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教学设计优秀7篇

发布时间:

篇一: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1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7篇《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教学环节安排 篇一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入牵线搭桥,解下列方程:

(1)-5x+5=-6x;(2);

(3)0.5x+0.7=1.9x;

总结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方法。

引出问题即课本例3

问: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数列的问题吗?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根据讲评核对、自我评价,了解掌握情况。

探究一:数字问题

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

①数值变化规律?②符号变化规律?

结论: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

2、怎样求出这三个数?

①设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其它两个数怎么表示?

②列出方程:根据三个数的和是-1701列出方程。

③解略

变式:你能设其它的数列方程解出吗?试一试。比比较哪种设法简单。

探究二:百分比问题(习题3.2第8题)

【问题】某乡改种玉米为种优质杂粮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

【分析】①若设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x元,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那么今年的收入是_________元;

②因为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所以今年的收入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元。

③根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可以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2、本例是有关数列的数学问题,题要求出三个未知数,这需要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规律类型的问题。

学生:观察、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并互相交流。

根据分析列出方程并解出,求出所求三个数。

备注:寻找数的排列规律是难点,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发现、解决。

变换设法,列出方程,比较优劣、阐述发现和体会。

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分析,多鼓励。

学生:根据引导思考、回答、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根据共同的分析,列出方程并解出,

(说明:此题目数以百分比、增长率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若没时间,可在习题课上处理)

尝试应用

1、填空

(1)有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百位上的数字是c,则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_______.

(2)有一数列,按一定规律排成1,-2,3,2,-4,6,3,-6,9,接下来的三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连续偶数,设第一个为2x,那么第二个为_______,第三个为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____;若设中间的一个为x,那么第一个为_____,第三个为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____.

2、一个三位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为17,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7,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3倍,你能求出这个三位数吗?这是最经常出现的一类数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已知各位上的数字,怎么表示这个数,理解为什么不能表示成cba?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通过(3)题理解连续数的表示法,并感受怎么表示最简单。

通过2题让学生理解怎么设?以及怎么设简单(舍都有联系的一个),并感受用未知数表示多个未知量,顺藤摸瓜,从而列出方程的顺向思维方式。

教师:结合完成题目,汇总讲解,重点在于解法。

成果

展示1.通过本节所学你有哪些收获?

2、谈谈你掌握的方法和学习的感受,以及你对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体会。学生自我阐述,教师评价鼓励、补充总结。

补偿提高1.有一数列,按一定规律排成0,2,6,12,20,30,…,则第8个数为______,第n个数为_____.

2、下面给出的是2010年3月份的日历表,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请你运用方程思想来研究,圈出的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

A.69B.54C.27D.40

通过练习,掌握数字问题的分类及不同解法,巩固、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

题目设置是对前面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和补充,也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灵活设置问题。

作业

设计作业:

必做题:课本4、5、第94页6题。

选做题:同步探究。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

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

授课教师:

2012年10月31日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 篇二

一、目标:

知识目标:能熟练地求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不含去括号、去分母)。

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和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移项

三、学情分析:

知识背景:学生已学过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背景:能比较熟练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预测目标:能熟练地用移项的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 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一头半岁蓝鲸的体 重是22t,90天后的体重是30.1t,蓝鲸的体重平均每天增加多少?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1.例2.解方程: 看谁算得又快:

解: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 得 解: 6x ? 2=10

移项得 6x =10+2

即 合并同类项得

化系数为1得

大家看一下有什么规律可寻?可以讨论

2 .移项的概念: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可以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这样的 变形叫做移项。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千万不要忘记移项要变号。

3.解方程:3x+3 =12,

4.例3解方程: 例4解方程 :

2x=5x-21 x- 3=4-

5.观察并思考:

①移项有什么特点?

②移项后的化简包括哪些

(三)尝试应用 ,反馈矫正

1.下列解方程对吗?

(1)3x+5=4 7=x-5

解: 3x+ 5 =4 解:7=x-5

移项得: 3x =4+5 移项得:-x= 5+7

合并同类项得 3x =9 合并同类项得 -x= 12

化系数为1得 x =3 化系数为1得 x = -12

2解方程

(1). 10x+1=9 (2) 2—3x =4-2x;

(四)归纳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简便的写法?

2.要注意什么?

3. 解方程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

4.. (1) 移项实际上 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2)系数 化为 1 实际上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 使用的是 。

(3)移项的作用是什么?

(五)作业

1.课堂作业:课本习题4.2第二题

2.家作:评价手册4.2第二课时

《解方程》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正确理解和使用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解方程.

2.领悟到解方程作为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

3.进一步体会同一方程有多种解决方法及渗透整体化一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领悟数学来于实践,服务于实践. 教学重点:正确去括号解方程

教学难点: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

教学设计:

一、引入:

(读教材156页引例)

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情况,如有困难教师直接讲解.

学生观看画面:两名同学到商店买饮料的情景.

如果设1听果奶x元,那么可列出方程4(x十0.5)+x=20-3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教材“想一想”中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买果奶的钱+买可乐的钱=20-3,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列方程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①学生研讨并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过程.

②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二、出示例题3并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列方程的解的实际意义进行解释.

出示随堂练习题,鼓励学生大胆互评.

①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③四名同学板演.

③纠正板演中的错误并总结注意事项.

1、自主完成例题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三、出示例题4,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视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后一种解法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1、自主完成例题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方程的方法.

3、总结数学思想.

四、出示随堂练习题.

①独立完成练习题.

②同桌互相检查.

出示自编练习题:下面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解方程:2(x+3)-5(1-x)=3(x-1)

②解方程:6(x+8)一6=0

①小组间比赛找错误.

②讨论交流各自看法.

③选代表说出错误的原因,并总结解本节所学方程的注意事项.

五、小结

1、做出本节课小结并交流.

2、说出自己的收获.

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小结.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后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2、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挑战自我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题意,分析各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熟练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弄清题意,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学生来说解方程已不是问题了,本节课是以上一节课为基础,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学生读懂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用一元一次方程会解决就行了。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问题设计师生活动备注情境创设

讨论交流:按怎样的解题步骤解方程才最简便?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启发。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动手解方程

自主探究

问题一:

一项工作甲独做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那么甲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乙每天的工作效率是,两人合作3天完成的工作量是,此时剩余的工作量是。

问题二:

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要4小时,乙单独做需要6小时,如果甲先做30分钟,然后甲、乙合作,问甲、乙合作还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全部工作?

问题三: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两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更简洁明了,省时省力。

(2)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并判别解的合理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思考等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并尝试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3)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弄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方法;

2.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1.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括号前面是-号的,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

2.在小学根深蒂固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树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我手中有6、x、30三张卡片,请同学们用他们编个一元一次方程,比一比看谁编的又快又对。

学生思考,根据自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程度自由编题。

问题2:解方程5(x-2)=8

解:5x=8+2,x=2,看一下这位同学的解法对吗?相信学完本节内容后,就知道其中的奥秘。

问题3: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教学说明: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涵义,以求在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 探索新知

1. 情境解决

问题1 :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________度;上半年共用电__________度,下半年共用电_________度。

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列方程,得6x+6(x-2000)=150000.

问题3:怎样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呢?

6x+6(x-2000)=150000

去括号

6x+6x-12000=150000

移项

6x+6x=150000+12000

合并同类项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x=13500

问题4: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

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

设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6x+6(x+2000)=150000.(学生自己进行解题)

归纳结论: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化简。(括号前面是+号,把+号和括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号和括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改变符号。)

去括号时要注意:(1)不要漏乘括号内的任何一项;(2)若括号前面是-号,记住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2.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例题:解方程3x-7(x-1)=3-2(x+3)

解:去括号,得3x-7x+7=3-2x-6

移项,得 3x-7x+2x=3-6-7

合并同类项,得 -2x=-10

系数化为1,得x=5

三、 课堂练习

1.课本97页练习

2.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它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

四、总结反思

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 由学生自主归纳,最后老师总结)

四、 作业布置

1. 课本102页习题3.3第1、4题

2. 配套资料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实际问题引入课题,然后逐步给出答案。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 篇六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l

5x2-3x+1=0 2x+y=l-3y =5

例2.解方程(1)-2(x-1)=4

解一元一次方程 篇七

【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字型”问题;

2、能熟练的通过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进一步学习、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

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研讨,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并加以解决,同时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

情感

态度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

难点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教学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11 4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