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差异网为您带来了3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立足重点段落,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培养学生语感。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立足课题,提出疑问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鱼游到了纸上”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设计点评:直奔主题,让学生立足课题提问,引起学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诵读入境,整体感知

1、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不明白,下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看能否从文本中找到你心中的答案。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②边读边思考“鱼游到了纸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尽量将上一自然段和下一自然段找出来单独再读读。

③读完之后你是否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

2、同桌相互交流:上面的读书要求和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3、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针对容易读错的字,板书正音:澈、港、缸、聋。

4、指名交流:你对“鱼游到了纸上”的理解。

[设计点评: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的习惯,真正达到快速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了解文本特有内涵的目的,为探究文本、走进文本作好铺垫。]

三、认读词语,概括内容

1、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A:聋哑青年举止特别呆呆地站静静地看

B: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

C:大家赞叹纷纷议论相互交谈游到心里

2、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或者部分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3、同桌相互对读课文,检查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交流概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点评:教师有意识的将词语分为三类:A类是聋哑青年观鱼样子的词语,B类是聋哑青年画鱼样子的词语,C类是观众和“我”表现的词语,目的是帮助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逻辑归类和积累。同时用上述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既规范学生语言。又灵活运用词语。使语言训练与文本内容融为一体。]

四、精读语段,感悟形象

1、大家已经知道了“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说聋哑青年的把鱼画得像。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具体讲了这层意思。

2、教学7—8自然段。

(1)你知道“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意思吗?看看第七自然段哪些句子和词语能帮助你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重点抓住“一丝不苟”、“绣花”和“细致”理解工笔细描)

(2)你想象一下,青年对金鱼的哪些部位采用了工笔细描?是怎样做到工笔细描的?

(3)正因为他画得好。围观的老人、青年、小孩是怎么赞叹和议论的?

(4)谁能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融为一体”的意思。

(5)此时你如何评价这位聋哑青年?

(6)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他画鱼画得像?

(7)练习朗读,指名朗读及教师范读。

[设计点评:对青年绘画技艺的精湛的体会。要落实到关键的字词上,此时教者抓住“工笔细描、一丝不苟、挥笔速写、融为一体、细致”等词语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基本义和语境义,感受了聋哑青年的绘画技艺。不难看出此环节教学将词语的理解 www.chayi5.c www.chayi5.com om 和积累、语言的迁移与运用、方法的指导与习得融为一体。这样立体推进,让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与对青年形象的感悟做到合二为一。]

3、青年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得益于什么?请你认真读读3—5自然段。看能否发现什么画画的技巧?

学生读后谈感受。(引导学生立足“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静静地”以及“从来不说一句话”想象、感知他平时如何认真观鱼的特点)

4、再评价这位聋哑青年。(除了品质以外,有必要引导学生谈出对生活的热爱)

5、教师小结:是啊,如果不是他长时间忘我的观察金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画鱼,那么他又怎能使画出来的鱼像在水里游呢?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材简析《鱼游到了纸上》入选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的主题是执著的追求,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伽利略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甘于付出一切,甚至用生命去捍卫科学的真理;罗丹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用全神贯注的态度去追求艺术的完美;而对于一个聋哑的青年人,他也能用对鱼如痴如醉的一颗心,最终实现了“鱼游到了纸上”。文章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通过动作、神态传神地刻画,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二、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由于异地教学,且学生课前没有进行任何的预习,因此必须加强初读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六、课前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目标要求】

一、认识5个生字“罢、徽、聋、哑”,指导书写“徽”等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含义,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学习作者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1. 质疑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重要手段。文题中是文章的题眼,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引导学生抓住文题质疑有助于学生直奔文章的重点。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洞察执著的内心

(一) 生自主学习课文,要求:1. 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青年人特别的句子,把它划下来;2. 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反馈汇报,相机指导:1.观察中感受一份专注重点指导句子“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2)学生通过朗读初步明白“呆呆地”与“静静地”的含义(3)关注“老是”,引出他长期观察的句子“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通过对句子中三个时间词的引读,让学生体会青年对鱼的喜欢是逐层深入的,进一步体会到神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1.抓住“呆呆”与“静静”这两个神态描写的词语,让学生体会青年看鱼的认真。2.学生对青年的那份认真体会得并不深,只体会在一种“喜欢”的程度,通过学习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一整天、每个星期天、一年”中,逐层深入体会青年对鱼的痴迷与沉醉。】

2、品读中展现高超的画技重点指导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2)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画技高超。(3)学生想象青年在画画时的其他动作,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其品质。

(4)朗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进一步体会“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运用体悟与内化,先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区别两种不同的技法,再让学生联系文本进一步了解两种技法。更重要的是学生不仅从表面了解这两个动词的含义,而且体会出它的表达效果。】

3、读写中体会一种境界重点指导句子“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1)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当时人们议论的情境,把它写下来,注意运用神态、动作等的方法进行描写。(2)全班反馈交流,并在引读“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深入体会其画技高超。(3)品味“融”字,体会青年爱鱼到达深层次的境界。【设计意图:1.双引号的作用是本单元“我的发现”中提出来,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其意思。教学中以“特别”为切入点,原因之一是青年在看鱼、画鱼、谈鱼中处处体现其特别之处;原因之二是以其作为切入点,随着对青年特别之处体会的深入,“特别”中带双引号的意义也润物无声般地让学生理解了。2.读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基于文章是通过侧面描写进一步烘托青年忘我投入,另外,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此,小练点就能体现出能力的迁移。】

三、提升,追寻执著的根源

(一)结合青年所做的事,让学生谈谈懂得了什么。(二)布置作业:1. 有感情地把课文多读几遍2.把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了下来【设计意图:1.本环节在于让学生在体会青年人勤奋、专注的基础上,联系其活实际,畅谈自身的体会,内心青年的品质。2.作业的布置有助于积累人物描写的好词佳句,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附板书)

第二课时【主要目标要求】:一、会写11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三、从作者的角度来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细致的观察。四、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设】:

一、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感悟。

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课文,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五、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人物执著的追求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略)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设计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四、教学片段

是鱼画到了纸上还是鱼游到了纸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板书:鱼画到了纸上)

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

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

生:哎,有道理。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游到纸上呢?

生:可书上明明是“鱼游到了纸上”呀!

(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开始争论)

师: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呢?我们认真读完课文之后,再下结论。

(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师:得出结论了吗?

生:鱼能游到纸上。因为课文里的那位青年画得太逼真了,给人的感觉就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

师:这位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那么鲜活,逼真?请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怪不得呢!课文中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生: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生: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真是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当他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时,是怎么回答的?

生: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生:因果关系。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他才能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

师:真是胸有成“鱼”呀!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生:做事一丝不苟。

生:做事专心致志。

生:做事全神贯注。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物。

生:《全神贯注》中的罗丹,差一点儿把朋友锁在自己的工作室。

师:学习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后,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生:我们上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11 37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