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设计优秀8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8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一

【学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生动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以读为本。引导读悟表达,释放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未悟就问,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再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地问,大胆地读,大胆地说,教师的作用只是架桥铺路,点拨启导,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追求在多元互动中的和谐发展,在活力释放中撞击出课堂教学生命火花。

【预设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体会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全神贯注的写法。

【重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预设流程】

一、名言导入,质疑揭题

1、出示名言,细读质疑: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

⑴ 指名读句子,质疑。

⑵ 随机揭题,板书课题。读题。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自我检查生字词。

2、生字词检查:

指名读,正音。提醒注意“莫名其妙”。

理解“挚友”,借助词语手册理解。

随机了解两位名人。引导搜集资料。《词语手册》(资料袋)欣赏作品。

3、在题目前后加些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随机板书。

4、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罗丹工作室,去感受罗丹工作的全神贯注。

三、围绕专题,重点研读

1、默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一个句子,用心读读,圈圈句子中的最能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的词语,并在句子旁边作作批注,写上你的理解与感受。

2、交流研读,品悟重点句:

句一: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⑴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⑵ 找出一对反义词,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在干什么呢?联系平常写生想象。

⑶ 还有一对近义词,我们也想像一下:他会跟谁说话呢?说什么、吵什么呢?

⑷ 补充空白,想像说话:只见罗丹一会儿皱着眉头说:“_________”;一会儿捋着胡子说:“__________”;一会儿说:“__________”。(练笔)

⑸ 加动作、神态感情朗读:(对着塑像)

从这些动作和神态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朗读表现。

⑹ 练习朗读。可加自己的想象读。自我评价读──同学评价读──齐读。

小结:

听着你们的朗读,如见其人哪,在这个过程中,他想到旁边的茨威格了吗?还忘记了什么?

句二: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⑴ 齐读,再读这句话,用心去读,能否从句子中分别读出两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和状态的字。

① 理解“醉”,“痴”的含义,连在一起说“如痴如醉”,从这两个字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② 他忘记了朋友,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真是“浑然忘我”啊,那是不是什么都忘记了呢?

③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联系实际体会说说。

⑵ 指导朗读。

⑶ 罗丹塑像修改完了,他该想起旁边的朋友了吧?指名读第3自然段。茨威格莫名其妙,你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⑷ 再齐读句子。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塑像修改完了,为什么还用湿布盖起来呢?(讨论体会)

2、看到这里,对于罗丹,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3、再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理解。

4、联系实际理解。

5、讨论学习写法。

6、课外练笔,延伸阅读。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修改塑像  如

《全神贯注》的优秀教案 篇二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罗丹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座仪态端庄的女像。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茨威格怕打扰雕塑家工作,悄悄地站在一边。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茨威格莫名其妙,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4、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拓展带文,进一步加深对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品质的了解。

教学难点:

课内练笔,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理解质疑。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执着、求实的科学家伽利略,这节课,我们再认识一位法国大艺术家,(出示罗丹图)他的名字叫——罗丹。他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在他身上我们又能受到怎样的启发?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30课全神贯注。同学们,对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谁来谈一谈?带着你对词语的理解,再读课题。

二、读链接语,明确任务。

1、这是一篇略读文章,首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链接语,看一看,这节课的学习要求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找一找,画一画。

2、师:来,同学们交流一下,链接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生交流。

3、明白了学习要求,下面我们就一起完成第一个任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要求,了解学习任务。为下面的独立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思路,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了解】

四、研读感悟,交流展示。

(一)研读感悟。

师:同学们,你看因为我们读书全神贯注很快就把第一个学习要求完成了,真棒!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个任务:(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开始吧!有的同学已经画完了,大声的把你画出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课文的链接语,自学课文,找到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并放声读一读,简单谈体会,读出理解。

(二)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地句子大家都找到了吗?来,谁来交流一下?

句子一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lū)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预设生1: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生读),这句话能看出罗丹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他自言自语完全沉浸在工作中,这就是全神贯注。

2、师:同学们看屏幕,对于这句话,(出示课件)他说的有道理吗?谁有补充吗?那他的朗读是否把这种理解表现出来了呢?谁能再来试着读一读。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用手势带动学生)

还有哪些句子能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我们继续交流。

句子二

他把地板踩得吱(zhī)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1、预设生2:大家看这句话——(生读)罗丹因为有了灵感,所以很激动,他开始认真修改,忘了时间,忘了一切。

2、师:说得多好,掌声送给他!但是,他读得怎么样?好,谁能比他读得好?好一个全神贯注的罗丹。来,我们男女生合作来读这句话。来,女同学先来,男同学(手势)

继续交流!

句子三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了下来,对着女像痴(chī)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预设生3:大家看这句话——(生读)罗丹把整个世界都忘了,他对修改后的作品很满意,傻傻地笑了。

2、师:是啊!多么如痴如醉!多么全神贯注啊!来,一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多么陶醉的罗丹啊!来,三组。(手势)多么让人敬佩的罗丹啊!来,我们一起读!

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呢?来,继续交流!

句子四

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suǒ)。

1、预设生4:生读,罗丹把朋友都忘了,罗丹自顾自地走了,差点把好朋友都给锁在屋里了。

2、师评价:是啊,真是太投入了。

句子五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1、预设生5:生读,罗丹把朋友差点锁到屋子里了。

2、师评价:是啊,把身边的朋友都忘了,这就是“全神贯注”!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一次次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中,学生透过对重点词句的解析,多角度、多层次地与文本相互走进,视界融合。】

(四)学习最后一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找到了描写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并且通过入情地朗读,走近了罗丹,走近了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面对这样一位大艺术家,你想说点什么,你呢,你也来谈。想想罗丹,再联系我们自己,你又想说点什么?

小结:是啊,我们做一切事都应该全神贯注,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正和大家一样,茨威格亲眼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时,深有感触地说——(齐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受到启发——自己平时学习时也应该全神贯注】

(五)总结写法。

1、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出示所有的句子)认识了一位全神贯注的。艺术家,现在,我们再来联系这些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这位大艺术家的形象会这么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对,是啊!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多么形象的动作描写啊!(板书)同学们再看,你还发现了什么?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这又是什么?对啊!这是生动地神态描写。(板书)还有吗?语言,是啊!这一句是语言描写。

小结:是啊,文章不是无情物,细致、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能凸显人物的品质,能把人物写得生动、鲜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罗丹之所以全神贯注,是因作者围绕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表达出来的,并为学习拓展带文的方法做进一步的引导。

五、以文带文,拓展阅读。

1、师:下面,我们就向刚才这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品读第二篇文章《罗丹与巴尔扎克雕塑》,(出示要求)找出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看看,借助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罗丹又会有哪些了解?

2、学生读文章,画句子。

3、交流

同学们读的真认真,你找到了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了吗?

预设生1:我找到了对罗丹的动作描写:(读句子:罗丹的眉头立即蹙紧了,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只见他不声不响,用手拍着脑门,在工作室里来回踱个不停。突然,他操起身后的一把大斧,冲向雕像,没等几个学生反应过来,罗丹已经砍断那双“奇妙而完美”的双手。)的确是一个追求完美的罗丹,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来,我们一起来读。)

预设生2:我抓住了对罗丹的语言描写(几个学生一下子惊呆了:这时,耳边响起了罗丹急促的声音:“这双手太突出了,它已经不属于雕塑的整体了,所以我不得不把它们砍掉!”)通过这句话,我知道——(重视作品的整体,师是啊!这种精神可以说是精益求精。)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又看到了罗丹“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崇高品质。

【设计意图】围绕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有意识地选取《罗丹与巴尔扎克雕塑》,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再带一篇,既加深了学生罗丹东的了解,又进一步感受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六、总结写法,小练笔。

1、师:同学们,短时间内我们品读了两篇文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读文章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指板书)描写的句子,能深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同样,我们写文章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这样才能把人物写活。同学们,你有没有敬佩的人,下面,我们就来个小小的挑战(出示课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中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写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把人物的品质表现出来。敢挑战吗?

2、谁来交流你的描写?师适时点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发挥教材培养学生作文技能的例子作用,让学生凭借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学习作者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构段成篇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养成作文的熟练技能。

七、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读书时,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指板书)了解人物,走进人物。通过刚才的小练笔呢,我们又学会了写作时怎样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把人物写活。课下,请同学们仿照今天学习的两篇文章把你心中的人物写完整,写具体。希望,你笔下的人物也会像罗丹一样给大家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完善课内练笔,让学生养成作文应认真写完的习惯,并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致斟酌,写好自己的习作。

教学反思:

《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作者的编写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作风;二是初步学习透过描述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一、本组训练的重点是: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资料,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述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透过具体的事例来描述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因此我是这样设定教学目标的: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体会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透过语言、神态、动作描述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找准切入点,达成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透过人物言行体会罗丹如痴如醉工作的情景,进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课文第二自然段叙述“罗丹一会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反映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情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段。

思考到本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正好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体会如果透过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中也有所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找哪些句子里看出罗丹的全神贯注,而是从他如何修改女像入手,让学生在感受他的语文、动作、神态中去感受他的全神贯注,也从一个侧面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不足:

1、对于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调整,比如说让学生想象说话写话的时候,写完了,老师和学生来进行对话,当我们在争辩的时候,说到第三句,学生立刻停住了,当问及为什么时,他说到老师只要求写三句话,说完三句就好了,说明学生没有完全投入到争辩中去,而是完成一件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在设计教案时,如果加个省略号是不是会更好呢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了。

2、对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还不够系统

略读课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潜力,训练和帮忙学生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本课教学中,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没有体现出来。这也是我困惑的地方,我们能够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

《全神贯注》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始末。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

(2)抓住罗丹工作时的语言、神态和动作,通过讨论感受和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人物的形象与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这位著名的雕塑家产生敬仰之情。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精神,培养一丝不苟的作风。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伽俐略在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执著、求实的精神。今天林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另一位有名的人物。他就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的126页,看看罗丹的资料。

罗丹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雕塑家,那么他在艺术创作中又表现出怎样的精神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全神贯注。板书:全神贯注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通过找“全神贯注”的同义词来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3、倒叙质疑。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齐读。

“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读了这一段,你们有什么问题想知道吗?或老师质疑(“这件事”是指什么事?我从罗丹的工作室里学到了什么?)从而吸引学生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不理解的字词作个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加以纠正。

3、以指名读、开火车、小组读等方式认读生词。

三、精读品味,讨论解疑。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塑、诞、露出

3、谈谈读后的收获。

(1)汇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四、读议结合,赏析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出示投影)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作者抓住了罗丹的动作和语言并善用比喻和想象来说明他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作者抓住了罗丹的神态来说明他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动作描写,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神态描写,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要求读出抱歉的语气。)

3、引导多次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这两句话是茨威格对这件事的感触。他亲眼目睹了罗丹对艺术的执著和浑然忘我的工作态度,深受启发,进而明白了人类的一切工作要想做好,都应该像罗丹一样全神贯注。在学校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要想把工作做好,获得成功,还要靠这种持之以恒,不懈追求的精神。所以茨威格说比许多年在学校学到的还要多。)

五、升华情感受,课外延伸。

1、小组交流:你从罗丹身上体会到什么呢?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帮助。

六、总结全文,指导小练笔。

1、教师总结并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2、模仿课文的第二段,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3、展示小练笔。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的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认识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通过人物言行等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点难点:

1. 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 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伽利略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著、求实的精神。下面这篇课文讲的是雕塑家罗丹的故事。你对罗丹有哪些了解呢?(学生简介罗丹生平。)今天我们学习的《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又表现了罗丹怎样的精神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

1.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里最能表现罗丹的全神贯注?把有关语句画出来。

3.读有关的句子,说说体会和感受。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1.字音。

不禁(读jīn) 痴痴地(读chī)

2.新词。

(1)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文中指罗丹在修改女像的过程中如痴如醉、浑然忘我的工作状态和执著精神。

(2)端详:仔细地看。文中指在茨威格拍手叫好,认为是杰作的情况下,罗丹仍对自己的作品仔细地观察,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仪态端庄: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重。文中用来形容罗丹塑的女像。

3.主要内容。

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来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在的事。

4.文中表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出示幻灯片。)

(1)罗丹自己端详一阵……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茨威格已经拍手叫好的作品,可罗丹仍不满意,他仔细端详着,还自言自语地找毛病,并马上修改。可见他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2)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手不停地挥动……

罗丹的工作太投入了,你看他上前、后退、叽哩咕噜、眼睛闪光、踩得地板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可见他已经达到忘我的地步,把全部情感融入其中。想想他可能还会说什么,做什么,还会有什么神态。(这样更好点儿,这儿还不行,不错,摇摇头,满意地微笑……)

(3)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罗丹这么长时间专注地投入工作,最后终于满意,表现了他的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

(4)罗丹径直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因为罗丹太投入地工作,竟把自己的客人忘记了,体现了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

(5)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就应该全神贯注。

在学校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在罗丹这里他学到了做好工作的一种精神,那就是持之以恒、不懈追求、忘我投入。

5.罗丹认真执著、忘我投入的工作热情令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部分,再来体会体会。

五、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2.课文是怎样把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表现出来的?

(1)抓住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人物。

(2)运用比喻、联想,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3)词语运用得准确、恰当。

3.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听。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思 想者》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指名两名学生说说。)

2、指名两个学生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

3、老师介绍这幅图: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思 想者》,罗丹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青铜时代》《思 想者》《雨果》《巴尔扎克》等人物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这座《思 想者》就塑造了一个正在全神贯注思考的思 想者的形象。

4、其实,罗丹自己就是一个对艺术创作全神贯注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他(板书:全神贯注,提醒“贯”的笔顺。),请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全神贯注地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说的时候用上“全神贯注”这个词语。

3、指名两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研读课文

1、“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看法或理解。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学生读出来。)

3、研读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精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这些句子。

句一: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大家自己读一读。

(2)想想: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在干什么呢?

(3)想象一下:他会跟谁说话呢?说什么、吵什么呢?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出罗丹当时的样子?

(6)教师范读。

(7)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8)听着你们的朗读,仿佛见到了当时的情形,这时候,罗丹想到旁边的茨威格了吗?罗丹这个时候已经——

句二: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2)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请你找出来。

(3)什么是“醉”?什么是“痴”?

(4)老师查了查字典,在字典里,“痴”有这几种意思(出示“痴”的解释),请大家看看,在课文中“痴”字应选择哪一个?为什么?(5)像喝醉了酒一样,痴痴地,这就是“如醉如痴”(板书:如醉如痴)。罗丹修改自己的作品已经如醉如痴了,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6)是啊,(补充说话)这个时候,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 。

(7)就让我们再如痴如醉地读一读吧。

句三: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1)“径自”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2)(出示原句和改句)老师把“径自”和“随手”两个词去掉了,看看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3、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罗丹的精益求精

(1)这座让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的塑像在修改前到底怎么样?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找到一个词语来说一说。

(2)既是一件杰作,罗丹为什么还说有毛病,还要修改?

(3)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精益求精)

4、体会茨威格的话

(1)是啊,正是因为罗丹对自己的创作精益求精,永不满足,全神贯注,所以,茨威格被罗丹遗忘,他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更加理解罗丹、敬重罗丹、钦佩罗丹,他觉得自己从罗丹身上学到了很多。

(2)(出示:“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齐读这段话。

(3)茨威格到底学到了什么?

(4)茨威格说得多好啊!我真想把它作为一句名言积累下来(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茨威格),通过学习课文,我自己也写了一句属于我自己的名言:(出示: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就一定能成功。——尹红艳)请大家一起读读茨威格和尹老师的名言。

请大家也试着写一写自己通过学习课文获得的感受,那也可以成为你自己的名言呢!

全神贯注 篇六

每次妈妈带我去新华书店,我都会习惯性地走向二楼,这次也不例外。

我不用费多大力气,便找到了我喜欢的那种类型的书。拿了本《笑猫日记》就迫不及待地坐在椅子上看了起来。妈妈见我坐在那看书,就放心地去附近找她自己看的书了。我捧着《笑猫日记》专注的看着,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只笑猫,跟着书里的故事情景,一会儿笑,一会儿沉默不语。周围人来来往往,都没影响到我。我只管自己在书的自由王国里自由遨游。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突然被人重重地推了一下,把我从书里拉了回来。原来是妈妈。妈妈看着我如梦如醒的样子,笑嘻嘻的说:“我叫了你好几声,都不回答我!”我生气的说:“你吓了我一跳,我正专心致至看书呢?”妈妈说:“时间不早了,回家吧,下周再来。”我看看手表,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这么晚了啊,我是真看入迷了。”

我依依不舍的放下书,回想着刚才书里的情节,忍不住又笑了。

全神贯注作文 篇七

不计其数的名人都是靠全神贯注而成功的,例如罗丹。齐白石……还记得斯蒂芬。茨威格曾经说过“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关注。”我深有同感,我的父亲就是一个全神贯注的人

再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一缕缕月光似锦缎般给世界万物蒙上了圣洁而神秘的灰亮光点,仰头一瞧,一弯月牙飞升在云端,像一个害羞的姑娘红着脸蛋羞滴滴地拿起手帕遮了遮脸蛋。我们幸福美满的一家坐在车中,谈天论地。我在车里有说有笑,不亦乐乎。一下子看见了反光镜中的父亲,只见他一脸严肃,紧紧地盯住前方,眼珠像是要蹦出来一样。我不解地挠着脑门儿,嘟起嘴:“爸爸。爸爸!爸爸……”妈妈连忙阻止,把我往后一拉,皱起眉头,举起手指放在嘴边:“嘘……爸爸在开车。”我似懂非地点了点头,坐在一旁。

只见父亲神色严肃,金锁眉头。手紧握方向盘,两只脚轻轻地,像片羽毛似的放在离合和油门上。父亲一会儿减速;一会儿而加速;一会向右猛打方向盘;一会挂档匀速前进。他也一会儿皱皱细眉;一会儿吁了口气,身体“软”了一点儿;一会儿直出粗气,向斗红了眼的红牛;一会动作快的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有多急,一会儿猛踩刹车,使劲鸣笛,“呜――呜――”鸣笛声响彻夜空,一会父亲有若无其事的开着车。突然眼前一片乌黑,爸爸他连忙将车大灯开启,镇定自若毫不慌张,原来是一个长长的隧道,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父亲额头冒出密密的汗珠,握着方向盘的手暖烘烘的,却没有用手擦擦细汗。因为山路狭窄,转弯处遇上了堵车,他急忙手刹加脚刹。父亲拂了拂汗水,还好堵车时间不长,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亲戚家。

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应该全神贯注,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件事。”这让我受益无穷。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八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贯”字可要注意啦,上面部分要和“母”字区分开来。师范写,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3、同学们写得都很认真,精神高度集中,这就是“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

1、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同学们想读读吗?生自由读文。

2、识记生字

邀 挚 仪 咕 痴 锁

3、整体感知

(1)出示:“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这话是谁说的?藏在课文的哪一段?

茨威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触呢?了解了这个故事大家就会明白!

(2)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写了谁全神贯注的事?(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

大雕塑家,“大”是什么意思?

出示资料、图片,了解罗丹以及他的代表作。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地干什么?(修改女像)

修改怎样的女像?书上找出句子。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仪态端庄的女像时,发生了一件怎样有趣的事情?指明说完整:————————————————————,竟然————————————。

把挚友给忘记了,说明什么?

三、品读课文

(一)生找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

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去寻找罗丹全神贯注的表现。

自由读课文,自由找句子,把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画下来。你认为哪句最能体现他全神贯注地工作,你就在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二)交流

(1)、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端详”什么意思?

茨威格看到那座仪态端庄的女像时,不禁拍手叫好,向罗丹祝贺。朋友祝贺的祝贺声中,他仍然能找出不尽人意的地方,说明什么?

你能找出描写罗丹动作的词吗?除了动作描写,还有什么描写?(语言)

师:从动作和语言当中,我们体会到了罗丹的全神贯注。  板书:动作\语言

(2)、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的争吵。

你体会到了什么?(聚精会神)

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他在干什么?(观察、端详、修改)

根据学生回答,师随机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他上前是——(看细微的毛病),他后退是——(为了整体),向前往后都是为了——(把塑像修改得更完美)

他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也许?也许是?

他可能会说什么?也许?也许?也许?

(生1:罗丹说:到底用什么样的办法修改才好呢?

生2:罗丹说:为什么我修改多次还这么难看?

生3:罗丹说:笨死了,笨死了,刚修改好这里,那儿又给改坏了。生4:罗丹说:这里行了。不,这里还得修改。

生5:罗丹说:如果人们从远处看我这个雕像,会怎么样?)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的争吵。

他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罗丹想:怎样改这个雕塑才能改得更好呢?对,我终于找到最佳的修改方案了,就这样吧。

生2:罗丹想:如果改好了这里,那里又会出问题;可是如果不这样就会更难看,怎么办呢?

师:他不仅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他还在反复推敲呢!板书:反复推敲

师: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神贯注的罗丹。板书:神态

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把自己带进课文会读得更棒,谁再来试试?齐读句子。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时怎么样?(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课文为什么要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呢?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写“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不好吗?为什么?(课文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时间由短到长,步步加深,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太慢了、太长了。作品那么一点儿毛病,竟用了那么长时间。这就从侧面突出了罗丹全神贯注、认真工作的忘我精神。)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这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罗丹真的喝醉了吗?这个“整个世界”是指什么?想一想,是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吗?他的眼中只有什么?

生:是除了修改女像这件事,所有的事情都不在他脑子里。

师:所有的事情,其中也包括他刚刚请来的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明他工作专注的程度。这就叫“全神贯注”。

他看着女像痴痴地微笑,他会想什么?

如痴如醉的罗丹真是工作到了忘我的境界呀!谁来读读这句话?板书:全情投入

(5)、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径自“什么意思?(“径自”是表示罗丹修改完作品,自己直接拉上屋门走去,没绕道,也没看一下周围)

说明了什么?(沉浸于工作中,眼里只有女像。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已经到了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的程度了。)

(6)、茨威格莫名其妙,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这个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三)、小结

1、刚才我们找出的句子中,出现过“全神贯注”这个词语吗?为什么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罗丹的全神贯注呢?作者抓住了哪几个方面来写他的全神贯注?(动作、语言、神态)

2、罗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学习最后一段

茨威格和你们想到一块儿去了,后来他回忆说——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你认为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学到了什么?再读句子。

三、总结全文

1、把这个故事牢牢地记住,把茨威格的话牢记心间。

2、课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全神贯注》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11 9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