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用媒体,回忆激情。

1、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切入

2、认读“鸟巢”,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

3、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

4、揭题并板书。问:“再见了”什么意思?

“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当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范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的读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

正音后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形式检查读书情况,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2、重点指导一些难读的句子,可以用“组块”形式出现。见课件。

读这些词句,要在头脑中出现画面,要有情感。

3、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哪些词语不能理解。联系图片等资料,理解“飞机”为什么加上引号,“舷梯”、“帷幕”等在课文中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场:左窄右宽。土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名:上面不能写成夂。

米:第一笔稍向上斜,竖在中线上。

机:左窄右宽。

员:口字写扁一点,最后一笔写成点。

四、当堂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北京 机场

时间 上空

飞机 外国

朋友 全场

礼花 五环

2.名分段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你有什么疑问?

(3)(播放录像片)看看,你从片中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场深情的圣火熄灭仪式,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回国“飞机”舷梯的一刹那,他们“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记忆的画卷渐次打开……在圣火熄灭的同时,场上仿佛响起了《我和你》的主题歌。

解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4) 奥运会就要闭幕了,如果你和爸爸妈妈正站在鸟巢的会场里,你们心情会如何?谈谈你的感受。想像说话。你会和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他们又会怎么说呢?

同座位互说,指名说,评议。

重点放在“留恋与不舍”上,找出最能表现人们的留恋与不舍的词句,体会“缓缓”、“渐渐”、“深情”、 “微笑”等词语的含义。

理解“深情回放”、“微笑告别”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主办城市的热情好客、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风民俗等多方面来谈外国运动员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

一曲《我和你》唱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

演唱:刘欢 莎拉·布莱曼

我和你心连心

同住地球村

为梦想千里行

相会在北京

来吧朋友

伸出你的手

我和你心连心

永远一家人

……

我和你(you and me)

心连心(from one world)

同住地球村(we are family)

为梦想千里行(come together)

meeting in   beijing

来吧朋友

伸出你的手

让学生反复吟诵歌词,体会其中传达的和平与友谊。

(6)我们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呢?

自读,指名读,齐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各自轻声读第2自然段。

(2)教师问,学生根据内容答,以问答形式读书。

让学生谈感受。

(3)谁能来说说什么是“城礼花四起”?是欢庆的大背景,渲染了这一欢庆时刻。

为什么“不分肤色、不分年龄”?体现了在奥运精神的感染下,来自世界各国参与北京奥运会的人们、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年龄尽情欢庆。

“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是人们欢庆的具体情形。

(4)出示挂图。

让学生更具体地想象人们欢庆的场面,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

结尾“奥运会闭幕了”与开篇“即将落下帷幕”相呼应。

想一想,说一说:

外国运动员和观众要离开北京了,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5)指导有感情朗读。

(6)指导背诵这一段。

①教师引背:

②学生齐背。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1、指导。

(1)指名认读“环、表、 国、朋、京”5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表”。

出示“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下面部件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朋、京”。

2、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3、反馈。

四、当堂巩固。

1、背诵课文。

2、完成习字册上本课内容。

3、扩写词语

国( )( )( )  员( )( )( ) 场( )( )(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降下  ( )燃烧  ( )熄灭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2、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歌曲《我和你》,师: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或:这首歌是活动的主题歌?)生:北京奥运会

2、说说对奥运会的认识。(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3、出示鸟巢图片,师:为什么加双引号?2008年8月24日晚,在鸟巢里,我们就要说——再见了,北京!(板书课题,生齐读)

4、奥运会闭幕式上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仔细地读一读第2课,注意把字音读准了。

二、初读感知

1、检查自读情况

(1)齐读课文,思考:两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内容?

(2)教学生字词

a出示第一批生字词

北京时间五环旗表演几名

飞机场上运动员朋友外国

b领读,指名读。注意“京,名,场,朋”是后鼻音。

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

北京时间:我国的标准时。

五环旗(插入图片):奥运会会旗,旗面白色,上面有五个环,分别为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区:蓝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绿色代表大洋州,红色代表美洲。五个环套在一起说明全世界人民团结在一起。

c逐排出示第二批生字词

帷幕舷梯仿佛

燃烧熄灭

留恋不舍

绚烂抛向

卓越友谊尊重

侧重读音指导。词语了解一下意思,不需要深入解释,在下面的学习中再学习。

2、指导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

a 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

b 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

c 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

3、齐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4、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

学生根据朗读与预习填写。

三、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三个字

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重点要记住右边的笔画,右边的第一个笔画是横折折钩,第二笔和第三笔都是撇。

名:共六画,上下结构。上面部分起笔是撇,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点。

米,共六画,独体字。

2、其他着重要讲的描红的字。

国:共八画,全包围结构。

机:共六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要注意左右穿插,最后一画的名称是横折弯钩。

3、描红,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举行的,历时17天。2008年8月24,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我国的首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告别北京。当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内,举行了盛大的奥运会闭幕式。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再见了,北京!》,学生齐读课题。朗读课文。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奥运会有了一些,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填空: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了。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一二两句,指名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闭幕式的时间,地点,奥运会历时17天)

2、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舷梯”视频,学生观看。

(1)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课文“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2)出示:表演台上……渐渐熄灭。

(3)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一找。

找出课文中表达人们心情的词语。逐字逐词地理解“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无:没有。尽:完。无尽:没有完。形容很多。

不舍:舍不得。

留恋:不舍得,不想离开。(教参上写的是“不忍舍弃或离开”,在实际教学时,我临时想到用了这两个更通俗易懂的词语。)

(4)带领学生品读第二至五句,品味每一句话中的“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a.学习第二句时,让学生读,说说哪些词语看出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这种感情?学生很容易找出“缓缓”。但是这里写五环旗慢慢落下,不是写人们,为什么也看得出这种感情呢?这个问题当时学生没有反应过来,由老师来一句带过:“因为人们望着五环旗缓缓落下,代表着这届奥运会即将结束,所以很不舍得,在这里‘缓缓’就代表着人们的这种心情。

b.学习第三句时,学生能抓住“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来理解这种情感,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引导学生理解“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奥运会,代表了中国。奥委会主席的评价“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没有哪个国家举办的奥运会能达到这个水平这个程度这个规模。看出北京奥运会办得怎么样?——生:很成功,令人满意……再读第三句。

c.学习第四句时,反复读歌词。

师:世界各国人民永远是一家人,追求和平是人类共同的心愿,也是举办奥运会的一个目的。

生:再读歌词。

师:一家人就要分离了,怎能不带着——

生:读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师:连高达8米的奥运圣火也被此情此景深深感染了——

生读第五句话,“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渐渐熄灭。”

师:人们在心中默念,指课题:

生深情读课题。

学完第一自然段,老师深情总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圣火熄灭时的场面,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板书:圣火熄灭)

(5)配歌曲《我和你》,学生齐读二至五句。

3.自然过渡:

(1)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另一个场面,板书:人们狂欢同样也表达了人们无尽的留恋与不舍。一起来读读。

(2)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绚烂的烟花)

出示视频:奥运会闭幕式焰火,让学生亲身感受,然后说说你看到的。理解“礼花四起”“绚烂”。

(3)出示: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理解“如同”。读句时,读出狂欢时的高兴与兴奋。“抛”字在此理解。

(4)出示: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

a.理解“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在电视里看到奥运会上有中国人,有外国人,外国人还有很多黑人。在历史上的奥运会曾发生过种族歧视事件,从1904年开始,政府就规定,黑人运动员不得进入赛场。1912年第五届瑞典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索普因为是印弟安人而被取消了金牌。而我们的北京奥运会没有歧视任何人,人人平等,只要通过你的努力就能拿到奖牌。所以说不分肤色。奥运会会不仅年轻人喜欢,老老少少都喜欢,所以说不分年龄。

b.读第二句,问有几个“啊”,看出了什么?学生能很明白地说出人们狂欢时的激动、开心、兴奋。通过朗读来感受。

c.读第三句。重点理解三个词“卓越”“友谊”“尊重”。

师:“卓越”就是非常好,非常棒。这届奥运会就办得非常好,是一届卓越的奥运会。奥运会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要求大家“更快,更高,更强!”比如运动员们不断拼博,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追求的就是这种好了更好,非常好的卓越的精神。

“友谊和尊重”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再读读《我和你》的歌词。

生读文中歌词。

师:看,我和你是朋友,一家人,心连心。这就是说世界各国人民都很友好,和平相处,这就是友谊和尊重。这就是奥运精神。

生再读第三句。

(5)出示: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a.师: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回到板书“无尽的留恋与不舍”。

理解“留恋“和”“停留“,前者表示心情,后者表示人本身。

b.人们为什么不愿离去?(因为奥运会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人们不想结束这种欢乐。)让我们在《我和你》的歌声中再次去体会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快乐,齐读课文。

三。总结升华

虽然北京奥运会闭幕了,但他不会离开我们,看——出示红色巴士图,来自英国伦敦的巴士来接我们了,让我们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在相见吧!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北京奥运会的快乐和令人留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奥运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并学会所有生字。

3、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读懂词句,体味情感,受到爱国热情的感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还记得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吧。闭幕式大家都看了吗?印象如何?

闭幕式之后人们就要离开北京,跟北京说再见了,那么,除了快乐之外,人们还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板书课题

3、师:2008年,北京将举办盛大的奥运会,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奥运会,人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提问:你从课文中了解了那些内容?

提出自读要求:⑴读准生字。

⑵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大声练读。

2、教学生字词

(1)划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的字词、短句,以学生当小老师的形式,在音、形、义上做介绍。

3、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4、以小组为单位分段朗读。

将学生提出的难读的长句子,以教师范读、学生比赛读的形式,保证全部同学能正确、流利地读。

三、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小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字,学习生字的读音、结构、难写之处、组词。全班交流。

3、场:共六画,左右结构。

名:共六画,上下结构。

米:共六画,独体字。

4、学生描红,仿影,完成《习字册》。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卡,指名读,领读。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前后鼻音的生字。)

2、练习组词。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

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2、再读质疑,交流,解惑。

3、小结:这一自然段主要表现了北京奥运会另人留恋与不舍 。

4、从哪些词语句中看出人们对北京奥运会充满留恋和不舍?

5、指导感情朗读此时此刻的北京吗?(例:欣喜若狂,欢声雷动,灯火辉煌,载歌载舞)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1、学习第一句。

“这时”指什么时候?

练习用“如何”造句

小结

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句

边读边想象,当时“鸟巢”内,演员、运动员、观众等事怎样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快乐的。

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三句

思考: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感染”是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4、学习第四句

思考:这一句你了解了什么?

练习用“但是”造句

5、感情朗读全文

(三)总结升华

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人们是多么快乐啊!通过电视收看闭幕式的我们也是同样的快乐,我们多么留恋奥运会那段快乐的时光啊!要跟北京说再见,我们真的还不愿意呢?板书:不愿再见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抄写。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令人留恋

北京奥运

令人快乐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出留恋之情。

3、以读为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情感,激发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闭幕式课件,《我和你》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课题

师: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落下帷幕。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鸟巢”。让我们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出示闭幕式课件)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生动地描述了那一刻的情景。(板书课题:再见,北京!)

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学生熟读课文,读后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自主识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四、指导书写

1、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重点指导写好“京、国、员、朋、场”5个字。

4、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联系实际,理解“再见”

1、(板书:再见)学生齐读,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两个字?当时你心情怎样?

2、师谈课题:再见,北京!(板书)心里充满了对北京的留恋之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再见”

1、奥运会即将落幕了,全国人民和各国参赛队员依依不舍,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去感悟离别带来的留恋与不舍。

2、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选取了哪几个场面来描写。

3、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运动员的依依不舍。

(1)学生自读,画出运动员依依不舍的场面。

(2)“留恋”是什么意思?圣火为什么会带着“留恋与不舍”?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北京城的热闹与“鸟巢”内人们的激动与不舍。

(1)生自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2)交流:读着这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练习朗读,读出依依不舍之情。

(4)讨论句子:奥运会闭幕了,但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

三、反复诵读,再现“再见”

1、师:2008年8月24日那个不眠之夜,令所有的中国人自豪而又依依不舍。让我们通过朗读来留住那些永生难忘的日子吧!

2、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展示读,要读得把老师和同学带入那离别的情景。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会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闭幕式录像。师解说。

借用闭幕式主持人的解说词:这里是第29届奥林匹克主办城市中国北京,这里是见证了16天拼搏奇迹的荣耀之城,奥运北京。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完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背景为鸟巢图片)

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

让学生看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音像资料),认读“鸟巢”,

问: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接着揭示课题。“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初读课文。正音,重点指导“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

2、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生字的句子或词语。如:缓缓降下,渐渐熄灭,深情回望,微笑告别,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

3、播放录像(2008北京奥运闭幕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看这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场名米机员环表国朋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词语。

2、齐读课文,个别读。

二、细读课文,领会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鸟巢”上空的五环旗怎么样了?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怎么样?场上仿佛响起来什么歌曲?(我和你)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圣火怎么样了?

⑵展开想象:奥运会就要闭幕了,如果当时你在场,心情会怎么样?(引出词语:留恋与不舍)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人们“留恋与不舍”的词句?(缓缓、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⑶读歌词。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让学生边看闭幕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人们怎样忘情的狂欢?为什么这样忘情的狂欢?(引出第二段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并再次有感情的朗读)

⑵学习第三句话。演示

表演:请小朋友上台表演不愿离去的样子,还有热闹的场面。其它学生齐声朗读。

三、练习运用,拓展深化

1、巩固复习,认读字词。

赢啦、深奥成功、人山人海、鲜花、飞奔、舞、明亮、千言万语

飘扬、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无尽、留恋与不舍、绚烂、欢呼、拥抱

2、奥运口号: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奥运会虽然闭幕了,但是奥运精神依然存在,你在学习生活中怎样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分组讨论、交流:努力学好外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绿化、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本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相约在奥运会闭幕式上,让我们永远记住北京奥运会,记住2008。最后让我们一起高歌《我和你》

作业设计:1、完成《习字册》上5个生字。

2、完成语文练习册

3、写写自己在平日生活中如何宏扬奥运精神。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篇六

《再见了,北京》教学反思

《再见了,北京》课文简短优美,画面感强,情感充盈。这篇文章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已经把我深深地打动了。但教授这课后,我发现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首先,课文中生字新词较多,许多句子也很难读通。第一课时并不是很顺利地上下来,生字新词学完了,但是课文却没有读多少,以致学生读破句的很多,读错字的也比较的多。

其次课文内容离学生太远,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们。因此学习课文时与学生一起回顾去年的奥运会,让学生谈谈他们的见闻和感受,孩子们对奥运会了解甚少,甚至有的连奥运会都不懂,教室里的气氛沉闷了,更别说理解课文了。

课后仔细想想,其实我的失误也很大,低年级的难词难句理解,教师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孩子制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我们的孩子学得有情有趣更有收获。

又上《再见了,北京!》

对《再见了,北京!》这篇课文有种特殊的感情,去年九月,为参评区学科带头人,就在教研员的指定下上了这节课。当时,查阅了很多资料可却没有找到一点与教材有关的设计,因为这是一篇新课文呢!第一次试上,就遭遇滑铁卢,上到一半课就无法进行了,因为课文实在太难了,出现了很多的生词,而我的设计又偏难了一点。第二次试上,我就偷偷进行了,将设计重新更改,只有季校和蜗牛参加了听课,听完课,季校摇摇头说:“你对这节课的目标定位是有问题的,第一课时应该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字读文才行。”来不及第三次的试上,因为第二天就要比赛了,而我又是第一个上课的。怀揣着一晚上的重新构思,带着简单的课件我走进了三小的课堂,看到后面的特级评委们,我的心怦怦直跳。当时,很紧张!

幸好,接受了季校的建议,将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为:扎扎实实地读,灵活有效地学。一课时,虽然没有用上华丽的图画,没有用上精彩的录像,但是学生在我灵活的点评和全面的照顾下,学得有滋有味,读得神采飞扬,课堂氛围也非常融洽。设定的目标都高效完成,看着评委们满意的笑容,我心中紧绷着的弦终于松下。

时间飞逝,转眼一年时光。当老师们拿着教材,对《再见了,北京!》这课露出难色的时候,我毫不犹豫,自告奋勇地说:“我来上!”既然已经承诺,就该准备准备了,可是当我打开电脑,寻找教案的时候,才知道老天对我的不良习惯进行惩罚了。原来去年一晚上的构思只是存在脑子里,事后并没有将教案完整录下。蜗牛找出了去年的听课笔记,可是只有我第一、二次试上的内容,比赛那天,她也忙着拍照一个字都没有记。

怎么办?幸亏课件还在,我只能对着一张张幻灯片慢慢回忆去年上课的情景,但是已经零零散散,支离破碎了!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来以后不管什么还是要写下来才行,不能信任自己的脑袋了!夜已深,我还在挑灯奋战,整理思路。

今天早晨,年级组的老师们如约出现在我的教室。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者,但不一样的听者,不一样的时间(我想,奥运在孩子们的脑中已经更淡了)。课同样不是很顺,读词读句磕磕碰碰,一句话重复了两三次依然会读错,一段话的朗读基本不能做到流畅准确,这还是好学生呢!看来,我是高估我的学生了,不提前朗读,不预习他们就不会有出色的发挥。

上了一身汗,等到孩子们写字的时候,我才松了一口气。对着老师们,我无奈地说:“上得不成功,你们要继续修改!”一节研讨课就这样以失败告终。而本课的第二课时教学,我今天一定要好好琢磨才行!

《再见了,北京》教学反思

《再见了,北京》课文简短优美,画面感强,情感充盈。从全文看“留念与不舍”贯穿其中,“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蕴涵其中。总而言之,我觉得这篇课文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

讲解课文时,因为本课生字新词较多,许多句子也很难读通。第一课时上得不是很顺利,课文读的很不流畅,读破句很多,错字也较多,比如“舷”很多学生都都成了xuan。其实刚开始在备这篇课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小孩子的自学能力。用早读课的时间去引导孩子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样就能高效地完成课时的朗读任务了!第二课时,我通过复习导入新课,问: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此刻运动员、观众、奥运工作人员、13亿中国人民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呢?学生通过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出了“留恋与不舍”,接下来,我就抓住“留恋与不舍”去读第一自然段,感悟五环旗、外国运动员、圣火、现场观众的“留恋与不舍”,接着通过感情朗读,读出“留恋与不舍”。再问:你觉得人们的心中除了留恋与不舍还会有其他什么感受?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第二自然段的句子。本节课的不足:参与课堂交流、朗读的小朋友不太多,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篇七

教材说明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北京2008奥运会闭幕式 2008年8月24日20点

《再见了,北京!》记叙的是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奥运会落下帷幕的时刻,这是一个沸腾的夜晚,历史的瞬间成为永恒的欢乐,而沸腾的北京则定格为亿万中国人民激情迸发的一个最生动最亮丽的缩影。本文是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写的。课文选取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这两个特写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这是一场深情的圣火熄灭仪式,这是一场激情的烟火表演联欢。唤醒留在我们心间的“北京记忆”。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难点:低年级学生对奥运知识了解不多,可提前布置学生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奥运会的由来,申办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等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图片,影视资料奥运会闭幕式录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像展示,回忆激情

1、 情景导入。

借用闭幕式的主持人的解说词:

这里是第29届奥林匹克主办城市中国北京,这里是见证了16天拼搏奇迹的荣耀之城,奥运北京。从奥运的圣火在北京的夜空绽放的那一刻起,16天里我们享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无数奇迹与无尽的惊喜。当神圣的奥林匹克会旗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同高高飘扬,13亿中国人用真诚与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点燃了灿烂的中国红。今晚奥运的北京将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书写崭新的历史、书写快乐的回忆、书写最美的祝福。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肩,一起走完这段珍贵的时间,让我们再次用最美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为北京的奥运故事划上完美的句点。(背景为鸟巢图片)

板书课题 :再见了,北京!

可以由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建筑“鸟巢”(图片、音像资料等)切入,认读“鸟巢”,并说说为什么加上引号,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然后揭示课题。“再见了”,是与北京奥运会的告别。北京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和观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第一步,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激情感染。正音,让学生读通顺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准“京、名、朋”的后鼻音及“场”的翘舌音。

学习生字

第二步,以组块的形式呈现词组和句子,指导学生读出语感,理解词语。如:

a缓缓降下,渐渐熄灭;

b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c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一束束绚烂的鲜花;

d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

老师让学生想象读这些词句的时候,头脑中出现画面。

第三步,播放录像, (2008北京nbc高清奥运闭幕式,时间自行控制)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去年曾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

三、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场 名  米 机 员 环 表 国 朋 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词语

2、齐读课文,个别读。

二、细读课文,领会感悟

1、朗读课文段,以读代讲。老师引导提示,

师: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鸟巢”上空的五环旗怎么样了?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怎么样?场上仿佛响起了什么歌曲?(我和你)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圣火怎么样了?

生读完后

师:奥运会就要闭幕了,如果你在现场,心情会如何?

生:留恋与不舍

师:谁能找出最能表现人们“留恋与不舍”的词句?

生:缓缓、深情回望、微笑告别

师:下面是“我和你”的歌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朋友  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2、请将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以读为主的朗读回答

师:小朋友,人们为何如此忘情地狂欢?

生:“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

演一演,说一说:

师:是啊,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再读这一句。等会请小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人们不愿离去的样子。

请几位学生上台来演热闹的场面。下面学生齐声朗读。

三、练习运用,拓展深化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请你们来读读,能读出什么感觉?

1、  巩固复习时,让学生认读下列字词:

赢啦、申奥成功、人山人海、鲜花、飞奔、舞、明亮、千言万语。

飘扬、深情回望、微笑告别、无尽、留恋与不舍、绚烂、欢呼、拥抱

此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引入申奥时的一些词语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把闭幕式的场景联合起来想象。

2、  奥运口号: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

师:奥运会虽然闭幕了,但是我们的奥运精神依然存在,你会怎么在学习生活中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分组讨论、交流。(努力学好外语,养成文明礼貌、爱护绿化、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遵守交通规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 篇八

【文本特色】

《再见了,北京!》记叙的是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奥运会落下帷幕的时刻,这是一个沸腾的夜晚,历史的瞬间成为永恒的欢乐,而沸腾的北京则定格为亿万中国人民激情迸发的一个最生动最亮丽的缩影。本文是根据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有关材料改写的。短短的文章,选取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这两个特写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这是一场深情的圣火熄灭仪式,这是一场激情的烟火表演联欢。唤醒留在我们心间的“北京记忆”。语言精练,优美,传神,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叙写中处处表现出深情是文本最大的写作特色。课文共有两个自然段,九句话。除交代奥运会即将闭幕的第一句没有渗透出浓浓的情感外,其他的都层层渲染,前后呼应,把奥运会令人难忘,令人快乐的情感,表现得既细致又充分。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情感。从全文来看,“留恋与不舍”贯穿其中,是情感的明线。“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蕴藏其中,是情感的暗线。

本文的原生价值就是:通过阅读本文了解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相关情况,感受当时的盛况。理解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本文的教学价值就是:就文本本身来说,本文的教学价值就是紧扣语言文字,结合图片,音像资料来还原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情景,训练学生的语感。教学时,以朗读为主启发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词语,达到画面在脑海中,声音在想象中,情感在心中。

【单元主题】

关注完文本的特色,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单元文章的编排。本单元是由《秋游》、《再见了,北京》、《英英学古诗》、《乡下孩子》这几篇课文组成。《秋游》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通过一群孩子和老师秋游的所见所闻所感,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美景。《再见了北京》以讲述的视角,选取了“圣火熄灭”和“人们狂欢”这两个特写镜头来表现“精彩绝伦”的北京奥运会,让读者感受北京奥运会的盛况,感受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英英学古诗》通过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自然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以及诗句的意思。《乡下孩子》是一首反映农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诗歌。把这几篇课文放在一起,用不同的题材来表现生活,可能是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感受生活吧!

【课程标准】

低年级的课程标准中说:(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细读文本】

再见了,北京!

(课题的呈现,加入了少有的标点,一个逗号,一个感叹号,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语句中包含的浓浓的留恋不舍。“京”是生字,强调它的读音是后鼻音。记忆字形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记忆。)

北京时间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运会即将落下帷幕。(总说北京奥运会闭幕,交代了具体时间,其中“帷幕”一词理解有困难。让学生将肯定是难以表达清晰,可以运用换词的方式理解。其中有三个绿色通道中的生字,“届”是表示运动会的次数的量词,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季、奥”两字,只要读准字音就行了,自已可以不讲。)在“鸟巢”上空飘扬了17天的五环旗已经缓缓降下。(第二句说五环旗降下了,其中“缓缓”一词可与后面的“渐渐”相比较,前者重点在说明速度慢,后者体现一个渐变的过程。他们是一组近义词。其间包含的浓浓的情感。渲染了一种离别情!其中“环”是生字,可由它的偏旁的古意,引导理解生字的意思。再出示“五环旗”感受。)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第三句抓住奥运会闭幕式中的一个场景——外国运动员结束北京奥运之旅,即将回程时对北京的依依留恋。这句话是本段,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因为它回应了课题:再见了,北京!其中“舷梯”一词,可结合插图教学意思,让学生找到就可以了,不做细致的讲解。“深情回望”一词值得揣摩,回望什么?为什么要深情回望?此片段可补充讲一些奥运中感人的小故事,外国运动员们在北京得到了怎样的热情相待,他们在深情回望时,想对北京,乃至中国人民说什么。以想象练说的方法感性认识“深情回望”中包含的留恋之情。练习朗读,读出字里的深情就可以了。另外“熊熊燃烧”一词学生理解有障碍。 “熊熊燃烧”则可利用闭幕式开幕式的视频结合理解,火势旺盛。这句中夹着“表、名、国、员”这几个生字,要注意他们的发音,特别是三拼音节、整理认读音节、后鼻音。字形方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可数笔画,可编儿歌——将“员”和“元、原、园、圆”比较。)场上仿佛又响起了《我和你》的歌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第四句截取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片段,体现中国人民敞开胸怀,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仿佛”是“似乎、好像”的意思。告诉我们这里是虚写不是实写。课文的其他地方都是围绕闭幕式实写的,只有这语句是虚写,写的是作者的想象。它与第二段的“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这一句相呼应,点出课文的主旨。这句话在语言理解上没有障碍,只要让学生多读,有可能的话找来这首歌听听,略略感受其中。不需要多讲。其中有生字“场、朋”书空“场”的笔顺。)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第五句讲奥运圣火渐渐熄灭。句中的“留恋”与“不舍”在这里不再是理解的难点,因为前面三四两句中已尽含留恋之情,只要读出感情就好。这里有两个生字“米”“熄”简单分析一下“熄”的字形,字义。)

这时,北京城礼花四起,如同将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主要写礼花,这里描写的视角已转向整个北京城,而不局限于“鸟巢”内。句中的一个比喻可以引导想象场景,联系生活实际,你看过放烟火的情景吗?你来描绘一下。然后再读文中的字句,想象“一束束绚烂的鲜花抛向天空”的景象。生字“抛”可重点理解,先演示动作,再感受人们的心情,想象当时的情境,读出人们内心的喜悦。)人们不分肤色,不分年龄,唱啊,跳啊,欢呼啊,拥抱啊!(写人们的表现,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展现了闭幕式现场的热烈气氛,这样的句子学习中也以想象为主,可以通过视频回放,朗读再现等方式来学习)卓越、友谊和尊重的奥运精神,感染着全场的每一个人。(这句点明了奥运精神,对孩子们来说理解上有点难度,自已可以不讲,用朗读来代替。)奥运会闭幕了,但是人们仍然停留在场馆里,迟迟不愿离去。(是全文的结束句,是最为明显的点明中心的句子:表现人们对此次奥运会圆满结束的赞美之情,对北京的留恋之意。尤其是“停留”“迟迟”细细揣摩,其中的深情溢于言表。)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再见了,北京》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86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