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3篇《《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聋哑”、“花港”、“厂徽”等词语,理解“挥笔速写”、“工笔细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与文路;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理解鱼怎样游到心里;感受用词的准确与丰富;抓重点词朗读体会年轻人的画技高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年轻人做事的勤奋与专注。

【学习难点】:

鱼是怎样“游到年轻人的心里”

【教学设计】:

一、谈预习感受,直奔课文关键点

1、预习过吗?在你第一次读到这课题时,感觉怎样?(惊奇、奇怪) 你来读读(指名3、4位)

2、可是预习过课文后,你还觉得奇怪吗?那是什么促使了这个改变呢?就让我们赶紧去细细地读课文,找找原因吧!、

二、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1、首先我们要消灭课文中的绊脚石,看屏幕,

自由认读,指名读,同桌相互读,齐读。

2四人小组分段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角是谁?讲了他的一件什么事呢?(板书:年轻人 观鱼 画鱼)

三、 品读观鱼

1、年轻人是怎样观鱼的呢?(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哦)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反复读出相关的句子。

(1)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a、生:呆呆的静静的

师: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很好,那你来读读。还有不同说法吗?

b、生:非常认真的、全神贯注的、聚精会神的

c、当学生说到不同的感受时,分别读一读,指导个别学生的朗读,齐读。

d, 呆呆的,静静的看鱼让我们体会到年轻人的认真、专心(板书:专心)

(2)这样的发呆只是偶尔的一次吗?那是两次,或者3、4次?你是从那儿知道的?

a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话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出示 齐读

b 师:这句话又让你体会到什么?(恒心)还从这个句子的其他地方体会到什么吗(耐心)

c 带着这众多的感受朗读课文,再一次齐读这个句子

3、两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想象说话

是呀,看鱼看得都忘记吃饭,忘记回家了。因为他是越看越有味道呀!美丽的小鱼也和这位老朋友友好地交流着,金鱼成了年轻人生命的主角,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金鱼从嘴里吐出一串串晶莹的气泡,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气球;有的金鱼扭动着扇形的尾巴,让我想到了大海中优雅的美人鱼,有的……

现在,即使一闭上眼睛,那金鱼的一丝一毫、一举一动都已经映入了他的(心里 脑里),可以说年轻人和这些游鱼已经融为一体,年轻人爱鱼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拿年轻人自己的话说:这鱼已经游到了年轻人的(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过渡:那么还要怎样才能让游到心里的鱼游到纸上来呢?(还要画鱼)

四、品读画鱼

1、 你能从文中找出到相应的答案呢?

2、 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3、 师:现在你能不能也像我们刚才那样从相关的词句中读出你的理解来,说说年轻人画鱼怎样呢?(自己动笔圈一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4、 交流,指导朗读

a、生:非常认真的画鱼。

师:从哪看出来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像绣花)像这样一点一点的,每个部位都不马虎的画画,咱们就称为他“工笔细描”,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的含义(又叫工笔线描,用线来表达人物的形态和神韵)。因为画的细,所以画的速度特别(慢)。谁来读读。

b、生:熟练。

师:从哪看出来的?(很快 挥笔速写:是呀速写速写,顾名思义就是快速的写生)出示:速写的图片。因为画速写,所以画的速度特别(快)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c、生:好(精湛 高超)

连读,读出快慢

五、小结(再读课题)

现在,看到这年轻人一会儿工笔细描,一会儿挥笔速写,慢中有快,静中有动地画出金鱼的每一个动态,画出金鱼的每一个细节。就像小姑娘说的那句话“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之所以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鱼已经游到了青年的心里,现在读这课题还奇怪吗?(齐读课题)

不过,宋老师相信,学完课文后,你们再去读课题的时候,肯定还会有另一种收获!从这个课题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年轻人身上的优秀品质)

【板书设计】:

观鱼 专心 鱼游到了心里

年轻人 耐心

画鱼 恒心 鱼游到了纸上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二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中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

②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3、情感目标: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及忘我的精神,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三、学习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四、学习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大体了解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浅疑“鱼游到了纸上”

1、我们都知道鱼儿生活在水里,可今天呀,有一群活泼可爱的鱼儿却游离了水中,游到了纸。

2、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3、不错,再来一遍。听一听,谁不仅用嘴巴在读,而且也用心在读。

4、真好。想一想,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特别是读到这个“游”字的时候,(在“游”字下标上三角形)你的脑子里顿时想到了些什么问题呢?(学生提问题)

5、下面就让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能否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感悟“鱼游到了纸上”

1、请同学们一边静静地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认真地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

思考:

“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2、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课件出示句子)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①谁来读读这句话?

②小女孩是很惊奇地哦,谁还能读出小女孩的惊奇?

③小女孩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叫起来的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小女孩惊奇的喊叫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去。

3、金鱼能自己游到纸上吗?(不能)那小女孩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呢?

(学生回答)

4、师归纳: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小女孩的话是对青年所做的画的最高赞赏,赞赏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像鱼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

5、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朗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这位青年画技高超的句子。

6、指导理解青年画鱼的认真和熟练。

①课件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7、想象说话

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文中的插图,观察围观人们的动作、神态,想一想他们又会说些什么?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

一位青年望着画上的金鱼赞叹道:“!”

一群孩子拍手叫道:“!”

9、小结:让我们把所有人的赞叹和议论都融为一句话,那就是“鱼游到了纸上”

三、感悟“忘我的看”

1、过渡:那么,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纸上的?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心里的?他有什么秘诀吗?请带着这个问题从文中找答案。

出示课件

①“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生感受)

②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生感受)

3、正是因为青年忘我的看鱼,坚持不懈的看鱼,才让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四、感悟“忘我的画”

过渡:那么,青年又是怎样让心里的鱼游到纸上的?出示课件:

1、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读后生感受)

2、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上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生感受)

3、师归纳:正是因为青年忘我的画鱼才让鱼游到了纸上。

五、感悟“纸上”、“心里”的关系,升华情感

1、小结:

2、格言升华:

3、回归文本

4、达标测试

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篇三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学 陈旭蓉

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实验小学 郝国娟

本课我在练习设计上比较有特色:

1、第一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2、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过程中,凸现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练习到了忘我境界的形象,使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

3、第三题,重在语言的积累。在朗读与抄写中,体会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自主性练习:

一、读句子,回答问题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1、“忘我的境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先认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部分。把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说说,再简要地写下来。

二、读课文,自由分组研讨以下问题后选出发言人全班交流

1、“金鱼游到纸上来啦”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2、“鱼先游到我的心里”是谁说的?是什么意思?

3、鱼“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

三、聋哑青年的外貌是怎样的

他看鱼、画鱼时的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再体会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并选择其中的两三句抄写下来。

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二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首先看是否正确地理解了两句话的意思,再考察对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否理解,是否能对“先”字的含义作出正确的解释。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 魏 铮

出示插图:

图上画着许多人围在金鱼缸旁边,看一位青年画金鱼。

利用插图进行教学:

师:这些人中哪一位是画金鱼的青年?

生:中间那一位。

师:怎么那么肯定是他?

生:他手拿画笔和画板。

生:其他人面带笑容,有的在议论,只有他低着头。

师:哦,从神态看出。

生:周围人都在看着他。

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看出,课文写了青年的外貌,而图上的青年外貌与第三自然段描写的相仿,所以,我认为是他。

师:能读懂吗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从书上的外貌描写看出,可见你非常认真。

生:我从胸前的厂徽看出。

师:你读书真细心。

生:我从他痴迷的眼神看出。

师:你看他画得多投入呀。

师:如果你在旁边看,会说些什么呢

(想象说话训练)

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课本中的插图,它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好助手,又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时机。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多方面作出辨析和判断,理解外貌描写的特征,作用,并由学生入境入情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发出内心的赞叹。进而充分地感知青年内心世界的美好,产生对青年的敬佩之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9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