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最新6篇

发布时间:

汉字是有趣的,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每一笔都是经历无数的更改后才形成的。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6篇《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搜集相关资料,从“字谜、谐音、错别字、形声字”等方面介绍汉字文化,了解汉字文化。

2,和同伴交流,体会汉字的有趣,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3.养成写规范字,说普通话的好习惯。

1.了解汉字文化,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养成写规范字,说普通话的好习惯

阅读方法提示

《字谜七则》:一边默读一边猜,利用以往猜字谜的经验,发现谜面内容和字形、字义的关联。猜字谜常用的三种方法:组合法、象形法、会意法。

字谜七则:

①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

②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坐)

③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 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也)

④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口)

⑤一个人站在大树下。(休)

⑥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斗)

⑦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 :“ 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 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 :“ 我猜中了。” 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 :“ 猜中了 ! 他猜中了 !”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 ? (默)

《有意思的谐音》:先朗读歇后语,发现谐音的特点,在理解歇后语的意思,体会其中的趣味。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表示解释、说明,像谜底。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部分,把后一部分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喻义性歇后语和谐音性两大类。

谐音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有趣的形声字》:一边读一边画出重要信息,了解形声字的造字方法。

1. 古诗中的谐音字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对联中的谐音字

①上联: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下联:百管争鸣,笛清( )难比萧和( )。

3,字谜

1.开展猜字谜活动

2.办一期关于与汉字有关的手抄报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整体阅读

学生展示

拓展资料

《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感受汉字的趣味,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了解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3.能搜集字谜,开展一次猜字谜活动;能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阅读材料的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增强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培养独立、合作的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单元导入,明确语文要素。

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它可有几千年的历史啦,听老师描述,猜猜它是谁?(音乐)

它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却璀璨如新;

它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虽口音各异,但却可以看着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

它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

它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

它是谁呢?一起说(汉字)是的,我们每天都和它打交道,却从未好好地走近它,今天我们随着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一起遨游汉字王国,聊一聊“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的中国汉字!

2.明确语文要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1页,单元导语页,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圈画重点。

3.学习前言。说到汉字,其实我们平时读书看报写文章都离不开它,请看42页,这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前言部分,读一读,看看你对汉字有了哪些了解? 横竖撇捺,大有乾坤,接下来,我们继续去感受它的魅力。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重在激趣,寥寥数语,营造了浓浓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

二、借助“阅读材料”,打开活动思路。

本单元分为这两大板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大板块,“汉字真有趣”,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汉字真有趣)同学们,齐读课题。

1.阅读《字谜七则》。

引入:字谜,就是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请大家读一读字谜七则,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1)我们来交流谜底是什么?重点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引导发现字谜的趣味:

字谜1——日:根据字形、字义特点得出谜底。(板书:字形、字义)

字谜2——坐:谜面表现了字形特征。

字谜3——也:加上不同部件,组成不同汉字,从而有了不同的意义。

字谜4——口:对比几个汉字部件的不同,引出了谜底。

引导学生继续创编字谜:

比如:喜欢有,讨厌无;哭了有;笑了无;语文老师有,数学老师无……再看看咱班同学,谁有谁无呢?

教师小结:其实,只要我们利用汉字的字形特点,就能无限创编,课下,请同学们继续创编,体会趣味。

字谜5——休:从字形角度思考:亻+木=休;从字义角度思考:人靠在树上,正好表示休息的意思。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汉字的造字可不是凭空而来的,字谜的设计正是充分利用了汉字,字形、字义方面的特点。

(2)引导学生将这七则字谜进行归类。(1——4则是文字谜

,5、6两则是画谜,第7则是故事谜。)

2.阅读《门内添“活”字》。

引入:其实字谜游戏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就流传着和字谜有关的故事。

(1)感知趣味:老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门内添“活”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曹操设置的这个谜语有什么特点?

(2)发现趣味:实物+汉字的组合来设置谜语,构思新奇。赞曹操的智慧,赞汉字的神奇!

3.阅读《有意思的谐音》。

引入:学到这里,老师也想来赞一赞同学们:今天大家的表现真是“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同学们,我刚才说的这个句子叫什么?对,歇后语!我们书上也有几句歇后语,自己读一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1)交流发现。

预设:每一则歇后语中,括号里的字和括号前的字读音相同。

(2)深入探究:

追问:那同学们觉得这些歇后语谐音部分的两个字,作者最终想要表达的是括号里的意思,还是括号外面字的意思呢?有疑惑了,我们看几个例子。五个句子对应书上的五句歇后语,想一想怎样填?

(3)教师小结:所以你看,歇后语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这些都是运用谐音的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再读体会。好,下面把所有歇后语送入句子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读完评价:这是谐音歇后语的运用,这样表达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4.阅读《枇杷和琵琶》。

引入:第4则阅读材料是一个谐音笑话,自己读一读,读完告诉老师,客人为什么说: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学生交流。

(2)教师点拨。此琵琶非彼枇杷。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便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5.回顾总结,提升认识。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以上四则材料,无论怎样的形式,都是从汉字的音、形、义方面做文章。(板书:义)

(1)第1、2则阅读材料中,谜语和字谜故事,从字形、字义方面体现了汉字的趣味。

(2)第3、4则阅读材料中,谐音歇后语和谐音笑话从字音的方面体现趣味。音、形、义,就是汉字的三美。(板书:汉字三美)

鲁迅先生说: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义美以感心。大家以后可以有意识的,从这三方面去认识汉字,了解汉字,感受汉字的趣味。

过渡:不过古人最早造字的时候并没有体现这些音、形、义的特点,随着中国汉字历史的发展,象形字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我们充满智慧的祖先,创造了形声字。看第一板块的最后一篇阅读材料《有趣的形声字》。

6.阅读《有趣的形声字》。

(1)方法点拨。本文有难度,我们在平时也可能在考场上会遇到长文、难文。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我们跳出字里行间,从宏观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其实这篇文章就讲了形声字的几种造字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形声字有几种造字方法,分别是什么?抓关键句,抓过渡句很容易就找到了。

(2)交流发现。

预设:借助过渡句,发现本文讲了形声字的两种造字方法。

预设:形声字十分有趣,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

预设: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想去探索汉字的奥秘。

[设计意图]借助书上的阅读材料,可以从汉字的音、形、义方面去了解汉字,充分感受汉字的趣味,为下一步开展活动打开思路,激发探究汉字的欲望。

三、交流“活动建议”,明确活动任务。

过渡:同学们,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的神奇有趣,书上阅读材料中的这些只是一些例子,也只是冰山一角,学习不能浅尝辄止,我们还可以在课下通过搜集,有更多更有趣的发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前面的活动建议。

1.明确活动内容。

这两个活动都需要我们搜集资料,注意书上出现的是“搜集”这个词,请同学们把它圈起来。我们中年级学过“收集”资料,什么是收集资料?那搜集呢?

从“收集”到“搜集”难度提高了!

2.学习搜集方法。

万事开头难,难在无方法。我们教材的编者很贴心,为我们提供了三种搜集资料的渠道,请同学们读一读,画出关键信息,想一想有几种渠道,分别怎样操作?

(1)自主学习。

(2)交流点拨。

(引导学生学会更加精准地查找需要的资料。)

[设计意图]我有意调整了教学顺序,先学阅读材料,充分感悟汉字的有趣,再引出前面的活动建议,学生更有方向,教学更加顺畅。这样处理,便于老师的“教”,更便于学生的“学”。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魂处理教材!

四、组建活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

过渡:那这么多资料都需要我们去搜集,工作量太大,也有难度!怎么办呢?

1.学习制订活动计划。万事开头难,也难在无计划。合理分工,制定计划,很有必要。老师这里有一份活动计划范例,同学们看一看,活动计划,大致分为几部分呢?

(1)学生交流。(标题,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分工等。)

(2)现场分组。

字谜组,谐音组,形声字组,指定组长。

2.打开活动思路。

这些都是我们刚才学习过的,想想:除此以外,还可以从那些方面了解汉字的趣味?

预设:我觉得,谐音广告也很有意思。

预设:每个汉字都是有来历的,我想搜集其他的造字故事。

预设:我对今天所学的汉字音形义的结合很感兴趣,我想从这个角度搜集、了解。

3.教师评价鼓励。民族的自信源于文化的自信,探究汉字,趣味多多。

[设计意图]出示活动计划范例,让学生在了解活动计作 文 吧划基本形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成小组,便于开展活动。此外,阅读材料只是一些范例,学习活动不应拘泥于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宽活动思路,在更丰富的活动形式中感受汉字趣味,遨游汉字王国,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实践性、开放性。

五、聚焦汉字文化,激发活动欲望。

结课:同学们,我们今天读汉字、写汉字都习以为常,殊不知,我们正在使用的,就是这个星球上最美、最独一无二的文字。(音乐)《淮南子·本经训》里写到:昔者仓颉造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传说汉字被创造出来那天,老天爷感动地用粟米下了一场雨,魑魅魍魉因为无所遁形,而惊吓地夜晚大哭。因为汉字就是一道光,它照亮了我们文明之前的蒙昧和黑暗。)可以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文化。

课下,让我们心怀感恩,心存敬畏,在组长组织下,按计划和方法开展活动,期待大家的趣味交流。下课!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学生带着好奇与期待走进课堂;课堂尾声,激趣结课,再次升华认识,带着对汉字的敬畏和感恩开展活动,让汉字的魅力走进学生的心灵。

▶板书设计:

汉字真有趣

音、形、义

收集→→→搜集

《汉字真有趣》教案 篇三

一、设计理念:

通过图画出事物把两个字合在一起成新字激发学生了解汉字、认识汉字的兴趣,对孩子进行汉字文化的熏陶。并了解古代人造句的两种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爷、桌、笔、元、您、用、羊、成、表、示、休、息、”

2、13个生字;会写“用、元、示、写、字、笔”7个字。学习新部首“秃宝盖”、“宝盖头”、“竹字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咸悟汉字表意的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

三、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四、难点: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正确书写。

五、课型:新授课。

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性学习。

教具:生字卡,小黑板,投影。

教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看课文插图,这是我们祖先最早创造的文字。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字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继续探索汉字的奥秘吧!

二、读文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教师范读课文。

2、利用投影演示“山、羊、鸣、休、笔”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出示相应的生字,分组自学生字。

3、检查生字读音:开火车认读生字、小组读。

三、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教师纠正学生发不准的音。

2、小老师教读。

3、游戏巩固生字。

4、同桌检查生字识字情况。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己观察字形,描一描生字。

2、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把生字写得更好看。

“元”字第二横稍微向上斜一点,“竖弯钩”从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处稍上一点起笔。

毛字的竖弯钩从竖中线的左边一点起笔。

“写”字,注意“竖折折钩”这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字”字,提醒学生注意“宝盖头”和“秃宝盖”的区别。

“笔”字,重点指导“竹字头”的写法。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书写。

五、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字”?了解了古代造字的两种基本方法,使我们认识了“爷、桌、毛、笔、元、您、用、羊、成、表、示、休、息、”13个生字;会写“毛、用、元、示、写、字、笔。”

后记:

1:通过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像形字,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的造字方法是怎样的。这样学生马上意识到,今天也是学像形字。

2:学生学的很好,很快掌握生字的读音,并根据生字组了很多词组。

3:本次识字课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角色表演、游戏等,促使学生动脑、动眼、动嘴、动手,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拼读下面生字。

yé zhuō máo bǐ yuán nín yong yáng chéng biǎo shì xiū xī

爷桌毛笔元您用羊成表示休息

2组词。

用()写()字()元()笔()示()

二、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1、要求学生读爷爷和元元两人不同说话的语气:爷爷的话要读出亲切的语气;元元的话要读出活泼、好奇的味道。

2、分组读,分角色郎读要求同上面第一点。

三、巩固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yòng chù jī máo wǔ yuán biǎo shì xiě zì máo bǐ

( ) ( ) ( ) ( )( ) ( )

2、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笔( ) 字( ) 写( )

四、课外延伸

找一找,还有哪些汉字一看字形就能猜出它的意思。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练习了朗读课文,还练习读拼音写词语、写出汉子的部首。同学们回去以后要动脑子想一想,一看字形就能猜出它的意思 。

《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 篇四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第三单元注重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2)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3)在复习该单元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其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汉字识记量,但对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不够了解,因此,要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

3.教材分析

《汉字真有趣》部分安排了两项活动内容,同时根据活动内容提供了五篇阅读材料。目的是通过开展活动使学生学会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增强对汉字构造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汉字的情感。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感受汉字的有趣和奇妙。

2.搜集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资料,感受汉字的有趣和奇妙。

3.学会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搜集资料的各种方法。

4.激发学生们对汉字的学习热情,从而感知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猜字谜

(课本44页字谜)

三、汉字故事

1.在我们的阅读材料中,你读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1)《门内添“活”字》——杨修猜字谜

(2)《“枇杷”和“琵琶”》——谐音太搞笑

2.再读课文,把你觉得汉字的有趣表达出来!

(1)你从杨修猜字谜的事情中发现了汉字的有趣吗?

(2)送“枇杷”的人真有趣,你想对他说点啥吗?

预设:学生自由表达。

3.你搜集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吧!你在搜集材料和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情呢?

4.谐音故事

(1)示例一:

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与和珅同时在朝为官,纪晓岚任侍郎,和珅任尚书。有一次两人在一起喝酒,和珅指着一只狗问:“是狼是狗?”纪晓岚是个非常机敏的人,马上意识到和珅是在辱骂自己,就不动声色地回答道:“垂尾是狼,上竖是狗。”

(2)示例二: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示例三:谐音古诗词

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

低头弄莲(怜)子,莲(怜)子清如水。

(4)示例:猜猜看这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语?

骑(其)乐无穷

一箭(见)如故

咳(刻)不容缓

四、探索形声字

1.通过读文章,你知道什么叫形声字吗?

2.一起来读形声字。

(1)左形右声——诛、村、情、姑

(2)右形左声——飘、攻、战、顶

(3)上形下声——箕、字、竿、雾

(4)下形上声——架、烈、辜、想

(5)内形外声——问、闻、闷、床

(6)外形内声——园、房、凰、固

五、资料搜集

1.资料搜集——查找图书。

2.资料搜集——网络搜索。

3.资料搜集——请教他人。

六、作业布置

同学们,在活动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课后,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归类,以“有趣的汉字”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

教学反思

《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 篇五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真制订了小组活动计划,大家按照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大家开展活动的情况。

二、展示交流,汇报成果。

(一)字谜大擂台。

1.谈话激趣:同学们,这次活动,我们首先从猜字谜开始。你们在课外收集了不少汉字字谜,还有的同学自己编写了一些字谜,现在,我们就举行字谜大擂台活动,看谁能夺得这次擂台赛的冠军。(板书:字谜擂台赛)

2.小组派代表利用投影出示自己小组同学准备的谜语,其他小组同学抢答,展示小组的全体学生组成评委,老师是记分员。

3.老师出示字谜。

[出示课件3]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

(2)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

( )

(3)有人不是我,有马飞跑过,

有水能养鱼,有土庄稼活。( )

(4)右边有,左边无。后面有,前面无。

哥哥有,弟弟无。周家有,李家无。( )

(5)一个人站在大树下。( )

(6)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

(7)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畔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来,上画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要购买者,须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则分文不收。”好半天过去了,仍无人猜中。这时,有一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唐伯虎望着这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猜中了!他猜中了!”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 )

4.全班抢答,并说说自己猜字的理由,交流并积累猜字谜的方法。

5.拓展交流:

(1)学生自愿举手发言,介绍自己在收集字谜的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事。

(2)请自编字谜的同学介绍编字谜的过程和自己的体会。

6.门内添“活”字。

(1)学生自由阅读《门内添“活”字》,思考并交流从故事中感受到汉字的什么特点?

(2)指名发言,教师小结:有的汉字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合而成的。

(3)交流自己积累的这样的汉字:闹、闪、闭、囷、囚。

(4)类似故事:一合酥事件: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上写了“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问他为何这样做,他答:“盒上写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反?”

(二)谐音大舞台。

1.谈话过渡:我们刚刚进行了紧张激烈的字谜擂台赛,大家不仅通过猜字谜积累了许多有关汉字的知识,而且从中感受到了汉字的无穷乐趣。下面就让我们轻松一下,进入谐音大舞台,再次感受汉字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板书:谐音大舞台)

(1)歇后语:一人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指名说其中的谐音字。

[出示课件8]

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教师小结: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

歇后语可以分为喻意性和谐音性两类。教材中出现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如,“孔夫子搬家”我们会想到他有很多书,而“书”跟“输”同音,所以隐含“净是输”的意思。用这个歇后语来形容比赛或战斗老是失败,幽默诙谐。古诗中有时也运用谐音达到一语双关的表达效果。

(2)笑话: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感受谐音的有趣。

[出示课件7]

古时候,有人送枇杷给一个县官,可他在礼单上把“枇杷”错写成了“琵琶”。县官笑道:“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有个客人应声道:“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①读一读。这则笑话中是那两个字谐音?(“枇杷”和“琵琶”)

②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③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3)古诗:一人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说后半句。交流古诗中的谐音及其妙用。

[出示课件8]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思)

(4)对联:一人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出示课件10]

①上联: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下联: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②上联:立湖石于江心,岂非假岛(贾岛);

下联:蒙虎皮于马背,谓是斑彪(班彪)。

教师小结:谐音对联就是对联中有一些不恰当的字,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多件事或两种内容、多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2.教师小结: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广泛用于谜语之中。不过,谐音也易引起听讲者之间的误会。为了避免歧义,我们要注意分场合使用。

(三)有趣的形声字。

1.学生自由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有趣的形声字》。

2.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有些形声字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由于汉字毕竟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象形的特征一旦简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因此,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形声字。还有一种形声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创造出来的。(板书:有趣的形声字)

四、总结拓展,激发探究

1.小结:

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形声字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的继承和发扬。

通过字谜、汉字谐音、形声字的学习,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汉字文化的丰富和有趣。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下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方面的内容,继续制定活动计划,搜集资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2.作业:

(1)学生在小组内继续交流自己搜集的字谜、汉字谐音现象。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

(3)把搜集到的字谜、谐音歇后语、谐音笑话、谐音古诗、谐音对联、形声字等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汉字真有趣》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2、增强沟通、交流的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3、感受汉字的趣味,萌发热爱汉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制订主题为“汉字真有趣”的活动计划,并根据制订的活动计划开展主题为“汉字真有趣”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3、制作小组活动计划表,各小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完第二单元,了解了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个故事的精彩,感受到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那今天我们将开启第三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三单元,请一起朗读我们的单元导语和语文要素,知道了什么?

生:朗读导语并回答问题。

师: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点一画成文章。汉字文化,博大精深。那今天我们就一起遨游汉字王国。板书并讲解“遨”字的书写。

师:“遨游汉字王国”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看看这个单元文章的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生:“遨游汉字王国”分为“汉字真有趣”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

师:是的,那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大板块:“汉字真有趣”,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走进文本,获取知识

师:请阅读教材第43页的文字,找一找:在这一板块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生:回答问题。

师:我们明确了活动任务:认真阅读材料,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汉字,制订一个活动计划,并做一个活动计划表,搜集体现汉字趣味的资料。那我们看看这个板块给了我们哪一方面内容。

生:一个是活动计划,一个是阅读材料。

师:那我们先看阅读材料,感受汉字趣味。猜字谜是同学们最喜爱的游戏,请大家默读阅读材料字谜七则,看看谁能猜出谜底!(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七则字谜)

1、猜字谜

(1)学生比赛猜七则字谜的谜底,猜对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日、田、立、也、休、斗、默)

(2)引导学生将这七则字谜进行分类。

(3)全班交流汇报分类结果。(1—4则是文字谜,第5、6则是画谜,第7则是动作谜)

(4)拓展字谜。

2、阅读门内添“活”字。

师:上个单元我们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认识了三国时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和嫉贤妒能的周瑜。今天这个“阔”字的字谜相传是从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中还发生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课件出示阅读材料门内添“活”字)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

师:没想到字谜之中还藏着这么有趣的故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则有关的趣事。(课件出示拓展内容)

(2)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故事?

3、阅读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

师: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和词语的发音相同,可是写法和意思却大不一样。聪明的人们利用汉字的谐音,编写了许多生动、俏皮的歇后语。它们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请同学们默读有趣的谐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有趣的谐音中的六则歇后语)

(1)指名学生说自己的发现。(我发现每一则歇后语中,括号里的字和括号前的字读音相同)

(2)教师小结: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这些都是运用谐音的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3)拓展谐音(古诗、对联、故事、绕口令……)

4、阅读有趣的形声字。

师:形声字是汉字王国中最重要的一员,它占汉字比重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让我们一起走近有趣的形声字,去探索汉字的秘密吧!请自由朗读阅读材料有趣的形声字。

(1)你们读懂了什么?预设:“星”和“凤”在甲骨文时期是象形字,后来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它们就变成了形声字。“蜀”和“祭”在最早的时候是象形字,后来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它们就变成了形声字。

(2)师:形声字是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的。形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是属于哪一类的,它是形声字的表意成分;声符表示这个形声字该怎么读,它是形声字的表音成分。古人最早造字的时候并没有形声字。随着中国汉字历史的发展,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充满智慧的祖先创造了形声字。

(2)形声字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或形符,就创造出了形声字)

(3)学了有趣的形声字,你有什么感受?(我感受到形声字十分有趣,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想去探索汉字的奥秘)

5、引导学生小结:

(1)从第1、2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能通过猜谜语来感受汉字的趣味。

(2)从第3、4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能通过谐音字来感受汉字字音的趣味。

(3)从第5则材料中,可以看出,能通过了解形声字感受汉字字形的趣味。(教师相机板书:谜语谐音字形声字)

三、制定活动,分组合作

师: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难在无计划”,因此,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我们要制订一个好的活动计划,为活动成功进行奠定基础。阅读活动建议,明确活动内容。

(1)学生自由阅读活动建议。(课件出示活动建议)

(2)课件出示: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查找体现汉字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和同桌或同学们交流,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3)师:在“汉字真有趣”这一板块中,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我们可以开展一次猜字谜大赛,还可以举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

生:两个活动。

师:举办这两个活动,都需要事先搜集资料。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呢?课件出示:

1、查找图书

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可以按类别去找书。如,查找汉字故事,就可以到语言类或文化类的书柜上去找。书名、目录、内容简介等,能帮助我们判断书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内容。

2、网络搜索

在网上查找资料,关键词很重要。如,搜集汉字故事,可以检索关键词“汉字故事”,不能仅仅检索“故事”。检索后的条目很多,可以根据题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断哪些是自己需要的材料。

3、请教别人:想想谁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想好问题请教合适的人。

师:全班齐读搜集资料的方法。

师:我们已经认真阅读了材料,明确了活动内容,也掌握了搜集资料的方法。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某一个专题活动小组。同学们可以分为三大组,第一组为字谜组;第二组为谐音组(包括古诗、歇后语等);第三组为形声字组(包括手抄报)。

4、制作活动计划表。

(1)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活动计划的基本形式及内容,制订“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

(2)学生小组讨论,制作小组活动计划表。课件出示:“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

四、总结本节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汉字的的有趣,还知道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请同学们课下好好完成活动计划,我们将在语文学科活动上进行小组展示。期待大家的优秀杰作。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11 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