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发布时间:

教学设计就是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语文公开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一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根据学情而定)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

3、北京的春节究竟是怎样过的?说出各个时间段都有些什么习俗。(参见上节课的表格)

二、了解其他习俗,体会北京的年味儿

北京的春节,除夕那一天可是热闹得不得了,爆竹声声迎新春,对联条条庆春来,家家团圆共守岁,红红火火过大年。那么其他的日子呢?其他的日子也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从其他节日又能体会到怎样的年味儿,旁注在书中。

交流反馈,点明每个日子独有的滋味,穿插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初一:全城休息体现出悠闲。

庙会里应有尽有,大家爱逛庙会体现出富足祥和。

比赛不为争第一体现出闲适随意。

小结:初一与除夕相比,一样喜庆一样欢乐,但滋味却大有不同,如果说除夕是一顿大餐,那么初一就是随意小点了。所有的人都给自己放了大假,随意地走亲访友逛庙会,在那一天,没有生活的压力,没有了竞争的压力,有的只是那份无忧无虑的悠闲。

元宵:各处都张灯结彩,灯火通明体现出喜庆。

小孩放花炮体现出热闹。

必须吃元宵体现出幸福温馨。

小结:相比较初一的闲适随意,元宵则多了一份热闹。这是一个灯火通明充满着梦幻色彩的日子,这是小孩子欢天喜地又吃又玩的日子,这是一个全家团圆充满着温馨和幸福的日子。

腊八:家家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而且讲究,体现了一份隆重。

小结:春节的帷幕就是在这一天正式拉开的,腊八粥和腊八蒜的讲究体现了北京人对春节的重视。

腊月初旬到除夕:孩子们准备过年,体现了隆重,热闹,欢喜。

大人们忙乱体现了隆重,喜庆。

腊月二十三:喜庆。

过了二十三到除夕:忙碌,隆重,充实。

残灯末庙:冷清,回复往日的平淡。

三、理解详略

1、小结:老舍先生以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种种规矩,表达了老北京人打心眼里对春节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课文篇幅不长,却把老北京过春节时一个月左右的习俗写得清清楚楚,这么多的习俗老舍先生是怎样安排详略的呢?

2、交流。

明确除去三个最重要的日子——除夕、初一、元宵,其他日子都是略写。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这三个日子最重要,也最能体现北京春节热闹、喜庆、隆重、欢乐的年味儿,其他日子都是为这三个节日做铺垫的。这些安排详略,能突出重要节日,把北京春节独有的年味儿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比较阅读,体会语言特色

其他地方又是怎样过年的?其他作家又是怎样写过年的?

浏览阅读链接中的两篇文章,联系课文从作者对过年的情感、选材角度、语言特色三方面去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具体理解见教材分析)

从而体会课文语言多用短句,客观描摹为主,但蕴涵着老舍对北京民俗文化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五、理解习俗之本质。

为什么过年有那么多习俗,老舍和斯妤却仍然那么喜爱?

小结:看似繁琐的规矩背后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忙碌了一年,能在一个重要的节日里,全家团圆在一起,吃得好,玩得好,过得好。

讨论:你该如何看到我们宁波过年的习俗?甚至其他节日的习俗?

明确:无论什么习俗,背后都有人们美好的祝愿,要理解并尊重。

六、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想要查找的民风民俗

交流想要查找研究的内容,引导查找同一内容的学生建立合作关系。

内容:节日习俗;婚嫁习俗;民居习俗;饮食习俗;起居习俗;服饰习俗;育儿习俗;养老习俗……

方法:询问长辈;上网搜索;阅读书籍……

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的题目。

2、从喜爱或抵触中选一个角度,写写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字数不超过250

3、阅读《北京的春节》原文,推荐阅读老舍儿子选编的《老舍讲北京》

4、根据所要调查的内容,查找资料,最好有图片、实物、音频、视频等资料。(此作业可慢慢完成,一直到习作前才结束。)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4.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www.chayi5.com←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尤其是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播放鞭炮声(你会想起什么场景,引出春节) 师板书春节

师:老师找了一首关于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的歌谣,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孩子孩子你别馋,

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生:……

师: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补充完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做好记录。

1.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难读词语,检查预习

分为三类:生字新词、儿化音、轻声音节

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⑵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一会儿大家汇报。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⑴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找出的答案,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呆会儿一起讨论。

⑵同学们在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

师:通过阅读与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的熟练准确。

2.展示朗读: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腊八”这部分,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学生感情读文

2、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们春节拜年吗?说说你拜年的经历。

(4)引导学生了解庙会时怎么回事?

3、指导品读“元宵”。

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说说你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

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1、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四、作业

小练笔: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北京的春节》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13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