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一定要有计划,有准备,别等到亡羊再补牢,那就为时已晚了。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5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亡羊补牢 篇一

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录象、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坊读轻声:窟窿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1、指导造句:从此-------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寓言两则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具:大黑板多媒体课件

预习要求:查字典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②自由读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根据自己学文体会,写读后感。

搜集古代寓言故事:以羊替牛、滥竽充数、狐假虎威、高山流水、曾参杀人、画蛇添足、后来居上、井底之蛙、惊弓之鸟、庖丁解牛、买椟还珠、拔苗助长、疑邻偷斧、愚公移山、曾子杀猪、打草蛇惊、纸上谈兵。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德育目标: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

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重点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识字,学写“亡、补、叼”。

3、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那什么是“寓言”呢?课件出示寓言解释。

2、同学们还记得自己学过哪些寓言呢?(点名回答)

3、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板书:9 亡羊补牢)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点名回答)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亡羊补牢》。

检查预习情况

3、出示学习目标:

1、知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德育: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

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4、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4、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开始自学。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1、:

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

2、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呢?

3、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相关句子)

4、说说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时间:5分钟

(2)学生开始自学。

(3)

b、(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1、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2次)

羊是怎样丢的呢?

2、自由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个窟窿。

窟窿”中的字“窿”要读轻声。“窟窿”一词是什么意思?(洞)(点名答)

这段中哪个是多音字?(圈、钻)你还知道它读什么音吗?(点名读)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街坊劝告他不听,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1)、街坊的劝告他不听(点名读文第二自然段)。 “街坊”一词是什么意思?

(2)、街坊是怎么劝的?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答出诚恳、亲切、和善……即可;如果你就是那位街坊,请你带着……的语气劝一劝养羊吧!)[学生答老师顺势说你真一位……的邻居呀!

不听取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样想的呢?又是怎样做的呢?他表示怎样的态度呢?(毫不在意、漠不关心的语气)先点名读,后齐读(板书:想法:已经丢做法:不补)

如果你就是那位养羊人,你会怎样做呢?(虑心接受街坊的劝告,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做到有错就改。)⑹ 分角色读文。⑺ 再现情境表演。(请同学上前面表演街坊与养羊人的对白,老师提意,你如果能加上动作那就更精彩了。)过渡: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后果是怎样的吧!a:点名读第4自然段。(板书:结果:又丢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为什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大屏幕出现自学提示2)

齐读5自然段  思考:

1、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相关句子)

想:,心想,现在修还不晚。板书:后悔

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养羊人后悔了呢?这句话中哪个词最重要呢?去掉行吗?

为什么?

“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谁能把它,变成肯定句?

肯定句:应该受街)www.chayi5.com(坊的劝告。

养羊人又是怎样做的呢?(随机板书:做法:赶快补

出示: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

现在修还不晚,为什么?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从此)“从此”什么意思?

(板书:结果:再没丢)

我们学习的最后一自然段中,如果用课题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补牢)

体会寓意

2、说说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寓言学到这里,你认为这个小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3、在实际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举例说说吗?(配音乐)

四、课堂练习:

1、我会认。

一则寓言  亡羊补牢  丢掉  叼走 夜里  后悔  堵上  街坊  羊圈  修一修

2、把迷路的小羊送回家。

juàn  quān  zuàn  zuān

羊圈( )钻石(  )

圆圈(  )钻进来(  )

2、火眼金睛。

A.养牲畜的圈  B.监狱  C.坚固、牢固

1、我读过《亡羊补牢》( A  )这个故事。

2、老师的话牢(  C  )记在我的心中。

3、武警战士监守牢(  B  )房,决不让一个罪犯逃跑。

3、填空:

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好心(劝说),他却(满不在乎),到第二次又丢了羊,他(后悔极了),赶快(修补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五、总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僻免不了要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只要像文中的养羊人一样,具有亡羊补牢的精神,就还不算晚。

六、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同学听。

2、如果你是牧羊人的街坊,你又会怎么劝说他呢?请写在本子上。

3、小练笔:写一篇读这则寓言故事的读后感。

《亡羊补牢》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 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2.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3.(出示课题)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

学习生字“亡、牢”。

(1)“亡、牢”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呢?

减一减法:忙-忄=亡

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4.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羊圈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劝告 丢过 钻进去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游戏。

寓 则 亡 牢 圈 钻 叼 坊 悔 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入”中的“钻”读“zun”;“ 叼”的读音为“di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完整。

课文中的养羊人丢了______次羊,最后他把羊圈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圈”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学习生字“钻、叼”。

加一加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读音。

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土+方=坊;换一换:房—坊。)

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人吧!

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养羊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要突出两个“又”字。)

(3)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联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两个“又”字更能体现他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4)齐读第4自然段。

6.过渡:两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7.学习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1: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你能体会养羊人现在的心情吗?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后悔”“现在修还不晚”来体会养羊人认识到自己错了。)

学习生字“悔”。换一换法:海——悔。

用“后悔”造句。

(2)课件出示句子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结合课文插图说一说,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说。相机学习“此”。)

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指名读句子。

(3)小结过渡:养羊人终于听取了街坊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幻灯出示句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语言训练:(出示课文插图)当养羊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会怎么说?养羊人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表演后,老师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深入学习了课文内容,现在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5.小结,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________,就________。

6.引学:“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7.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各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相机指导。

5.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6.教师强调写字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临写。

7.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后再进行书写。

8.全班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让其和大家交流分享书写经验。

9.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亡羊补牢 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 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⑼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七、作业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11 13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