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精选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9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老师知道同学们最爱听故事了,对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故事《晏子使楚》,齐读课题。题目中的晏子叫晏婴,可题目为什么不叫晏婴使楚……我可以叫张子吗……(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晏子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是辅佐齐国的三朝元老,在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的意思呢……从这儿看出故事中有两个人物:(晏子楚王)

二、检查课前预习

1.认读生字新词(讲解难字)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师语:用心读书的同学会发现,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这篇课文的开头、中间、结尾分别写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开头提出原因,结尾之处倒出了结果,很明显在写法上这叫首尾照应)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2.(屏幕出示)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用尽心机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第一次斗智楚王未见晏子就先挖狗洞准备让晏子钻,实为讽刺他身材矮小,他太专横、太霸道了。第二次斗智借口齐国没有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没有人才,言语中充满了挑衅和嘲弄,一副盛气凛然的样子。第三次斗智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嘲笑之语更是肆无忌惮。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看不起身材矮小的晏子,楚王觉得晏子其貌不扬,没有什么本领。一副不以为然地笑、轻蔑地笑,傲慢地样子。笑嘻嘻———写出了楚王笑里藏刀,居心叵测的嘴脸。难道————一句看出楚王根本没把晏子放在眼里)你带着这种感觉有感情的读一读。

小结:楚王的用意很明显,借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来显示楚国的威风。

3、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很无奈,不得不甘拜下风。陪着笑,楚王其实是装作没听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4.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师语: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3.汇报交流:

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让学生自主推理得出晏子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生:晏子说楚国挖的洞是个狗洞,不是城门。要是访问“狗国”就钻这个洞,楚国让晏子钻这个洞,就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师:晏子的意思是说,你们这儿分明是个狗洞,我访问狗国才钻狗洞,我要是从这里进去,你们楚国就是个狗国。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

生:晏子是齐国的使者,表面上还要尊重楚国。晏子不能刚到楚国就激怒楚王,那就进不了楚国了。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这晏子还没见到楚王呢,就给了他一次迎头痛击)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3)师:不过晏子身为齐国的使者,作为使者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柔中有刚)我们也带着这种语气来朗读这精彩的、充满智慧的语言吧

第二个故事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1)楚王的第一句话就是“难道你们起过没有人了吗”“人”指的是什么人……生:指的是能人。/指的是人才。/仪表堂堂的人。

师:然而,晏子却来了个偷梁换柱。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师:古文中这样记载: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生:(接读)张袂成阴就是…………挥汗如雨就是…………摩肩接踵就是…………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面对楚王的有一次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次智慧的回敬楚王。晏子采用夸张的说法,夸耀齐国的都城人口众多,人山人海,首都都盛不下啦,而且巧妙地转换了概念,把楚王说的“能人,人才”换成了普通老百姓,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借机赞扬了齐国。

(4)真是一个旷世奇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感情朗读吧。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将计就计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先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这次他又使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3)师:看到这里,我想劝告楚王:你只听说晏子身材矮小,想取笑晏子,你却不知道他才智过人、能言善辩、对事物洞察入微,大王你还是别翘尾巴啦。好再来一起感受一下晏子的智慧(齐读)。

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晏子的回答秒在哪里呢……

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王治国无方,致使社会风气不好,好人都变成盗贼了。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2)在这里,晏子(用“也许”)含蓄地用打比方(柑橘变苦枳是水土不同)的方式,不失礼节地指出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楚王不但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或者说偷鸡不成反失一把米。晏子的智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带着这种感觉有感情地朗读。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的修辞及类比推理的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2.学生自学后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①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六、感悟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师: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交锋,从他的从容应对,从他绵里藏针的语言中,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晏子是一个机制敏捷、能言善辩、聪明过人的人。(或许答出维护国家尊严)

师:再读第1、2自然段,你会有新的感受。晏子出使楚国的目的是什么……(补充知识)春秋五霸,(秦穆公、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宋襄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秦国在西部实力最强,其他几国在东部,晏子出使楚国,就是利用政治、外交的攻势,与楚结盟,共同抗秦)在这种情况下,你理解晏子为什么这样说话了吗……

生:晏子是为了使齐国和楚国结成同盟才出使楚国的,因此,晏子说话特别含蓄,用了打比方、推理等方法。晏子是为了完成任务,晏子是一个不辱使命的人。

师:楚王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看不起齐国大使,就是看不起齐国。然而,最终的结果是——生: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生大声齐读“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到底是尊重还是不尊重晏子……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从这以后,楚王就尊重晏子了。师:哪句好……

生:原句好。(读原句)/双重否定,是肯定,加强了语言的气势。(读原句)师:晏子是齐国的代表,还可以怎样说……生: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生:晏子是一个(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认识了历史上晏婴这个熠熠生辉的人物,感悟到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也体会到了他的铮铮铁骨!让我们记住晏子吧!喜欢晏子的同学可以搜索有关“晏子”的资料,也可以看看《晏子春秋》这本书。

七、拓展:

1.分角色朗读这个故事。

2.学生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侮辱

狗国狗洞

下等国下等人

社会风气不好水土不同

不敢不尊重了

晏子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会写“侮、辱”等生字,会认“敝、柑”等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第一回合,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的精神。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想先和大家来分享一个故事。

(出示故事)

2、从这个故事里,你看懂了什么?

3、再来看一个,哎,你看这个人又是怎么反驳的?

二、揭题导入

1、看来,这语言可是一门大学问,要看你会不会说。其实这样会说话的人啊不只这两位,早在咱们古代的中国就有一位。他就是晏子(出示晏子二字)

2、关于晏子,你了解什么?

3、他明明叫晏婴,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4、(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像这样的称呼你还能找出几个来吗?

5、看来这晏子可是个不简单的人,今天我们就要来看一看(读课题:晏子使楚)

6、读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7、哎,你帮我们解释了一个字的意思,使的意思是(出使)

8、那么,在晏子出使楚国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打开书本。

三、初读,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1、现在老师请同学来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

2、请生分段读课文。随时纠正字音(侮、乘机、规矩、枳、敝、大夫)

3、出示词语:带读,齐读

重点书写:辱、侮

4、这是一篇写事情的课文,我们在概括这种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谁来试试。

5、预设:这个经过有点啰嗦,谁来简洁一点。

说得很好,但是漏了……

四、研读第一回合,感受晏子的机智

1、楚王和晏子一共进行了三个回合的交锋,那具体战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一回合。

2、自由读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划出描写楚王和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明白了什么?

3、随机交流

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显显楚国的威风。

1)、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仗着”、“国势强盛”

“显显”、“威风”------楚王早做好了准备

“乘机”、“侮辱”

2)、在我们的故事里,这里的楚王可是刚上场,怎么样?留给你什么印象?

3)、现在你就是楚王,谁来傲慢地读一读。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1)、哎,你又在这里发现了什么?

“知道”、“从这个洞进去”------楚王做好了侮辱晏子的准备,晏子刚到楚王,下马威

2)、现在晏子面临一个选择,要么钻,要么不钻。如果钻进行会怎么样?不钻进去呢?

3)、搞得不好就会让楚王抓住把柄了,那可就不好了。那么晏子是怎么处理的?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你从他的这个回答里听出了什么?

“是狗洞,不是城门”------楚国是狗国

“访狗国”、“钻狗洞”那么楚王就是?

2)、其实晏子的意思很明白,如果我今天从这个洞里进去,那么你们楚国就是?你楚王就是?

3)、你要是楚王,你还敢不敢让他钻?

4)、再读读晏子的这番话,你还发现了什么?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怎样的国家?”------他为什么这样问?

为什么不直接说?

“看了看”-------为什么不是想了想,而是看了看?反映敏捷、聪明、将计就计

5)、假如你现在的身份就是齐国的使臣晏子,你觉得你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说?自己先试试。

6)、朗读

7)、面对晏子的这个问题,楚王的反映如何?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1)、你从这里又读明白了什么?

“只好”“大开”------楚王的无奈

2)、你觉得在这第一回合里楚王怎么样?

3)、前面我们看到的楚王是怎么样的?现在呢?

4、小结:同学们,在这第一回合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晏子?

可是啊,楚王的刁难并没有结束,那么下两个回合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本1、4、5.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构想

课文透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在教学中,采用整体把握――思考领悟――深入探究――迁移运用四部展开教学,重点抓住描述人物语言的句子,使学生在读中领悟、体会。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资料,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复述课文,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晏子像),透过课前预习,你对晏子都有哪些了解?

小结: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晏子身高但是五尺,是齐国的大夫,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有一回,齐国派晏子到楚国去,于是有了我们这天要学的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初读课题,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字词)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读准确?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吗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晏子使楚讲了哪几件事情?(随机板书)

4、楚王这样对待晏子,结果呢?晏子是如何赢得楚王的尊重的?

5、小结: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晏子凭借机智的语言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6、把晏子说的话在书中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思考领悟

I.学习第一个故事。

1、(出示第一段话)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晏子是在什么状况下说这番话的?

2、再来读读晏子的话,想一想,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引导学生谈出晏子聪明、勇敢、爱国以及楚王的仗势欺人、霸道等)

4、有感情地朗读晏子的话。

5、小结:透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那个机智、爱国的晏子,他不仅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II.学习第二、三个故事。

1、你还从晏子说的哪些话中体会到了什么?自己读读晏子说的其他的话,把你有感触的地方在书中进行批注。

2、把你的看法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

4、分主角朗读第二个故事,有感情地朗读第三个故事,感兴趣的同学课下能够把它们排演成课本剧。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我们从三个故事中领略了晏子卓越的外交风范,老师这儿还有一段话,(出示课后古文,教师范读)同学们看一看,从中你能不能发现什么?

2、小结:中华五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刚才同学们看到这段文言文就是其中之一,课后同学们能够对照课文再仔细读读这段话,品味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3、感兴趣的同学能够再搜集一些古今维护尊严的故事,我们下节课一齐进行交流。

七、案例点评

本节课,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一)教师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学定教。本课教学能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从出示课题起,教师就指导学生读懂课题,“你明白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透过预习弄懂了“使楚”的意思。带着学生还想继续了解的问题,让学生认真读书,品读文字。“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透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必须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需要教师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本节课教师让学生透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理解文章资料。个性是让学生在感触深刻的地方学习批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潜力。分主角朗读、表演课本剧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主角,学生就务必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贴合人物身份的动作、语气。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潜力。在活动中,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

就应注意的是,在学习第二、第三件事的时候,学生谈的比较发散,教师应及时帮忙学生梳理、点拨,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谈出自己的感受。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2、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学习比喻的修辞和类比手法的运用。

3、感悟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学习他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晏子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学习比喻的修辞和类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进入课题

(新课)一、回顾背景(师补充细节)大屏幕再现背景。

二、学生回顾第一课时文言知识,夯实基础,师指导纠正。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晏子的语言艺术。

四、问题研讨

1、晏子到达楚国之前,楚国君臣都做了什么?文章为什么要交代这一段呢?

2、面对楚王的侮辱时,晏子是如何运用巧妙的言辞来反击楚王,并使楚王屈服的。

3、晏子能够反辱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分析,归纳晏子形象。

五、拓展延伸:联系到我国人在外倍受欺凌的现实,谈谈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六、成语归纳出自本文的成语:

七、中考连接:口语交际试题中的辩论类试题解答

八、课堂小结主题总结

九、布置作业

准备材料,进行一场题为《如何做一个新世纪的优秀男生和女生?》的辩论。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二、填补证书,仔细品味

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

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为他成功地出使楚国,所以齐国外交部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可惜2500多年过去了,证书几乎面目全非。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想请大家动动脑子,把证书补充完整。出示荣誉证书。

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荣誉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创设这样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亲切,兴奋,加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所以学习的欲望猛增,“要我学”则补变成“我要学”。

2、多种练习,仔细品味: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

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市。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只要_______就_______。

板书:

狗国

⑵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训练:举( )成( ) 挥( )如( ) 摩( )接( )

⑶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最不中用”指_____。因为_____,所以_____。

板书:

最下等国

注:学生做⑵练习时,可让其找自己最信任的伙伴来演一演。演完后,对其进行采访。

⑷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滩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果,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

因为______,所以____________。

板书:

强盗国

小结: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板书:

聪明 善辩 心中有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比如在理解句子的含义后,先指名个别读,接着同桌互读,然后安排比赛读。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讨论第二件事时,引导学生用读一读、演一演的形式来感悟晏子的超人才干。学生在准备演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演完后,对 “晏子”和“楚王”进行采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更真切地感受晏子那高尚的人格和绝顶的聪明才智。教学这三件事,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请大家看板书,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越来越大,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强盗王。这都是晏子聪明善辩,心中有国的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课文内容简洁易记,也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同学们补充的荣誉称号,晏子真是当之无愧呀!

下课后,我把你们用智慧换来的这些学习成果送给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晏子!

设计意图:结课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教学的开放:

本课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引进了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荣誉证书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真正体现了语文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2、主体学习的体现:

整堂课都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欣赏,自己评价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到多少,教师并不强调“十个指头一样长”。

3、创新意识的培养:

主体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本节课学生在主体学习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演,思维异常活跃,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4、合作精神的培养: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经过。

2、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同学们回忆一下故事的主要人物都有谁?围绕楚王和晏子发生了那几个小故事?谁来说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2、同学回答教师板书:楚王晏子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

二、导学

1、上节课我让同学们读课文,提出一些值得我们大家探讨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你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把你们的问题整理成一个问题就是: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们也就知道晏子和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三、探学

默读课文,看从那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画上问号。

四、研学

把你的收获和你的问题和你的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五、评学

1、“进城门”

1)、按道理说楚国应该怎样做?我们学过的《丝绸之路》和《草原》中的安息国和草原人民是怎样欢迎远客的?

2)、楚王为什么这样做?他只想侮辱晏子吗?“5尺来高”到底有多高呢?

3)、如果你是晏子会怎样做?

晏子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冷静的反驳,巧妙的语言把侮辱还给晏楚王,既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又不商两国的和气。这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啊!板书:钻狗洞是狗国

4)、于是,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你从“只好”一词中又体会出什么?(无可奈何)这是楚王会怎么想?(先把你放进来再说)

5)、再读晏子的话进一步体会体会。

2、见楚王

1)、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板书:没人才。楚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重点体会:“瞅”“冷笑”“打发”等词语。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板书:没人才下等国

2)、晏子“严肃”“装作为难”“故意”“笑了笑”引诱楚王上当,把侮辱还给了楚王。

3)、把描写人多的三句话概括成成语:举袖如云、摩肩接踵、挥汗如雨、欺君之罪。板书:下等国。

4)、楚王只好陪着笑,板书:只好陪着笑。这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哇!但这时楚王心里服输了吗?他一定在想:等着,好戏在后头呢。

5)、小组分角色朗读一下楚王和晏子的对话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

6)、小组展示。

3、赴酒席

1)、楚王说:齐国人怎么这么没出息?这一次直把矛头指向了齐国。从“笑嘻嘻”“没出息”板书:没出息。楚国人为什么得意洋洋?

这话是什么意思?(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2)、同学们,如果你们身在异国他乡,别人说你没出息,你的国家社会风气不好,你会有何感想啊?(没面子,难过,气愤)光有这些感受有何用啊?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来驳倒对方啊!我们来看看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3)、晏子面不改色,晏子的话什么意思?(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板书:强盗国。

4)、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板书:只好陪不是。楚王由只好大开城门,到只好陪着笑,再到只好陪不是。说明了什么?(楚王服输了)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哇!

5)、再读晏子的话体会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5、学到这里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知道了吗?(能言善辩、才智过人、不辱使命、足智多谋、不卑不亢、有理有、热爱祖国、临危不惧)

6、楚王呢?(仗势欺人)

7、晏子才智过人、能言善辩,作者通过语言描写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语言表达的艺术,我们既要学习晏子聪明才智,和善辩的口才,又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8、我们再来看一下结尾和文章的那一段相互照应?(第二段,)第二段是故事的起因,最后一段述故事的结果,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也叫前后照应。

六、固学

1、师:同学们,晏子成功出使了楚国,从此,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重要的是晏子维护了自己祖国的尊严,这可真是“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啊。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和晏子一样充满智慧、能言善辩的人?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看看你能否灵活应答。

2、有一次,克林顿到外地演讲,他正在演讲时,不满他演讲的人从下面传来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两个字“白痴”,如果你是克林顿,你会怎样回答?

3、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个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东西。”你会怎样回答?

4、一次外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中国银行有多少钱?”只见周总理坦然地笑笑说:“中国银行嘛,共有拾捌元捌角捌分钱。在场的中外人士经过短暂的惊讶而反应过来之后,立即钦佩地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当时流通的人民币共有十种面值,即: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它们相加的总和正是“拾捌元捌角捌分钱”。

七、小结

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课本剧,下节课展示评比,进一步体会语言的表达艺术。

八、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仗势欺人)晏子(才智过人能言善辩热爱祖国)

(侮辱)—————(反击)————结果

进城门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见楚王没人才下等国只好陪着看

赴酒席没出息强盗国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设计理念:

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课文中运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晏子在机智应对中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对待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2、学习方法

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媒体说明:

为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消化教学难点,我们采用多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根据课程不同内容,运用不同媒体诠释教学内容,辅助学生学习。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及承受力,本课程教学(学习)媒体以文字教材为主,以音像教材及其他媒体为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晏子出使到了楚国,接待他的是谁呢?你想知道什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一同来看课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晏子和楚王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呢?事情的最终结果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探个究竟。

2、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三、引导探究

第一次交锋:

1、第一次想侮辱晏子的故事,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导填空)

2、教师指导填空: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那楚王是(狗王)。

3、晏子可真会回答。注意看,晏子是怎么说的这句话?(是“看了看”)

4、是“看了看”说的,那晏子看了看,他可能怎么想?

5、再思考一下,为什么晏子是“看了看说”,而不用想了想“说”?这是为什么呢?

(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该怎么说了。)

6、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说出下面的话——读

7、所以从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爱国精神。冷静。有勇气。非常有胆识)

8、“冷静”,那是睿智的标志;“勇气”那是获得胜利的前提。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而“看了看”之后他说的这句话,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不信,你读读看——

第二次交锋:

1、哪位同学给大家讲讲第二个故事?

2、指导填表:

3、指导填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可见,楚国就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出示生读:

(1)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在补充教材里,也有这样一句,是)

(2)“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4、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5、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6、这三个成语和原句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这三个成语还用了什么方法?(生: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

7、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8、引导有感情地读一读。(严肃、装着难为情、拱了拱手)

第三次交锋:

1、谁来讲讲楚王第三次想侮辱晏子的故事?指导填表:

2、指导填空:《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盗贼,可见楚国是(贼国)。

3、晏子这次是怎样说的?(面不改色)请同学们面不改色地读一读晏子的话。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中心研讨

1、现在,请同学们送给晏子几个词,作为对他的评价。大家想送他什么词好呢?(机智过人、临危不惧、能言善辩)

2、那么楚王呢,我们选几个词送给他,选哪些词合适呢?(你为什么要送这样的词给他,相机指导学生读一读)(胸怀坦荡 虚心求教 礼貌待人 趾高气扬 傲慢自大 自取其辱)

3、教师引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你看,这就是晏子。最近老师在读《战国策》,文中的晏子,让老师想起了《战国策》里这样一句话: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一个人的辩论,比九个鼎还重;三寸长的舌头(虚指),比百万军队还强大。)

五、交流:

1、然而,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谁来读一读? 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师: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现在,不要和别人讨论,你自己静静地去思考,我相信,当你观点通过你的思考传递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声音,任何人的观点我们都赋予尊重,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思考。

2、结合课前预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3、学生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强盗国只好陪着看

课后评议:(看课人对这堂课的评价)

1、课准备充分,研究到位,方法得当,进步迅速。

2、课上的很有条理,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展资料出示的恰

如其分,对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教后反思:

1、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2、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如课堂上对学生缺少足够的引导,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目的性不强,三件事都是平铺直叙,重点不明显;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等,这一切都源于我本身的业务素质不强造成的,所以,今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难点:语言艺术特点。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字平仲,春秋时政治家,从公元前556年开始,他继承父亲的官职,在齐灵公、庄公、景公时历任卿相,掌管齐国政治,讲究礼仪,以“节俭力行”著称。

由于晏婴的“节俭力行“符合于墨家的宗旨,晏婴就为后来墨家所推崇。《晏子春秋》这部书,柳宗元认为它很可能是“墨子之秆有齐人者为之”,大约是战国中期墨家学派的人收集有关晏婴的言行,编辑成书的。它文学性很强,有不少记叙生动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二、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补充解释

习辞:善于辞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以:用

为其来也:王引之《经传释词》:“为其来也,言‘于其来也’。”

何坐:犯什么罪避席:离开坐席,表示郑重。

实:果实熙:同“嬉”,戏弄,开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取其辱左右:身边的子们

所以:表示“……的原因”。

2、逐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⑴实词、虚词的积累。如对课文注释中的词语要多读、多记,不断温故知新。

⑵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辨识、理解。

通假字:熙,同“嬉”,开玩笑。一词多义:之、使

古今异义词:何坐坐盗避席其实(它的果实)所以(……的原因)

倒装句:曷为者也(为何人)何以也(以什么办法)

参考译文

在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左右的近臣说:“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有一个人说:“这样吧,当他来的时候,我就绑着一个人从您的跟前走过。然后您问被绑的是什么人,我就说是齐国人;你问为什么被绑起来,我就说是因为偷东西。”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在宫里设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时候,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被绑着的这个人是谁?”官吏回答:“是齐国人,因为在我们这里偷东西。”这时楚王看了看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站起来回答道:“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的时候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变成枳,虽然它们的叶子相似,但是结出来的果实则全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罢了。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听完笑道:“贤能的人是不能戏弄的,我这是自取其辱啊!”

四、当堂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口头复述课文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2、分析晏子与楚王的对话,体会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

明确: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晏子外交语言的艺术,主要在于他成功地运用了逻辑严密的三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类比等反驳方式和语言艺术。当然,晏子的成功本质在于他反击了楚王的无礼和无理,义正辞严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巧辩成为诡辩而黯然失色。这里晏子性格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学习本文而得到的启示。

3、分角色朗读。

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理解晏子语言的逻辑力量。I(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性格)

4、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

⑴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⑵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⑶由晏子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

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寥寥数语,楚王的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的机智善辩,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跃然纸上。

纵观全文,晏子始终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一次又一次伤及国格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的、国的形象与尊严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二、填补证书,仔细品味

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

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为他成功地出使楚国,所以齐国外交部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可惜2500多年过去了,证书几乎面目全非。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想请大家动动脑子,把证书补充完整。出示荣誉证书。

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荣誉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创设这样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亲切,兴奋,加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所以学习的欲望猛增,“要我学”则补变成“我要学”。

2、多种练习,仔细品味: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

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市。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楚王就是%……。只要……就……。

板书:

狗国

⑵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训练:举( )成( ) 挥( )如( ) 摩( )接( )

⑶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最不中用”指……。因为……,所以……。

板书:

最下等国

注:学生做⑵练习时,可让其找自己最信任的伙伴来演一演。演完后,对其进行采访。

⑷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滩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果,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_。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_。

因为……_,所以…………。

板书:

强盗国

小结: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板书:

聪明 善辩 心中有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比如在理解句子的含义后,先指名个别读,接着同桌互读,然后安排比赛读。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讨论第二件事时,引导学生用读一读、演一演的形式来感悟晏子的超人才干。学生在准备演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演完后,对 “晏子”和“楚王”进行采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更真切地感受晏子那高尚的人格和绝顶的聪明才智。教学这三件事,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请大家看板书,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越来越大,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强盗王。这都是晏子聪明善辩,心中有国的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课文内容简洁易记,也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同学们补充的荣誉称号,晏子真是当之无愧呀!

下课后,我把你们用智慧换来的这些学习成果送给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晏子!

设计意图:结课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教学的开放:

本课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引进了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荣誉证书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真正体现了语文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2、主体学习的体现:

整堂课都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欣赏,自己评价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到多少,教师并不强调“十个指头一样长”。

3、创新意识的培养:

主体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本节课学生在主体学习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演,思维异常活跃,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4、合作精神的培养: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9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11 13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