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设计6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夹竹桃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夹竹桃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第四、五自然段写夹竹桃的韧性及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许多幻想是课文的重点,而理解夹竹桃可贵的韧性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感受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的乐趣。

2、感受意境,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喜欢夹竹桃。

4、通过训练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www.chayi5.com]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旧知——自定目标

1、同学们,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说: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作者为什么说夹竹桃是他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找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质疑: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要问的?(预设:韧性什么意思?夹竹桃有什么韧性?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幻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二、自读自悟——感受“韧性”

1、“韧性”是什么意思?板书柔软而结实

2、课文的哪几小节写到了夹竹桃的韧性?(3、4)

3、自读第三、四自然段,对比着想想夹竹桃有什么韧性?

集体交流,教师引导,体会三点韧性。(1.默默无闻2.生命力顽强3.花期长)

(当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己的感悟来说出他们心中的一、二、三点)

提醒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凡是需要理解的更应静下心来读书。

4、在理解的过程中指导朗读。重点抓住以下几句。

A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的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抓住:悄悄的,一声不响,又,又)

B生读: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抓住: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

C生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抓住:无不)

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看出夹竹桃的`花期长的特点的吗?(和第三小节进行对比看出来的)

5、师生合作,重组教材,对比朗读。

师语:看到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参与进来,可以吗?希望大家和老师合作一起来对比着读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好吗?

师领读:院子里的花虽然一年三季,万紫千红,却又(),惟有夹竹桃一朵花败了,()一嘟噜花黄了,(),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从春天(),从迎春花()

6、你最喜欢夹竹桃的哪一点韧性?站起来读一读。

7、对照着黑板上的文字想想:韧性的本意(柔软而结实)和在课文中表现出来的(默默无闻、顽强的生命力、花期长)有什么联系?

(默默无闻就是“柔”的一面,而顽强的生命力和花期长就是“结实”的一面。)

8、过渡:通过刚才咱们将韧性的本意和在课文中的意思进行的比较,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其实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更是引发了作者许多的幻想。

三、自主学习,感受“幻想”的乐趣

1、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怎样的幻想?

2、汇报: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何能引起“我”的幻想?

指名回答。“你站在它下面……”

理解: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

多么美妙的夜晚!请你用朗读将我们领入情境中去好吗?老师给你配乐。

教师叙述: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陶醉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齐读。看哪些同学已经进入了情境。

3、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说。(想象丰富、意境美、用词准确、描写生动有情趣)

师引导朗读: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参差的夜影,迷离的花影被想象成了地图、荇藻、墨竹,而小飞虫、小夜蛾则成了远渡重洋的海轮和游过池塘的小鱼。多么贴切、多么新奇的想象呀!这么美的语言要不要再来读读。

自由练习朗读,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

邀请同学和你一块朗读,体会分享的快乐。

配乐齐读。

4、这种由眼前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请你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句式说话。

5、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每人在纸上滴两滴墨汁,用你的嘴去吹,你看到了什么了吗?又想到了什么呢?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带进这个句子里说一说。

6、提高要求,把句子说具体些(也可以试着说一句排比句)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我们了解了夹竹桃的韧性,又知道了它令作者产生许多美妙的幻想,怪不得作者会爱上夹竹桃,相信你也会和作者一样爱上夹竹桃的,一起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大自然中其实还有许多的植物也有夹竹桃这样的韧性。如(菊花梅花雪松小草竹子)拿出你手中的笔,把你所喜欢的那种植物的韧性写出来。(可以是一个小片段)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最值得留恋回忆

默默无闻柔软

韧性生命力顽强

结实花期长

幻想爱上了夹竹桃

教学反思:

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朗读,不失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朗读的一个好办法。如《夹竹桃》第五小节,描绘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一些有意思的幻想,作者分别把它们幻想为地图、水中的荇藻和一幅墨竹。在教学时,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自由朗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他们对文本理解和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有效形式。课堂上,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摇头晃脑地朗读,抑扬顿挫地朗读、咬文嚼字地朗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朗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也就是让学生在把握文本自身意义,作者思维的基础上,通过朗读理解,使作者的思想在朗读者头脑中得以复现或重建,然后用自己的朗读替作者说话,替文本中的人物说话,替文本中的事物说话。

评课意见:

张丽:第5自然段写夹竹桃引起作者的许多奇妙的幻想,也是课文的重点段。陈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两大问题:(1)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引起作者的幻想?启发学生调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想象其景其境,在头脑中丰盈意象。(2)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提挈关键词“地图”、“荇藻”、“墨竹”,让学生喜欢哪一种幻想就读哪一种幻想。边读边想象,使学生进入美的意境,读出美的韵味,充分体会作者的那份陶醉、那份忘我、那份愉悦、那份浮想联翩,从中受到感染,获得情趣。

严祁平:陈老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我幻想他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课本的语言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

曹军:在学习完花的特性后,陈老师适时补充作者季羡林的资料,让学生找出花与人的相同之处,体会季老苦难时不屈服,顺境时不张扬的品性,正是由于他的那夹竹桃似的品行,才被称为“夹竹桃知己。”由花及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陈艳:陈老师板书设计合理,整节课的结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都体现在了板书上,而且板书书写特别工整。

曹兴余:在讲完第二自然段以后,陈老师在课件上出示这段内容的填空,让学生完成,加深学生记忆,并抓住所填的重点词语理解,对感悟课文内涵,起到很好的作用。

高邦武:陈老师在引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快速读、自由轻声读、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教师指导朗读并范读,而且每次读文都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针对性强,做到了充分朗读,再让学生到读中去体会、感悟,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夹竹桃》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课题:17、夹竹桃,齐读

2、简介夹竹桃:这是我国各地常见的栽培观赏植物。它的叶、皮、根、花均有毒。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后集体朗读。

(2)说说词语意思

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抵触。

乍起:刚刚开始。

韧性:柔软而结实。

(3)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

第二段(2)写作者家中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奇妙有趣。

第三段(3—5)写夹竹桃的可贵以及引起作者的幻想。

第四段(6)写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四、作业

1、课作: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

(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夹竹桃花色奇妙有趣、有韧性的特点,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4、 体会对比烘托的写法,感受季羡林先生语言的精妙。

公开课教案:

一、 揭示课题

1、揭题。

2、正音:夹是个多音字。“表示从东西的两边钳住读jiá”;“表示夹杂搀和读jiā”。

二、 检查预习

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充沛的预习,这里的词语都会读吗:

荇藻 玉簪花

一嘟噜熏透了微风乍起 凄清

n 指名读。

n 玉簪花见过吗?看,它多像插在仙女头上的玉簪啊。

n 其它词语的意思你知道吗?

n “藻、凄”这两个字在写法上需要注意什么?

n 在书上描一描“藻、凄”。

2、有多少人见过夹竹桃?我们一起来看,这就是夹竹桃,它有什么特点?

3、在季先生笔下,我们又能看到怎样的夹竹桃?

4、齐读第一段。

三、 奇妙有趣

1、 指读第二段。

2、 这景象指什么景象?为何季先生觉得这景象奇妙有趣?理解融洽(这里用融洽,给你什么感觉?)

3、 谁来读一读季先生的想象,读出奇妙、有趣的感觉。

四、 品读韧性

1、 赏读韧性

[过渡]静静地读一读第四段,看看夹竹桃在怎样开放?

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又长出一嘟噜。

为什么要一再强调它“悄悄地一声不响”?

留意这两个“又”字,还能看到它在怎样开?朗读。

在和煦的春风里,……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日不迎风吐艳,换个说法。

夹竹桃生长中都面临过哪些环境考验?

你觉得它枝头吐出得还仅仅是艳丽的花朵吗?

读出夹竹桃的始终如一。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无不奉陪就是所有的都陪。陪过什么?

第几段写了它陪过的那些花?

1) 你来介绍一下,其他人一起数数有多少种?就这些了吗?

2) 院子里的花还给你什么感觉?

3) 作者写这些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是为什么?

4)所以作者第四段一开头就说“然而,”季先生想说什么,你来帮他说一说。

2、 总结韧性

1、我们再来回味这段文字,体会季先生为何对夹竹桃情有独钟。

[引读]

春天,院子里花团锦簇,而在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

夏天院子满园生辉……,夹竹桃却在那里……;

秋天院子里玉簪花、菊花迎风怒放……,夹竹桃却在那里……;

夹竹桃迎过和煦的春风,送过盛夏的暴雨,度过深秋的清冷,看不出……也看不出……;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而夹竹桃从……。

这一点韧性……?

2、学到这里,你知道夹竹桃的韧性是什么吗?

3、你喜欢它这种韧性吗,那你一定可以读好这个句子。齐读。

五、 由物及人

1、王冕爱梅花“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爱石灰“要留清白在人间”,季羡林先生为何对夹竹桃的韧性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或许能找到原因。(出示季羡林的生平)

2、静静的看完,你有什么感悟?

3、所以先生才会一开始就说 “夹竹桃不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4、让我们再次回味课文,让夹竹桃可贵的韧性也在我们的心中留下烙印。(背诵)

5、我还想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下节课继续学习。

《夹竹桃》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较好的想像力。

教具准备:

一盆盛开的夹竹桃、投影仪、录音机、轻音乐磁带、课文录音磁带、VCD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资料,介绍夹竹桃这种植物。

[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读中感悟

(出示夹竹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所见过的花当中,夹竹桃是最美的花吗?它也不是最名贵的花,可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呢?

(一)学生通读全文,指名回答(韧性、幻想)

[自主、合作的学习是现在小学生的基本能力。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注重学生对课文的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学习夹竹桃的韧性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小组内讨论交流。

2、汇报找的结果。

3、品味重点语句。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指名读

<2>圈出“春风、雷雨、清冷”这几个词,说说它们能够告诉我们些什么?

<3>请你给这句话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4>比较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5>练习用“无……不……”造句。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圈出“春天、秋天”两个词,说说它们告诉些什么。

<2>请你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用“无不”造句,比较“无……不……”和“无了”两个词的异同。

<3>练习朗读此句。

[通过对得点语唏的“找”、“读”、“品”,培养为主的探究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语感能力。]

3、小结:夹竹桃不管是气候的变化还是季节的更替,夹竹桃都能始终如一的开放,它这种精神是不是可贵呢?

4、自读手段(第4自然段)

(三)由夹竹桃引起的幻想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2、指名回答,学习二、五两个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1>自由读、指名朗读。

<2>你看到眼前这盆夹竹桃(出示夹竹桃实物)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像)

[充分利用教材特点,使学生放任想像的翅膀,使他们敢想、会想、想出奇异,发展创新思维。]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制造月光下夹竹桃的情景)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像。

<2>作者产生了哪些幻想呢?小组学习,完成表格。

产生的幻想:

幻想的依据:

<3>汇报学习结果。

<4>你最喜欢哪种样子的夹竹桃,读给你的同桌听。

[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小组内读、议、填等一系列程度锻炼了组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水平。]

(四)学习第三节

过渡:在作者家的院子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花,你看――(放VCD片,同时放课文朗读录音),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学生回答,师小结课文的写法。

三、小练笔

写一种花,突出你最喜欢的一方面。

[迁移写法,使学生学会模仿课文进行写作,掌握不同的俄文的写作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夹竹桃》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规范书写。

2、能运用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一些精彩段落引导学生体会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夹竹桃的录像或挂图。

学生:向别人了解夹竹桃的有关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夹竹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交流对夹竹桃的颜色、样子等的看法。

2、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一篇文章(板书课文题目),看作者笔下的夹竹桃是怎样的

二、自学课文,讨论交流

自学方法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2、运用学会的方法和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和理解词语。

3、读课文,试着说说每段的意思。

4、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检查交流自学情况。(略)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根据学生自学质疑的情况采用以自读自悟交流讨论为主,教师相机点拨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自读第2段后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如:本段中融洽一词在这儿指红白两色的夹竹桃互相衬托,交相辉映,不抵触;宛如是好像的意思。

2、研读第3段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别的`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吗这一句话的。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看法,深入理解夹竹桃的韧性所在,认识夹竹桃的特点。

3、阅读第4段。引导学生理解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如此这一过渡句的作用。抓住妙处还不止如此联系上下文分析理解。勾画出描写作者想象的句子,反复诵读,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再看课件或夹竹桃的图片,鼓励学生像作者那样想象一下,并鼓励学生学着作者的语气描述一下自己所产生的美妙的想象。

四、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1、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2、从课文哪些地方还能体会作者爱夹竹桃的感情?勾一勾、读一读、背一背。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比较记忆洽恰、宛婉。

2、书写时注意区别衰哀。

六、完成课后练习

1、课后第3题。

①先读词语,再工整地抄写下来。

②鼓励学生任选两个词造句。

2、小练笔。

①先回忆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夹竹桃的方法。

②鼓励学生仿照课文说出自己喜欢某种花的理由。

③再把自己喜欢的理由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夹竹桃

夹竹桃公开课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不……”、“无不”造句。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文章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

2、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三、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导入新课。5分

(1)今天,戴老师看见你们校园里的菊花开得特别漂亮,我好喜欢。能说说你们喜欢些什么花儿吗?喜欢它什么?(师:喜欢是不需要理由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花儿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看着这三个字,发挥一下想象,你觉得它会是一种什么样子花儿?指名说一说(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强、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2)夹竹桃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我们来欣赏一下它的美。

(看录像,直观了解。)

(3)说一说你在哪儿见过夹竹桃,你对它有什么印象?

(抓住学生回答时的普通、不引人注意巧妙地进行过渡。)

(4)出示句子1读一读:

是的,“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突出两个最字体会情感。)

过渡:这两个“最”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夹竹桃的情有独钟,下面我们轻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那样深深地爱上夹竹桃?

2、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吗?12分

出示句子2读一读: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板书:“爱”、“韧性、幻想”(强调理解“韧”字的含义。)

(1)自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直接描述了夹竹桃呢?

(2、4、5小节)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并读准有关生字。

适时板书生字正音:(参差、荇、奉、蛾、乍)

(3)读后议一议各小节都写了什么?

过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夹竹桃的韧性?(3、4节)

(组织学生讨论)

3、精讲课文第3节。5分

(1)第3小节没有写夹竹桃,它又写了什么呢?它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出示第3节课文,指名读,读准“榆、锦、腊、簪的字音。)

(2)指名再读,从第3节中找出你最想用的一个词形容以一下我家院子里花的美丽?

应有尽有、花团锦簇、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3)你还想用那些词赞美这些花儿?(指名说几个词)

指导朗读:这么多美的花儿,这么多美的词儿,能不能用你的语言来打动我们的心?谁有勇气来试一试。

过渡,质疑:这美不胜收的满院鲜花和夹竹桃又有什么关系呢?

(更能对比衬托出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4、精读第4节。15分

(1)出示第4节课文,指名读一读,想一想这一节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结合板书突出“韧性”)

(2)再读这一节,画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

(学生读文画句子,指名读,交流。)

(3)出示两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理解。

句子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句子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a读一读,讨论这两句话主要讲了什么?

(无论是季节的变更,还是气候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没有哪一天不是迎风开放;它的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的花可以与之相比。)

b体会“无……不……”、“无不”的作用。

c练习用上面的两个词造句。

(4)读了上面的句子,在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

(涌动着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敬佩之情……)

(5)齐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含义。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小结:再读,夹竹桃可贵在什么地方?(韧性)所以作者深深爱上了夹竹桃!(读出夹竹桃的可贵,读出你对它的喜爱,读出你对它的敬佩!齐读第4节课文。)

5、课外拓展:你知道还有哪些植物像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3分

(雪松、竹子、月季花、广玉兰、万年青、香樟……)

老师向你们推荐两首小诗,读一读:

青松竹石

(陈毅)(郑燮)

大雪压青松,咬定青山不放松,

青松挺且直。立根原在破岩中。

要知松高洁,千磨万击还坚劲,

待到雪化时。任尔东西南北风。

结束: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可贵的韧性,它还引起了作者许多奇妙的幻想,作者又幻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下课,谢谢同学们,同学们再见!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夹竹桃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11 13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