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优秀9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9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一

1、 教学内容

义务版第八册67~68页《除法的意义》

2、 教材简析

除法是与乘法相反的运算。在前三年半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

和讲减法的意义一样,教材也是通过三道应用题为载体,从除法和乘法的联系概括出除法的意义。教材对1、0在除法算式的特性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其中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部分知识是教学难点,以后在学习分数、约分、比等知识时经常要用到。

3、学情简析

所授教的是四年级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推理、验证、归纳等能力。另外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笔算和口算除法,并会进行简单的验算。所以,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大量的。探索性平台,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学习知识。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理解除法的意义。

(2)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等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5、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6、 教学程序

(一) 在生活的信息中,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1、 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师生相互猜测年龄,得出两条信息;教师今年30岁,学生今年10岁)

2、 通过以上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数学问题?(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3倍)

3、 让学生从这三条信息当中任选两条,并提出一个问题。

(1)学生今年10岁,老师年龄是学生的3倍,老师今年多大?

(2)老师今年30岁,学生今年10岁,老师是学生年龄的几倍?

(3)老师今年30岁,是学生年龄的3倍,学生今年多大?

4、 指明学生列式并计算。

【虽然这部分内容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与教师交流中,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并在出示应用题时改变了以住的呈现的方式,使应用题的出示更能体现出计算来源于实际,并将计算与应用题巧妙整合在一起。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在观察比较中概括除法的意义

(1)观察这三道算式,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①先说出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因数、因数、积)

②再观察二、三两道题说出除法算式中的各数在第一道题中是什么数(积、因数、因数)

③小结二、三两道题相同点即已知什么求什么(与第一题相反二、三两道题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30)与其中一个因数(10或3),求另一个因数)

④归纳除法是什么样的运算。(除法的意义)

⑤师生共同总结除法的意义后,再说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提供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比较、讨论、反思中去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在总结除法意义时,是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去进行理解,也是让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转化。】

(三)在探索中理解难点

【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在学生学习理解时,运用猜测结果——推理验证——归纳特征——举一反三的这样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出示答题卡:

一个数除以1

结果

用除法意义验证

我发现了:

再举例说明

7÷1

5÷1

6÷1

9÷1

10÷1

0除以一个非0的数

结果

用除法意义验证

我发现了:

再举例说明

0÷20

0÷10

0÷15

0÷17

0÷5

一个除以0

猜测结果

用除法意义验证

我发现了

5÷0

7÷0

16÷0

9÷0

10÷0

【学生在解答这两张答题卡时,比较顺利。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只不过加以归纳和整理。其实我在这里设计这张答题卡的真正用意,不仅仅是为了归纳1以及“0除以一个非0的数”在除法中的特性,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突破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一难点。因为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分析推理的过程,特别是如何利用除法的意义进行验算这一方法后,对这一难点理解,就迎刃而解。如10除以0,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的积等于10,再如0除以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0和任数相乘都等于0,所以0不能作除数。并且通过答题卡的出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以便于梳理知识,感受除法意义的价值,同时为第二课时的学习(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验算)奠定基础】。

(四)从练习实践巩固知识

基本练习:

(1)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2)一本书有95页,每页按624个字计算,这本书一共有多少个字?(3)把上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

拓展练习:

判断正误,并说出理由:

(1)任何除以1都得到原数。( )

(2)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按照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六)从质疑问难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什么疑问?

【让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二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习重点

负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

(2)教学例1

出示温度计,请同学们在温度计上分别找到零上16℃和零下16℃。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活动二

(4)教学例2

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活动一:用不同的数分别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1.观察数学书P1的例1图:

思考:

(1)室内和室外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

(2)你能用数学的方法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吗?我想这样表示:

2.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有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3.阅读并弄懂下面两行话

零上4摄氏度记作+4℃,零下4摄氏度记作-4℃,+4读作“正四”,-4读作“负四”,+4可写作4。

活动二:理解正数与负数表示的具体意义。

看例2的存折明细示意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在生活中产生的必要性。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两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究两三位数小数意义的过程。

教学准备:正方形卡纸

教学过程:

一、测量物体导入,了解小数的产生。

1、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一张四边形彩纸,你猜测一下它是什么图形?

2、那只是我们的猜测,怎样才能难我们猜测的结果呢?

生:用对折的方法(真善于思考)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测量

师:怎样测量。

生:四边长度是否相等。(用数据说话更有说服力)

师: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四边形彩纸,那我们就用刚才这名同学所说的测量四边长度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它到底是什么图形。拿出尺子开始吧!把测量完的长度分别写在四边的括号里。(培养学生猜测、验证的数学思维)

师:同学们都量好了,谁来汇报一下你验证的结果。

生:是正方形,边长长度都是厘米。

师:是正方形吗?四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我写在这好吗?

师:有和这名同学数据不同的吗?

师:怎么可能,大家都是正方形,你验证错了吧?

师:你真勇敢,在真理面前,不要向任何人低头。

师: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整数,也有小数。

师:同学们为什么会用到小数呢?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图形边长的时候因为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所以我们用到了小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也运用到了小数呢?

师:你们真是留心生活的孩子,老师这也搜集了一些,谁读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很多情况。引出课题。(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实际。)

大家读得都很准确,在三年级我们对小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在这一节课,我们要研究一下小数的意义。板书。

师:我今天也带来了几个小数,请大家注意看。

师:你们猜接下来老师要写哪个小数。

板书:

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呢?

二、探究一位小数的意义

1、让我们来看这个小和0.1,它表示什么?

师:刚才我们进行验证的那张正方形纸,我们把它看作是1,那这样的2张呢,10张呢?

师:如果想用这张纸表示出0.1这么大的一块,你估计一下能有多大呢?用手指给大家看。

师:这个0.1到底有多大呢,就用你手中的正方形纸画一画涂一涂表示出0.1那么大小的一块。

生:汇报。

师:现在谁能说说0.1所表示的意义?

生: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十分,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是0.1也就是十分之一。

师:只能是正方形平均分吗?

师:所以0.1也就是十分之一。

师:仔细观察这个正方形,除了0.1你还看到了哪个小数。0.9也就是十分之九。

师:怎么得到的呢?

师:那么0.1和0.9合起来就是多少?

师:看这些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呢?

这些一位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

三、认识两位小数的意义。

1、如果要表示0.01那么大小的一块,你会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你们认为是这样吗,谁再来说一说。

师:(教师演示这样的过程)

师:谁来说说0.01所表示的意义呢?表示百分之一。

师:你还看到了哪个小数呢?百分之九十九。

3、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有一百个格子的正方形上涂一涂,自己创造出一个小数来。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涂了几格,阴影部分用小数表示是多少?

师:你创造的小数是多少,猜猜他涂了多少个格子。那空白部分应该是多少呢?

4、用这一环节引出0.4和0.40。区分意义的不同。

这样的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在分法上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四、认识三、四位小数的意义。

1、我们认识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那三位小数呢?四位小数呢?

师:0.001表示千分之一0.234表示千分之二百三十四

师:那千分之31写成小数是多少?

2、我想表示出一个很大的。三位小数,你认为应该是多少?

4、它和谁合在一起才会是1呢?

五、巩固应用。

1、把一米长绳子分成10份,分别用小数分数表示其中的4份。

2、解释下面题中小数的意义。

周末天天去一个距家有0.3千米的超市买了一支铅笔用了0.3元,来回路程共用去了0.3小时。

0.3千米=()米0.3元=()角0.3小时=()分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能够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3、通过观察、测量体验小数与生活的关系。

4、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5、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小数学概念。

2、小数表示形式。

3、理解小数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教室窗户的宽是米;

3、一份汴梁晚报价格是元

4、每度电的价格是元。

5、一棵包菜的重量是千克。

6、奥运冠军刘翔的身高是米,体重是千克。

问题思考:

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需要用小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在读一读这些小数,在读的过程之中,如果有错误,教师当即指导。

问题:

1、这些都是小数,你知道关于小数的哪些知识呢?

2、关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小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这样的设计在于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新授部分

1、米表示什么意义?谁来说说(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完整说:刚才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写成米。谁也来就像这样完整说一说。

师:这就是米的意义。对照板书中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思考后再交流,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反之,一位小数也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问题:十分之五等于多少?等于多少?

我们过去三年级所认识的米、米以及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数,那么1米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

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问:谁愿意再来说说米的意义。学生完整地说出: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就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米。

想一想米表示什么?

重点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

观察:对照板书,那么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得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师:能举些例子吗?现在我们如果将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多长?用分数、小数如何表示?

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得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请再举例。

师:如果将1米平均分成份呢?能再举例吗?

接着学习下面的几个小数:元、元、千克

把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教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归纳:刚才我们分的是1米、1元、1千克等,都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我们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三)练习加强理解

1、读小数:元米千米千克

2、1厘米=()/()分米5角=()元

3、王新买了三本书,价钱分别是9角8分、7角、3元2角。如何表示

四)教学反思

1、认识小数是小学阶段教学小数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中量长度、买东西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小数的内容。

2、本节课教学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是后继学习比较小数大小和小数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接触小数,小数的读和写并不是孩子的难点,让学生借助生活实际去理解小数的意义才是学生的学习的关键。

3、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元、角引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领会到数学源于生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四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⑵让学生经历比的概念的抽象过程,探索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⑶让学生在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比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人,揭示课题

1、板书:认识比。看到比你想到了什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课件呈现例1。

妈妈早晨准备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

3、 可以怎样比较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3-2=1(杯),果汁比牛奶少了1杯,也就是牛奶比果汁多了一杯。

学生:2÷3=2/3,表示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

3÷2=3/2,表示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2/3。

教师小结:可以用除法和分数表示2和3之间的倍数关系,像这样用除法比较得到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比。

二、利用情境,认识比

1、教师示范初次认识比。

像刚才的2÷3=2/3这个算式表示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2/3,用比表示可以这样说:果汁和牛奶的杯数比是2比3。

这里的2是指——(果汁的杯数),3是指——(牛奶的杯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成是2比3。

2、同伴交流,再认识比。

同桌交流:说说牛奶和果汁的杯数比。

3、自学课本,继续认识比。

自学课本,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分别说说2∶3和3∶2中的前项和后项。

小结:顺序不同,比也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4、练一练:课件出示。

5、利用试一试,进一步认识比。

课件出示试一试。

一种洗洁液,加进不同数量的水后,可以清洗不同的物品。下图表示在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时洗洁液与水的比。(蓝色部分表示洗洁液,白色部分表示加进的水)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6、出示例2,认识不同量的比。

例2 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小伟用了20分。分别算出他们的速度,填入下表。

填表;交流求速度的方法,例如小军的速度:900÷15=60米/分;转换:除法可以用比表示,例如: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900∶15,所得的结果60叫做比值。

7、概括比的意义。

回顾、观察板书,引导学生概括比的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8、练习:求比值(明确比值可以是小数、分数和整数)

9、完成试一试,认识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试一试:3∶5 =( )÷( )=( )/( )

填空;说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除法算式或分数中的什么?

注意:比的后项不能是0。区别体育比赛中的比与课堂上所学比的不同。

比的分数形式: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

三、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1、完成练一练1~3。

自主完成练一练1~3,班级交流矫正。

2、欣赏黄金比。(课件演示)

3、读一读:生活中的比,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四、全课总结,合理拓展

我们对比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课后我们可以查资料、上网,去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反思

《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

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书本数学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在本节课教学时我首先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揭示课题,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回顾,使学生认识到用减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的相差关系,用分数或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比又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又一种数学方法。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2、注重知识的自主建构。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较多,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还要学会比的读写、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等,这么多的内容,如果全部由老师教给学生,就会显得多、杂,并且枯燥。在教学比各部分名称,求比值时采用自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用于实际生活。

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

4、激发学生大胆质疑、问答,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大家在挑选商品的时候,一般看些什么?

一、看价签,引出小数

1、课前我知道了你们都挺爱逛超市的,在超市里买过食品、衣服,那么,你们买学习用品吗?我发现有一家文具店,那里的文具又好又便宜,你们想去看看吗?一会大家认真看,挑一件你们最喜欢或最需要的文具的价钱记下来,好吗?

2、看课件。

3、说说你记得都是什么?这些都是什么数?这些都是用小数表示的价钱,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示吗?试一试。

4、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组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一会儿告诉全班同学我们一起来研究。

5、汇报:(师选择板书)

6、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小数,还把他们用分数表示出来了,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小声读读,你们有什么发现吗?(独立思考)有想法了吗?快跟组里同学说一说。

7、汇报:生发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数,除了在价签上见过小数,你还在哪见过小数?举个例子说一说。你能说一说它是什么意思吗?

2、测量。以小组为单位:

(1)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2)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出来。

(3)把测量结果写在记录单上

(主要解决三位小数)

三、小结

1、有关小数你还知道些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

2、小数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还想继续了解吗?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学到这些知识呢?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⑵ 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⑴使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过程,牢固掌握比的意义。

⑵通过自学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通过讨论与合作学习弄清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联系。

⑶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⑵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⑶通过对国情的了解,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忧患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2 、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教具准备:

投影仪、课件,练习纸,学生准备生活中找到的比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导入新课 :

1 、我们六 (1) 班有男生 29 人,女生 27 人。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想什么办法对六 (1) 班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比较?

⑴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人 ?

⑵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 ?

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 ?

⑷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

请同学口头列式,教师板书。

师:从同学们对六 (1) 班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知,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是差比关系。用什么方法?(减法)。另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比关系。用什么方法?(除法)。

2、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如黑板上方是一面长 3 分米、宽 2 分米的国旗,比较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请你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l 、教学比的意义。

、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

师: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求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 3 比 2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 3 比 2 )

扶放启发:请同学们想一想,仿上例(指 3 : 2 ),那么 2 : 3 又可以怎么说呢?

(生说后师板书:宽和长的比是 2 比 3 )

2 、小结:从求国旗的长和宽的倍比关系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应注意的是: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如 3 比 2 是长和宽的比, 2 比 3 是宽和长的比。)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学会了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请同学们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杨利伟承载的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 350 千米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 90 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 42252 千米。”

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 1 )求神州五号运行的速度应怎样计算?

( 2 )题中的 42252 千米 是神州五号行驶的什么? 90 分钟呢?(路程、时间)

( 3 )神州 5 号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42252 比 90 。

3、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

师启发: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比较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除法)又可以用什么方法?(比的方法)那么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又可以怎样说呢?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我们今天学的比跟下面讲的比一样吗 ?

( 1 )第 47 届世乒赛,王励勤以 4 ∶ 3 战胜对手,夺得冠军。

( 2 )篮球比赛甲队以 3 : 0 打败乙队。比赛中的比只是借用比的形式记分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表示的相除关系。

5、自学比的读写法、比各部分的名称、比值。

( 1 )说明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 2 )根据上式,帮助学生弄清比同除法的关系、同分数的关系。

师指着上式启发学生观察比较得到: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号,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6、接着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比的意义(提出如下问题启发):

( 3 )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

( 4 )两个例中的各个比有什么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意义是速度。)

三、练习提高:

找出下面各比,说一说它的意义。

我国人口和世界人口的比是 1 : 5 。

我国国土面积和英国国土面积的比是 40 : 1 。

**年中国人均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比是 2 : 5 。

了解到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

四、联系生活实际,找到身边的比。

1、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比,在我们的身边有比吗?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发现。能解释一下这个比的意义吗?

2、在我们人体之中也存在许多有趣的比,介绍比在生活中的作用。

(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 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呢?比如,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圈。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脚,如果你长大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身高……)

3、你知道在人体中还存在哪些有趣的比吗?给大家介绍一下。

4、你知道黄金分割吗? 1 : 0、618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出示图片:芭蕾舞演员模特……

5、有什么感受?运用黄金分割这个比可以创造出很多更加美好的事物,除此以外,生活中还有一些很有趣的比,同学们以后可以慢慢的感受和发现。

6、联系实际设计的开放题:看谁会动脑筋?

题目:小明今年 12 岁,是六( 1 )班学生,该班共有 42 个学生;小明爸爸今年 38 岁,在保险公司上班,年薪 15000 元;小明妈妈每月工资 800 元,她所在单位有职工 24 人。(看谁会动脑筋,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 年龄比,年薪比,人数比,月薪比等]

四、课堂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第 55 ~ 56 页的内容,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然后让学生质疑问难。

五、布置作业。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上

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2. 会读比、写比、知道比的各个部分名称。

3. 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

沟通比与倍数、分数(百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理解比是一种关系

1、引入比。

(1) 问题:一个摸球游戏,在盒子里要放黄球和红球两种球,要求黄球和红球按4比1,应该怎么放?

方案1:黄球4个,红球1个。

方案2:黄球8个,红球2个。

讨论:8个对2个应该是8:2,为什么也可以说成4:1,你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1个看作1份,4个就是4份,2个红球也可以看作1份,黄球有这样的4份,所以是4:1。黄球个数是红球个数的4倍。

方案3:红球12个、白球3个;红球16个、白球4个;......

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是4:1?

(2) 红球和黄球的比呢?

(3) 小结:黄球个数除以红球个数等于4,黄球除以红球等于1/4。两个数的比其实就是两个数相除,4:1就是4除以1,1:4就是1除以4。

2、认识比的各个部分的名称。

中间象冒号的叫做“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后面叫做比的“后项”。

二、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

1、出示羊毛衫图。

(1) 讨论:从这个2:3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交流:兔毛是羊毛的2/3;羊毛是兔毛的1.5倍;兔毛是这件衣服的'2/5。羊毛是这件衣服的3/5。……

(2)2:3是羊毛和兔毛的比,那么,3:2是谁和谁的比?

2、出示新生儿图。

(1)讨论:这里的1:4是什么意思?

交流:1:4是指新生儿的头长是身长的1/4,身长是头长的4倍。

(2) 如果新生儿的头长是10厘米,那么身长是多少?头长是15厘米呢?新生儿的头长是1米呢?

说明新生儿的头长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新生儿的身高在40到60之间。

(3) 讨论:(指名以为学生)这位学生的头长与身长的比是:4吗?那么你估计大概是多呢?也就是说这个1:4是特指新生儿的。

3、举例。

三、完善比的意义

1、出示:我坐飞机从杭州出发到成都,飞行的路程大约上1800千米,大约飞行了3小时。

(1)你看出了什么?

交流:飞机飞行的速度是1800÷3=600千米/小时。

1800:3,这是路程和时间的比。

(2)我们以前学的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其实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结果就是速度。我们称它为“比值”,这里的600千米就是这个比的比值。

2、出示:嘉兴的特产是五方斋的粽子,花20元可以买4个。

讨论:你看到比了吗?

交流:总价和单价的比是20:4=5元/个。这里的比值就是单价。

四、总结提升

1、 总结

(1)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说说什么是比?

(2) 比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很多知识有联系,你能说说吗?

2、 应用。(机动)

(1) 出示:地球储水量中,淡水与海水的比是4:141。

从杭州坐火车到成都,路程约是2480千米,需要行驶41小时。

今年流行16:9的宽频数字电视。

最新统计显示:我们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约为119:100。

(2)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意思?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2、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让它充实,焕发光彩。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珍爱自己的生命。

2、立志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增强应对挫折的勇气,培养笑对困难、挑战挫折的乐观精神。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增加生命的分量。

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每个同学参与讨论,了解到人生道路上有许多岔路口,如何选择让生命更有价值的道路,让人生更加灿烂。跨越一切艰难险阻,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让它充实,焕发光彩。

教学难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不断增加生命的分量。

教学方法:教授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世界是美好的,她的美好在于有生命的存在。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无数的生命,而且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生命。那么,我们关注过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生命吗?

让学生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引入“生命”这个话题。

(2)欣赏小品

甲:哎,考试又不及格,回家又要挨批了!

乙:是呀,还要家长在试卷上签名,真讨厌!

丙:上学真没意思,活着真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少受点罪。

甲:对呀,现在不是很多人跳楼嘛,就是不想活了。

乙:哇,他们很勇敢哦,连死都不怕!

甲:我听说人死了是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到那里大家还可以再见面呢。

乙:不,那是迷信,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就像一缕青烟飘过,什么都没留下。

丙:对,一死万事休嘛!那是天大的事,人一死,就全都没有了,都痛快!

甲:可是,如果我们真的自杀,死了。多可怕!

乙:你真是个胆小鬼,这么怕死。我可不怕!

丙:其实,人迟早是要死的,每个人结局都一样。

甲:怪不得我小学的一个同学上学期死了,听说是他爸爸不让他打游戏,他一气之下干脆不活了。

乙:哎,反正都要死,死了都一样,如果我跟谁过不去,我也死给他看!

丙:是啊,人死了就没有区别了,不如死了好。

引出死真的好吗?观看flash

《我从11楼跳下去》人生选择的机会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

3、生命的重要,看图片

烈士之死,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了解,死不可怕,关键是为什么而死?

4、生命有多长

游戏,要求:一张画有如下刻度的纸

假如这张纸条的长度代表我们各人的生命从0~100岁,我们来玩个

游戏:A:请问你现在几岁?(前面的撕掉)B:请问你想活到几岁?(后面的撕掉)C:请问一天24小时你会如何分配?(请将所剩下的折成三等份)D:想一想,你有何感想?E:请问你会如何看待你的未来?

教师小结:人生留给你真正的奋斗时间已经不多了,目标的选择是人精神的粮食,他是人在航海中的方向。

5、故事欣赏: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呐?”

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碾它,而后拾起变得又脏又破的钞票。

“现在谁还要?”

还是有人举手。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有贬值。”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甚至被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无论已发生或将要发生什么,其实,你们并没有丧失价值。”

“无论你们的地位是高是低,整洁或不整洁,你们依旧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拥有多少金钱,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取决于我们是否发挥了存在的积极作用,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温暖、希望、创新。”

“要永远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的价值体现也必然各不相同。

6、生命的意义

如何发挥生命的意义,欣赏图片

钱学森、华罗庚、李时珍、伽利略、钱三强、达尔文、居里夫人等,他们的人生为中国、为社会带来了重要的意义。

7、我的生命极有意义

A:学生分组讨论:

1.我的存在有哪些意义?

2.我可以为身边哪些人带来怎样的快乐?

3.我的存在将为社会带来什么意义?

4.我希望我的人生将会在世上留下怎样的痕迹?

B:轮流发表意见并把思考结果写在便条纸上。

C:鼓励一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并在教室做成“生命的意义”专题园地。

8、欣赏《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我问春天的小草

小草轻轻的告诉我

虽然它很渺小

但却为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夏天的小河

小河快乐的告诉我

它虽然有时奔流不息

有时风平浪静

但却能为炎热的夏天

送来丝丝清凉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秋天的果实

果实微笑着告诉我

虽然它的生命即将结束

但却能带给人们收获的喜悦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冬天的雪花

雪花骄傲的告诉我

它的生命虽然短暂

但却在寒冷冬天

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

也为明年的春天蕴酿了新绿

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我问时间老人生命是什么

时间老人和蔼的告诉我

生命是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生命的力量

品质与价值

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它应当属于——所有爱你的人!

生命,属于你有责任为之付出努力的事业;生命,承载着沉重的使命,你有义务,为生养你的父母尽起码的孝心;你有责任为你成长的世界尽绵薄之力;生命于你,意味着体验所有的酸甜苦辣;学会承担懂得放弃,知道珍惜!

四、课堂小结

每一个生命都是美丽的,所以每一朵花都不应该拒绝开放。一个人活着,你的'生命就不再是你的一个人的所有。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保护好自己的生命,以便让其他的生命更好的活着。

也许我们生活的真的很累!累我们也要活着,活着我们就有希望,即使今天没有,明天没有,只要我们这颗追求理想,追求美好未来的心永远不死,总有一天我们会有的!面包会有的,工作会有的,汽车会有的,房子会有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感到活者就是一种幸福!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起跑线,生命的每一次放下,都是另一段生活的起跑线。过去只能代表过去,而示来,是属于自己的。我们其实已经拥有很多很多了,只是拥有的同时,没有发现拥有的美丽不知道好好珍惜罢了!

好好珍爱生命,美好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年轻是我们的酱,坚强是我们的动力,乐观是我们的支柱,勇敢是我们的心态,我们一定会赢在生命的起跑线上的。我们的生命一定会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异彩纷呈的色彩的!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九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53~54方程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及生活经验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3,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五,教学设想

概念教学本来就比较抽象,而且方程思想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又有别于学生一贯的算术思路,因此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知方程的意义,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关注由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尽量直观化,生活化,发挥具体实例对于抽象概括的支撑作用,同时又要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过程。经历从具体-----抽象------应用的认知过程。

六,教学准备:课件,天平,实物若干等

七,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利用学具(简易天平)感受天平平衡的原理。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建立表象

1.认识天平。

2.同学们通过课前的实际操作你发现要使天平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天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

3.用式子表示所观察到的情景:

情景一:导入等式

(1)天平左边放一个300克和一个150克的橙子,天平的右边放一个450克的菠萝

300+150=450

(2)天平左边放四盒250克的牛奶,右边放一盒1000克的牛奶

250+250+250+250=1000

或250×4=1000

情景二:从不平衡到平衡引出不等式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

在杯子里面加入一些水,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要使天平平衡,可以怎么做

情景三:看图列等式

(1)

x+y=250

(2)

536+a=600

直观认识天平

回忆课前操作实况理解平衡原理

观察情景图,先用语言描述天平所处的状态,再用式子表示

先观察天平从不平衡到平衡这一组动态的操作,再用语言进行描述进而用数学符号进行概括从中感悟不等式与等式的区别,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等式的理解

观察课件显示的情景图,小组合作交流用等式表示所看到的天平所处的状态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课前"玩学具"已建立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的质量相等的印象,通过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入等式是为下一步认识方程作好必要的铺垫,同时通过天平的直观性又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通过学生的观察以及对情景的描述并用等式表示,直观具体,生动形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符号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87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