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5篇《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篇一

一、课题

《最后一次讲演》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学会演讲。

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课文的内容,把握主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勇于斗争的崇高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作者及演讲辞的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勇于斗争的崇高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德育教育。

四、教法

1.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3.对比阅读,扩散学生思维

五、说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观看小视频,提出他扮演的是谁,他在干什么(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

看完小视频,闻一多为什么要慷慨激昂,情绪激动的演讲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最后一次讲演》。

(二)新课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2.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知道这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讲演。

3.走近作者,检测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

4.文体知识介绍,包括演讲词的概念,特点,演讲的要求,本单元的要求是让学生把握演讲辞的主要特点,学会演讲。

5.感受演讲,自读课文,试着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进行演讲,比一比,看谁演讲的最好。

(三)研读文本

速读课文,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是什么事?为什么这么说?其目的是什么?

3、文中转换了哪几种人称?分别指哪些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主要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再读文章,把握主旨

说一说,《最后一次讲演》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让学生分别从对李公仆,对人民,对敌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闻一多是一个爱憎分明,追求真理,视死如归,坚持正义的人。

(五)拓展延伸我们今天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它与都德的《最后一课》在写作情感方面有什么共同点?此练习设计的目的,一是群文阅读,二是让学生再次把握主旨。

(六)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XX事件,揭露XX的XX和XX的本质,赞颂XXX的XX和什么精神,鼓舞了人民为争取XX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为革命事业XX的斗争精神。出示填空题,让学生自己先进行课堂小结,然后个别学生展示,最后教师总结。

(七)作业布置

1.完成套练习册。

2.预习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概括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进行新课之前,我先为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观看。 (播放视频)

同学们对刚才视频中所演绎的历史事件有了解吗?谁能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师补充)

同学们知道,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想要夺取胜利的果实,阴谋发动内战,大肆暗杀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在 7 月 15 号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发表了演讲,结果在当天晚上回家的途中惨遭杀害。 于是这篇演讲就是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这珍贵的最后一次演讲。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阅读课前导读部分。 (板书标题、作者)

从导读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本文与以往所学文章有所不同, 这是一篇演讲词, 那什么是演讲词呢?演讲词,又叫讲演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者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演讲词具有宣传、 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 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 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自己给红色字注音,然后请同学读一读。

卑劣( li è) 污蔑( miè ) 卑鄙( bǐ)

蛮横( hèng) 赋予( yǔ ) 挑拨离间( ji àn)

三.读课文,析内容

(一)活动一:倾听爱国心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学生先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重音、停顿、语速和语气等问题,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然后展示读给大家听。

参考: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 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 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预言敌人“快完了” ,人民一定胜利,依据是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参考:

( 1)“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3)“历史上没有一个反对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 (二)活动二:品析爱国情

3.从闻一多的演讲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李公朴、昆明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分别是怎样的感情?

同桌二人讨论,积极回答。

参考: 高度赞扬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的斗争精神, 对李先生的被杀表现得十分悲痛。 痛斥了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质。爱憎情感强烈。

4.由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表达的强烈情感,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爱憎分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正义浩然等等。

(三)活动三:合作探究

闻一多先生强烈爱憎情感和坚决的斗争决心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

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语气语调、人称等角度思考。

参考:

1.运用口语。句子略。

2.运用近义词、反义词等词语。句子略。

3.运用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 句子略。

4.运用反复、 对比的修辞方法。 句子略

5.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 句子略。

6.运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句子略。

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富有感染力。

(四)活动四:我说我心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 上一代青年人已经完成,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但在当今形势下, 仍然出现了日本侵犯我国的领土 —— 钓鱼岛的事件, 身为炎黄子孙, 你能像闻一多先生一样仗义执言吗?

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展示。答案略。

四.总结

闻一多先生虽已经不在, 但他的精神却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在这里我们送给闻一多先生一段话,以此表达对闻一多先生的深深敬意。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黑暗;引领着国人,危难里挺直胸膛。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备课笔记

【学法指导】

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带有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它们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这种词称为中性词,如“发动”“保护”“结果”“害怕”等。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深层探究,感知语言特点

1.探讨本文的感情色彩。

明确: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2.请说说本文主旨。

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篇四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对比的使用对讲演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演讲语言的学习,提升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讲演者的观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对比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三、过程与方法:

根据语文《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这次教学设计力图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每当清明时节,我们在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革命时代,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一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新月派代表诗人,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对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地位。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主义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李夫人(张曼筠)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二、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卑劣(liè)诬蔑(miè)  卑鄙(bǐ)离间(jiàn)蛮横(hèng)赋予(fù)

2.理解词义。

卑劣:卑鄙恶劣。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3.结合课前预习谈谈课题的意思?

“爱莲说”意思是——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4.了解文体

演讲词简介

定义: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特点:

(1)观点鲜明

(2)态度明确

(3)思路清晰

(4)内容充实

(5)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学生认真阅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对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四、认真背诵全文,小组按导学案认真探究下节课要完成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

什么是铭?

二、学生略读全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 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制造恐怖、慌、害怕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 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对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三、认真朗读全文,小组探究问题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对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演讲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见的有集体活动中的演讲,也有即兴发表www.chayi5.com的演说,所以学习演讲的技巧和方法对我们很有益处。以本文为切入点,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力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六、课文总结

整篇演讲,作者爱憎分明,措辞激昂慷慨,正气凛然,充分表现了讲演者坚持正义、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不畏强暴、不怕流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胜利坚信不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七、作业布置:

演讲稿:

八、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语言明白如话,学生在文字方面没有明显的难以理解的地方。主要在于通过朗读来体验讲演者的感情,并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全篇或者某部分的讲演练习。通过朗读、演讲来领会闻一多先生的情感,好处是可以让学生在朗读演讲词中,创造一种近似于现场的氛围,能使学生通过这种参与,来直接体验,并能从中感悟讲演者的情感,学习讲演者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这是本堂课的成功之处。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篇五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2.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对比的使用对讲演者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3.通过演讲语言的学习,提升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重点、难点

1.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对比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单元任务导读

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演讲活动。在公共场合,有的人说话旁征博引,幽默风趣,魅力四射,能牢牢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有的人则结结巴巴,紧张不已,甚至词不达意。其实,这种当众讲话的能力,便是演讲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本单元,我们将跟随演讲者,走入演讲的现场,去感受他们不同的风格,汲取所需知识和精神营养。在此基础上,学习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

任务一:学习演讲词。阅读教材提供的四篇演讲词,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在了解作者和演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模拟演讲。

任务二:撰写演讲稿。在把握演讲词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演讲稿的写法,自己撰写一篇演讲稿。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课外搜集视频或音频资料,了解演讲的基本技巧。以“任务二”撰写的演讲稿为基础,举办一次班级演讲比赛。

【设计意图:《最后一次讲演》是本单元要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本单元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有目的性学习,也是提醒学生本单元学习形式的特殊性。】

二、演讲词简介

1.定义: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特点:

(1)观点鲜明

(2)态度明确

(3)思路清晰

(4)内容充实

(5)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接触演讲词,本单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几篇范文掌握演讲词定义和特点,学生虽然在文本是第一次接触演讲词,但不是对演讲词一定印象都没有,通过回忆各种大型活动中的演讲词,这个定义和特点是能够理解的。这样为后面以课文《最后一次讲演》作为例子来教学,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演讲词的定义、特点】

三、导入新课

每当清明时节,我们在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同时,是否也想到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革命时代,缅怀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用心去感受一位优秀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民主战士,为了追求真理、反对独裁而表现出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四、教学新课

(一)小组合作,还原演讲现场

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提出:“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某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听众、论题,更希望借钩稽前世今生、渲染现场氛围、追踪来龙去脉,还原特定的历史语境。这样,才有可能让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演说’,重新焕发生机,甚至介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

(1)把握演讲的时间、地点、听众、主题;

(2)理解演讲者的观点、态度。

明确:1946年7月15日,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大礼堂召开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的怒火,拍案而起,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首先(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接着(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对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最后(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明自己(也是千百个爱国志士)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以身殉职的斗争决心。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并掌握演讲词的特点之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

(二)合作探究,回归语文本体

这是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词,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作者在讲演中,揭露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旗帜鲜明讲演的语言短促犀利,贯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战斗性,演讲中措辞激昂慷慨,正气凛然。

学生活动:细品文本语言

(1)找出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词,体会这些词的情感;

(2)找出文中的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分析这些句式的作用;

(3)找出文中所用的人称代词,思考人称变换对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的作用。

明确:

1.分析词的不同感情色彩: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词的分量用得极重:“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道道地地的黑暗动物。

2.多种句式的分析

(1)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了肯定的观点,强烈的讽刺,鲜明的爱憎。

(2)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观点上的认同。

(3)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揭露敌人的卑鄙与虚弱。

3.人称不断变换的分析

如: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

又如:“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敌人的时候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

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蔑视情绪。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显出讲演者与群众战斗的感情。

全文流露了讲演者强烈的爱憎情感,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而愤怒而充满必胜信心。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整个讲演过程可谓是“语气铿锵,气势磅礴,语调顿挫,回旋有余,语意直露,发人深省,语势紧逼,层层递进”。

【设计意图:深入学习课文,学习并掌握演讲词的特点之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总结拓展,归纳文本主旨

学生活动:观看讲演视频

(1)体会演讲者强烈爱憎感情;

(2)体会闻一多先生人格力量;

(3) 初步了解演讲的基本技巧。

明确: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力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

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设计意图:深入学习课文,学习并掌握演讲词的特点之语言要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学习了这篇讲演稿,我们不仅了解了讲演词的特点,品味了富有表现力的讲演语言,还感受到革命先烈闻一多先生字里行间充溢的那浓烈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同学们生活在新的时代,用怎样的实际行动爱国呢?结合本文的学习体会,谈谈你将怎么做。

【设计意图:总结探究文本的主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反思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演讲词,全文感情强烈,言语流畅。第一个活动中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目的是想让学生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体悟演讲词的强烈感情。第二个活动中通过品析语言,让学生充分展示朗读成果,边朗读,边分析,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找出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词,找出文中的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找出文中所用的人称代词,读出讲演者强烈的感情。以读来析,比老师口口相传的分析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85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