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10篇《《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期望:(目标)

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中理解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及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初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方法。教学设计即目标达成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生活等教育资源)重组教学策略(互动或讲述等)预期效果导入揭示课题 引出奇观 1、(课前简单交流,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合作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有信心学好吗? 2、(出示书中插图,引出奇观) 师:同学们,瞧,这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 师:我们不禁要问,这么光滑圆润的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生:小水滴滴穿的。 能概述奇观内容,自然引出奇观形成原因的教学新授步骤(按教学流程分段落书写)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导入。师:小小的水滴竟能滴穿这一块顽石,这是怎样的奇观啊!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一、二小节,思考:小小的水滴为什么能穿石呢?画出相关词句。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相关语句: (引导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生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随机课件出示) 师:你能结合相关的词语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生:a、接连不断b、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c、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预设】:接连不断可以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连续不断)。很好,水滴滴下来,连续滴在石头的一个地方,有多长时间?(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这就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意思。这两个成语都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师:的确,功到自然成,大家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 生: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指导、齐读 【预设引导朗读】:你想对小水滴说些什么?生:小水滴你真了不起,你的精神真让我们敬佩。师:把你的感受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师:还有谁画了什么句子来说明滴水穿石的原因呢? 【预设】生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师:这句话说明水滴穿石靠的是什么?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随机板书、理解词语) 能明确水滴穿石的原因,能读好水滴穿石的精神。新授步骤(按教学流程分段落书写)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滴水穿石成就了太极洞内这一大奇观,但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了,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却没有把石块滴穿呢? 生:没有专一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师:其实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 师:作者由这个滴水穿石的奇观受到了什么启示呢? 【预设】生1: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像水滴那样,指的是什么样?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什么呢?  (只要我们能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什么事都能做成。) 师:书中还有直接描述作者受到启示的句子吗? 【预设】生2: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实现美好的理想靠的是什么?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板书:实现理想 师:齐读、记住这句话。 明确雨水的例子及滴水穿石的启示新授步骤(按教学流程分段落书写)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作者为了说清楚这一道理,列举了三个名人的事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3自然段,看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位名人? 生: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2、师:请大家再细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可在书中圈画相关词句。 生:读书、思考、圈画。 3、交流反馈,相机引导。 (1)先看李时珍(出示相关语句) a、理解“不懈努力”(毫不松懈、非常勤奋地去做) 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 a、翻山越岭——路途遥远李时珍走过来了,为的是——(完成《本草纲目》) b、访名医(想象一下,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说不定受过冷面孔、吃过闭门羹呢! c、尝药草 ——充满了危险 d、二十几年不懈努力:人生有几个二十几年,说明李时珍毕生都在努力 b、小结:李时珍不辞辛劳、不耻下问、不顾安危、坚持不懈的态度和精神让我们感动,齐读这句话。 c、师:(补充材料)在当时,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职业,做医生的父亲为此再也不想让儿子干这一行了,可是李时珍从小立下志向始终没有动摇过。正是他志向的坚定、目标专一,打动了父亲,从而使李时珍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二十几年,长达52卷16部记载着1892种药物和11000多条药方,还有1100多幅药物图的巨著——《本草纲目》诞生了。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位伟人的故事。学生齐读。 师:从李时珍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那就是——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爱迪生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出示相关语句) a、目标专一——理解迷恋    (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师:特别爱好看书那就叫书迷 特别爱好看球那就叫球迷 你还知道哪些迷? b、持之以恒——理解毕生、孜孜不倦 (勤奋努力奋斗 、 不知疲倦) 师: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呢? c、师:(补充材料)爱迪生为了选择合适的灯丝,尝试了1600多种材料,甚至连人的头发和胡须都用上了,经过了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同学们,仅一项发明,为此就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那么一千多项发明的背后,我们又可以看到怎样的付出呢?让我们再来读这一部分内容。 生:齐读爱迪生故事。 师:爱迪生的故事同样告诉我们:出示中心句(齐读) (3)齐白石(出示相关语句) 理解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师: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里的火发出青色的火焰时就成功了。 a、白石老人炼的是什么?——画功 这就是他专一的目标 b、那他是怎样持之以恒练习的呢? 理解“不教一日闲过”(不让一天白白度过) 师:对啊!齐白石老人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正是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让他成了一代宗师。 4、师:书上只讲了三个事例,你还知道哪些名人故事呢? 【预设】 a、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研究、发明了避雷针 b、诺贝尔一生从事炸药研究,即使被炸得鲜血淋淋还是没有停止过研究。 5、师: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齐读) (1)指导理解:引号中的三个词语能理解吗? (2)出示填空: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         )的精神,才(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3)所以我们要铭记:出示最后一段话(齐读) 师:“铭记”什么意思!     (牢牢记住) 师:请你们再读这句话。牢牢记住滴水穿石的启示吧。 学习典型事例,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再次明确滴水穿石的启示。小结揭示写法 1、师:课文读到这儿,我们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说清这个道理呢? 生1: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道理) 生2:接着举了三个例子 2、师:同学们想,作者为什么举这三个人的事例呢,想想他们有什么不同点?         (古今中外、各行各业) 总结:列举典型事例 (板书) 生:列举了这三个名人的事例,又写了雨水的例子 3、师引导:这个例子有什么不同?(提示:如果刚才的例子都是从正面来说理,这个例子是从反面来说理的。)——正反说明(板书) 4、总结:看来,要想说清楚一个道理还真不容易,作者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正反说明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情都能做成”的道理。希望学完课文后,出示“我们要铭记,……”(生齐读) 初步明确议论文的一般写法。训练与反馈1、   读的训练。在情境中训练读书,在理解中训练读书,在斟词酌句中训练读书。 2、 写的训练。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教学反思《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先是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而雨水缺乏这种精神没能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道理也浅显易懂,学生一读就能明白。针对这样一篇自认为相对比较 “简单”的课文,怎样教,怎样教出“亮点”,怎样教得学生在明白的基础上更透彻地感悟道理,使“简单”的课文“不简单”呢?在设计这课的教学思路时,我注重抓住重点,突出一条线,即“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八个字展开教学,所有环节都是围绕这个“启示”来设计,期望通过各种阅读训练,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那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这几方面做得较好: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线,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在读书中进行思考、领悟,在思考、领悟中读。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这样对课文中心能有较好的把握。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连续不断”等词语来谈自己的理解;第三自然段中,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不懈努力”、“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炉火纯青”等词,来体会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内涵,感悟三位名人那“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教学资源的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要求学生增强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遵循这一点,我在教学三位名人的事例时,适当补充了三位名人的相关事例,使得学生对这三位名人有个更为清楚的认识,更加明确了他们“滴水穿石”的精神。另外,我还让学生补充一些其他名人的事例,更加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更深的体会。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较清晰,注重花大量时间突出教学重点,也点了难点——写法。在这节课的最后,总结课文时,引导学生一步步揭示作者的写法,时间虽短,但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写法,为他们以后的议论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5、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让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发言表现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整节课学生都比较积极,主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当然,这堂课还有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这节课中,对于学生的一些回答,不能马上给出一些评价,对学生回答与教案不同时,不能很好的过渡,我知道这是我自身基本功不扎实的缘故,这还需要进一步磨练。 2、由于这次上课,给我们准备的时间不够多,因而教案还不是特别熟,造成了一个小小环节的遗忘,虽然后面自己巧妙地补上了,但当时还是比较着急的,所以以后上课前还要对教案牢记。 3、在课堂中,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自己说得还较多,应多让学生说,让学生谈感受,谈体会,使学生真正“活”起来,使课堂真正成为“活力课堂”。   短短的四十分钟,要让它不留遗憾,看来还要学习许多许多………

【附】作业设计:1、课外收集名人的图片,并阅读他们成功的故事,制作成名人卡片。2、同学们,课文学完后,一定有许多感想吧,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

3、从名人事例中懂得滴水穿石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能够抓住自己读有心得的语言,谈谈读后感受。

教学准备:查找名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自然导入

我国汉字的造字法有四种,象形就是其中一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个象形字,看看你们认识吗?(出示象形字并板书水和石)从这两个象形字你能看出水和石的特点吗?(水,柔弱;石头,坚硬)可你相信柔弱的水滴能穿透坚硬的石头吗?这就是滴水穿石。(板书)这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现象引起了无数人的思考,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读题质疑读文释疑

1、读读课题,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1)、水滴为什么会穿石?

(2)、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

师:带着你的问题,自由读文,同时还要找出引起你重视的字音。

2、哪些字音引起了你的重视?锲而不舍白炽灯给予

3、谁解决了滴水为什么穿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

解决问题(1):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为什么却能把石头滴穿?

(学生根据课文一二自然段谈为什么穿石,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落下来的,力量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没有把石头滴穿呢?(板书三心二意半途而废)

师:不管岁月如何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滴,不停止,不放弃,正是因为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才能滴穿顽石!

4、解决问题(2):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什么?

三、学习事例加深理解

师:作者看到了这个现象,想到了一些人,一些事。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中的事例,再读一读补充资料一,看看他们与小水滴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

(1)李时珍

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可李时珍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对药物描述不清,药性介绍不详,尤其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写一部本草书籍。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并利用行医的机会,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为了完成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不怕山高路远,严寒酷暑,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产药的名山,行了上万里路。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还亲口品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他历时27年,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终于在6l岁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有52卷,16部、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00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师:想象一下,在这二十几年里,他会遇到哪些困难?

也许他攀登过令人毛骨悚然的悬崖绝壁;也许他顶风冒雨,不远万里寻访名医;也许他因误食有毒药草而命悬一线;也许……有太多的也许。可他仍然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2)爱迪生

爱迪生开始试验做灯丝的材料:他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又用钉、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接下来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他先后选择了1600多种材料做试验,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就连跟随他的助手都灰心了,劝他放弃这项试验。面对失败,面对一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仍然继续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后来他又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试验,当他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这盏电灯亮了45小时,试验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爱迪生又继续做试验延长寿命,发现用竹丝作灯丝灯泡可亮1200个小时,这种竹丝电灯使用了好多年。直到1908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

师:6000多种材料,7000多次实验,这是————的7000次啊。

师:这就是爱迪生的孜孜不倦,像小水滴那样——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齐白石

勤奋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生命不息笔耕不辍。他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在70年的绘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因两次生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搁过笔。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有睡过懒觉,每天照例早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一次,齐白石的家人和朋友、学生来给他过90岁生日,在喜庆的气氛中,他一直忙到很晚才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这时他想,今天五幅画还没有完成呢,应该作完画再睡觉,于是他拿起笔作画,由于过度疲劳,难以集中精力,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去休息。第二天,齐白石早早地起床了,家人怕他累坏身体,都劝他再多休息会儿,可齐白石却十分认真地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说完他又认真地作画。1957年春夏之际,他的健康情况已大不如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临终前他画的最后一幅画是花中之王——牡丹。

师:90岁的老人,本应该————本应该————可齐白石呢?依旧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四、补充资料写下感受

师:任何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不会一帆风顺,但(课件)“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荀子》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事没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这些话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同学们再看看资料二,把你的学习收获或学习感悟写下来,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五、课外拓展推荐书籍

师:同学们,课的最后,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同学们,这里面还有更多成功人,更多给人以启迪的成功事例,只希望当你因困难而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些人会告诉你如何选择,当你因挫折而伤痕累累的时候,希望你谨记一种精神,那就是(生读)滴水穿石的精神,目标专一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

下课!

板书:

目标专一   不三心二意

滴水穿石的启示

持之以恒   不半途而废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3、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2、使学生懂得: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想实现美好理想,必须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学设备:课件、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从课题看,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启示)

指名读课题。

2、过渡语:既然这篇课文重在启示,那么,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直线画出说明启示的句子。

学生自主读书、思考。

二、检查读书效果。

1、指名读生词。(投影示生词)

2、本文还有很多很好的四字词语,看谁找得多。

读一读。(投影示四字词语)

3、交流你画出的说明启示的句子。(小黑板示)

读一读。

过渡语:

实现美好的目标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太极洞,去观赏这一大奇观,感受一下水滴的力量吧!

二、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在这段文字中,“太极洞内一大奇观”到底指什么呢?(石块状如玉兔,中间小孔光滑圆润。)

3、这个小洞是本来就有的吗?(不是。)是人工所为的吗?(不是。)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有关句子:“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一大奇观。”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使我们能感受到你已经读懂这段文字了。

学生读时强调“接连不断”、“总是”、“同一个地方”。(点击词语)

4、教师引读:

几百年过去了,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同一个地方。

几千年过去了,

几万年过去了,

师: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几十万年、几百万年)

再读:

几十万年过去了,

几百万年过去了,

师: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

文中还有那些四字词语也是这个意思,一起读一读。(投影示)

4、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5、课文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感受。(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穿石块。)板书:水滴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过渡:“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6、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一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投影示)

(1)换个说法,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

(2)比较这两个句子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语气加强、坚定有力)

(3)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有事实根据吗?(有)

自读第三自然段,说作者例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一样,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交流:

(1)三个例子(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2)读读、想想、说说:你从这些名人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们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3)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4)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这种精神?

(5)拓展:名著心血知多少(课件示)

3、总结:读“你看,古今中外……吗?”

(1)换个说法,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

(2)再比较这两个句子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语气加强、坚定有力)

(3)理解带引号的词语背后隐藏着的意思。

四、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1、滴水穿石是一种精神。

2、读说明启示的句子。(小黑板)

3、读有关名言、警句。(课件示中外名言警句。)

五、指导写字。

过渡:滴水穿石的精神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读书是这样,写字也是这样。就让我们一起来写好今天的每一个生字吧!

指导写:恋、权、勉

1、描红。

2、临写。

3、交流。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水 滴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李时珍 学 医 20多年

爱迪生 电 学 毕 生

齐白石 书 画 不教一日闲过

《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研研讨实录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 离 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4、引入漫画“挖井人”,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

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一、揭题导入

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

平平凡凡的石(板书:石,书写较大),

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板书:滴、穿;穿字长些),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板书:的启示)

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小黑板:我们要铭记……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 。

2、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3、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

二、初识奇观,浅悟“启示”。

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大家细读第一节,思考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1、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读第一节,很有感情。

2、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谁来说说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一大奇观。

3、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

4、停,打断一下,老师感觉水滴着滴着停了,你再读一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觉。

5、谁听出来了,滴水是如何穿石的,

6、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

因为水滴接连不断的滴,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水滴靠的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

7、的确,功到自然成。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先自己自由读这部分,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看你的同桌有没有与你相同的感受。

互读这一部分。

三、将雨水和“水滴”比较,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却没有把石块滴穿呢?

1、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2、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

3、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4、刚才我们读到了一个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原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吗?

5、“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起什么作用?

第二节在全文起——

6、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小黑板上用“——”标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让我们再读一读需要我们铭记的启示,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理解。

再读启示。

四、解读名人,深悟“启示”。

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你找出有关内容,边读边想想从这些名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思考,或把你想对这些名人说的话写下来。

老师刚才和大家一起,先读一遍李时珍的故事,然后抓住“不懈努力”这个词来理解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现在各学习小组按照这个方法来选学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好吗?

1、在品读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我先不找同学说,看谁能把你最佩服的人通过朗读,让同桌也拥有和你一样的感受。

同桌互读。

2、我看有些同学已迫不及待地想说自己的感受了,先别急,你们小组内先互相说说,交流交流。

小组内交流看法。

3、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读书体会、个人感受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李时珍

“不懈努力”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不懈”呢?

①是啊,为了完成巨著,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努力,人生有几个二十几年啊!

②说出启示,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③访名医、尝草药,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才使他坚持到最后!

④出示文本框:谁能通过板书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⑤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

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 爱迪生

①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心人鼓掌!

③“孜孜不倦”理解了吗?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怎样呢?

④出示文本框:我们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吗?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再举手回答。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 。如果我们也能像 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我们再来朗读爱迪生的故事,体会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 齐白石

①的确,时间就是生命!

②老师问一下,白石老人小时侯的事你是如何知道的?不错,书是知识的海洋

③精辟,老师想到一句话: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④哪个词更能反映齐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炉火纯青什么意思?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里的火发出青色的火焰时就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那所谓的炼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齐白石炼的是什么?

⑤故事里哪些词语能表现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⑥对啊,齐白石老人用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所以他画的虾像在水里游动!所以他画的虾叫人垂涎欲滴!

⑦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刚才学习三个故事的时候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书读不成呢?

让我们一起朗读齐白石的故事吧。

五、联系实际,体悟“启示”。

1、访名医,尝药草,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毕生孜孜不倦给人类留下了1093项发明的爱迪生,还有“不叫一日闲过”的白石老人更是令我们钦佩不已。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①对,靠的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2、是呀!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咱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3、嗯,说的好!我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个耐人寻味的启示,我想此时此刻你的感觉一定更不一样了。

生:读启示。

4、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5、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

出示文本框:能把你的理解溶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 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才 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6、所以我们要铭记——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7、找出两组反义词。

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8、刚才大家介绍了那么多名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他既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是个挖井人。(师出示漫画《挖井人》,介绍: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拿着一把半途而废锨,这大大小小的坑都是他的功劳,可他不知道在坑的下面就是源源不断的水)通过这幅漫画,你看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说的好,要想成功,持之以恒和目标专一这两者缺一不可的。

经典!

的确。有时成功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既然是朋友了,那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使他尽快的挖到水?

9、同学们,对于你们的思维、你们的回答,老师只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精彩。

六、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给我们提出希望。我们再来回眸太极洞奇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奇观!

有感情朗读太极洞奇观。

七、布置作业

咱们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这还有项作业(小黑板出示)。

板书: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爱迪生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 炉火纯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案设计 篇五

【课前谈话】

师:第一次见面,老师想和你交个朋友,好么?

生:好!

师: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刘。你们可以叫我——

生:刘老师。

师:大声地跟老师打个招呼!同学们好!

生: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刘老师是从哪儿来的么?你说说。

生1:浙江。

生2:江西。

师:孩子们,告诉你们,刘老师来自巫溪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刘老师的家乡山清水秀,风景如画,那儿独特的卡斯特地貌,千百年来孕育了形象各异令人称奇的自然风光,而刘老师生活的城市又都是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被称为“奇石之都”。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师:这小鱼是不是栩栩如生啊?这像不像咱们国宝的大熊猫啊?

师:同学们,从你们神往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了,你们咱们柳州的奇石很感兴趣,是吗?

生:是。

师:其实啊,还有比这更神奇的石头呢!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安徽广德太极洞去领略大自然的又一大奇观吧!同学们准备好上课了吗?

生:准备好了!

【上课时间】

师:好,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请再看大屏幕。看到什么了?听到什么了?谁来说说,大胆一些!咱们五四班的孩子很能干啊!好,你来!

生:我听到了滴水的声音,我看到了这块石头由于滴水的缘故,所以几千年过去了石头上有一个圆圆的小洞。

师:孩子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好,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生:那么小的水滴,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怎么能把一块石头滴川呢?

师:还有吗?

生:水滴为什么会从上面滴下来呢?水滴滴了多长时间吧这块石头滴川了呢?

师:这个问题相信学了课文你会找到答案的

生:石头那么坚韧水滴怎么可能把石头滴川呢?

师:对啊,刚才几个同学都想知道:这小小的水滴怎么能滴川这坚硬的石块呢?同学们,这节课,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22课。来,我们全班一起读课题:22 读。

生:22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教材自由读读课文,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第一,读懂字音难读的的地方多读两遍把它读通都顺为止。第二,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什么了?好孩子们,自由读课文,放出声音来读,开始。

师:同学们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自由读自己的,好吧,好,开始读,自己开始读。

师:孩子们课文都读完了么?

生:读完了。

师:这篇课文有几个生字咱们要特别注意的。来,谁来读这两个字?好,请你来。

生1:给予给予锲而不舍锲而不舍。

生2:第二个字的读音你再看看。

生1:锲而不舍。

师:对了,来同学们咱们全班一起来读。

生:给予。

生:锲而不舍。

师:同学们这个“给”是个什么字?

生:多音字。

师:还可以读成。

生:给。

师:谁能用gei给这个读音来组词呢?好请你来。

生:送给。

师:看来呀,字词是难不倒大家啦,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课文主要写什么了?好,老师请你来。

生:课文通过讲滴水穿石这一件事,告诉告诉我们就是让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要专一,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

师:不错,你的概括能力挺强的。但是有一个字音你没有读准,给予(jǐyǚ)我们的启示,记住了么?好还有哪位同学想来说一说?你来。

生:一块小小的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一滴小小的水滴能把石头滴穿,从这件事里他给我们,他给予我们一件,一个启示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这篇课文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孩子,老师听明白了,只要我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

生:美好的理想。

师: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

生:启示。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想知道;这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块的吧?

生:是。

师:看看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第几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重点是第一自然段。

师:对拉,那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读?好,请这个女孩来读。对,拿着你的话筒,其他同学要注意听。

生: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出来。

师:滴落下来。

生: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孩子,这段这么长,你能读的这么流利,真棒!来。请坐。同学们,现在谁来描述一下这水滴是怎样滴穿石块的?能用上课文中的句子么?好请你来。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找到了描写滴水穿石的句子。而且读的很有感情,老师真佩服你。请坐。同学们,老师建议大家也来读读他找的这段话,边读边想: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预备齐。

生: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谁来说说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好,老师请你来。

生:从接连不断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水滴有专一的目标,才能把石块滴穿。

师:你真会读书,还读出了水滴的精神。孩子,那水滴接连不断向下滴,他滴在了什么地方,什么地方?你来说。

生: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的上面。

师:上面的课文中有一个词,这水滴滴在?

生:滴在这块石头的岩缝里

师:哦,没想好,坐下,别着急,坐下。你来帮助他。

生:滴在石块的一个地方

师:是呀,孩子们,不管岁月如何三番变化,这水滴就是朝着同一个地方,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水滴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还谁来说说,你还关注了哪些词?好请这个小女孩。

生:我从锲而不舍这个词中看出了水滴持之以恒他总是朝一个目标往下滴才能,终于把石块滴穿

师:是呀。你也很佩服,读出来自己的感受。同学们那咱们来看看锲而不舍这个词,“锲”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没关系,那老师来告诉大家。“锲”是雕刻的意思,那整个词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好,那位男同学。旁边的小女孩拿话筒给他好么?

生:那个词的意思是不断的雕刻。

师:对,那整个词放在课文中他指的是什么?好,请你来。

生:他指的是水滴不断的雕刻这块石头。

师:对呀。同学们这水滴不断的雕刻这块石块,往下滴。他这样,是一天两天吗?

生:不是。

师:那是多长时间?看看课文怎么说的?一起说。

生: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

师: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这水滴不断的往下滴,都在雕刻着这石头,这就是课文中的另一个词,一起说。

生:日雕月琢。

师:我们再来看看,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这两个词。你有什么发现么?你来说。

生:我发现锲而不舍和日雕月琢近义词

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作者在一句话当中用了一组近义词,来写水滴不停的往下滴,就更突出了水滴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一起读。

生: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滴水能滴穿石块也绝非一日之功啊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再读。

生: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相信你们更能体会到水滴的目标——

师、生:专一、持之以恒。

师:我们一起来。在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读。

生: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师:听,我们的耳边又想起了这滴答水滴的声音,这小小的水滴居然能把滴穿石块滴穿,看到这滴水穿石的现象。作者又想到什么呢?我们全班一起轻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水滴的力量,预备齐——

生齐读。

师:作者想到了什么?看看课文,好请你说。

生:作者想到了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能把石块滴穿的。

师:孩子,如果说石块是有精神的,那水滴的精神又是什么?

生:水滴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对了,再看看,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好请你来。

生:还想到了我们如果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对呀,作者还想到了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句子,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能给他换种说法,意思不变吗?好,你这个小男孩,来,话筒呢传给他。

生:如果我们我们如果都象水滴那样,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师:你能读好这个反问句么?试一试,好么?

生:如果我们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老师感受到你有把事情做好的决心,但是如果通过你的朗读,能把你的决心亮出来就更好了,再试试好吗?

生:如果我们能象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自信心,同学们,咱们全班一起来读,如果——齐。

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强烈的反问句分明是再告诉我们,做事情要——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才能够获得——

生:成功。

师:这就是作者由滴水穿石的这个现象,所提出的观点,为了更好的讲清楚观点,作者接下来举了一些例子,列举了一些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列举了哪些人?

师:你来说说作者写了哪些人?

生:写了李时珍、爱迪生、还有齐白石

师:同学们你对那一个人物成功的事例比较感兴趣呢?能和我们谈谈吗?好,请你来。

生:我对齐白石,我对齐白石老爷爷感兴趣。因为他有一次到了晚年的时候他都会坚持每晚,每天做三幅画。从这里我知道了齐白石老爷爷并不是因为自己到了晚年而不作画

师:看来是白石老爷爷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把你给感动了。是吗?还有谁来说说不同的。你想来?

生:我对李时珍这位名人很感兴趣。因为他为了成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最终获得成功,他有滴水穿石的这种,持之以恒,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是呀,看起来也是他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把你给感动了,同学们其实每一个成功的名人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学李时珍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李时珍的部分来。请你来读读?

生: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看来有点紧张,同学们现在我们放慢阅读的角度,再来细细地品读这段话。注意从这段话抓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为了帮助大家学习老师下发了学习卡。你们看,我们这个学习卡有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学习要求,第二板块是学习资料,是来帮助我们来学习李时珍的故事的。第三个板块是学习疑惑,同学们在学完这段话之后,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把它写下来。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好。那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完之后四人小组合作共同学习。好,自己读。可以选择你自己喜欢方式:默读,放出声音读。都可以。

师:已经读完的同学们,就回头找到你的小伙伴,利用学习卡快速学习吧。同学们,老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大家要高效率的完成。

师:找到了关键词,大家动笔在文中把它画出来。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咱们来交流交流吧,交流是一种分享,分享咱们就有收获了,待会儿,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请汇报,可以结合你的阅读的体会,或者利用学习卡来谈一谈,好吗?来,哪一小组想跟咱们汇报一下,交流一下?好,请你来。

生:我们小组学习的是翻山越岭,

师:你们学的是翻山越岭?

生:翻山越岭和李时珍的第一本《本草纲目》和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白天冒着毒蛇猛兽滑落深山的危险,还没有草料。晚上还要整理材料废寝忘食我很小就体会他很认真。

师:看来,你们小组读出了李时珍的艰辛哪,同学们,刚才这个小组抓住了“翻山越岭”这个关键词来学习,那我们也要关注一下这个词,还有哪个小组也是抓住这个词来学习的,来谈谈吧,好,请你来。

生:他如果不翻山越岭的话那他就踩不到草药这样的话他就没有刚才的《本草纲目》。

师:是啊同学们通过“翻山越岭”这个关键词我们似乎看到李时珍艰难跋涉在崇山峻岭当中,随时都有滑落山涧,还会遭遇到毒蛇猛兽的袭击,那可是会有生命的危险的呀,面对这样的危险,他放弃了么?

生:没有。

师:那这是要何等的勇气和毅力呀,从这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李时珍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还有那个小组想和咱们交流一下?好请你来。

生:我们组抓到了“偿药草”这个词因为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遍百草吃药草,一次亲身体验曼陀罗的药效,失去知觉,双宝黛比。几十年来他遍尝了上千种,获得了宝贵而真实的药效资料。

师:同学们别小看“偿药草”这三个字,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遍尝了上千种药草,这些药草有点可能是甘甜的,有的可能是苦涩的,还有的可能是有毒性的,可以说李时珍每一次常药草都是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面对这样的危险他放弃了么?

生:没有。

师:从这个词咱们又能看出李时珍的。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同学们,李时珍他这样翻山越岭,一一偿药草,他这样不懈的努力,只是一天两天么,一天两天么?

生:不是。

师:那是多长时间?课文哪个词告诉我们?一起说。

生:二十几年。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二十几年哪?你今天回到问题非常积极,老师表扬你。

生:是非常辛苦、非常艰难的二十几年。

师:这还是一个怎样的二十几年?你来说。

生:是和生死之交的时候,和生死魔鬼搏斗的二十几年。

师:搏斗的二十几年,还有么?

生:生死边缘徘徊的二十几年。

师:说的好。

生1:坚持、危险,冒着生命的危险的二十几年

生2:这是随处充满危险的二十几年

师:这还是一个目标——

师、生:专一,持之以恒二十几年

师:这更是一个创造奇迹的

生:二十几年

师: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这段话,你们就更能体会到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明白作者的用意。齐!

师:同学们,学到这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么?

生:我的问题是《本草纲目》是一般什么样的书?他里面都写了什么内容?

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药学巨著,是吧?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看这本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同学们,看着《本草纲目》中这一串串数字,你们一定读懂了这数字背后的艰辛与坚持,这数字背后的毅力。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容易么?

生:不容易。

师:水滴能够滴穿石块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那么水滴和李时珍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好请你来。

生:他们都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师:是呀,正像课文中最后一段所说的,来我们一起读,我们要铭记。。

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就是《滴水穿石》指引我们的——

生:启示。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体裁独特的说明事理的文章,在这样说明事理的文章,是我们五年级阶段第一篇。现在同学们就跟着老师来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作者先写了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

师、生:现象。

师:接着提出了,只要——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师:为了更好的讲清楚这个观点作者接下来,作者举了一些——

生:例子。

师:事例。最后作者得出了,只要——

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个启示。同学们看,象这样说明事理的方法层次清楚、有理有据。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李时珍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下节课老师带着我们继续学习另外两个名人成功的事例,好,同学们那就让我们收获满满的下课吧。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六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6

第二课时

一、    教材依据

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语文    第22课

二、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因此,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紧扣“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感悟重点词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三、    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3、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五、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六、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七、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你长大后想做什么?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呢?

(讨论交流)

2、美好的理想对于大家来说是多么重要啊,我相信大家学了这篇课文后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了。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二、品读感悟,理解内容

(一)品读第一部分,“滴水穿石”的现象。

1、教师投影仪出示: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设疑:这块石头正中的小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3、自由朗读这段话,你对哪些词语的感受比较深?谈谈体会。

4、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击出重点词语“接连不断”、“总是”“一个地方”、“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并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抓词体会,注重学生阅读的引导。)

5、用自己的话说:“滴水为什么能够穿石?”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品读第二部分,“名人成就事业”的事例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的眼里,滴水穿石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吗?

(引导学生得出“滴水穿石”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一个人在成功道路上不可忽缺的一种精神。)

2、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想法。

3、点击出示下面的句子,齐读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点出“滴水穿石”的精神)

(设计意图:段落教学中采用变序的方法,直奔文章的中心,让学生明确“滴水穿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

(1)指名朗读,然后师生评价。

(2)在这句话中,我觉得“古今中外”这个词用得特别恰当,你体会到了吗?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结合课文列举的三个人物――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所在的国籍、所处的时代谈理解,体会作者选材的精当。

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4、在这三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请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

(1)自学体会。

(2)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补充介绍三位名人的相应文字)

①出示:“明代著名……《本草纲目》”(第一个事例)

默读这一段,谈谈体会。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在完整朗读中感悟,训练学生的语感。

(设计意图:三位名人的学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理解感悟,既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枯燥,又给了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三、举例延伸,拓展认识

1、过渡:的确,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正是靠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块“顽石”,克服一个个困难挫折,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2、课前我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下面就请你们把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吧。

要求:(1)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

(2)最好能应用我们课本上刚学的词语或名言。

3、找同学上台介绍,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4、教师介绍几位名人及名言,多媒体出示

(设计意图: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要注重课外的学习,即尝试着自己去搜集资料,以此深入课堂学习。)

5、齐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这句,加深理解。

四、质疑探究,体会写法

1、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讨论交流)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基础。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五、自主作业,课后延伸

1、结合本文所学,制作书签,写一句自勉的话,并用彩笔加以美化。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板书设计:

14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齐白石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启示)本文转载

/user1/20780/archives//197658.html

《滴水穿石的启示》语文教研研讨实录 篇七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些现象和事实说明一个道理。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它进一步深化了 “坚持才能成功”这一单元主题。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先由“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入手,提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获得成功”的观点,并以古今中外的名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成就事业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本文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有理有据,适宜体现高年段“篇章”教学的特点,通过领会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内容。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把握文章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等要求要相应降低。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见解,求知欲比较旺盛,好奇心有所增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基本具备了积累、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在阅读中通过重点词句揣摩理解内容的阅读能力还有所欠缺,需要在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想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感悟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缺乏理论基础。这无疑为《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会本课的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掌握抓关键词作批注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掌握抓关键词作批注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2、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八

这一课我是按照下面的思维来教的,与大家肯定有些差异,此文2002年发表于中国教师报,此文也收入我的拙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一书中。请大家批评之正。

这篇课文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建议是这样的(因为笔者对这篇文章研究发现,如果这一课打破传统的方式来教,让学生以实验的方式来学,胜过书本的说教。这里将教学参考书的内容附上,一是告诉教师不要唯教参,一味地按照教参要求来教学,应该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维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二是以便与后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思维的教学之设计对照,以便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性策略;三是为教师构建新标准下的课文如何教的基本模式。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特点,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并借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重点讲述了由这一奇观所得到的启示: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至二自然段为第一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至四自然段为第三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为第三段,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课文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叙述言简意明,对由此所生发的感想写得有理有据。全文层次清楚,前后照应,语言精炼,应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仔细体会。

[教学建议]

·读书指导

首先,教师可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用讲故事的口吻,简要生动地讲述这一奇观,进而揭示“滴水穿石”。再以“我们从这一奇观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发问,既可完整地带出课题,也揭示了课文的重点和学习的要点。接着,让学生带着上面这个问题自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在检查自读情况时,要注意正音,并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在字音上,要特别注意“恋”读 “liàn”不读“niān”,“炽”读“chì”不读“zhì”,“给予”的“给”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ǐ”不读“gěi”。要提示学生注意一些长句中词语间的停连,如:“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要通过教师范读或启发自悟让学生读懂这些句子。

在初读课文后,要进一步读懂课文,领悟思想,学习语言,教师应重点在指导“有感情朗读”上做文章。课文篇幅较长,要避免逐句逐段朗读的刻板程式,应突出重点,抓住联系。就本课来看,对三段课文的朗读品味,可以分别从下面三个句子入手。

第一句:“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在内容上都与“奇观”有关,主要讲了三个要点:一是奇观的样子,二是奇观的形成,三是奇观形成的原因。要能够表情达意地读好这三个要点,可首先抓住上述重点句,通过对句子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这些关键词语的朗读品味,自然地连带出上下文的有关语句,并有意识地强调好这些词句。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递进句组语调的变化以及省略句、问句的读法。这样既突出了语句重点,抓住了前后联系,又理清了行文思路,提高了朗读训练的效益。

第二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吗?”首先,要让学生在前后联系中体会到,这句话用词准确,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前面列举的三个事例所要表述的意思,并明白“顽石”和“滴穿”具体指什么,什么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把课文中写这些名人如何“滴穿”、“顽石”的有关词语(如“走遍”、“不懈努力”、“始终”、“仍然坚持”等)轻重疾徐、抑扬顿挫地读出来,读出对这些名人的赞叹之情。

第三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可先指导学生联系第四自然段有关语句理解“目标专一”与“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与“半途而废”这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读中强调具有正面意义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这两个词语。

·积累内化

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可安排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进行口述。为帮助学生把握住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应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几个要求:①“奇观”引出感觉;②举例证明感受;③得到深刻启示。根据课文内容,每个要点还可以让学生再分细一点,以降低口述的难度。学生练习口述时可先围绕一个要点说,然后再连起来说,对三个事例可让学生任选一二口述。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揭示了“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语言精炼,对学生具有很深刻地警策意义,可布置学生于课外练习背诵。

·迁移练习

一是用“启示”和“滴水穿石”造句。

二是再举一个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实践活动

本篇课文举了古今中外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精神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课文重在说理,所以写例子时,采用的是概括性的语言。可据此指导学生于课外选择课文中提到和未提到的凭着滴水穿石精神取得巨大成功的名人的故事书,认真读一读,进而组织名人故事的汇报演讲,让学生在具体生动、有声有色的故事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题旨的感悟。

·建议本课教2课时。

[参考资料]

《本草纲目》:中药学书名。明代李时珍著,全书共52卷,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以“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形态、栽培及采集方法等;“辨疑”“正误”考证药物品种真伪和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修治”说明炮炙法;“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与功用;“附方”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方剂共1.1万余条。并附有1100余幅药物形态图。内容极为丰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药物学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

另外还有白炽灯、启示、锲而不舍、微不足道、持之以恒、迷恋、孜孜不倦、炉火纯青、成就、半途而废等词语的解释,具体内容略。

如何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维来设计这一课,并使滴水穿石之精神能有效延续?

我们设计的思路如下:

[读题、析题]

引导学生看懂课题,即课题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成语“滴水穿石”,二是“启示”。实质这两部分都是重点。虽然重心放在启示上,但“启示”必须依托“滴水穿石”。这样分析,学生可以初步知道学习这课重点在哪里。

[阅读课文,初步明确课文是怎样写滴水穿石的]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学生可以明确课文写滴水穿石,写了两个内容,一是“滴水穿石”这一自然景观(这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事实,这一事实可以使学生明确这个成语不是凭空而造,而是大自然富予人类的、能启发人的美景。就是因为自然中的许多景观之美,才能产生许多感人的想象),二是写科学家不懈的努力(这是把自然之美与人建立联系,使学生明白道理的写法。这是地球主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巧妙融合,就是这种融合才能激发学生不断努力)。

因此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一定引导学生主动找到这两种形式的滴水穿石,一是物的,二是人的。

[明白文章之理]

这篇文章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学生很容易明白,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坚持运用。引导小学生真正运用,可持续地运用的确很困难。这篇文章最终的目的是达到学生“自我教育”,恰恰这一点,却被教师们忽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仍以传统的方式教,学生所学,不过是那几个字、词,也就是为了考试的那几个词。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这个问题,我们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组织这方面的学习。让“滴水”与学生终身的学习“相联”。

[“滴水”与“终身学习”相联]

这一课的教学,我们可以从原来的课堂教学走出,将此课变为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的活动课,引导学生边做实验,边学习。看“滴水”与自己的“努力学习”是否相联。实验很简单,在学习时,在书桌周围的墙上放一个盛满水的雪碧瓶,到小诊所找到废旧的打吊针的输液皮管,下面放一个空的容器(最好在容器上画上刻度),让滴水与学习同步,坚持下去,看一年中,可以滴几瓶水,自己获得了多少知识。看滴水与自己获得的知识是否“吻合”?(注:实验很简单,贵在坚持,坚持也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

[从这个成语中看科学]

学完这个成语后,学生都能知道这个成语的价值,即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但大多数人认为,高处落下的水撞击石块,每次相互碰撞造成一点损坏,时间长了石块形成凹坑,再加深以至被击穿(这篇课文的作者也是这样认识的)。可科学家们却要验证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科学家们用乒乓球反复和石块相撞,并未见石块有明显的损伤,乒乓球对石块的撞击力比水滴对石块的撞击力要大得多,却不能穿石。可见水滴撞击石块不是穿石的主要原因。

科学家们用每秒可拍摄1500张照片的高速摄影机拍下了水滴落到石上的全过程,然后一张张仔细观察,发现水滴原来是流线型,落到石上后先是形状变扁,而后分散成许多小水滴向四周飞散,飞散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微小的由水膜包裹着空气的气泡,这些气泡表面的水膜由于表面的张力而很快收缩,气泡内的空气由于体积缩小而压强迅速增大。当压强足够大时就冲破水膜体积迅速膨胀,就像一次小小的爆炸,气体形成的冲击使石块受到了小小的损伤,日积月累,终至穿石,这种微型气泡“爆炸”损坏固体的现象被称为“气蚀”。

“气蚀”现象一度是远洋航行的大敌。最初使用螺旋桨推进的远洋巨轮在航行12小时后就发现螺旋桨表面百孔千疮,无法使用,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螺旋桨高速旋转和水相互作用,在螺旋桨表面附近形成大量的微小的气泡,气泡虽小,但气泡内的压强却很大,可达到几千个大气压,无数小气泡破裂时对螺旋桨表面的冲击,使金属制的螺旋桨也显得很脆弱。找到原因后,人们利用改进螺旋桨面形状使之少产生气泡,选用抗气蚀金属材料,在表面加化学涂层等方法大大减轻了气蚀对螺旋桨的破坏。

科学家们用“滴水穿石”的毅力揭开了这其中的秘密,同时克服了气蚀的破坏,并在进一步寻找气蚀现象的利用途径。

虽然小学生对这段文字不可能完全理解,但他们可以知道研究这个成语却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所以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悟出传统式教学无法获取的东西(实质,看完这些材料,可以清楚地看出课文中所说的“滴水穿石”原因是人的直观思考,不是科学实验的结论,所以这篇文章有违反科学之处。因此这样延伸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殿堂)。实质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往往重视的就是最普通的自然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多的获得这个信息,这也是教学的延伸,为了这种延伸的意义扩大,我还为学生准备了“普里高津的事迹”,即耗散结构理论发明过程。

普里高津是比利时具有哲学思想的著名科学家,他坚信世界总是不断向上变化、发展的,自然界应该存在着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规律。他是从一种叫“贝纳德花样”的现象中得到的启示:开水将沸腾前,会出现许多水泡,若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水泡呈六角形蜂窝状的有序状态,其中心液体向上流动,边缘液体向下流动,形成热量的对流,这就是“贝纳德花样”。普里高津发现,这种有序结构必须靠外界不断供给热量才能维持,一旦加热停止,结构就遭破坏。因此,它不同于像晶体那样“死”的有序结构,而是一种“活”的有序结构,要求不断地同外界发生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即“吐故纳新”。普里高津把这种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物质与能量,并且在物质和能量的消散中才能维持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为解释生命现象提供了一把很好的“钥匙”。生命就是通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不断保持有序状态的。因此,生命体就是一种耗散结构。这为用物理、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进化开辟了道路。耗散结构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70年代最辉煌的科学成就之一,普里高津被人们称为“生命热力学的诗人”,并在197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滴水穿石的教学延续]

这篇文章真正延续,反映在全体学生能运用这个启示上,达到这一点,每个学生就能自己“滴水穿石”起来。因此在本次实践活动课后,我还让学生认识“座右铭”一词,引导学生把这个词变成自己的座右铭,让其“监督”自己的发展。另外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告诉学生消除一些认为自己很笨的心理,让学生轻装上阵可持续地学习下去,去“蚀”每个难点。

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科版第七单元快乐读书屋七《滴水穿石的启示》。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原则,采取“读——画——议”联合的方法进行教学。经过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经过画词、画句加深印象,经过议论明白要阐明的道理。使学生了解办事为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气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微不足道”、“持之以恒”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经过剖析一种自然现象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方法。

3、教育学生办事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滴水穿石”现象给人们的启示。学会受一件事物的启发而悟出一定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创设(创造条件)情境,导出课题

(课件出示:水滴击石的实验。)由这个实验,你想到了什么?谁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现象?知道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吗?

【评析:应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创造条件)一种情境,很快就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也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刺激引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

1、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且对不睬解的词语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或查找工具书来处理。

2、交流报告请示,重点读好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刚开始理解课文深刻内涵。

【评析:经过“读——画——议”的方式使学生能很快地排除学习中的障碍,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且也增强了参与意识,变更了学习积极性。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

三、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1、快速读文,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学生分组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哪个自然段是写实实在在的自然现象?哪个自然段是列举的实例?哪个自然段是写作者的体会和要阐明的道理?(生交流报告请示,师结束语。)

【评析:默读是理清层次的最佳方法,在交流的整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

四、细读课文,积累内化

1、学生品读读第1~2自然段。

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滴水为什么能穿石?作者因此想到了什么?尝试把反问句改成报告句。重点研究:“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成为本日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引导学生画出表现3位名人“坚持不懈”、“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句,先读再议,谈出本身的读后体会,并且也可以交流本身知道的部分成功人士的类似案例。重点交流:“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最后取得成功的吗?”这句话,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艰难波折,为有具备“滴水穿石”的精神最后才气取得成功。

3、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

⑴想一想本段是运用什么方法阐明“滴水穿石”的精神?(相比法。)

⑵把揭示中心的句子背诵下来。

4、老师小结。

【评析:本环节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留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提供给学生阐述感悟的平台,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是对学生这一发展主体的尊重,也是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具体落实。】

五、回顾整体,迁移结果

1、联系课文内容联合本身的实际谈谈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

2、本身观察(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考查或调查;清朝官员的名称)一种自然现象,借此阐明一个道理,写一篇随感。

【评析: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需要,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一种说法。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发展和创新本领的培养。本节课老师能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搭建了刺激引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的交流平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本领,学生在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的整个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

板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知道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都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3、课外延伸,积累一些名人故事和成语,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

4、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滴水穿石”是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大奇观。

2、奇观——奇特的景象。

出示图片:力量微不足道的水滴居然能把坚固的石头滴出一个洞,的确是一大奇观了。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导入:那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水滴奇在何处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第一、二两节,你能从课文中读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吗?找出关键的语句,可以作上记号。(学生自读课文)

2.你找到答案了吗?谁先来交流?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一大奇观。

先读句子,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A:接连不断、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持之以恒)

B: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目标专一)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同学们,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送到句子中去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水滴的目标专一,读出水滴的持之以恒。(学生自己先试读)

指名读,评点:冰冻三尺,非一日寒哪!

再指名读,评点:滴水穿石,也非一日之功哪!

④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齐读这几句话。

过渡: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滴水穿石不仅仅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一起读读第二小节的最后一句话。评点:听你的朗读,能让人感觉到强烈的语气,请问你为什么这么读呢?(反问句),你这样读,想强烈地告诉我们什么?(即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这样强烈的反问语气,分明是在告诉我们——(齐读:目标专一而不……)

句子中有两组反义词,你关注了吗?(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鲜明的对比,强调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巨大作用——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

让我们再齐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4)

1.导入:人生果真也是如此吗?为了证明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看老师这里有三幅画像。他们分别是谁?

明代的医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请同学们好好地注视这三位伟人的画像。

他们的成功,靠的。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下第三节课文,在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旁,在自己深有感触的地方可以写上自己的感受。(学生自读)

2.交流1:

(1)他翻山越岭,……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扣住关键词语谈感受)

点评:李时珍不辞辛劳,不耻下问,不顾安危,坚持不懈态度和精神,使他成功了。

(2)在当时,行医是受人鄙视的行业。做医生的父亲为此再也不想让儿子干这行了,可是,李时珍从小立下的志向始终没有动摇过。他的伟大志向,在他写给父亲的一首恳请书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的这首诗——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正是他志向的坚定,目标的专一,打动了老父亲,从而使李时珍在这条路是一走就是数十年,52卷、16部、1892种药物、11000多条药方、1100多幅药物图的巨著——《本草纲目》诞生了。

(3)再读上述交流的那句话。

3.交流2:

(1)还有自己深深崇拜的伟人和自己深有感触的语句来交流吗?(爱迪生)

问: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孩子,靠什么逾越了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呢?

(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对电学的恋恋不舍和自己一辈子的勤奋努力

(2)小时候,妈妈要做阑尾炎手术,使爱迪生萌生了发明“晚上的太阳”的念头。就为选择合适的灯丝,爱迪生就尝试了炭条、钌、铬等1600多种材料,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边人的胡须和头发都用上了。后来,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同学们,仅一项发明,为此就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努力,那一千多项发明的背后,我们又可以看到怎样的付出呢?让我们再来齐读这部分内容。

4.交流3:

(1)齐老先生的画作你们欣赏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出示一组老先生的画)

问:你觉得这些画怎样?(逼真、炉火纯青……)同学们可真有欣赏水平。老师的欣赏和你们有点不一样,老师透过这些画似乎看到了白石老人作画的情景,那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读有关语句(现代著名……炉火纯青的境界。)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数十年——人生苦短,有几个数十年哪,分明就是一辈子呀!;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

5、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6、学生回答后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⑴自己练读、理解、体会。

⑵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结合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滴穿顽石”的意思。“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7、这里,作者举了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课文又举了一个什么事例呢?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这个事例能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吗?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读完了这几个事例,你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么的启示?

2、谈得真好。

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我们时刻铭记这一启示。

2、其实,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这些成语故事,你会填吗?

(出示)绳锯()、精卫()、聚沙()、愚公()

五、领悟写法,扩展延伸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举例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3、布置课外作业,指导搜集渠道:搜集一个事例,可通过阅读、上网等渠道去搜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8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