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九一八事变》优秀教学设计(三)(3)

发布时间:

  师:首先起来抗日的,是失去家园的东北同胞

  师:首先起来抗日的,是失去家园的东北同胞。“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不愿撤退的东北军,纷纷自发地组织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义勇军的名称很多,(请大家看课本小字内容介绍)也没有统一的组织和领导,他们英勇战斗,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涌现了马占山这样的英雄人物。

  师:在东北义勇军相继被日伪军个个击破的时候,却有一支坚强的抗日武装由小变大逐步成长,这就是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一下领导的抗联武装的发展情况,作战范围和主要领导人)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国民政府不抵抗,丧权辱国,也引起了民主人士和内部爱国力量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举起抗日反蒋大旗,也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请大家看课本)1932年底,以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为首的民主人士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的权利。该组织对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反动派又是如何对待这一组织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内容后,回答)

  师:从刚才我们所读小字内容可以知道,1933年1月,日本侵略者又开始了新的对华侵略。(分析日军侵略意图;夺取山海关和长城各口,为入侵华北扫清障碍)

  在此情况下,爱国将领冯玉祥同其老部下、吉鸿昌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寇血战五昼夜,收复了多伦,将日伪军赶出了察哈尔省。这一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但蒋介石却污蔑同盟军“妨碍统一政令”,其实就是破坏了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遂派兵勾结日伪军夹击同盟军,结果同盟军弹尽援绝、宣告失败。冯玉祥离开张家口,吉鸿昌避入天津租界,后被逮捕杀害。

  一二八淞沪抗战失败后,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往福建进攻红军,屡战屡败。该军将领逐步认识到“剿共”没有出路,士兵和下级军官的厌战和反蒋抗日情绪,推动了蔡廷锴等将领走上了抗日反蒋道路。1933年11月,蔡廷锴等联合反蒋势力李济深、陈铭枢等,在福建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也称“福建人民政府”),由李济深出任主席。他们与红军达成了《抗日停战协定》,调转枪口,向闽浙边界推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的停战,共同抗日救国,得到了国内舆论的支持和同情。但却遭到蒋介石的仇恨。1933年底,蒋介石亲率大兵15万,并联合日军,夹击十九路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坚持不到两个月,最后失败了。

  这一时期,从东北、华北,到南方的福建,从民众的自发到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的旗帜,反映了抗日的蓬勃发展,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有利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11 14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