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教案设计优秀3篇

发布时间: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危峰兀立”、“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学习表现桂林山水特点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六、学习第一段

1、齐读。

2、比较“观赏”与“观看”的不同,说说课文用“观赏”而不用“观看”的原因。

3、“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头引用这句话有什么(差异网★www.chayi5.com)作用?

4、小结:

这一段写作者一行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

七、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概括段意。

3、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不先写漓江的水,而要先写大海和西湖?

4、默读第二句,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指出句式上的特点。

5、讨论:

这一句是怎样具体形象地表现漓江水的特点的?

6、第三句为什么要写荡舟漓江的感受?

7、齐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

2、默读:

边读边用着重号标出概括桂林山水特点的词,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

3、讨论:

这一句是怎样表现桂林山的特点的?(重点理解“拔地而起”、“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及几个比喻的含义。)

4、第二、第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5、课文为什么先写漓江的水,再写桂林的山?

6、齐读。

7、小结:

这一段分别从山形、山色、山势三方面来表现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

2、解释“画卷”的意思,进而从桂林到阳朔水路距离之长、风景之美来理解“连绵不断的画卷”这一比喻的意思。

3、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指名口头描述桂林山水这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联系课文、对照图画、发挥想象、突出特点)。

2、概括中心思想。

3、了解写作特点:

⑴ 先总提,再分述,最后综合的结构。

⑵ 抓住景物特点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静:感觉不到在流动

漓江水  清: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无瑕的翡翠

甲天下

奇:拔地而起 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险:危峰兀 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边读边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

能力:

能仿照课文一段话的写法,把一个事物的几个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思品:

产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受到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

那里的山水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还想知道什么?赶紧读一读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效果

1、你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与大家交流或提示大家?

2、交流点拨:

重点指导:

攀澜的书写

“啊”的变音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桂林的山真奇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秀啊!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名读)

三、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甲天下、美)

2、人们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拿出字典查一查。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2、3)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作者的感受?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总———分—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桂林的水是如此的美丽,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接着学习课文。

二、自学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课文的描写山的这一段落与描写水的这一段落相对比,你有什么发现?(段落结构相同)

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描写的句子 是怎样写具体的

2、桂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呢?它是怎样将山的特点写出来的呢?对照表格自学。

3。集体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特点之一“奇”。

(1)“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是什么意思?(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2)“”是什么意思?从哪看出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3)教师要再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老人、巨像、骆驼什么样?还有的像什么?

结合自己的想象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假如你就是作者,你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你有怎样的感受?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2、你是怎样来理解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默读这一自然段,你怎样来理解“画”、“画卷”?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幅画?(引导学生联系描写山水的景色融合起来,形成画面。而“云雾迷蒙”、“绿树红花”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些色彩。“竹筏小舟”则增添了动感)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四、读全文体会篇章结

五、布置作业:仿照第2、3 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把一个事物的几个特点写具体。

课后小结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课上我注重了学生对课文写法领悟过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先概括特点,然后再具体描写所见所感加以说明的写法特点,在引领学生欣赏了优美的图片之后,有感情朗读,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不过,学生对“啊”的读音还不太准确,需要讲一讲相关知识。

优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篇三

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用立体化的文本去撞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悟、积累、应用。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中入境,读中悟境”是本堂课的主要特色。就教学而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师指导学生的方法教学形式多样;就目的而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积累---顿悟”的教学思想。

设计意图: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那里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绝作,就连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丽的山水风光。

二、整体感知,

带入情境带着愉悦的心情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和词语。读了课文,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整体感知,提炼评价)能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桂林山水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甲天下”)有句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美景能与天堂相媲美,而桂林的山水敢称天下第一。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丽吗?就让我们坐上木船,赶快去欣赏一番吧!

三、漓江的水

1、小船缓缓地行驶着,一江碧水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便是美丽的漓江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读一读,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现出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注意三个“啊”的变调,教师指导朗读)

2、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点呢?(静、清、绿)

3、同样是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如果老师把这三句话变一变,变成: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你看看是哪种写法好,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写作中要求生动、具体、形象。)

4、如此美丽的漓江水,真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透过清澈的`漓江水,你还看到了些什么呢?(小鱼、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5、漓江的水不光静、不光清,还很绿。课文中说它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解释翡翠:翡翠是一种晶莹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个斑,我们就称之为“瑕”。漓江的水像一块翡翠,并且是一块没有斑点的翡翠。(幻灯出示翡翠与漓江水的对比图片)

6、漓江的水就是这么美,一起再来读一读。(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四、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静、清、绿”,美得独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与众不同呢?让我们把木船靠边,欣赏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迁移:

(同学们可以借鉴学习漓江水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美的句子划出来,好好读一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对比本地的山:

我们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连着一座,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连绵不断)

3、桂林的山——奇。再来看看桂林的山,好像从地里拔出来高高地挺立着,可以用什么词来说(拔地而起),而且一座座山有连在一起吗?(没有),这个就叫做(各不相连)。你们看,这些山的形状像什么?

拓展练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像(),像()……。

对,这就是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态万千,课文中用哪个字来概括桂林山的这一特点?(奇),这个奇是奇怪吗?(理解“奇”的意思,解释为奇特,样子很少见。)的确,这样的山,在别处很少见,所以说是(奇峰罗列)。读出奇特的感觉来。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读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险

图文结合,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还耸立着又高又陡的山峰,我们称之为(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连的山,还可以看到重重叠叠的的怪石山,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说山石重叠的?(怪石嶙峋)

从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险)

(指导朗读,谁来念念这种山势险峻的感觉?)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险之外,桂林的山还有什么特点?(秀)

“秀”可以组成哪些词表示“美”(秀丽、秀美),由此可见,“秀”就是指“美”,你们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带着赞叹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吧。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赞赏——描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桂林山水》教学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3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