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一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下面请大家把课文读一遍。(生自由读,师巡视)

师:再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再读,师巡视)

师:两遍了吧,再读。(生继续读,师巡视)

师:很棒,读书很投入,很专心,读了三遍,你认识了哪些字?

生1:我认识了“镢”。  生2:我认识了“嫣”。  生3:我认识了“妻”。

师:拿着书,把它写在黑板上。(让三名学生分别板书)

师:把书盖起来,你记住了哪些词语?考考你的记忆力。

生依次说出了:姹紫嫣红、镢头、红扑扑、彩霞、脸庞、栽种、蜜蜂(师让学生拿着书一一板书,并强调“蜜蜂”不用写,因为这个词简单,大家早就知道了)

师:你看,这就是收获,读了三遍课文,认识了这些生字,还有词。(师边说边指着黑板上的字、词)来,我们读读这些字。(生读字)

师:镢,还能组什么词,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耙子。

师:记住了才是自己的,记生字,记词语,记得越多越好。

师: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猜错了表扬,(边说边竖起一个大拇指)猜对了也表扬。(竖两个大拇指)

生:形容很鲜艳。

师:什么很鲜艳?   生1:形容花很鲜艳。  生2:形容花颜色很多。

师:姹和嫣有区别吗?老师认真查了词语大字典。姹:鲜嫩。嫣:刚开的花。鲜嫩的,刚开的花,明白吗?接着读

师:脸庞的“庞”可以换什么词?

生:脸颊。

师:(指着脸颊处)就这里,小了点。

师:还有一个词形容又多又乱。

生:庞杂

师:庞还有什么意思?

生:庞大,庞然大物。

师:三个字要写,(妻 庞 紫)先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书空。然后拿出钢笔在这,端端正正地写。(生描红,师巡视)

师:指名一生推荐三位书法家。(然后请三位学生上台分别写,其他同学在下边写一遍,写完后对照。)

师:拿出一学生的字展示,然后评讲板演的三个字,画圈,修改,指出优缺点,接着让学生观看老师怎么写,展示自己课前练写的字。

师:写字就应该认真,现在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字是练出来的。——于永正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课文是怎样读的,指名一生读第1段。 (生读)

师:读得真好听,流畅。接着往下读。(随即又指名一生读第二、三自然段)(生读)

师:一字不差。(生继续读第四自然段。)

师:纠正姹紫嫣红的花儿的读法。指名读第五自然段(生读)

师:正确流利。(指名读剩下的部分)(生读)

师:目前为止,我非常欣赏你的语气,你比他们自然。

师:下面,老师把课文念一遍,注意听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师:再听一遍,看老师的脸,听老师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师范读,生听读)

师:你觉得于老师的朗读和你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生1:于老师读得很投入。 生2:您读书有感情。生3:您读出了爸爸对儿子的爱,脸上有丰富的表情。生4:您适当的时候都要停顿一下。

师:在哪儿停顿的时间比较长?

生:读到每个句号的时候都要停顿一下。

师:停顿最重要。题目读好,一段读好都要停顿。

生1:老师读的语气很自然  生2:从你的话里我明白了什么叫“抑扬顿挫”。

师:还有一大特点你们没有听出来,在读第一段与最后一段有什么不同?

生:最后一段读得很轻很轻。

师:是呀,因为那是一封信,信是不会讲话的,我是在替高尔基念。

师:你们的优点加上我的优点,你们再把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一遍。

师:我认真看每个同学的表情,下面请大家再把信的内容读一遍,看谁笑眯眯的。

(师指名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朗读,请拿起笔来默读全文,你觉得哪些是要背下来做个记号?你觉得哪些话引起你的思考也做上记号。该背的用一种记号,该思考的用另一种记号。对着要思考的话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默读思考,老师巡视)

师:通过默读,你觉得哪些句子最值得背诵下来呢?

(通过交流,总结出最后两段,教师让学生读三遍,然后背诵。)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你在旁边写了什么?

生:我画了“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

师:读自己画下来的这句话。

生1:我从中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2:我们应该把帮助别人当作一种快乐。  生3:给:给予 ;取:索取。

师:高尔基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会永远记住他。(师简介高尔基的情况,并展示自己课前写的批注。)

生:我画的是“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把花比作红扑扑的脸庞,表达了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

师:于老师看到这两句话,想到两个词,你们猜猜看。

(等学生猜之后,教师投影展示自己的批注:触景生情  睹物思人)

师:读到这,老师又要送给你们一句话:书是读出来的——于永正

师:还有一道题:请你替他的儿子写一封回信。师引领学生了解高尔基信的内容,(1、花开了很漂亮  2、思念儿子  3、多助人)提醒学生注意信的格式,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写回信。(师巡视,从中发现学生的佳作)

师:指名上台读自己的信,加以点评,评出其中写得精彩之处。(学生写的信很精彩,体贴入微)

师:于老师也展示自己写的回信,(投影出示)说说最喜欢老师写的哪一段?

(学生读出老师引用排比的句子)

师:还喜欢于老师什么?

生:您会分段;善于引用名言;符号也打在恰当的地方。

师:会欣赏的人就会有发现,有进步。

【总评】于老师的课朴实而又生动。其一,整个教学过程以读贯穿始终,课堂上,没有教师繁琐的讲解,有的只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乐意从读中去理解字词,从读中去感悟文章的情感,并把文章读得津津有味,语言文字的训练可谓是扎实而有效;其二,识字教学中更注重写字教学,不但要求写得正确,而且要求写得规范,把写字教学渗透于课堂的细微点滴之中;其三,读写结合的训练,待学生悟出情了,方才让学生下笔,并授以写回信的方法,所以学生的回信才会精彩纷呈,情真意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篇二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以无私奉献为单元主题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高尔基写信教育他的儿子——为人们奉献美好、奉献快乐。由此,课文可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高尔基为什么要写信教育他的儿子,另一部分为高尔基教育儿子的内容。

高尔基为什么要写信教育他的儿子?一是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因为很爱儿子,才会有高尔基由赏花到写信教育儿子的事情发生。二是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在说不出高兴的同时,想到了自己还处在懵懂中的儿子——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呀,想到了儿子虽然在岛上种下了姹紫嫣红的鲜花,但他并不明白自己种花的意义。种花对于儿子来讲,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出于好玩……于是高尔基希望通过自己的信,使儿子明白为人们奉献美好、奉献快乐的道理。儿子的种花行为,是高尔基写信教子的基础。高尔基希望儿子把信的内容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来理解自己语言的含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这也是我们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信中含义的基础。就如《第八次》中的布鲁斯,他为什么能够从蜘蛛织网中受到启发,因为他的遭遇与蜘蛛结网有着惊人的相似。

高尔基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安排信的内容独具匠心。由儿子熟悉的行为谈起,层层推进中,由现象到本质,逐步使自己的儿子接近自己种花行为背后的深刻含义。高尔基首先提出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意在表扬儿子,唤起了儿子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唤起儿子相似的生活体验,使儿子形成阅读期待,为下文进 chayi5.com 一步说理埋下伏线,提供感性认识基础。信的第二部分,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这里美好的东西,就不仅仅指鲜花了。我想,由于唤起了儿子对美好生活的回忆,他会推而广之,美好的东西非常多。它们都是快乐,都是幸福。也许是一句温馨的话,也许是一个关心的眼神,也许是救人于危难,也许是……并且告诉儿子,如果这样,你会非常幸福、快乐——“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最后高尔基向儿子揭示出这种行为,这种愉快背后隐含着的哲理——“给”永远比“拿”愉快——就像自己种花一样,为别人付出,为别人奉献美好、奉献快乐,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愉快。

高尔基的信,不仅是写给自己的儿子,编入教材之后,更是写给阅读他的学生的,所以编者要求学生全文背诵。我们在教学时,万不可把信的内容搞的过深、过涩,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老师的水平。只要结合高尔基儿子的行为,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能够理解就可以了。毕竟这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写给年幼的儿子,启发年幼的儿子如何做人的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篇三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6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三

武进星辰实验学校 陈梅秀

教材:江苏省编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

3、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这篇课文写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哪两件事?(1、栽花赏花2、写信教子)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段。说说你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指名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儿子种花草的句子。

3、交流这些句子。

4、练说:高尔基的儿子就要告别爸爸妈妈,回苏联去了,他望着满院亲手栽种的花草,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齐读第四自然段。

6、出示春天美景图。练说:看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会怎么做,怎么想呢?

7、出示高尔基坐在花园中的情景。体会高尔基当时的感受、心情。

8、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第五自然段。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过渡:欣赏着儿子种的花,高尔基的心里非常兴奋、激动,同时又感慨万分,他欣然提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二)、讲读课文第三段。

1、出示高尔基的信,指名朗读。

2、自由读一读,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小小组组织讨论。

3、交流讨论。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第七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

(2)第八自然段中的“美好的东西”

(3)第九自然段中的“‘给’永远比‘拿’愉快”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三、小练笔。

1、假如你就是高尔基的儿子,收到父亲的来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2、交流信的内容。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第四第五自然段。

附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赏花  子爱父

写信教子  父爱子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高尔基)本文转载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11 4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