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8篇《《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课时 篇一

一、复习回顾

1、听写上堂课学的生字新词。

2、说一说列文虎克是怎么做放大镜、玩放大镜的。

二、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语言引述:列文虎克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镜,玩出了乐趣。那么在玩放大镜中,他又玩出了什么?让我们跟随着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吗?

⑵ 读一读:

这一自然段内容很长,我们采用分组轮读的办法来读,第一排读第一、二、三、四句,第二排读第三、四句,第三排读第五至八句。

再指名三位同学分读这一自然段。

⑶ 引导发现。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列文虎克的玩又有什么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⑷ 交流发现。让学生说说列文虎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

⑸ 读到这里,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

⑹ 带着敬佩的情感自由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⑵ 说一说。读到这里,你知道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名堂了吗?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中的资料,大致了解微生物,从而体会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很了不起。

⑶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回顾

1、师问:读了课文,你对玩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呢?

2、学生交流。

四、拓展延伸

1、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像列文虎克那样在玩在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们能来说一说吗?

2、小练笔:平常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3、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中感悟作者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品词、品句、品读,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玩,生谈自己玩喜欢玩吗?并交流父母是如何评价你的玩的。

2、出示: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齐读。

3、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片关于荷兰物理学家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的故事,齐读课题。

4、纠正读音“名堂”,并理解词义。

二、检查预习:

第一组:书籍聘请拜访调节显微镜厚玻璃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看守磨薄生自由读,谈发现,师讲解。

看读一声时表示守护,监视。磨读二声表示器物处理,磨刀;读四声表示粮食加工,磨面。

第三组:千里迢迢,生读,师解释迢迢为遥远之意。生再解释千里迢迢即为形容路途遥远。

积累词语:关于路途遥远:长途跋涉、不远万里;关于路途艰辛: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第四组:书写指导:拜。

出示古文字,生进行猜测,出示“拜”字,生理解字义。

师结合小课程,回顾“古代礼节”。在我们的小课程中同学们也了解到跪拜在古代是拜天地神灵以及皇帝的大礼,后来慢慢演变为小辈对长辈的重礼(过年、婚丧嫁娶中),在会看到。而我们日常见面通常行“拱手礼”,师范,女子:左在上,右在下,反之为凶礼。

指的是生观察生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师出示口诀并范写。

生练习一遍,师三星讲评:正确、整洁、美观,再练习一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初读课文:端正读书姿势,放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生利用(扩题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回忆三上学习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生自主练习通过“玩”出了名堂。

四、品析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呢?画出相关语句,写一写感受。

2、生交流:第四段

品析一: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师:从这句中,我们能看出雷文虎克他在玩耍中不单单是玩,而是在玩中去思考,他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人。板书:善于思考

品析二: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此时的他心情如何?兴奋、惊讶、高兴,他为什么高兴?那应该如何读出他的感受呢?生指名读,齐读。从这句中你能看出他不光思考,而且还勤于动手。板书:勤于动手

品析三:

1、接下来:小列文虎克就此停止了吗?那句能看出没有?他越玩越带劲,此时的小列文虎克想。生情境补白,那他最后成功了吗?做成了一架显微镜。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他的“玩”到了这里是不断地创造。板书:不断创造

2、那你知道什么叫显微镜吗?出示显微镜图片。那课文中显微镜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知识讲解:

1、出示课文“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小人国”、“居民”指的是微观世界和微生物,文中还有这样加引号的词语吗?“玩具”即显微镜。

2、那我一起来回顾一下引号都有使用在那些地方吧。出示引导的四种使用地方。

3、判断课文中引导是属于“特殊含义”。

4、体会引号的好处:减少术语的枯燥和难理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感性,我们在写作中也可多运用。

五、感悟升华,课文补白。

1、现在你再里看到课文的第一句,他指的玩耍,是我们平时的毫无意义的玩吗?

补白训练“”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因为他们在玩耍中。

2、名人玩中收获的事例。

六、推荐作业:

写一写,分享一下,你在玩耍中的乐趣与收获吧

板书:

玩出了名堂

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不断研究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虎文列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了启发。

【教学媒体】

1、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差异网 www.chayi5.com*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⑴ 什么是“名堂”?

⑵ 谁玩出了名堂?

⑶ 他玩的是什么?

⑷ 怎么玩的?

⑸ 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⑴ 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⑵ 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⑴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⑵ 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⑶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4、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5、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⑵ 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⑶ 交流讨论。

3、抓住以下要点:

⑴ 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⑵ 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⑷ 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⑴ 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⑵ 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6、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⑴ 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⑵ 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3、交流讨论:

⑴ “小人国”指的是什么?

⑵ 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五、练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2、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3、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四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学生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情感目标: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边玩边想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放大镜,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

时间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儿歌叫>,我们为什么要经常洗手呢?(生:……)可我们打开双手,怎么看不见呢?(生:……),那么显微镜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5课、(生齐读课题、)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我们根据课题,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来看看解决了哪些,还有那些有待解决、

1、出示幻灯片,明确本节课主要学习任务、

a、名堂是什么意思?(成就;发明;创造……)

b、谁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

c、他玩的是什么?(玩镜片)

d、他是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2、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后面的两个问题、

3、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不作过高要求)

三、逐段品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真不少,这些名堂可是他一步步玩出来的呀!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味、列文虎克刚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呢?

a、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b、学生交流列文虎克是怎样玩镜片的?(相机板书:磨镜片)

c、列文虎克是在什么情况下磨起了镜片呢?(出示幻灯片:这份工作相当……他一边……一边……)读了这句,你有什么感受呢?(强调“清闲”,并用“一边……一边……”造句、)

d、磨成什么样子呢?(出示幻灯片)通过“厚,四周”这两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让学生体会到列文虎克磨镜片的艰辛、相机板书:做成放大镜)

e、请学生拿出自带的放大镜,摸一摸,看一看,说出自己的'发现、

f、指导朗读本段、

2、学习四﹑五自然段

师:列文虎克不仅喜欢玩,而且很会玩,他磨出了放大镜后,又玩什么呢?玩出什么名堂呢?

a、请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b、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汇报(相机板书:玩放大镜,发明显微镜)

c、在玩放大镜时,列文虎克有哪些新想法,新做法,新玩法以及新发现呢?(出示幻灯片)

①学习“新想法”、指导学生体会列文虎克这种想法的奇特,以及产生惊人的效果,从而体会到列文虎克肯动脑筋、(指名朗读)

②学习“新做法”、让学生体会列文虎克肯动手操作、

③学习“新玩法”、指导学生体会列文虎克玩法的新奇,并进行卫生健康教:

不喝生水,天天刷牙、(相机板书:玩显微镜)

④学习“新发现”指导学生体会“小生命”“小东西”就是“小人国”世界,就是微生物世界、(相机板书:发现微生物)

d、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以及后来不断更新改进的各种显微镜、

e、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组微生物图片,使其感受到微生物世界的精彩,美丽与神奇,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f、幻灯出示“资料袋”内容,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微生物,了解微生物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g、列文虎克这一重大发现,得到了哪些赞美和肯定?(出示幻灯片)

h、指导用尊敬﹑崇拜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i、讲解“玩具”“小人国”和“居民”的含义、(出示幻灯片)

四、总结归纳(结课设计)

根据板书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玩出了名堂》,知道列文虎克磨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玩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他为什么会玩出这些明堂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玩有什么新的看法呢?(生自由发言,师归纳相机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五、作业

同?们平常爱玩什么?是不是也有许多感受呢?请写一写你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善于观察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勤于思考

玩显微镜发现微生物勇于实践

教学反思:

学习这一课,孩子们很是感兴趣,试想:都是八九岁的年龄,谁不喜欢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名堂,并不是很简单。这篇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因此在教学时我把“玩”与“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这个贯穿全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设定了学习任务后,我让学生多形式、多次数地阅读文章,尽可能地获取更多信息。然后,在回答问题时,我通过提示让学生抓住以下要点:他有哪些新的想法?哪些新的做法?哪些新的玩法?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随着上面问题的逐步解决,在学生悟读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慢慢地悟出其中玄机。当我提出“列文虎克为什么能玩出这么大的名堂?”这个问题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我又拓展两个在玩中创造发明的小故事。此时,学生真正体会到只有在玩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并能持之以恒,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现。如果一味地瞎玩,傻玩,只能是浪费时间,荒废学业。

课后,我又布置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在课后尽情地玩一玩,把自己怎么玩和玩中的新发现(收获和乐趣)记录下来。这样一来,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玩中思考,动手又动脑的习惯,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能思路清晰地完成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是感觉教学中灵活处理能力不够,当学生的回答没有预想中完美时,就有些慌神,这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自己功底不够深厚,以后要加强文学修养,不断丰富自己。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

2、过程与方法: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教师生动地讲故事)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 与“阅”、“闭”,“腿” 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四、作业

生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

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二、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

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

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

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

从三个方面

(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

(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发明了显微镜;

(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小练笔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板书设计:

玩出了名堂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

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设想。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位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简介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1、同学们,你们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

板书课题:玩出了名堂 齐读。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a.?什么是“名堂”??b.?谁玩出了名堂???c.?他玩的是什么?????d.?怎么玩的?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并解决问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4、课文中说的名堂是指什么?

5、?怎么玩名堂的,我们下节课再学。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二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列文虎克是荷兰人,喜欢玩镜片。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b.说一说。列文虎克怎么会玩起镜片的?用“因为……所以……”句型来回答。

因为看守大门这份工作很清闲,所以他就磨起了镜片,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这一段有四个多音字,谁能找出来?(看、待、薄、磨)分别组词。

五、作业:

1、给生字组词

2、找出需要提醒的,难写的字:随,腿,是左中右结构,拜,具的注意点。

3、剩下的字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4、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5、学生写字。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全文贯穿一个“玩”字,透视出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课文紧扣单元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要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才能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写一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列文虎克发现的微生物到底是什么样的?里面的“居民”是谁?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3、精读课文,体味内涵

4、师生互动,突破重难点

5、小结学法,引导仿写

6、归纳总结,明确中心

7、首尾照应,拓展思维

8、读写结合,延展课后

请学生就“玩”这个话题谈谈自己喜欢玩什么以及玩中的发现,顺势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并思考课文讲了谁的什么故事?

1、课件出示问题:列文虎克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请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

2、教师巡回检查

1、请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出了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

2、让学生细读3、4自然段,说说列文虎克怎么玩的,有什么发现?教师顺势播放课件并板书:

放大镜看细微物、字

放大镜(两片)物体更大

显微镜 发现微生物

3、引导学生明白“小人国”“居民”中引号的意思,并顺势带领学生观看课件:走进微生物世界

4、读第五自然段,体会这一发现影响之巨大,联系上下文理解“千里迢迢”等重点词意。

文中写了列文虎克三次玩放大镜,写法相同,请学生总结出写法:

先写玩什么,再写怎么玩,最后写玩中的发现。

列文虎克为什么能玩出这么大的名堂呢?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专题谈出自己所受的启示。

板书: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1、结合列文虎克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第一自然段说法的理解,并引申谈谈其他人在玩耍中的发现、发明与创造。

2、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发现

课件出示:拓展练习

平时我们都爱玩,请把你玩中的发现或收获写下来吧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喜欢玩什么,怎么玩的以及玩中的发现。

自由读文,归纳故事大意

带着问题精读课文,用“——”将问题答案画在书上,同桌交流

学生读文,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

学生再读3、4自然段,依次说出列文虎克的几次玩法和发现,并通过观看电脑课件了解微观世界和微生物世界。

学生再读三四自然段,总结出学法。

学生各抒己见,谈出自己所受的启示

紧扣单元专题和课文中心,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记下作业

扣住“玩”字,与学生交流,巧妙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基础上,了解课文大意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用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围绕贯穿全文的主线,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交流自主探究结果,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学以致用,指导习作

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明确本文教学目的,联系单元专题,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

回到说理性极强的第一段,联系单元专题,让生重新认识“玩”,启迪学生养成玩耍时留心观察的习惯

以教材为例,向课外延伸,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15、玩 出 了 名 堂

荷兰列文虎克 放大镜看细微物、字

写法:怎么玩 (两片)放大镜物体变更大

玩中发现显微镜发现微生物(新)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八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可是大多数学生平时都有粗心、马虎的坏习惯,不善于观察,或者是观察时不够仔细。因此要先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例如: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这样可能就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2、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教学资源

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1)什么是“名堂”?

(2)谁玩出了名堂?

(3)他玩的是什么?

(4)怎么玩的?

(5)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2)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1)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3、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4、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5、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1、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2、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3、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1)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2)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3)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4、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5、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2)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6、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

欣赏玩出的名堂

1、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2、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

(2)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3、交流讨论:“小人国”指的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4、指名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5、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

交流玩中收获

1、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2、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讲台前介绍。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另外,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自问集体讨论解答,这样也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为阅读文打好了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38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