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刷子李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一

一、解课题,初识“刷子李”

1、出示课题——刷子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这位粉刷师傅为“刷子李”呢?

刷墙特别好的,姓李的人叫“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你还知道类似的称呼吗?

比如:捏泥人捏得特别好的姓张的人,叫“泥人张”;做风筝做得特别好的姓魏的人,叫“风筝魏”……

这种称呼,只有那些在自己的职业里出类拔萃、技艺高超的人才能获得。那么,刷子李的技艺到底有多高超呢?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板书:技艺高超】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昨天请同学们把课文读熟,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地读读课文。有一个任务:读完后要说点儿什么。比如:读完后的感想;对文中人物的看法等等。

2、交流初读感受。

三、课堂交流

刷子李真是一位奇人啊!再让我们回到课文,默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做上标记。

话题1: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 课文中哪一段最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

出示第五小节。这一段特别难读,请同学们一句一句把它读正确,读流利。指读,正音。

2、再看这一小节,哪些地方令你惊叹,划出来多读几次,与同桌交流交流看法。

3、反馈:哪些地方令你惊叹?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a生读句,谈话。怎样是“匀匀实实”?蘸浆的手法高在何处?配料方法的巧妙你感觉到了吗?

b是啊,别人刷浆,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生读句子)。这里,作者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板书:对比】

(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a读句,谈话。

b学生交流之后,体会:

a“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极是好听”这句读读,特别有味道,再读读,用你的声音表达你的感受;读着读着,你想到了什么?从刷子李的动作中,你想象到他的神情是怎样的?

引导体会:(刷墙本来是很枯燥用力的活儿,可是在刷子李手中,却是那么有意思,刷子李自己仿佛陶醉在其中。)

这一连串的动作和声音,让人感觉刷子李不是在刷墙,而是在――(表演、创作、舞蹈……),这不是艺术的境界吗?你能陶醉地读一读吗?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b“天衣无缝”一句: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你想象怎样才是天衣无缝?你读出你的惊叹吗?

4、小结:这一节,作者直接通过描写刷子李刷墙,写出了他技艺的高超,这种写法叫正面描写。

【板书:正面描写】其实,文中更多地采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板书:侧面描写】比如说,在文中屡次出现的道具——黑衣服。

话题2:黑衣服的描写

1、去找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描写黑衣服的句子?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来,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5、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6、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他在和自己较劲,是在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的是绝对的自信和自豪。)

b“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他亲眼看到了师傅有这样高超的技艺,十分震撼,不敢相信,又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竖起了权威。)

c 7、9段。

a想想,为什么作者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发悬念。同时,把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进一步强化。)

8、教师小结: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无论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那么,刷子李为何会有这么高超的技艺呢?

出示句子:“好好学本事吧!”

读一读刷子李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式,写到这个句子后面。交流:

好好学本事吧!这绝活不是凭空得来的,它是( );

好好学本事吧!学好了本事,才( );

好好学本事吧!( )。

这样的绝活,是勤学苦练得来的,有了本事才有自己的尊严,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难怪在课文的结尾说――(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选自作家冯骥才写的《俗世奇人》,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他的《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书中正骨医生“苏七块”,看病前必先收七块银洋;泥人张从鞋底上取下一块泥巴便单手捏出活人嘴脸;造假画的黄三爷以假乱真耍得行家丢了饭碗等等,皆是些听起来神乎其神,实际上存在过的人物。课余,同学们可以去看看。

教后反思:

这是一篇五年级略读课文,我的基本教学流程是“自学——交流——拓展(积累)”。

第一板块的自学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自学主要放在课前的预习中。就拿《刷子李》来说,自学主要分三步:第一步:读通课文,自学字词;第二步:借助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三步:心灵对话,写好批注。

第二板块的交流,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相互交流并进行二度自学的过程。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学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而教师则视学生交流情况作适当点拨与引导。今天的课主要以提示中的“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的人?作者又是怎样写出他的技艺高超的?”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同时也习到一些写作方法。

第三板块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今天我所教学的《刷子李》就是走进《俗世奇人》,领略更多俗世奇人的风采,感受冯骥才写人的高超技艺,激起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欲望。

通过这三个板块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

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

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

第三,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简说:

《刷子李》一课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这篇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作者写“刷子李”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然后作者从一个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课文内容写得生动有趣,叙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丰满,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采用学生自主自悟的方式,研读重点句子,领略人物风采,从而掌握写人的技巧。教学中,以语言教学为立足点,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揣摩品味重要句子,感悟课文精华。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11个词语,读通读顺课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人物的鲜明特点

3、凭借对“奇绝”两字的感悟,体会作者“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自读自悟,了解小说人物的鲜明特点。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刷子李(齐读)

二、整体感知,初知“技艺高超”

1、从题目看,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质疑

3、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音。

4、认读难点词语:包袱 露馅儿 蘸浆 匀匀实实

5、交流:刷子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技艺高超

三、正面描写,感知“技艺高超”

1、听了大家的介绍,我们知道这刷子李技艺高超,课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咱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第一段)

2、读读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疑问)板书:奇?绝?

3、奇在哪里?浏览课文,找找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4、反馈,随机展开教学::

刷墙效果美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朗读理解)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理解“天衣无缝”。

刷墙动作美: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自由读读句子,此时的刷子李仿佛成了什么?感悟朗读。预设:画家、音乐家、舞蹈家…

4、 回读语句

难怪传说: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还奇在哪里?引出规矩奇。板书:规矩

如果说这是规矩奇,那前面提到的就是什么奇呢?(板书:效果 动作)

四、侧面描写,感知“技艺高超”

1、搜索白点,验证“技艺高超”

(1)这些都还不算奇,刷子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么奇绝的技艺,你信吗?

(2)曹小三也不相信。他是怎么关心的呢?在四人小组里讨论讨论。

(3)现在,咱们来当一当曹小三吧。

a、曹小三呀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的白点了吗?我看你是没有认真找吧?

b、根据学生的反馈,抓住“搜索”展开教学。“搜索”是怎样的找?

c、这样搜索了一遍吗?(很多遍。)引导感悟曹小三对师傅的敬意。

d、曹小三,你仅仅感到佩服吗?(指名学生说:太不可思议了;让人觉得惊讶)

(4)回读语句:

难怪传说: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2、白点悬疑,确证“技艺高超”

a、就在我们对师傅的手艺佩服得五体投地时,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那就是?

b、曹小三,此刻会怎么想?

c、真像曹小三想的那样吗?板书:黑衣无暇(这真是一波三折)

五、回顾传闻

1、同学们,这是传说。现在你信吗?

2、刷子李给你的感觉怎么样?(真神!不愧是奇人……)

3、指名3人朗读——齐读

六、回顾写法

1、课文学到最后,老师还有一个疑问: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七、课后延伸

1、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2、读写迁移练习:用这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夸一夸身边有一技之长的人。

写一个片段。

板书: 技艺高超 ↗ ↗

↗ ↓ ↗

奇?规矩 绝? 黑衣无暇↗ ↓ ↗

效果 (一波三折)

动作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

3.体会作者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激起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激起学生阅读相关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原文导入,知作者:

1.上课前,我们来读一段文字:

在天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

读完你明白了什么?

预设:在天津,各行各业都有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预设:天津人喜欢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2.他们都是俗世里的”奇”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奇人”刷子李”。

3.本文的作者是谁?观察注释后,写到课题下面。我们曾学过冯骥才的哪些课文?

预设:《珍珠鸟》《花儿的勇气》

若学生回答不出,可提示文中重要语句:①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②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设计意图:引出原文,不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了课题,而且也熟悉了天津的一些地域文化,拓宽了孩子的视野。回顾冯骥才的其它文章,能够迅速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拉近与作者及文本的距离,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读文知作者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正音

(1)读准轻声和儿化:规矩 包袱 露馅儿;带进句子读一读。

(2)读准多音字:

伴着鼓点,和着琴音

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发怔发傻的模样(理解“发怔”)

【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促使学生养成字正腔圆朗读的好习惯。】

3.感知刷子李”奇”在何处

(1)刷子李最奇的地方是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2)交流:

预设: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预设:?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你们平时见过这样的粉刷匠吗?你信吗?

(3)这是传说,世人大多不信。读一读第二段。

(4)如果你是作者,怎样才能让人都信呢?

预设:举例子

预设:写一个具体事例。

小结:冯老先生正是让事实说话的。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不得不信。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练习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把自己当成作者去思考,可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使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桥梁。】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至结尾,画出最能表现刷子李”奇”的语句。可以按顺序档出序号。

【设计意图:在实践中训练浏览的能力以及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二)交流重点句的理解:

1.刷子李干活前有什么”奇”的?

预设: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果然”一词照应的是前文的哪一句呢?

预设: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这就是前后照应,关于传说中他的穿着印证了

2.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手艺高?谁来读你画的句子。

预设: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从这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刷子李本领强。

预设:刷屋顶粉浆肯定会掉在身上,没有人一滴不掉,但是刷子李就是能做到。

(将“屋顶尤其难刷……一掉准掉在身上”字体变红)

这一段红色部分完全可以不写,直接写刷子李刷得好不就行了,为什么要这样写?

预设: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刷子李本领比别人高。

预设:这样一对比,就更显出刷子李本领高。

小结:作者正是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刷子李手艺之高。

3.谁来读读刷子李刷墙的动作?

预设: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读书不仅要读懂文字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刷子李干活很轻松自在,悠然自得。

预设:刷子李把这份枯燥的工作做得很有趣味。

你能读出那种悠然自得的节奏吗?

4.这墙到底刷得好不好?谁能用书上的语句来说一说。

预设: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个人读,女生读,男生读。

这一句也照应着传说中的一句话。谁来读。

预设: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小结:好的作者写文章总不忘前后照应。

5.刷完屋顶,刷子李的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请你读一读相关语句。

预设: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这一句照应着传说中的哪一句呢?

预设: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传说中是这样,现在证实跟传说中一样,不是该用“果然”吗?怎么用”居然”呢?”居然”什么意思?这透露出曹小三怎样的心理?

预设:“果然”是跟之前自己的预料一样,”居然”指出乎意料。这一个词流露出曹小三之前对刷子李是半信半疑的心理。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走进语言的丛林,从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深入到字里行间。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语言的精妙,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

6.曹小三之前半信半疑,现在呢,眼见为实,不得不信。接下来,曹小三的心理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当他看见刷子李身上有白点时,他想: ;当他知道那是一个小洞时,他想: 。

板书:怀疑—相信—失望—佩服

曹小三由最初的半信半疑到相信,突然又失望,最后更加由衷地佩服师傅。(用曲线画出示意图。)

小结:故事一波三折,我们的心理也是一波三折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人物心理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既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感受一波三折的写法

1.其实这个故事写到曹小三”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曹小三已经信了,我们也信了,就可以结尾了。为什么要写后面的内容——就是第7-10自然段。是不是画蛇添足?

2.不要急于回答。请大家再次阅读第7-10自然段,边读边想。请4位同学来读。你觉得这四段是不是画蛇添足?

预设:当然不是。这样写更吸引人往下读。

预设:这一部分,更突出刷子李的本领高。

预设:这样写让故事显得曲折,好看,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预设:这一部分让人虚惊一场,结果出人意料,很有意思。

小结: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越曲折越吸引人。结尾出人意料才让人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朱光潜先生说:“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通过对比,能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高明和精彩之处,体会一波三折的表达效果。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人物心理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既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再次感悟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1)阅读《张大力》

冯骥才善于讲故事,而且讲得高明、精彩,一波三折,还喜欢在关键处来点曲折。想不想再读一个冯骥才先生的故事?请大家阅读《张大力》。(文章内容至第8自然段结束。)

(2)猜测故事结尾

接下来你们来猜故事的结尾,谁来说说。

预设:张大力拿银子离去。

(3)探讨作者的结尾

故事这样结束平平淡淡,像条直线,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想不想看看冯骥才先生的结尾。请接着往下读:(屏幕出示)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

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

凡举起此锁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设计意图:同类阅读,让学生再次感受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体会用生动的情节来塑造人物的方法。强化学生对这一独特表达方法的认识。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张大力的故事和刷子李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使人物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两个故事都出自同一本书《俗世奇人》。文中还有很奇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且课标还明确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和着琴声、蘸浆、包袱、露馅儿”等词语。

2、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3、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绕口令——《俗世奇人》述说俗世不俗之人

一、解课题,初识“刷子李”

1、有一句话同学们可能都知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这本书中为我们记载了许许多多民间身怀绝技的奇人。(师板书:奇人)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他就是——刷子李。(课件出示题目,板书:刷子李)

2、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干粉刷的、姓李)

3、质疑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为什么叫刷子李?奇在哪里?)

二、读课文,了解“刷子李”

1、学生自读课文,发现并感悟,用笔划出刷子李神奇的地方。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学习词语,请小老师带读:包袱、蘸浆、露馅儿、和着琴声。

3、交流刷子李的“奇”:

a、“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从“单坐着”和“升天”体会到刷子李的粉刷技术好。(效果奇)

b、“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白刷不要钱。”

从一般粉刷匠与刷子李的比较,刷子李黑衣无暇,体会到“奇”(规矩奇)

c、“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的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匀匀实实:特别匀称厚实。刷子李刷出的墙壁“效果奇”

d、“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请学生想象着手里有一把刷子,“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学生刷,体会到刷子李的潇洒、神奇。(动作奇)

e、“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什么叫“天衣无缝”,想象(效果奇)

4、a课文从这三个方面写出了刷子李的奇。对于刷子李的奇,冯骥才也有自己的论述(课件出示:刷子李之“奇”在于做派奇,规矩奇。他手艺出众,挥洒自如,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是他为自己制定了近乎苛刻的“规矩”,更是奇崛之极,他以这样独特的规矩使自己远远超越了同行,成为粉刷行内响当当的奇人。——冯骥才)

b、我们总结的和作家的一样,为自己鼓掌(擦掉?)

c、为什么叫他刷子李

刷子李就是这样一个奇人。在民间如果某个行当里有个手艺人有某种独特的手艺,我们就这样称呼他,这既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尊重。谁来概括一下这种称呼方式。(用他的行业,再加上他的姓)

d、列举:泥人张、风筝魏、刻砖刘。(去掉?)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较生动地复述课文内容。

3、领悟并学习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生动地复述课文。

2、感悟课文鲜明表现人物特征的巧妙方法。

【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串联课文关键词语的方法,生动有序地复述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描写人物的词句,感受人物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屏片段,谈话导入新课

二、回顾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表达。

2、老师总结,相机板书:

三、品读句段,指导学生感受人物神情魅力

1、读第五自然段:

画出描写师傅刷墙的句子。

2、品读,交流、指导。

3、重点指导学生感受下面的句子: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上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⑴ “悠然”是什么意思?在这句话中,“悠然”一词体现出了师傅怎样的情态?

⑵ 从“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体会到徒弟怎样的感受?

(陶醉)

⑶ 想象:

“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悠然刷墙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似翩然起舞,如轻柔抚琴,将普通的粉刷技术演变成美妙的劳动艺术!不得不叫人赞叹:绝!)

4、要求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再次感受刷子李怡然自得,潇洒自如的形象。

5、出示句段,用敬佩赞美的语气诵读这段话。

四、学生自我感悟文中其他体现刷子李技术高超手艺“绝”的内容

需要重点体会的句子: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1、“山般的形象”指什么?“轰然倒去”反映了徒弟当时怎样的内心?

2、联系下文,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从侧面烘托了刷子李技术的高超,真叫绝!

五、总结拓展

我们抓住两个带有“然”字的词语,描写师傅神态的“悠然”,刻画徒弟心态的“轰然”,从不同的方面感受到了刷子李绝妙的粉刷艺术,也领悟到了文章绝妙的表现艺术。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些带“然”字的词语,大家赶快找一找。

学生说老师板书:

当然 果然 居然 竟然 忽然

六、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1、用上“当然、果然、悠然、居然、竟然、轰然、忽然”7个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的语气复述,语言要生动,语气要自豪。

3、学生自由准备,然后全班交流。

4、总结:

抓住关键的词语复述课文,内容更加准确全面;变换叙述的人称复述课文,情节更加生动精彩。

七、吟诗写话,感受人物形象魅力或抒发个人内心感悟

1、赞颂刷子李的话。

2、抒发内心感悟的话。

3、吟颂老师的诗歌。

八、作业

1、读冯冀才的《俗世奇人》。

2、调查了解,整理记录民间技艺高超的人与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刷子李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11 135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