小磁针指向不同); 引导:(1)是谁让小磁针指向发生改变的?

(2)你认为是磁体对磁针施加了力的作用,你看到磁铁直接推或拉、、、、小磁针了吗?

(3)由此看来施力物体并不是磁铁,那会是谁呢?(4)请看:教师演示用嘴吹纸风车转动。是谁让纸风车转起来?

(5)我有对风车直接施加力的作用吗?真正作用在风车上并对风车产生力的是谁呀? 也就是气流,你看见了吗?它存在吗?你确定吗?(6)幻灯片出示:人---气流----风车

教师指出:由上述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磁体周围的空间一定存在着一种物质,磁体是通过这种物质对小磁针发生了磁力的作用,使它发生了偏转。我们把这种无形物质叫做磁场,它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

如果我们对磁场的了解再多一些,比如磁场有什么特点?。。可能会使磁的开发利用更多。我们如何去了解根本看不到的无形磁场呢?你可以借鉴我们原来研究类似问题用过的方法。

(若没有人想出,教师提示:今天室外有风吗?你是如何判断的?风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树、国旗认识它)

你怎么想到用小磁针?

教师指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它、认识它,这正是科学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科学研究方法。

我们就利用转换法,通过研究磁体周围的小磁针来研究磁场吧。

过渡:我们知道,力是有方向的。既然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能产生磁力的作用,那么磁场有没有方向呢?它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再观察一次前面的实验,将几个小磁针放到磁体不同位置。

提问:小磁针在磁场中是保持一定方向,还是上下、左右摆动,没有一定方向?这说明什么?(保持一定的方向,说明磁场是有方向的。)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实物投影磁场中小磁针,并同时进行说明磁场方向)既然磁场中小磁针的指向是受到磁场作用后的指向,我们就用小磁针的北极(N极)的指向代表该点的磁场的方向。

这一点我们在发现7中已经有人发现,经过我们借助科学的方法探究发现,磁场具有方向性。

用铁屑来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过渡:教师提问:你能帮我确定磁场中这一点的磁场方向吗?

下面我们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来做实验:(铁屑放入磁场中被磁化,每粒铁屑都变成了小磁针)

请同学们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并用笔在纸上画出你所看到的现象。

教师选取一个小组进行实物投影展示。

提问:由铁粉排列的形状,你们能知道磁场的分布吗?为什么?

教师:神秘的磁场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终于“现形”了。我们可以用铁粉的排列形状来直观地说明磁场的分布了。请看这个小组用笔描绘的铁粉排列形状,请评价一下。(提示:没有铁粉,看着这些线条你知道磁场的分布吗?)

我们以后就用这些曲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从曲线你能看出磁场的方向吗? 这些曲线现在还不能完美地描述磁场。如果有方向就好了。请看投影:教师演示实验,启发学生给线条加方向。

依次放上画曲线的纸,条形磁铁,玻璃板带铁屑,带小磁针的塑料片。仔细观察小磁针N的指向规律你能给画出的曲线加上方向吗?

教师进一步规范磁感线的画法。

幻灯片投影条形磁体磁感线,并让学生用磁针到屏幕指出磁感线上某个位置的磁场方向。教师适时给出方法,磁感线上画切线法确定磁场方向。

如果你想知道磁场中一点的磁场方向我们利用几枚小磁针探究出了磁场的特点,但是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有没有办法把磁场及其方向更形象、更直观地显示出来呢?

讲述:我们知道,小磁针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场的作用,小磁针的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那么,我们可以在磁场中放上许许多多的小磁针,它们的分布情况和北极所指的方向就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情况和方向。

进一步提问:小磁场在磁场中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观察到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转动,最后有规则地排列成一条条曲线。)

进一步提问:这个现象对我们直观地显示磁场的分布情况有什么启示呢?师生讨论得出:因为铁屑的分布情况可以显示磁场的分布情况,所以我们可以仿照铁屑的分布情况,在磁体的周围画一些曲线,使任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该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就可以用这些有方向的曲线来描述磁场的情况。

教师指出:科学家把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并且通过研究发现,磁体周围的磁感线的方向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的。

板书:四、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精确地描述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

引导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

提问:同名磁极、异名磁极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用同样的办法来研究。

学生实验:在一块玻璃上均匀地撤一些铁屑后,先放在异名磁极上,后放在同名磁极上,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

仿照铁屑的分布情况,画出同名磁极、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

师强调: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而假想的一条条曲线。磁场是客观存在的,而磁感线并不存在。

提问:知道一个磁场的磁感线分市情况后,你将怎样根据磁场的方向判断放在其中的小磁针的N、S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呢?

教师提出:在磁场中的某点,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我认为这两点可以反映一个共同点:磁体对小磁针磁体(铁物质)间不需要直接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学生说出生活中和小学自然课中已经了解的有关磁的现象。1、能吸铁

2、同性排斥,异性吸引 3、应用很广泛如:航海指南针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磁场》教学设计 篇二

《磁场》的教学设计

红寺堡区回民中学

罗彩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极。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经历实验观察,总结类比的过程。学习丛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规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磁场的概念;

2、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磁场的存在。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进行实验探究式学习。

2、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结合教师引导的自主性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条形磁体、小磁针、条形磁体的磁场空间分布模型。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讲桌上放上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再把一个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附近,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拿开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后又恢复原来的指向。

教师提问:条形磁体没有直接接触小磁针时就能使小磁针偏转,那么条形磁体是怎样作用于小磁针的呢?

学生思考。

点拨: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演示实验:教师手推板擦运动,手对板擦施加力的作用。

分析:手作用于板擦上时,板擦才能动;同样,小磁针能够转动也是由于有物质作用在它上面,只是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说明磁体和小磁针间存在着

某种物质。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在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能够使小磁针偏转,我们把这种物质叫做磁场。(课件展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场。

合作交流

进行新课

一、磁场

把条形磁体吸到磁性黑板上,提问:仔细观察,说说磁体周围的磁场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表示无法观察,因为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教师提问: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什么方法来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

学生讨论得出:灯泡发光,电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同样,我们要想认识磁场这种特殊物质,也要根据它产生的效应来了解。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1、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放若干个小磁针,观察小磁针北极的指向怎样变化?

2、不同位置的小磁针指向相同吗? 学生讨论得出:

这个现象说明了磁场是有方向的。教师点拨:(课件展示)

1、磁场是一种物质。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磁场具有方向性。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可以用小磁针去测试。物理学中,通常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3、磁场具有强弱性。磁体中不同位置的磁场强弱不同,磁极的磁场最强。磁体周围离磁体越远的地方,磁场越弱。对于条形磁体,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

二、磁感线

提问:将多个小磁针放到不同磁体的周围,可以粗略的显示磁场的分布情况,如何更形象直观点呢?

学生讨论得出:用铁屑代替小磁针来做实验。

播放视频: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撒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磁体上,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看视频(形象直观的呈现出磁场的分布情况)

我们仿照铁屑排列的图案沿小磁针N极所指方向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利用磁感线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

演示实验:条形磁体的磁场空间分布。

磁感线布满磁体周围整个空间,并不只在一个平面上,由于画图的局限性,通常只在平面上画出具有代表性的几条。

学生分析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课件展示)总结得出磁感线的特点。

教师点拨:(课件展示)

1、磁感线是不存在、不相交的闭合曲线。

2、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3、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跟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4、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性越强,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其两极处磁场最强。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教材65页中的“想想议议”。

三、地磁场

演示实验:把桌上的磁体或铁器移开,然后支起一根小磁针,小磁针静止后指南北方向。用手把磁针拨到其他方向,让学生观察放手后它会怎样。

现象:磁针仍要转向指南北。教师提问:

1、放手后磁针为什么会转动呢? 启发学生回答:受到磁场的作用。

2、磁针附近并未放置磁体,为什么又有磁场存在呢? 教师点拨:(课件展示)

1、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叫地磁场。

2、地磁场的形状跟条形磁体的磁场很相似。

3、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它们并不完全重合,而是存在一个偏角,叫做磁偏角,磁偏角是我国宋代的科学家沈括发现的。

地磁场的本质到现在还没研究清楚,有待同学们去继续研究。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1、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磁场。磁场有方向,有强弱,但看不见,摸不着。

2、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假想了磁感线。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N极出来回到S极,磁感线上任何一点(切线)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3、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周围的空间存在磁场,叫做地磁场。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它们并不完全重合。这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发现的。

知识拓展:

简介鸽子、绿海龟、鱼类等通过地磁场导航的事实,结合“科学世界”中的内容,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结合生物学知识研究“鸟类、鱼类等动物是怎样利用地磁导航的”。

布置作业:

教材67页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1、2题。

板书设计:

§9.2磁场

一、磁场

1、磁场的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磁场的方向: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二、磁感线 磁感线的特点:

1、磁感线是不存在、不相交的闭合曲线。

2、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3、磁感线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跟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4、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性越强,磁体两极处磁感线最密,表示其两极处磁场最强。

三、地磁场

《磁场》的教学设计

红寺堡区回民中学

罗彩虹

2011年5月17日

磁场教案范文 篇三

关键词 频谱管理 电磁兼容 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2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a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management course is analyzed. The emphasis is the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in the system and between systems, we emphasize on learning to promote teaching. We use case based teaching method and introduce appropriate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cases. We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strict management of teaching research and the teaching rules,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methods, in order to promo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s. Because of learning by teaching,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t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spectrum management;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case teaching

信息化战场将是陆、海、空、天及电磁的联合作战,越来越多的高技术用频装备被运用到作战领域的各个环节中。电磁环境异常复杂,频谱资源利用率低,频谱使用技术优势不明显,给我军战场电磁频谱管理造成了潜在的影响。为了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对电磁频谱管理人才的需求,我校将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内涵扩展至电磁频谱管理领域,将电磁频谱管理课程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其他多个专业的选修课程纳入新一代本科教学体系,为电磁频谱管理的专业发展和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还为我军电磁频谱管理人才培养和后备力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 研究思路

电磁频谱管理课程围绕频谱管理设置教学内容,按照“瞄准目标,优化内容,夯实基础,突出实新”的原则,对比较完善和成熟的教学内容,在保证其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建设和培养目标,侧重内容的精选、完善和更新;对较零散的教学内容,则需要提高理论起点,建立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形成比较全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将来胜任频谱管理工作和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与业务素质筑牢基础。

电磁频谱管理是一个完整、系统、复杂和开放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分为频谱管理基础、系统内电磁兼容分析、系统间电磁兼容分析、无线电监测测向与定位、频管新技术等五个部分。我们将频谱管理基础、电磁兼容分析、无线电监测测向与定位等定位为“急需型”知识,是从事频管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而频管新技术则定位为“前瞻型”知识,是目前频管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教学时,这两类知识并列存在,打好这两类知识基础尤为重要。

电磁兼容性(EMC,即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电气、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能正常运行,并且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或系统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①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骚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设备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骚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因此,EMC包括频谱共用、干扰灵敏度、系统装置、电磁环境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也即是不同的无线电系统间存在频谱共用问题,接收机等电子设备对干扰的灵敏度问题,无线电系统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电磁环境的影响。本课程中所研究的是EMC中的频谱共用和干扰灵敏度,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内电磁干扰及防护、收发信机结构和系统间电磁兼容分析,对可能受到或产生的干扰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估,围绕无线电台站间的用频兼容性以及电磁隔离性,针对如何合理地利用无线电频谱进行研究。

2 研究内容

频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多种系统或业务之间的共存,最大限度地提高频谱利用率,而电磁兼容分析是保证各种系统或业务相互兼容的主要技术手段。在现代和未来战争中如何加强电磁兼容性分析,避免相互干扰,保障战场环境下军事通信运用的有效性,已成为己方战斗力生成的关键因素。电磁兼容主要分为系统内电磁兼容和系统间电磁兼容,其中,电磁干扰及防护是系统内电磁兼容的主要内容,干扰预测和分析是系统间电磁兼容的核心内容。

2.1 系统内电磁兼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系统内电磁兼容分成电磁干扰及防护、收发信机结构和电波传播基础三个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本内容中的电波传播基础与“天线与电波传播”课程中的电波传播部分应有所区别。后者侧重基本理论的讲解,而前者则紧扣频谱管理中的“预测”应用展开分析。

电磁干扰及防护首先给出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电磁干扰三要素中的干扰源、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强调干扰源的类型、特点和性质。通过对电磁干扰传播与耦合机理的分析,以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为例,说明了典型的干扰途径以及电磁干扰的抑制措施。②我们以干扰三要素为模型,构建系统内电磁兼容预测分析的数学模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干扰状况进行定量计算,使学生能够理解电磁兼容特性与要求之间的相关性。

收发信机结构中首先围绕着射频系统中的噪声系数和非线性失真两个很重要的指标展开,讨论射频电路中噪声的来源、大小和度量方法,以及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并重点分析它们对接收机灵敏度和动态范围的影响。以GSM为例,从系统的角度介绍收发信机几种常用的方案,明确了其结构组成,同时对接收和发射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意在让学生对系统特性和整机性能有较全面的了解。

电波传播基础中围绕各种电波传播方式的特性,讨论各种传播方式下的场强计算方法,分析各种常用传播模型及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电波传播损耗计算,并能够将其应用于系统间电磁兼容分析,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紧紧围绕电磁频谱管理中的“干扰预测”应用展开分析,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2.2 系统间电磁兼容

系统间电磁兼容是指给定系统与它运行所处的电磁环境或与其他系统间的电磁兼容性。无论是频率划分、规划、分配和指配,还是设备检测、无线电台站管理、无线电监测和台站监督检查等,电磁频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多种业务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兼容,提高频谱的利用率。而其主要技术手段就是系统间电磁兼容分析,判断无线电设备、系统或台站之间是否相互兼容是围绕着允许干扰电平和实际干扰电平这两个关键技术指标参数的计算而展开的。

开展无线电设备或系统间电磁兼容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计算拟设无线电设备对已设无线电设备的干扰;二是要计算已设无线电设备对拟设无线电设备的干扰。无线电台站间的干扰,主要包括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和带外干扰等。以固定无线电台站之间的干扰为例,对系统间电磁兼容性进行分析或预测分析,课程中我们围绕着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展开分析。为了分析方便,我们认为,发射系统包括发射机和发射天线,接收系统由接收机和接收天线组成,发射系统对接收系统的干扰,就是发射机发出的电磁波经发射天线辐射出去后,经空间电波传播,通过接收天线传送给接收机而产生的干扰。从最简单的“发射系统―接收系统”对入手,采用逐对分析的方式,建立系统间电磁干扰预测模型。同时,在逐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分级预测的原理,将预测模型分成四个等级,包括快筛选、幅度筛选、干扰余量修正、详细预测等。以理论计算为指导,借助计算机仿真和实验室测试,对前面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修正,同时可以对仿真参数的选取进行相应的调整。③

2.3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中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电磁频谱监测与识别实验室资源,把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的案例,适时引入,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以学促教,因学论教。

在案例教学中,老师必须搜集、整理合适的案例,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必要的资料,主动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他还要经过缜密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案例分析不能够只停留在表面,深入透彻的讨论分析才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应设法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讨论,方式多样化,可以利用仿真和实验,使学生感到形象逼真,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地面固定无线电台站为例,我们分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和互调干扰三种情况来分别说明电磁兼容性的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进行设计和布置。围绕案例,将这三种情况分组,引导每组成员对各自的课题展开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案例中提供的参数,以电磁兼容分析方法为依据,利用实验室现有的高性能仪器设备与软件相结合,构建复杂电磁环境模拟系统,满足教学的需求。各种信号的设计与合成由实验计算机完成,任意信号发生器将设计文件转化为实际复杂波形。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转变“学跟教走”的思维定势,注重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3 结束语

电磁兼容分析是电磁频谱管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打好这类知识基础,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对于胜任频谱管理技术工作尤为重要。在教学中,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为指向,按照从严治教治学的原则,遵循教学规律,讲究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进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 马力。《电磁兼容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1):42-44.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磁体与磁场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11 13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