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

发布时间: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篇一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灵活列反比例函数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意见。

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学重点: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构反比例函数模型。

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课本有关市煤气公司在地下修建煤气储存室等)。

2、学生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尝试收集有关本节课的情境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反比例函数图象有哪些性质?

反比例函数 y?k

x 是由两支曲线组成,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少;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二、讲授新课

[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

(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差异网 www.chayi5.com*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此活动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关键是充分运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实际情况,建立函数模型,并且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行为: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和学生最后合作完成此活动。

在此活动中,教师有重点关注:

①能否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模型;

②能否利用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中的现象;

③能否积极主动的阐述自己的见解。

生:我们知道圆柱的容积是底面积×深度,而现在容积一定为104m3,所以S·d=104.变形就可得到底面积S与其深度d的函数关系,即S=

所以储存室的底面积S是其深度d的反比例函数。

104 生:根据函数S= ,我们知道给出一个d的值就有唯一的S的值和它相d

对应,反过来,知道S的一个值,也可求出d的值。

题中告诉我们“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5定为500m2,即S=500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实际就是求当S=500m2时,d=?m.根据S=104104 ,得500=,解得d=20. dd

即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20米。

生: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m,即d=15m,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即当d=15m,S=?m2呢?

104 根据S=,把d=15代入此式子,得 d

S=104 ≈666.67. 15104. d

当储存室的探为15m时,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666.67m2才能满足需要。 师:大家完成的很好。当我们把这个“煤气公司修建地下煤气储存室”的问题转化成反比例函数的数学模型时,后面的问题就变成了已知函数值求相应自变量的值或已知自变量的值求相应的函数值,借助于方程,问题变得迎刃而解,

三、巩固练习

1、(基础题)已知某矩形的面积为20cm2:

(1)写出其长y与宽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当矩形的长为12cm时,求宽为多少?当矩形的宽为4cm,

求其长为多少?

(3)如果要求矩形的长不小于8cm,其宽至多要多少?

2、(中档题)如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窖积为1升(1升=1立方分米)的圆锥形漏斗。

(1)漏斗口的面积S与漏斗的深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厘米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更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师生行为:

由两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可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对“学困生”要提供一定的帮助,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①学生能否顺利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③学生能否注意到单位问题。

生:解:

(1)根据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我们可以设漏斗口的面积为Scm,,漏斗的深为dcm,则容积为1升=l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3000 所以,S·d=1000, S= 。 3d

(2)根据题意把S=100cm2代入S=30003000中,得 100= 。d=30(cm)。 dd

所以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c㎡,则漏斗的深为30cm.

3、(综合题)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要贴瓷砖,已知楼体外表面的面积为5X103m2.

(1)所需的瓷砖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s又怎样的函数关系?

(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加漂亮,开发商决定采用灰、白和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砖的面积都是80cm2,灰、白、蓝瓷砖使用比例为2:2:1,则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

四、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列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1)列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首先应分析清楚各变量之间应满足的分式,即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时,一定要在关系式后面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五、布置作业

P54—55.第2题、第5题

六、课时小结

本节课是用函数的观点处理实际问题,并且是蕴含着体积、面积这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实际情境,建立函数模型,并进一步明确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置于已有的知识背景之中,用数学知识重新解释这是什么?可以是什么?逐步形成考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的图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反比例函数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 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

1、 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

2、 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

3、 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

教学难点

1、 列函数表达式

2、 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作业检查与讲评

二、复习导入

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

我们知道当

(1) 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

(2) 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 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

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

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

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

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 根据矩形面积可知

xy=24,即

从这个关系中发现:

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

2、自变量的取值是x>0.

《反比例函数》教师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记作§5.1A)

第二张:(记作§5.1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其中k为不为零的常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表达式。如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200km,某人开车要从A地到B地,汽车的速度v(km/h)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vt=1200,则t= 中t和v之间的关系式肯定不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式究竟是什么关系式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揭开的奥秘。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反比例函数概念、图象与性质的知识点,通过相应知识点的配套练习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本章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能够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会画出它的图象,并根据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增减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变式探究,正确运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进一步体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教学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反比例函数复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获得问题解决后的乐趣,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并正确运用。

难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反比例函数,通过今天的复习课,希望大家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对反比例函数你了解那知识?

课件展示: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与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有关的问题

课件展示:

忆一忆:什么是反比例函数?

要求学生说出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及其等价形式

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y= 5/x(2)y=x/4+2 (3)y= -5/3x(4)y=-7 x的-1次方(5)y=1/x+4

2、写出下列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们是什 么函数?

⑴当路程s一定时,时间t与平均速度v之间的关系。

⑵质量为m(kg)的气体,其体积v(m3)与密度ρ(kg/m3)之间的关系。

3、若y= 为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

4、若y=(m-1) 为反比例函数,则m=______ 。

(二)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决问题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

2、图象性质见下表(课件展示):

3、做一做(课件展示)

(1)函数y= 的图象在第______象限,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__ 。

(2)双曲线y= 经过点 (-3 ,______ )。

(3)函数y= 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内,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

(4)若双曲线经过点(-3 ,2),则其解析式是______.

(5)已知点A(-2,y1),B(-1,y2) C(4,y3)都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则y1、y2 与y3的大小关系(从大到小)为____________ 。

(三)综合运用(课件展示)

一次函数的图像y=ax+b与反比例函数y= 交与M(2,m)、N(-1,-4)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像写出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三、随堂练习

见课件

四、小结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五、作业:

配套练习22页21、22题

《反比例函数》教师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2、下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自主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提出观察思考要求:

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表同复习的表相比,有什么不同?

(1)表中的两种量是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

教师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

(2)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扩大。

教师追问:这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都是600.

2、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零件总数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

3、小结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教师提问:

(1)表中有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教师板书:每本张数和装订本数

(2)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张数变化的?

(3)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三)比较例1和例2,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2、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3、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

教师板书: xy =k(一定)

三、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2、通过今天的学习,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43页做一做

五、课后作业

练习七6、7、8、9题。

六、板书设计

成反比例的量 xy=k(一定)

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

每本页数×装订本数=纸的总页数(一定)

《反比例函数》教师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含义,经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重点难点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反比例的量。

2、掌握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 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24---26页内容

1、什么是成反比例的量?你是怎么理解的?

2、情境一中的两个表中量变化关系相同吗?

3、三个情境中的两个量哪些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

二、展示与交流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情境(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情境(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

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情境(三)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活动四:想一想

二、 反馈与检测

1、判断下面每题是否成反比例

(1)出油率一定,香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与高。

(3)一个数和它的倒数。

(4)一捆100米电线,用去长度与剩下长度。

(5)圆柱体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6)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7)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

(8)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2、教材“练一练”P33第1题。

3、教材“练一练”P33第2题。

4、找一找生活中成反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

《反比例函数》教师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训练其观察能力及概括能力;

3、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演示,让学生体验到反比例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感受反比例的变化,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准备:20支铅笔、一个笔筒;相关课件;学生分小组(每组一份观察记录单)

每次拿的支数

10

5

4

2

1

拿的次数

总支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什么?

3、练习:课本表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二、小组协作 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一)活动一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按要求认真填写观察记录单。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单的填写结果。

2、引导观察:在填、拿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师:你能根据表格,写出这三个量的关系式吗?

4、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每次拿的支数变化,拿的次数也随着变化,但每次拿的支数和拿的次数的积即总支数总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义(阅读课本,明确反比例关系)

6、如果用x、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积,反比例关系式怎样表示?

(二)活动二:(例3)

1、课件出示例3,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总结归纳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强化练习 发展提高

1判定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们的( )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数一定,每组的人数和组数。

( )和( )是相关联的量。

每组的人数×组数=全班人数(一定)

所以( )和( )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糖果的总数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数和装的袋数。

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生产电视机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

4机动练习:

想一想: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1、你能不能结合日常生活举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和反比 例函数的图象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

反比例函数 的应用

教学程序:

一、新授:

1、实例1:(1)用含S的代数式 表示P,P是 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答:P=600s (s0),P 是S的反比例函数。

(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

答:P=3000Pa

(3)、如果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Pa,木板的面积至少 要多少?

答:至少0.lm2。

(4)、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 图象。

(5)、请利用图象(2)和(3)作出直观 解释,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做一做

1、(1)蓄电池的电 压为定值,使用此电源时,电流I(A)与电阻R()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5-8 所示。

(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你以写出这一函数的表达式吗?

电压U=36V , I=60k

2、完成下表,并 回答问题,如果以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限制电流不得超过10A,那么用电器的可变电阻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R() 3 4 5 6 7 8 9 10

I(A )

3、如图5-9,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60k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3 ,23 )

(1)分别写出这两个函 数的表达式;

(2)你能求出点B的坐标吗?你是怎样求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随堂练习:

P145~146 1、2、3、4、5

作业:P146 习题5.4 1、2

反比例函数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借助正比例的意义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去幼儿园接小朋友,看见幼儿园的老师正在给小朋友们分饼干,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分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人数(人)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11 8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