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自始至终贯穿,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你知道什么样的主题班会才是好的主题班会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6篇《《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乡下人家》教学教案 篇一

【教材说明】

《乡下人家》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文章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教学这篇文章,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案例记录】

师:文中作者用朴实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每一个场景。现在,有人把每个场景都画了一幅画,想欣赏一下吗?(生:想)想拥有吗?(生:更想)

师:你最希望你自己拥有哪一幅画呢?为什么?(生谈各自想法)

师:想要拥有必须得要付出。请你为自己最喜欢、最想拥有的那幅画拟个名字,并且想象着说一说它美在那里?比一比谁选择的画最美。可以与其它兴趣相投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也可以自己单独完成。

(生行动)

班级汇报。(略)

师: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梦寐以求的名画。

(出示课件,师生欣赏)

师: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难怪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在这美妙的音乐中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的语言欣赏这优美的画卷吧!(师生配乐朗读课文)

师:请谈一谈你此刻的感受。(生谈)

师:是啊!如此美妙恬静的乡村生活!只有我们用心去品味,用心去感受,才能真正拥有它!庆幸的是我们欣赏了它,并真正拥有了它,所以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再自豪地说一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后反思】

在阅读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可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引导学生品味出来,反而让学生害怕上了这个学习任务,所以只有想其它的方法来遮掩一下自己的笨,这节课上只是仅仅采用了一个比赛的方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仅用简洁的语言拟了几幅图的名字,如雨后春笋图、

群鸭戏水图、月明人静图等,而且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品味则更是精彩,如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中的探,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不吃惊中的吃惊。刘煜同学因喜欢雨后春笋图竟还搬出了郑燮的《竹石》一诗!学生的思维活跃得几乎令我不敢相信!教参上品析的几个句子学生全部都自己品出来了,而且还很有味儿!另外,他们还很非常有创意地把现在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相比较,谈了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思维彻底被解放了!而如果按我的水平引导学生去品味,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效果的。所以我自豪地想,如果我笨,那么我可以努力地想方设法地将品味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散发出的夺目光芒来掩盖住他们的笨老师!

《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听写生字,生词

二、讲解新课

(一)走进画面,品读感悟

(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过渡:乡下人家,如诗如画。最独特迷人的地方在哪儿?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1、2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要求:

默读1、2自然段,先自学再同桌交流:

令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处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

(2)精读风景之一——“屋前小瓜”

1、学生汇报。

2、感悟对比写法。

3、小组内竞赛读。

(3)精读风景之二——“门前鲜花”

1、学生汇报。

2、积累描写花开景象的词语。

(4)精读风景之三——“屋后竹笋”

1、学生汇报。

2、读中想象:抓住“探”字,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

3、激趣引读:

a:你看,一个,两个,五个,十个……笋芽儿的小脑袋探出来了!读——

b:啊,鲜嫩的笋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了!读——

c:成群的春笋迫不及待地要和竹子妈妈比高呢!咱们一起为它们加油吧——

总结,这一部分,描写的全是春天的植物,那么,那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往下读吧!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小组学习,精读3-6自然段。

2、集体交流。

3、紧扣第7自然段,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4、小结作者的写作方法和写作顺序。

三、指导背诵

1、闭目养神,抛弃杂念

在老师的带领下,心游百花园。吐纳呼吸,气沉丹田。

2、学生自读,

3、教师出示课件(一)

4、教师出示课件(二)

四、总结。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 学会边读课文边想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1. 了解作者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相交*的叙述方法。

2.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教学提示:

以图释文,边读边想画面;以读促悟,畅谈乡下美景。

教学准备:

乡下风光图、乡间音乐、小礼品等。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复习生词。

2. 选择1—2个生词说一句话。

二、 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 欣赏乡村图画,谈感受。

2. 指读最后一段,释“独特、迷人”。

3. 指导齐读。

三、 学习1—4段。

1. 自由读文,边读边想画面:读了这几段课文,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乡下人家哪些地方的画面,画面里有什么样的景物?

2. 在这些画面中,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相关的段落美美的读一读。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瓜架攀檐图”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抓住“雨后春笋”图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的语言之美;抓住“鸡鸭觅食图”感受乡下人家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4.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四、 学习5—6段。

1. 默读本段课文,边读边想画面:读了这几段课文,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乡下人家什么时候的画面,画面里有什么样的景物?

2. 这两处景物的“独特、迷人”体现在哪里?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院落晚餐图”朗读并练习背诵,积累生动优美的语言。

4. 指导朗读、评价。

五、 总结全文。

再读最后一段,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六、 拓展延伸。

1. 欣赏乡村美景,说一说。

2. 读一读歌词:《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说一说,歌词中描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光。

七、 综合实践活动作业:体验乡村生活,搜集乡村图片和资料。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

瓜藤竹笋鲜花,

晚风归鸟红霞。

秋虫催人入梦,

最美乡下人家。

【教后反思】

3月27日,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1课《乡下人家》的第二课时。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一、学习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的学生95%以上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基于本文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读通课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文感悟,学习写法。这一重点确立的依据是本组的编排目的及本文在组内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也是难点,因为湖三小的孩子住在城市,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也很平淡,那如何从陌生的景物中、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练习时内化语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读一读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想一想生活在其中的乐趣。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的教学目标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朗读的训练,写法的引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课文任务量,我用两节课完成教学。第一节课的任务是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第二节课的任务是继续品读课文,进一步感悟写法。第二课时的安排与意图是这样的:

1、看图导入,进入美好情境。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马上进入美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自悟,感受生活的美。布置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脑海中再现美的情境。

3、品读课文,展示学习成果。全班交流学习感受,并通过做形式多样的练习以及引领背诵这一方式,内化语言,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4、搜集、体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充分感受了乡村生活的美丽之后,激发了他们去乡村体验农家生活的欲望,此时,布置学生周末去农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正好切合了本单元课文安排的意图。去不了乡村的同学,还可以通过搜集乡村图片及资料来充分了解乡村生活。

四、教后感受

1、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2、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扎实。能抓住几个拟人句、作比较的句子,深入展开教学,使学生不仅能自己入情,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课件的使用还是很有收获的。我精心选择了部分非常贴合课文内容、富有美感的图片制作成课件,造成视觉冲击,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

4、课堂中时间的控制还不是很好。开始部分学生发言点得太多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加上教师本身语言不够精炼,导致了后面拓展没来得及展开。读了课文,看了图片,如果能来及出示另外几幅乡村美景图的话,其实学生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如果能来及读一读《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歌词,如果能来及欣赏完这首歌,如果能在学生陶醉于乡村美景及乡村音乐的情况下结束这节课,我就没那么遗憾了。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能忍痛割爱了 。

以上就是我教学《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一些体会。

B案 篇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装饰、鸡冠花、大丽菊、瞧见、率领、耸着、搬到、捣衣、觅食、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好词佳句。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5个生字,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同学们这是老师搜集到的几幅乡村的照片,你能加几个小标题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陈醉云先生走进乡村人家,领略美丽的景色,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指名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棚架、装饰、鸡冠花、大丽菊、瞧见、率领、耸着、搬到、捣衣、觅食、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

2、解释;天高地阔 悠然自得,并用词造句。

3、指导书写:巢 冠 谐 率

4、指名分段读课文,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场景?

3、让学生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

2、学生试着给每一段加小标题,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4、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齐读,并说出从哪看出独特迷人,画出有关句子。

抽生读有关句子,学生评价。

5、自由读课文,给你最喜欢的风景取个名字。

6、画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句,说说为什么写得好。

师总结:乡村迷人的风景另我们回味无穷,你能用小标题赞美一下吗?

课堂检测:

下面进入闯关环节:

1、 给生字注音:巢 谐 捣 觅

2、 看拼音写词语

棚架、装饰、鸡冠花、大丽菊、瞧见、率领、耸着、搬到、捣衣、觅食、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

3、画出拟人句,并仿写。

附板书设计:

21 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门前吃晚饭

夜静人入眠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乡下人家的。

2、品味语言,想像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丽恬静。

教学准备准备几幅乡下人家的图片,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描述美景。

1、播放歌曲《农家小曲》,提问:歌中唱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让学生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

3、导入:乡下人家的美丽远不止大家所描绘的那样,我们今天就跟随陈醉云作家一起去领略乡下人家的风情。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倾听: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 www.chayi5.c www.chayi5.com om 什么?

2、让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上述两个问题,并理清字词,进行语言积累。

3、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鼓励学生发言:通过自学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提问: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空间与时间的词语。

3、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分段朗读,将课文读通顺,读出感情,勾画优美词句,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乡下人家的风景美

1、展示乡下人家的图片。

2、布置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3、组织学生交流勾画出的语句作好记录。

4、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鼓励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像文字描绘的景象。

5、朗读语句:“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在教师点拨下,将乡下人家与城里人家的景致相比较,想像情景。

(2)读出优美的感觉,感受乡下人家景色的自然、可爱。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们也来写一写我们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吧。然后说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本文描述的乡村生活美丽恬静,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课前应鼓励学生走进乡村、观察风情、体验生活。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辅助手段,如乡下人家图片、有关乡村的歌曲、课文的录音带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国画等,教学时要注重朗读,读、想、说、看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享受乡下人家的美好生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者来到乡下人家,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进乡下人家的生活,去品味其独特的美景。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就画出来,仔细品读,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2、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范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段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并与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

(4)指名学生朗读并讲解自己勾画的语句。

3、指导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2)课文是怎样描写鸡、鸭觅食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乡下人家除了养鸡、鸭外,还养有哪些动物?小组互相交流。

(4)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鸡”、“鸭”觅食场景,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等读书形式。

4、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想象画面,体会文中所描绘的场景,由“吃晚饭”、“天高地阔”、“红霞”、“微风”、“鸟儿”等词句体会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桌听一听。

教学反思

针对本文语言优美,画面感强,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走入文本,走入乡村生活,发现乡间的美,感受田园的乐。

板书设计:

房前屋后:种瓜、竹、笋、养花、养鸡、养鸭

21 乡下人家  夏  天:傍 晚  门 前  吃晚饭    独特、迷人的风景

秋  天:夜 里  纺织娘  唱 歌

小学课文《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乡下人家的。

2、品味语言,想像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丽恬静。

教学准备:准备几幅乡下人家的图片,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描述美景。

1、播放歌曲《农家小曲》,提问:歌中唱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让学生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

3、导入:乡下人家的美丽远不止大家所描绘的那样,我们今天就跟随陈醉云作家一起去领略乡下人家的风情。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倾听: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让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上述两个问题,并理清字词,进行语言积累。

3、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鼓励学生发言:通过自学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提问: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空间与时间的词语。

3、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分段朗读,将课文读通顺,读出感情,勾画优美词句,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乡下人家的风景美

1、展示乡下人家的图片。

2、布置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3、组织学生交流勾画出的语句作好记录。

4、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鼓励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像文字描绘的景象。

5、朗读语句:“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在教师点拨下,将乡下人家与城里人家的景致相比较,想像情景。

(2)读出优美的感觉,感受乡下人家景色的自然、可爱。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们也来写一写我们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吧。然后说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本文描述的乡村生活美丽恬静,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课前应鼓励学生走进乡村、观察风情、体验生活。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辅助手段,如乡下人家图片、有关乡村的歌曲、课文的录音带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国画等,教学时要注重朗读,读、想、说、看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享受乡下人家的美好生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者来到乡下人家,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进乡下人家的生活,去品味其独特的美景。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就画出来,仔细品读,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2、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范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段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并与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

(4)指名学生朗读并讲解自己勾画的语句。

3、指导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2)课文是怎样描写鸡、鸭觅食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乡下人家除了养鸡、鸭外,还养有哪些动物?小组互相交流。

(4)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鸡”、“鸭”觅食场景,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等读书形式。

4、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想象画面,体会文中所描绘的场景,由“吃晚饭”、“天高地阔”、“红霞”、“微风”、“鸟儿”等词句体会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桌听一听。

教学反思

针对本文语言优美,画面感强,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走入文本,走入乡村生活,发现乡间的美,感受田园的乐。

板书设计:

房前屋后:种瓜、竹、笋、养花、养鸡、养鸭

21 乡下人家 夏 天:傍 晚 门 前 吃晚饭 独特、迷人的风景

秋 天:夜 里 纺织娘 唱 歌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4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