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发布时间: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练武如何强身健体 武术基本功 篇一

武术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门艺术,它和舞蹈、绘画等不同,但也属于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一项重要项目,也有很多人学习武术是为了防身,但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为了学好武术,有必要首先了解武术基本功,如果基本功没有打牢,则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甚至功亏一篑,那么,武术基本功有哪些呢?下面来看看详细介绍。

武术基本功包括哪些呢?

既然是要联系武术,首先就要设计到一个基本功的问题,如果没有基本功,怎么可能学好武术呢?因此,首先我们要知道武术基本功包括哪些,才能把基本功学好,也才能够学好第二步、第三步的内容,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武术的基本功。

1、 压腿下腰:正压腿、侧压腿、仆步压腿、劈叉、后下腰等。

2、 步型:弓步、马步、虚步、偷步、歇步、仆步等。

3、 直摆性腿法:正踢、里合、外摆、侧踢、后撩等。

4、 曲伸性腿法:弹、蹬、踹等。

5、 扫转性腿法:前扫、后扫、盘扫等。

6、 跳跃:腾空飞脚(二起脚)、旋风脚、腾空摆莲(外摆莲)、旋子、侧手翻等。

7、 技巧性动作:前滚翻、后滚翻、抢背、鲤鱼打挺、扑虎跳等。

如何训练武术基本功呢?

刚开始接触武术的话,少儿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以压腿为主,提高腿部、腰部的韧性度。6-10岁以基本功练习为主:即基本步型步法,可以通过五步拳来练习,深入巩固练习,可以训练“功力拳”、“潭腿”,可以强化训练,使弓、马、仆、虚、歇五种基本步型扎实,稳健。以后无论从事竞技武术还是传统武术方面都会有极大的帮助,动作耐看。

在步型进一步巩固的基础上,要进行腿法的训练,进行直摆性腿法、曲伸性腿法、扫转性腿法、穿蹦跳跃和技巧性动作的训练。

基本功的训练是很辛苦的,万事开头难,压腿这一项,就会使许多人吓跑,因为压腿开始新鲜但腿很痛,枯燥的压腿使得韧带疼痛,有人吃苦不得只得逃离。只有经得起压腿这一关,才能继续训练下去,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压腿很关键,只有压好腿,才能使得韧带松弛,才能使得各种腿法运用自如。压腿是一项长期的训练项目,不仅初学者要压,就是获得武术桂冠的人也得天天练。

遛腿,就是踢腿,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老练家,都必须坚持练习。因为腿是全身的支柱,务必根基牢固,根基不稳,重心不稳,武术就没有练到家。遛腿的作用很大,首先,将腿遛开,筋骨柔软,肌肉不僵,可减少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其次,腿功好利于表现技术动作。腿功好,武术功夫便好,腿功是表现技术的基础。第三,腿功好利于提高拳艺。武术技术多以身体下盘为基础,坚持遛腿,加强腿部力量性和柔韧性,是掌握高难度动作的关键,是提高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从技击角度看,也只有在腿部关节柔韧性高的条件下,才能敏捷而准确的运用各种腿法。

我们要注意训练的方法,安排的时间合理,每周至少可以安排三次(无论早晚),每次训练2小时左右,必须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基本功的训练。注意压腿必须天天练哦,在家里就可以进行。韧带松,踢腿才能幅度大,增加了做各种武术动作的可塑性。

我们还要增强体质和体力,训练武术基本功的同时,我们要练习力和气,刚柔相济,如:扎马步、跑步、倒立、俯卧撑等。

可见,武术基本功是包括很多的,要想学好武术,就得练好基本功,此外,习武之人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切不可过度的练习武术,造成腰肌劳损或其他的疾病,当然,也要保证习武之人的营养,如果营养不良,身体不健康,显然也是很难练好武术的。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篇二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基本功是练习武术的基础动作与方法, 是后续学习具有连续性、多元性、复杂性组合动作和套路的准备, 对武术技术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 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内容, 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利用基本功的练习, 有效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 达到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目的, 并提出建议:提炼武术基本功内容, 做到精、准、简;基本功教学与实战应用相联系并服务于表演, 强化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 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将基本功纳入成绩考核, 强化基本功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武术基本功; 公共体育课; 学校武术;

强身健体已成为当今人们参与武术运动最主要的原因, 是其文化、教育、艺术等理性价值的凸显。学校武术经过一百多年的体育化发展, 已经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其体育属性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是武术传播的重要场域, 高校武术教育的成果是武术运动繁荣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武术在高校中的推广无疑是有收获的, 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机会接触武术, 但从教学质量来看却并不乐观, 学生对武术学习大都是浅尝辄止, 真正愿意学并坚持下去的非常罕见。

武术首先是一项身体运动, 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的支撑和辅助, 武术技术的提高有赖于基本功的累积, 基本功练习不仅可以让武术学习事半功倍, 也是教学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必要手段。高校武术课课时有限,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而武术基本功内容复杂多样,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好基础, 练好基本功, 提高武术技能, 用武术的方法与技术进行身体锻炼, 培养武术兴趣爱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基本功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武术基本功向来有不同的说法, 有学者简单的将其叙述为“身体基本姿势”, 也有学者将身体、心理甚至精神上为武术练习所做的准备统称为基本功。武术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形成的派别,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基本功作为后续训练的基础, 不同的派别就有自成一体的基本功练习方式与方法。如今在学校推行的较多的是长拳, 现代武术运动中的长拳是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查、华、炮、红、少林等具有拳势舒展、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共同特点的拳术统称为长拳。[1]根据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本文所讨论的武术基本功是基于现代长拳的基本功, 是练习武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 是武术基础训练的组成部分。

按参与练习的主要身体部位分类, 武术基本功大致包括:肩臂练习、腰腹练习、腿法练习, 腿功表现的是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功夫;腰功表现的是腰部灵活性、协调控制上下肢运动的能力和身法技巧的功夫;肩功表现的是肩关节柔韧性、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力量等方面的功夫。[2]按动作的功能分类, 可分为:力量练习、速度练习、耐力练习、柔韧练习、灵敏练习。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教程上册》中, 长拳的基本功如表1所示:

2 高校武术课程基本功教学内容

高等学校的武术课程按学生的专业属性划分, 大致可以分为专业与非专业两大类, 专业类主要指为各级各类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专门的武术课程, 非专业是指针对非武术专业的普通大学生开设的各种武术课程。[3]包括必修课程、任意选修、公共选修等不同类别的课程。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所有学生共同的必修课, 目的在于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以适应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中给出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4]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因此武术以其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进入了高校公共体育课。如今,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在大一或大二时都有武术选修课或必修课, 高校嫣然已经成为武术传播的重要场域。

表1 基本功内容及分类

在指导纲要中, 对体育课程的学时学期做了明确要求:四学期共计144学时。平均到每一学期就是36学时, 每周两个学时, 一个星期一次体育课, 但部分高校的体育课只有12周。每个体育项目为一个学期, 按照不同的学校, 武术课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武术技术体系纷繁复杂、运动形式多样, 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顺序性, 基础是一切的起点, 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武术课程, 都绕不开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武术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基本功开始去提高和掌握, 就整个武术学习阶段来看, 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延伸;就一堂武术课而言, 是训练过程的过渡。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个体差异, 且课时有限, 不可能在高校中教授所有的武术基本功内容, 一般包含手形与手法:拳、掌、勾、冲拳、架掌、推掌;步形与步法:弓步、马步、虚步、扑步、歇步;腿法:正踢腿、斜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弹腿、蹬腿。其他的手法、步法、腿法在教授的套路中需要时会有所涉及, 而跳跃、平衡及其他扑跌滚翻的动作几乎没有。具体内容以授课计划为准或直接由老师自身水平和擅长的项目决定。

3 基本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3.1 问题分析

学校武术肩负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 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 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武术的开始, 而实际上, 学期结束就是学生习武生涯的结束。有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 相较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 武术课的课时是较多的。但其复杂的技术体系对个人身体素质各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学生大都是非体育的普通大学生, 按照一周一次课的安排, 遗忘率非常高, 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虽然武术基本功练习始终贯穿于武术课的始终, 其重要性并没有真正被重视, 只是在准备部分象征性的比划, 充其量达到了准备活动的作用, 对于武术技术的提高微乎其微。考试内容仍然是上课的基本部分, 考试以套路演练为主, 基本功作为学习套路的铺垫并不在考核范围之内。

指导纲要中对体育的课时有明确的课时要求, 从政策方面保证了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最低学时, 由于大多数人对于体育认识不足, 体育课在高校整体上仍然处于“豆芽学科”的地位。学校领导不重视, 老师上课敷衍了事, 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 体育没有看得见的成效和成绩, 更加得不到重视, 老师进一步消极懈怠,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 即使学生喜欢体育、热爱健身, 他们也更愿意自己去跑步、去运动, 参与更时尚、更有吸引力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 他们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意识, 也不能归功于学校的体育教育。因此, 体育课虽然看上去有整整两年四个学期的课时, 超过了很多其他公共基础课, 但学生真正学习的时间和效果差强人。

3.2 建议

内容丰富多样是武术引以为傲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也因其复杂性使人望而生畏。基本功的练习可以有效的提高武术技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内容虽然很多, 但存在很多功能和作用部位雷同的类似动作和重复动作, 过多的重复一种运动不仅让学生厌烦疲惫, 更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因此有必要提炼武术基本功最基础、最具代表性、最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动作, 简化和缩小内容范围, 做到精、准、简, 最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及身体素质。

物质生活充足的条件下, 越是文明, 精神上越是倾向于回归到简单的原始状态, 暴力就是根治于人身体的原始状态之一。将武术基本功与实战应用联系起来, 将简单的基本动作寓于实战技术中, 让学生了解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武术的表演价值在武术的工具价值逐渐消逝中得以凸显, 各种形式的套路表演展示了中华武术优雅、和谐、圆融之美, 最大限度地传递了武文化及功夫中蕴含的东方式哲学精神, 武术基本功直接服务于武术表演, 在教学中将基本功的学练与表演衔接, 展现武术的程式化之美,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武术运动。

成绩考核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始终, 具有监督、反馈、检查、调节等多种功能, 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考试成绩是学习效果的直观反映。将基本功作为考核内容, 有利于强化基本功的重要性, 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武术教程。上册。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

[2]靳苏。高校学生武术套路基本功作用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

[3]武冬, 吕韶钧。高等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03) :92-98, 105.

[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13号。

腿部练习 篇三

压腿:

正压腿:面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并步站立。右腿提起,脚跟放在高物上,脚尖向头部方向勾紧,两手扶按膝上。两腿伸直,立腰、收髋,上体前屈,向前向下做振压动作。左右交替练习。

要领:向前向下振压时保持直体,挺胸立腰。经常练习,使前额逐渐触及脚尖,然后鼻尖、下颏触及脚尖

侧压腿:侧对一定高度的物体,左腿支撑,脚尖稍外撇;右腿提起,脚跟放在高物上,脚尖向头部方向勾紧;左臂上举掌心向上,右掌虎口一侧附于左胸前。两腿伸直,立腰开髋,上体向右侧振压。左右交替练习。

要领:与正压腿相同。使头部逐渐触及脚尖。

仆步压腿:右仆步,右手抓握仆腿脚脚面,另一手按膝,上下振动。左右交替练习。 要领:挺胸塌腰,沉髋。

踢腿:

腿部练习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增强腿部肌肉的弹性和髋关节的灵活性。

正踢腿:并步站立,两臂侧平举,两手成拳或掌。左脚向前半步支撑,右脚脚尖勾起向前额处猛踢。目视前方(图17)。左右交替练习。

要领:挺胸直腰,脚尖勾起勾落或勾起绷落,踢腿时收髋收腹,支撑腿挺直,速度要快。

侧踢腿:并步站立,两臂侧平举,两手成掌或拳。左腿向右腿前交叉支撑,右脚脚尖勾起向自己右耳踢起,左手上举亮掌,右手屈肘立掌于左肩前或垂于裆前。目视前方。踢左腿为左侧踢;踢右腿为右侧踢。

要领:挺胸直腰,侧身开髋,踢腿速度要快。

弹腿:并步抱拳,左腿屈膝提起,腿与腰平,脚面绷平。当提膝接近水平时,迅速猛力挺膝,向前平弹,力达脚面,腿与髋平;右腿伸直或微屈支撑,目视前方。左右交替练习。 要领:挺胸直腰,收髋,脚面绷直,弹击有爆发力。

蹬腿:与弹腿相同,唯脚尖勾起,力达脚跟。

软陶基本功练习教学设计 篇四

软陶基本功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探究软陶泥塑的基本造型方法,引起学生对软陶制作的兴趣。

2、教学目标:认识软陶,感受软陶的特点及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欣赏软陶作品,感受软陶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知道陶文化是我国一项悠远的民间艺术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创新目标:在认知和技能掌握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高效的、创造性地完成作品。

教学重点:

对软陶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基本制作方法的掌握。巧妙设计,大胆的、高效的、创造性地完成作品。

教学难点:

对软陶作品的赏析以及对软陶创意技巧的掌握。制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衔接。

教法:

采用知识讲解和技术示范、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把握整个课堂。

学法:

学生采取先欣赏,后激趣;先观察,后练习,再展示的学习方法。

教具的使用:

软陶图片资料、软陶作品、软陶材料、多媒体课件、软陶原料、各种工具。

课堂类型:

欣赏制作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接触一样很好玩、很有趣的东西,它是什么呢?就是老师手里的软陶。当你拿在手里,一定会喜欢上它。 因为用它能做出好多我们自己喜欢的小形象。看看老师的这些作品最吸引你们的地方在哪呢?这些花纹都是用手捏出来的,神奇不神奇?你们想玩一玩吗?

二。新授:学生动手实践,感受软陶的性能。

(1) 现在,你们拿块土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奇特的?

总结:软陶是油性陶土,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做出的形象经过烤制后会变得很坚硬,能成为永久的艺术品。

(2)赏析作品,谈感受。欣赏软陶作品,让学生感受软陶艺术的。无穷魅力。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上面都是软陶作品,你们仔细欣赏一下,看看用软陶能做什么?

三、课堂练习:基本功训练:

(1)搓条练习

下面,老师给大家一些时间自己动手玩一玩,拿块土感受一下。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了,精神可要集中呦!你们能把它搓成条吗?试试看,不用搓的太长。说一说你是怎样搓出来的?用手的哪个部位?在你们动手的过程中,老师也发现有的同学搓的一段粗、一段细,这是什么原因呢?好,接下来把其他两块土也搓成条,尽可能把它搓的粗细均匀,长短整齐。

(2)分段练习

下面,练练大家的眼力,把它们均匀地分几段,老师建议你们最好多分几段,因为这个过程在我们以后的制作中非常有用处。用刀切的时候刀要垂直桌面,不要倾斜同时还要注意安全。说一说你是怎样切出来的?随着制作数量和时间的增多应该提高速度和质量。

(3) 揉球练习

接下来,我们练习揉球。尽可能的揉的圆一些、上面的痕迹少一些。现在,说一说你是怎样揉出来的?把方法教给大家,用手的哪一部分力量?再思考一下有规律的用力揉和随意的揉效果一样不一样?所以揉也需要技巧,有没有这种体会?老师提醒大家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总结方法、积累经验。这样,才能学会学习。

(4)捏型练习

最后,我们来进行捏合,把带有小花纹的软陶块慢慢地捏合在大的圆形软陶块上,仔细慢捏,不要破坏花纹的原有图案,然后整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讨论一下,怎样捏合的效果最好,既不破坏花纹又能让花纹块较好的融合在大圆球里面?

四。小结:

软陶能做好多形象,小到一个发卡、挂件,大到立体造型、壁画都能用它来表现。可以说没有做不到的,就 怕想不到。

五。作业设计(分层布置)

和你的好朋友或者父母合作完成一件新的作品,题目自拟,主题自定。

腰部练习 篇五

前俯腰:

并步站立,两手手指交叉。直臂上举,手心翻上,上体前俯向下,两手尽量贴地。然后两手松开,抱住两脚跟处逐渐使胸贴近腿部,持续一定时间再起立。还可以向左、右转体,两手在脚外侧触地。

要领:两腿挺膝伸直,收髋长腰,以髋关节为轴向前折体。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武术基本功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