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物,感知特别的“桃花心木”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相关资料(文字、图片),了解桃花心木。

提问: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形容桃花心木吗?(树形优美、高大笔直、优雅自在、生机勃勃……)长成的桃花心木有多高,书上写到了吗?(与屋顶一般高)

[设计意图: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加之地域限制,学生对课文中所描写的桃花心木,大都知之甚少。通过展示图片资料,学生对桃花心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感悟特别的“种树”

1、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如此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是怎样由一棵仅及膝盖的小树苗渐渐长成的呢?其中需要经历怎样的一个过程?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板书:种树)

2、默读课文、了解“种树”。

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请默读课文,勾画出写种树的有关句子,放声读一读。

课件出示:

“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从这几个“有时”中,你体会到什么?

的确,这是一种特别的、甚至让人觉得奇怪的种树方式。读到这里,你心里一定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猜想或疑问。同学们,如果此时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想问他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11段。要求:想象当时的情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此时,教师通过导读,通过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有时”,让学生体会到种树的无规律,将学生的思路与作者的思路合二为一,进而激发学生深层次探究的兴趣。]

(三)精读细品,感动于树木生长的“不确定”

1、种树人这样做有道理吗?齐读第十二段,思考:种树人为什么要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相比?种树与种菜、种稻子到底有什么不同?再次轻声读第十二段,从文字中寻找答案。(板书:百年)

2、用想象再现形象。

岁月悠悠,变幻莫测。如果你就是一棵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苗,想象一下,在这漫长悠远的成长历程中,你可能会遭遇些什么?必须面对些什么?(干旱、洪水、虫害……)你又是怎么想、怎样做的呢?请大家发挥想象,然后把想到的说给同桌或同组同学听一听。(学生说)而这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小树苗事先可以预知的吗?(板书:不确定)

3、口头说话练习。

大家现在一定明白了,种树人用这样特别的方式种树。是因为他太懒吗?是因为太忙?种树人的良苦用心大家真的理解了吗?谁能把这段话换种说法?(课件出示)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不来浇水,每天浇水不定时也不定量,树苗就……”(板书:找水源扎根长成大树)

4、抓关联词语,悟表达方法。

课件出示(隐去括号里的关联词):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不看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树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吗?(说不太清楚)

(出示关联词语)作者就是用这样几个关联词,将想要表达的意思一层一层表述得清清楚楚。试着把这段话背下来吧!(教师引读提示语,学生背诵相关段落)

[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部分教学紧紧扣住树木生长的“不确定”。通过抓“百年”一词,在“种树”和“育人”之间建立联系,在“形”与“理”之间搭建“情”的桥梁。]

(四)悟情明理,顿悟人生历程中的“不确定”

课件出示: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联系前文。

文章读到这里,老师不禁要问:作者仅仅是在讲怎样种树吗?(板书:育人)读一读第十四段,想一想这里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2、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实际经历的事情,结合人的成长过程,谈谈你对“不确定”的理解。(提示: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点评时强调原文中的“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面对这些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心?(板书:经受磨炼独立自主努力成长)

3、齐读最后一句。思考: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看待问题(全面性);认识事物的本质(深刻性);联系地看待问题(联系性);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当学生联系生活畅谈体会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回扣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一方面避免学生天马行空,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字的深层意蕴。]

(五)因文悟法,“借物喻人”延伸拓面

1、回顾课题。小结写作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2、我们还学过哪篇课文是用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推荐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提炼出人生格言,感受作家作品的魅力。

2、在阅读、交流、想象的过程中理解、积累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用所学的语文来诠释生活,干预生活。

教学准备:

ppt课件、林清玄作品。

教学程序:

一、生活导入:

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愿意吗?)事情是这样的,我老家隔壁住着姐弟俩,从小就失去父母。姐姐为了照顾弟弟,很早就工作,赚钱供弟弟上学,生活上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洗脚水都端到弟弟的面前。他的弟弟此刻已经上高一,成绩十分棒。但是弟弟除了成绩好以外,生活上什么都不会,甚至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说话。我总想找这位姐姐谈谈,可一时又不知该怎样跟她说,同学们能帮帮老师吗?我相信,学了这天的课文,同学们必须能帮我。

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种树人给桃花心木苗浇水时间不必须,浇水的量也不必须,好像没有一点规律,文中的“我”感到十分奇怪,忍不住去问那位个子很高的种树人:(学生读)

[投影一]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就应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一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二、研读第12、13自然段:

1、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在课文的――12、13自然段。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如果你就是种树人,老师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别忙,请“各位种树人”再精心地准备一下。学生个别朗读。

3、此刻,哪位种树人来解答我的疑问呀?指名回答。(师问生答,您好,我到您这儿来,头脑当中装满了问号……师从不明白,到有点明白,到还有疑问,到完全明白。请他生说时)(三个问题一齐解决。当学生答到最后一个问题时,强调一下意味深长。)

4、学生评价。教师引导:种树人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二]文中插图。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看看种树人的表情。(笑着说),啊,种树人为什么要笑着说呢?你们懂他笑的意思吗?

(对问者的有礼貌,宽容“我”的不知,自得他的种树技术,自信他的桃花心木必须能成材。)

再看这位种树人,他悠然地坐在田埂上,看着桃花心木苗,仿佛看到到了什么?

(用一些词来形容大树:如枝繁叶茂、参天大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总结:看来这一笑,笑出了种树人的涵养,笑出了种树人的大肚,也笑出了种树人成竹在胸的独到的种树艺术,这一笑,可谓意味深长啊。

5、你们这些种树人能够笑着对“我”说吗?如果再加些动作,你会讲得更生动,我必须会听得更明白。请同桌分别扮演种树人和文中的“我”练一练。

6、请各位种树人一齐笑着对我说一说好吗?接读――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学生齐读)

7、总结、过渡:哦,这下我全明白了,难怪你会隔三叉五地给树浇水,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还以为你懒呢,原先是为了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还以为你忙哩,原先是想让桃花心木长成百年的大树。啊,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种树人!

[投影三]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真高兴,我已经学会了在土地里找水源;原先种树人不是不关心我们啊。)

[师:啊,你经得起考验,已经有了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的生活中已经深化了对情感的感知,你真是一棵懂事的好苗。];

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得把根扎得更深,学会自己寻找水源;我要汲好种树人浇一的每一滴水。)

[师:这棵桃花心木苗已经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你真了不起;啊,你已经学会了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你必须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怎样能只明白依靠种树人的浇的水呢?)[师:你虽然不能长成参天大树了,但给其它还有你这种想法的桃花心木苗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啊。]

小结:你们真是一群爱思考,懂情感的桃花心木苗啊!

三、研读14自然段:

过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十分感动。

[投影四]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师配乐《秋日私语》朗读。齐读这段饱含哲理又充满激情的文字。

2、请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

3、过渡:你们的生活体验让我想起了姐弟俩,弟弟除了成绩以外,生活上什么都不会,以后考上大学,姐姐不在身边,弟弟怎样生活下去哟?请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帮个忙,与姐姐聊天(师扮姐姐。)

4、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把你感受最深的一两句话写成格言,并在下面注上你的名字。一齐带给那位好心的姐姐,当然也能够写给自己或亲人。(选教:你为什么将这条格言送给某某?)

5、用实物投影交流感悟。师适当评价(质朴的语言从心田流淌;姐姐会按照你说的做;未来的思想家。)

6、总结:此刻,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我把这些格言和同学们的热情带给那位姐姐,也期望他的弟弟能像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那样长得优雅自在,勃勃生机,拥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早日成为真正的人才。[板书:独立自主早日成材]

四、介绍作家,推荐文章。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同学们读了,必须会有更多的收获。(师生共同读)“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师)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下发林清玄散文)

《桃花心木》教案 篇三

《桃花心木》是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一、 自读感悟, 上课伊始,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选择读书

方式,调动了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快速默读,有的小组合作读。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读书声,大家读得兴致勃勃。

二、自学检测, 读完以后,学生们抑制不住想要表达的欲望,纷纷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看法:由于我对学生见解的肯定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

三、合作交流,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便以较多的时间反复阅读和思考,并在课文中找出具体表现的语句,画一画,读一读;然后,分小组议论,同学们讨论十分激烈。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同学们争着发言,纷纷汇报各组讨论情况。这时,一个平时不太喜欢讲话的男孩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道:老师,小孩子太独立了是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这一见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属于备课的空白地带。短暂的停顿之后,我意识到必须马上转换

角色,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因为这是一个能够开启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我要紧紧地抓住。于是,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这个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立刻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各有各的道理。听着他们的发言,我感到欣慰与激动。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经过讨论,彼此互相启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正是新的课改理念的生动体现。

下课后,一位学生拉着我说“老师,我还想发表看法。” 带着喜悦与收获,我走向办公室……

思考:

1、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见解,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异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试想,如果我当时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照事先设想的教学步骤,不予考虑或一口否定了彭星杰的不同看法,后果便可想而知。

2、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变以往的重教师、重教学为重学生、重学情,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调控的作用。属于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自求自解;属于难点问题,教师可给以旁敲侧击;属于有争议问题,教师可指点学生各抒己见。对学生理解不到、体会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教师则要疏导、订正。在辩证地处理好导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精神,从三个维度确立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阅读中有自己的见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

4、初步领悟“借种树喻育人”的表达手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种树人的话的含义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本课的主要学习方法是: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感悟。

【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以趣导学,揭示课题

1、开课伊始,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出示桃花心木种子模型)这个模样怪怪的东西,是树的种子。它长着一个长长的翅膀,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是最令人期待的了,种子会像竹蜻蜓一样随风飞舞、旋转飘落,心也随着轻盈起来。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会飞的种子”。

2、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树的种子吗?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桃花心木。

3、交流资料:

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对桃花心木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交流过程中,当说到桃花心木的样子的时候教师随即板画。

教师小结:是啊,这种树的木材由于有着淡红色桃花般的色泽,所以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心木。让我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这个导入的设计意图是从桃花心木奇特而有趣的种子入手,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直观感受桃花心木的高大美〈WWW.CHAYI5.COM〉丽,既而对它的成长充满好奇,层层深入,步步激趣,营造探究氛围。

二、通读课文,理清顺序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指名接读课文,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然后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一件什么事?随后在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之前,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其中快速浏览课文,也是第九册“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巩固练习。

三、研读课文,感悟哲理

1、启迪发现,顺学而导:

教师小结上一环节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么高大优美的桃花心木种树人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呢?(教师随即板画桃花心木苗)请自由读1~11自然段,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方案一:如学生直接说出种树人很奇怪,则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边交流边归纳出他浇水时的奇怪之处有三点:天数不一定,水量不一定,时间不一定。也就是说种树人浇水是没有规律的。

教师引导朗读:是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所以我们都会产生这一连串的疑问。生齐读11自然段。

方案二:如学生发现这一部分问号特别多或作者有许多疑问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这些作者的疑问,然后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疑问?承接方案一,是因为种树人有许多奇怪之处。指导学生带着疑问读一读描写育苗人奇怪举动的语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因好奇而读文,因读文而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步骤,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旨,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及作者开始初步对话。其中两个方案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2、深究解疑,感悟用心:

⑴发现了种树人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那他这样浇水到底有没有道理呢?继续读书,边读边想边画,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⑵发表见解,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发表见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

①联系种树人的话,从正面(这样浇水有什么好处?)来说。指导学生理解种树人浇水的不一定是在模仿老天爷的不确定。并进一步探究,种树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树苗可以: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随即板书。

②联系种树人的话,从反面(如果不这样浇水有什么坏处?)来说。

③联系最后两个自然段,从事实(后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苗长得怎么样呢?)来说。

设计意图:“种树人这样浇水有没有道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难理解,在这里用了较大的力度来进行引导,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见解的方法。发表见解,在这里首先要先说“有”还是“没有”道理,然后要说明理由,才能令人信服,理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于发表见解的方法也就比较明确了,这样扎实有效地落实了本组重点训练项目。

⑶换位体验,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是那棵百年大树,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被风刮倒的树木,你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假如你是那棵枯萎的小树苗,你又想对种树人说句什么?

⑷指导朗读,感悟种树人的用心:

假如你们是那位种树人,老师就是那位充满疑惑的作者,你想怎么对我说这一番道理呢?师生进入角色,教师引读──种树人,面对你奇怪的行为我满腹疑惑,你笑了,对我说:(指名读)──你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另指一生读)──全班齐读种树人的话。

3、借树寓人,感悟生活:

⑴过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何况是育人呢。(课件出示14自然段相关内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⑵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

(如,我们学校外来务工子女生活不安定,频繁转学、学业苦恼,贫困家庭较多,面对的生活中的不确定相对更多……)

教师小结:是啊,生活是变化无常的,苦难和不幸总会不期而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不确定”。

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引导学生要独立自主,克服依赖性,经受住磨难的考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⑷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14自然段。

设计意图:“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因此,本课以“不确定”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内容、感悟哲理、发表个人见解,进一步落实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先写了种树人浇水没有规律我感到奇怪,接着自然引出种树人的一番道理,使我从中悟到了育人之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2、拓展延伸:

⑴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老师给大家提供一部分他写的书和相关网站,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阅读欣赏。

⑵教师渲染: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与磨难。能独立自主、经受住考验,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全班齐读。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在书签上为自己或朋友送上鼓励和祝福。放背景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学生写后交流,可互相赠送书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此处写话、交际及课外阅读的拓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展开的,并着力体现有序、适度、高效。通过这一开放的过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整合了更多的信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桃花心木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借种桃花心木树苗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文章蕴涵道理深刻。说明育人同植树一样,同样应该在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人的自我生长能力,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

【设计理念】

《桃花心木》选编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领会作者的见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提高阅读的能力,并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在学习中,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老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的教学,要把大胆提问,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学情分析】

桃花心木是一种学生了解并不多的植物,因此,要想让学生通过认识桃花心木来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心,有一定的难度,先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树木就成了理解中心的一个很好的铺垫,让学生在了解了桃花心木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对“人也是一样”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谈认识上的提高,能受到教育内化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体会借物喻人、层层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种树人奇怪的种树方。

2、结合实际理解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借物喻人、层层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

一、寻疑激趣,文本导行

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著名作家林清玄认识了一位奇怪的种树人,认识了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他有哪些奇怪的举动吗?(浇水没规律,浇水不定量你,有时树苗会莫名其妙地枯萎等。)

师:种桃花心木苗的那个人的表现却与众不同,他让人感到奇怪。

他的好多做法让人觉得不可琢磨,不可理解,仔细读读课文,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人觉得奇怪?边读边把它们划下来。同学们,你们再读课文,认真批注,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看看又有什么想法?一会儿大家交流一下。

二、研读感悟,入境体验

(一)再读课文,认识种树人的“奇怪”

1、学生自己批注,教师巡回看,指导学生在重点段落上研读,并注意把描写树和人的语句联系起来,这其实在教学生一种阅读思考的方法。

2、交流自学情况。

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预设:会说他懒;他太忙,不按规律做事等等

师:你找的这些奇怪并不奇怪,课文中明明有“奇怪的是……越来越奇怪的是……更奇怪的是……”。

师:是呀,这么奇怪的举动,难怪作者作者忍不住去问种树人:(课件展示)

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死?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师:几个问题?(顿了一下)四个问题啊!一连四个问号啊!你们看他多会发现,有问号的地方说明感到奇怪,心里有疑问。都找到了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感到奇怪的地方,一直读到四个问号。自己读。体会他的疑问,开始读。

3、生自由读课文。师行间巡视。

4、指导朗读四个问句,读的过程注重及时评价。

读的时候要轻一些,读书时要有自己的体会,还要注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轻、重、缓、急,要有重点。

过渡:种树人令人奇怪的表现,作者心中这么多的疑问,最后追问了四个问题,追问了这位种树人,而这位种树人轻轻松松,简简单单说了两段话,把所有的问题都说清楚了。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二)突破重点,理解“不确定”指导朗读。

1、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不确定”?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没有规律”、“不一定”、“有时……有等词句并举例作答。)

师:课文写了种树人的哪些“不确定”做法呢?

生: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

师:这是写什么不确定?(生:天数不确定。量也不确定,浇水的时间也不确定。)

2、理解种树人的种树方法的道理

(1)师:浇水的天数、水量和时间都不确定。种树人为什么要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生长?是不是太懒?是不是为懒找一个借口?是不是忽悠作者林清玄?

师:这两段话的确回答了种树人为什么要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生长的问题。(生读文章)这样全部照搬课文的语句来回答,是不可取的,要把长文章读短,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才是真本事。

师:说一说:种树人为什么要让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生长?

生:桃花心木苗在不确定中生长就能学会在土地里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汲水生长,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

(4)小结:在这里,种树人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来说明种树的道理,由此可见,种树人可不是一个一般的人,谁来朗读种树人的这一番富有哲理的话?

(5)指导朗读:(先各自试读,再抽一位学生深情朗读。)教师引导

过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非常感动。

3、悟得做人的道理

(1)悟读:(课件出示句子)生自读“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思考:生默读这部分内容,用笔在书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与同桌进行交流。

(3)提问: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生活中的“不确定”有哪些?引导学生能通过理解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4)师:种树人要让树苗要自己生长,让树苗—————

屏幕出示语句: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四、深化哲理,实践生活

1、深入道理

师:林清玄听了这番话,非常感动,我听了种树人说的这番话以后,悟出了这样一段人生的哲理:

屏幕出示: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师:但是,怎样才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是什么意思?如何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你们知道吗?

生:(思考)

生(齐):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力量!

五、体会写作方法,学习表达

1、师:这个道理多深刻,多重要,多有意义啊!所以我们的父母、老师会经常对我这样说:

生读:在不确定中,我们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深化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在不确定中,我们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如果我们遇到不确定的因素,困惑的时候、彷徨的时候,高老师会对大家说——

数学老师会对大家说……(生读)

英语老师还会说……

体育老师会说……

父母也会对我们说……

师:还想听吗?为什么不想听了?感觉如何?再好的话听多了也会觉得很烦。我们会在心里说,我都知道了,你不要再烦我了!

关键不是在于说多少遍,而在于记在心里。再好的道理,再深刻的道理、再有意义的话,如果反反复复地就这么说,任何人都会觉得厌烦,这不奇怪。林清玄这么一位优秀的作家,也讲了这个道理,你有没有觉得厌烦?(没有反应)。

2、那么作家林清玄她是怎样一步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师:是啊,作者借树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3、看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照理说事情写完了,道理也说明白了,为什么还要写着两段话?自己读一读。

我们的眼光不要仅仅盯着尾巴,看尾巴的时候也要看见头。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桃花心木“高大笔直”。这叫首尾照应,意味无穷。(板书)

六、拓展阅读,总结全文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次又意义的对话,这是很有价值的收获!生活的路途中,既有顺境,也有逆境,但是只要我们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们就能经得起任何磨难挫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11 13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