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三个儿子》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会写11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 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请你试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相机板题)

2、按图叙述: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三个儿子》这个故事吗?(出示图片,教师或学生按图简要叙述故事)。启思:图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中看见一个儿子而不是三个儿子呢?(板题)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文,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重点的词句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练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等。

4、游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小组讨论: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1、 复习生字、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3、你们还记得文中的三个妈妈是如何夸奖她们的孩子的吗?你能试着复述下来吗?

朗读感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找出相关语句认真朗读。

2、 启发想像,指导感情朗读:想像妈妈在夸你进的情形和语气。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抓住关键内容,引导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感情朗读中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组内赛读:比一比,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间读书评议。

4、汇报读书。结合课件和插图引导学生对照着场景,汇报有感情朗读的练习成果。师生评议。

(形象画面,生动的情节,为学生充分展示对课文内容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的平台。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交流、互动,展示了个性。)

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7---------11自然节。  思考:读了这几自然段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学生可能发现“水很重”和三个孩子不同的表现。教师相机点拨。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比如:为什么写水非常重这段内容?看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你有什么体会?你想说些什么吗?

小组讨论

1、结合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引发学生思考:老爷爷为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组织学生讨论,明确文章中心。

(引导学生从母亲和儿子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刻领会文章中心,全面升华文章主题。)

写字

出示“我会写”中的“胳膊、晃荡”两个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自主书写,同桌评议。

拓展

1、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交流 “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另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你想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吗?”等

2、组内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的相关资料。

3、课后自己的父母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

(合作交流,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实现与学生生活的链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内容,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表扬过你吗?是怎么表扬的?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二、出示课题,学习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生字表读准字音,用字典识字。给生字组词。

三、探究新知

(一)齐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边读边思考:

1、这个故事主要讲谁?

2、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呢?是哪个儿子?

(二)朗读交流,体味阅读乐趣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妈妈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们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3)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夸夸自己的儿子,生齐读、个人读。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样说自己的儿子的?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这么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呀? (

10)、理解句子“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三)、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通过讨论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妈妈、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并要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四、拓展思维 、深化总结

1、谈谈自己平时在家为爸爸妈妈所做的事情!爸爸妈妈给予我们伟大而无私的爱,我们也要尽我们的能力给他们最大的快乐。倡议: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2、颂读《游子吟》、《三字经》

【板书设计】

23《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 妈妈比儿子 儿子对妈妈

只看见一个儿子(孝敬父母)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三

“前两位妈妈都在夸自己的儿子,第三位妈妈什么也没说?”我一边声音轻而低的说着,一边伸手指向一位同学,凝重的对她说:“第三位妈妈,你怎么不说话呀?”

“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然而然的被老师带进了文本,带进了妈妈的角色,使自己就成了文本中的第三位妈妈。情感流露的是那样的自然,那样贴切。……

为了更好的理解“妈妈提水非常劳累这一内容”,我采取填重点词的方法,通过品读所填词语,感悟妈妈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接过水桶的帮助时,她用沉重的语音,缓慢的语速、激动地说:“妈妈提着沉重的水桶,她的胳膊已经痛了,腰已经酸了,可是望望回家的路,还很远很远,此时此刻,妈妈最需要的是什么?” 刚刚还在欢呼雀跃的学生瞬间陷入了沉思之中。显然他们被我的情感感染了。

“帮助”

“帮妈妈”

“快把水桶接过来!”……

“是呀!此时的妈妈多么希望有人接过沉重的水桶呀!让我们快来读读描写第三个儿子的句子吧!”学生读了文本后,我又采取找一找第三个儿子动作的词,在读中感悟到第三个孩子的体贴,孝顺,具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关爱之心。此时,教师被学生的情感感染了,学生更被第三个儿子的举动感动了,他是那么了不起 ……

“在座的妈妈们,你们看到了几个儿子?”

“一个”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那你们看到的一位怎样的儿子?”

“体贴妈妈的儿子”

“孝敬妈妈的儿子”

“关心妈妈的儿子”

……

学生们发自内心的话语、流露真情的表白,使真诚而厚重的道理,在孩子的心中就像清澈的小溪涓涓地流淌,像五彩的花瓣轻轻地飘落,像和煦的春风带着缕缕的温暖、丝丝的甘甜拂面而过。

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才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三个儿子》教案设计 篇四

语文课堂情境化 学生感悟更深远──《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山东省威海市古寨小学 董俊杰

自课程改革以来,情境化的教学设计成了数学课堂的杀手锏。教师们根据知识特点,选择一个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尽快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自主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么高效的环节设计,怎么就不能在语文课堂上大显身手呢?在教学《儿子们》一课时,我尝试创设了一个悬念横生的故事情境,课堂效果显著。

一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

这节课,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喜欢听故事的同学请认真听:有一位国王,他没有儿子,当他上了年纪以后,他就想找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年轻人做他的干儿子,将来就让他来继承王位。于是,有一天,老国王化装成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来到了民间。那么,老国王到底能不能找到真正孝敬父母的干儿子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自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有了这样一个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做开头,他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们急于知道选皇子的结果,都迫不及待地读起书来,对于生字的认识也就在读书的过程中迎刃而解。

接下来,我又一环紧扣一环地设计了几个与情境有关的问题:

1、老国王来到民间,正好遇到了谁?

(三个正在谈论自己儿子的妈妈)

机不可失,老国王可要好好听听。

2、三个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我简单提示:妈妈在谈论自己的孩子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气?

3、听了三个妈妈的话,如果你是老国王,你会选择谁做干儿子?为什么?

这时,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选第一个,有的说选第二个,却很少有说选第三个的,为什么呢?学生说:因为他的妈妈说,他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于是我说:“到底该选谁呢?老国王犯难了。正好,这时候三个儿子都从远处跑了过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来看看他们各自的表现吧”。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大声朗读。

4、为什么明明有三个儿子,老国王却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他看见的又是哪一个儿子呢?

这时,同学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马上给他们一个小组讨论的机会,接下来的交流,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有的同学说:“因为第三个儿子帮妈妈提了水桶,所以老国王就看见了他。”还有的同学说:“ 前面两个儿子虽然表现也很好,但只有第三个儿子帮妈妈减轻了负担,所以只有他是一个真正的儿子。”……

“是啊,只有关心妈妈、体贴妈妈、心疼妈妈,肯帮妈妈做事的人,才是真正孝敬妈妈的人。”我适时做了小结。“那么现在你猜,老国王到底会选择谁做干儿子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第三个儿子!”

5、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人呢?

今后,你准备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

一节课就在这个情境化的故事中结束了,从母亲节大家给妈妈所送的礼物中,能够明显的看出,同学们已经知道,真正爱妈妈,就应该多帮妈妈做实事,多为妈妈的健康、心情考虑,而不只是讲一两句空话。这真让人感动。

所以我想,贯穿始终的故事情境,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它像一条飘逸的红丝带,牵引着同学们走入课文深处,走入心灵大门。

让文本、阅读、生活融为一体──《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仙师附小 陈爱霞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例如,在朗读感悟中让学生分小组读书,我要求他们一个一个地读,相互提示,相互学习。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在小组内说一说,能领悟多少说多少,大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拿出本组的意见讲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用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交流,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最后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

尊重语文 尊重学生──《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保塔实验学校 关祥荣

《三个儿子》是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本节课教学是让新课程理念回归课堂的一个尝试。新课程强调的是对人的尊重,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感受和生活经验。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

在实践中学语文,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课教学设计围绕学生读书的主线来安排教学活动。通过示范读书,自主读书,合作读书,欣赏读书,探究读书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落实字词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世界。示范读书,帮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读书兴趣;自主读书,展示学生的成功,增强自信;合作读书,互帮互学,扎实基础,体现真实的学习生活;欣赏读书,注重同伴引领,深化理解;探究读书,促进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

2、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和写字教学,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

识字和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的教学重点,多识、写好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轻声字读音和汉字的书写。教师通过范读和范写来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在理解“即……又”和“沉甸甸”词语时,给学生提供了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落实词语的学习和生字的巩固。教学把识字、写字、朗读和理解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效益。

3、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一切出发点是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应该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原则。教学前和课堂上教师始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于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争论:第三个妈妈不夸自己的儿子心情是难过,还是平静?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一个儿子呢?这一个儿子是哪一个呢?这些问题的生成是学生思考的结果,这是学生最好的阅读探究。教师不给学生设计问题,而是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和文本开展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提升自己,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多元理解:

当学生的思维聚焦在“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老爷爷的说法是不对的?”这一问题时,教师利用这个问题资源,没有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前两个儿子也是很爱自己的妈妈,他们用自己的特长来表达的,也是妈妈的好儿子。”“第三个儿子是用实际行动来帮助妈妈,是最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了争论,教师不做评判,只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实现了对文本的多元理解。

这节课的结尾能出现学生的质疑和争论,是教师对学生尊重的结果。是尊重,学生有了学习和思考的空间;是尊重,课堂上有了学生自己真实的声音;是尊重,学生对文本有了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是尊重,教师有了循循的诱导和耐心的等待。尊重就要以人为本,还学生自己的、真实的课堂生活。新课程的理念,不是去追求华丽的包装、精彩的表现和轰动的效果,而是教师用真诚和爱心给每一个学生营造自由成长]www.chayi5.com[的时空,让学生敢说自己的心声。真实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是新课程课堂的品质和生命。让新的理念回到我们的课堂,春风化雨,侵润教师和学生的心灵。

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一个学生陌生的环境中上的第一课时的语文课,学生的探究行为和合作学习还显单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张力不够,有待于继续努力。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五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刚才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喜欢吗?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世上只有妈妈好》唐老师特别喜欢里面的一句歌词,那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疼爱我们的好妈妈,妈妈是最最爱我们的,那你们爱妈妈吗?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为妈妈做过哪些事情呢?

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孝顺、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有三个儿子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看他们是不是好孩子呢?板题:《三个儿子》

二、初读感知,感受情趣

1、观看视频《三个儿子》,想想主要讲了谁?

2、自由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3、趣味检查识字情况

读生字;读词语;玩游戏。

三、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同学们读生字读得特别棒,我相信大家读课文就更棒了。我想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刚才同学们读课文了,文中有几个儿子呢?(三个)

可是,在文中的最后,老爷爷却说,“我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

2、请全班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3、三个妈妈边打水,边聊天呢。她们聊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小声地读读第2到第6自然段,用直线画出三个妈妈说话的内容。

①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1)这位妈妈夸她儿子既又。那你能用“既又”说话吗?

(2)是啊!你真是既聪明又能干!课文中的妈妈说她儿子——(引)既聪明又有力气,这时候她想:。那该怎么读呢?

(3)指导朗读。(自豪地说、神气地说……)

②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你读出了什么?(如:这位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这位妈妈为儿子有一副好嗓子而感到骄傲)

(2)指导朗读。

两个妈妈都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正高兴的时候,她们发现第三个妈妈在一旁沉默不语,什么也没说,便问:“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教师顺势问学生)

学生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③第三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位妈妈觉得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所以语气应该是很平淡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位妈妈的话。

四、创设氛围、情动你我

1、进入情境,创设氛围,引出重点句

教师过渡:三个妈妈各自讲了自己的儿子,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妈妈们手上的是怎样的一桶水呀?

2、引读重点句段: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3、分层朗读

(1)指导学生试读。你感受到什么?

(水重。)你可以用课文中哪个词语来形容水很重?(沉甸甸)还能感受妈妈们很累。

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

交流:直晃荡(做做动作)、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

(2)那谁能把这水的重,把妈妈的累读出来。(一边演一边读)

(3)是呀,真是太累了,此时此刻妈妈们多么希望―—(教师引说)

学生接说……

过渡:是的,三个儿子都来了。那个既聪明又有力气的儿子来了,他——学生接说:“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那会唱歌的孩子也来了,他——(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只有那个妈妈说没什么特别的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4)孩子们,这就是妈妈们的三个儿子。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三个儿子的表现吗?

句式训练:一个-----------一个-----------另一个-------------

一只……一只……另一只……

(5)同学们,故事中的三个儿子我们都看到了,可奇怪的是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出示)

老爷爷看到的究竟是哪一个孩子?为什么?

(6)那么现在你是否还认为这个儿子“没什么特别的”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板书第三个孩子下的“没什么特别”改成“孝敬父母”,并画一颗红红的爱心。

(7)是啊!这真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呀!孝敬是美德,这就是他特别的地方。

五、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是啊!孩子们,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父母亲真正的儿女。同学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什么水都有了,水桶是没你们提的了,那你觉得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儿来孝敬他们呢?

学生交流。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吧,那就赶快拿上笔,在这张“好孩子”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心声吧!也可以写写你准备为爸爸妈妈做哪些事情,今天回家就送给爸爸妈妈。

3、光说说写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应该还要付诸于行动上,所以我倡导大家:每天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情。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⑴ 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⑶ 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⑷ 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⑸ 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⑴ 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⑵ 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⑶ 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11 13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