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发布时间:

总之,这是一个新颖、独特、充分体现评点式教学实验精神的成功案例。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一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才能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不卑不亢和一身正气,体现了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为了维护国家尊严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

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崇高气节;

2、准确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距今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群雄纷争的春秋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他身高不足五尺,按现在的单位计算和在座的同学们一样高。但是他能言善辩,口才极好,经常为齐国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的外交争端,他就是齐国有名的大夫——晏子。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他出使楚国的故事。

(设计目的: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突出晏子的特点,为下文的三次精彩交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复习课文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设计目的:让学生复习全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方便高潮部分的教学)

2、同学们,一个精彩的故事,往往都是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组成,那这篇课文的高潮之处在哪里呢?(三次侮辱,三次反驳)

(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找到最精彩的三次交锋,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习三次交锋

1、请大家对照板书,自由读3——5自然段,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部分,并根据课件提示,用“读、勾、圈、点”的方法进行勾画和填空。

(设计目的:通过提示性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让学生在文中找到最精彩的。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为高涨)

2、请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2——1:学习成果汇报

第一次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让他钻狗洞

楚王以貌取人,从外貌侮辱晏子,进而侮辱齐国

第三次楚王以捉盗贼为借口辱骂晏子,进而侮辱齐国

2——2:从上表可以看出,楚王第一次侮辱的是晏子,第二次和第三次还侮辱了齐国。

2——3:由此可见,楚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找出楚王对晏子的侮辱,通过朗读和自我评价理解楚王的为人,为下一步了解晏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请同学们结合课件,在课文中寻找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第一次把楚国比喻成狗国

第二次晏子假装为难,用“最不中用”讽刺楚国是下等国

第三次以橘树种淮南淮北为例,批驳楚国是一个盗贼国

4、三次反驳的结果是什么?

第一次:楚王只好打开城门

第二次:楚王只好陪着笑

第三次:楚王只好赔不是

5、三次交锋的结果,均以晏子胜利河楚王失败告终。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呢?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有侮辱取笑晏子的念头。

(设计目的:自主学习过后让学生理解三次交锋的结果,学生水到渠成,自然理解得很顺畅)

6、现在,让我们再分别站在楚王和晏子的角度来总结一下这个小故事

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通过侮辱晏子,进而侮辱齐国,显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维护了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设计目的:重新回到故事的起点,让学生明白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里活动,可以更有助于他们理解整个故事。)

7、在你心里,楚王和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再次熟悉了课文,通过理解认识到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的重要性)

四、课后总结

8、所以我们要学习晏子,学习晏子那种不卑不亢的精神,学会维护祖国尊严的精神。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后人对晏子的评价。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关键】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再明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晏子出使越国,和楚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内容,再次明确课文的脉络,对进一步感知晏子的出众才华起了很好的的铺垫作用。

二、填补证书,仔细品味

1、创设机会,自由研读:

同学们,晏子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呢!正因为他成功地出使楚国,所以齐国外交部授予他一张荣誉证书。可惜2500多年过去了,证书几乎面目全非。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想请大家动动脑子,把证书补充完整。出示荣誉证书。

请大家任选其中的一件事,仔细品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琢磨证书该怎么补充比较妥当。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荣誉证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非常熟悉的,又是非常神圣的。创设这样的机会,学生会感到亲切,兴奋,加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所以学习的欲望猛增,“要我学”则补变成“我要学”。

2、多种练习,仔细品味: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随机出示以下几段话及相关训练:

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市。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训练:如果让我钻洞进去,那么楚国就是_______,楚王就是_______。只要_______就_______。

板书:

狗国

⑵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训练:举( )成( ) 挥( )如( ) 摩( )接( )

⑶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最不中用”指_____。因为_____,所以_____。

板书:

最下等国

注:学生做⑵练习时,可让其找自己最信任的伙伴来演一演。演完后,对其进行采访。

⑷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桔树一种到滩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果,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

因为______,所以____________。

板书:

强盗国

小结:楚王自恃国事强盛,几次三番侮辱齐国和晏子。最后还是晏子技高一筹,获得了胜利。晏子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板书:

聪明 善辩 心中有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比如在理解句子的含义后,先指名个别读,接着同桌互读,然后安排比赛读。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讨论第二件事时,引导学生用读一读、演一演的形式来感悟晏子的超人才干。学生在准备演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感官,进行了丰富的想象。演完后,对 “晏子”和“楚王”进行采访,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以更真切地感受晏子那高尚的人格和绝顶的聪明才智。教学这三件事,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学习情绪。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请大家看板书,楚王侮辱晏子的企图越来越大,越是这样,他的下场就越惨:楚国成了狗国、最下等国、强盗国,楚王也就成了狗王、最下等王、强盗王。这都是晏子聪明善辩,心中有国的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板书来总结课文,使课文内容简洁易记,也使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认识更为深刻。

2、同学们补充的荣誉称号,晏子真是当之无愧呀!

下课后,我把你们用智慧换来的这些学习成果送给历史博物馆的张叔叔。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晏子!

设计意图:结课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课堂教学的开放:

本课教学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引进了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荣誉证书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真正体现了语文来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

2、主体学习的体现:

整堂课都体现了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欣赏,自己评价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感悟多少就感悟到多少,教师并不强调“十个指头一样长”。

3、创新意识的培养:

主体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本节课学生在主体学习的氛围中,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演,思维异常活跃,无形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4、合作精神的培养:

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理解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中“话”

2.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感受人物的心理和特点。

3.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晏子使楚》,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先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读课文,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小节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

1.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一个的人的呢?请你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出来,并用心体会。

2.交流,随机出示相关语句。同学们所找的都是晏子反驳楚王时所说的话,要了解人物的特点,就得从他的言语、动作和神态中去体会。你们真会读书啊!那就让我们一起好好认识晏子!

三。深入研读课文

(一)第一次针锋相对

1.晏子来到楚国,还没进城门,就遭到了楚王的侮辱。轻声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第一次,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驳的?

2.第一次楚王侮辱晏子身材矮小,要他钻狗洞(板书:钻狗洞)。晏子是如何反驳的?请你来读读晏子反驳的话。

3.讨论,指导传话。听了晏子说的话,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你们觉得接待的人会如何传?(语气、称谓)楚王听了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反应?会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态呢?

4.学生互练。那你们能不能当当接待的人传传话呢?请同桌同学先练一练,一个当楚王,一个当接待的人。待会儿换过来,看看哪桌同学练得最认真!

5.汇报,点评。

6.楚王考虑再三,没有办法,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来。

7.晏子只用了四句话,就让楚王乖乖地打开了城门,真是——!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认识一下——的晏子。

(二)第二次针锋相对

1.晏子进了城门,见了楚王,第二次针锋相对由此开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两人神态、动作的词句。

2.交流,随机理解,感受人物心理。

(1)“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

a.从“瞅了一眼,冷笑一声”两个动作中,你感受到楚王的态度是怎样的?

b.指导朗读。谁能读出楚王这种轻蔑的语气?

(2)“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

a.齐国的人多吗?你能根据:“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这两句话,想出成语吗?(摩肩接踵、挥汗如雨)

b.从“严肃”一词,还能看出什么?(晏子在维护齐国的尊严)

(3)“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

a.“很为难的样子”是怎样的?做一做。

b.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明晏子并不是真的很为难。他这样做,目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来好好理解。

c.指导朗读。我们都是晏子,来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对楚王说:

(4)“晏子拱了拱手说:”

a.你听出了晏子的弦外之音吗?

b.加上动作,让我们一起说:

(5)“说着晏子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www.chayi5.com≯赔着笑。”

a.这时候,晏子故意笑了笑,那楚王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呢?

b.交流。

c.楚王有言在先不生气,即使晏子说楚国是下等国,楚王也只好赔着笑。

3.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去感受当时的情景。

(三)第三次针锋相对

1.楚王并未就此罢休。在一次招待晏子的酒席上,他又再次侮辱晏子。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晏子这次的弦外之音又是什么?

2.你听出晏子的弦外之音了吗?(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是强盗国)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四。小结

1.从此以后,楚王的态度如何?(不得不尊重晏子)

2.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都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驳倒楚王。不仅赢得了楚王的尊重,更重要的是(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也确如你们所说,晏子是一个——的人!

3.回国后,齐国人对晏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请拿起笔,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4.交流,点评。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11 6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