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阅》教学设计(3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差异网的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检阅》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检阅》教学设计 篇一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师:你们看见过检阅的队伍么 现在老师请大家看几个检阅片断,看完之后,告诉大家,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3,学生看幻灯片,自由谈感受

4,师:是呀,要展示给大家看,展示给国家领导人和外宾看,当然要挑最棒的参加检阅。今天,我们就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请你们翻开书第14课。

二,交流反馈,初步感知。

师:课前大家读课文了么 那我就来检验一下吧。

1,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指读,齐读。

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文。

3,交流体会。

4,相机板书"博莱克",指导书写"博"字。

指名板书: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指导书写"棒"字。

相机出示检阅的场景,体会检阅的隆重

(多媒体出示这两段话)

师:谁来向我们介绍介绍这次检阅 让我们感受一下检阅的盛况。

指读,评读:你有没有好的建议给他

学生评价。

师:假如你是一名观众,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生谈感受。

师:好。请你再来介绍介绍,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生读,齐读。

三,走进故事,深入感知。

师:在这一次盛大的检阅中,博莱克和儿童队员们以他们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观众的称赞,他们是这样说的:

生看板书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观众为什么称赞他们呢 难道仅仅是因为队伍走得整齐么 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先走进博莱克,去体验一下,他"棒"在何处。谁来把博莱克参加检阅时的情景展示给大家

(一),走进博莱克

1,一生读。多媒体出示带有画面的文字。

师:我们都来认识认识博莱克吧。

2,生自由读。

师:看,这位小伙子就是博莱克。看着这拐杖,这高扬的头,这挺起的胸脯,你想对他说句什么话呢

3,学生自由表达

师: 博莱克真的让我们佩服,那就让我们把他介绍给所有的人吧!

生齐读。

师: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4,拓展说话

a,我仿佛看到了博莱克在训练,他跌倒了又爬起,爬起来再跌倒。但一直在练习。

b,我看到他的头上流出了很多汗。

c,我看到他的衣服都磨破了,同学们对他说:"博莱克,休息休息吧。"但他没有停下来,还在练习。

……

师:你不仅看到了,而且还听到了他们在说话。好!同学们,这一幕幕镜头,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的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板书:自信 坚强)

生齐: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让我听到你发自内心的称赞!

生再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二),走进儿童队员

1,学习2-9段

师: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们呢 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 让我们走进检阅前的那次讨论中,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就明白了。

a,(出示课文2——9段)读片断

b,读一读,完成以下题目:

联系上下文,想想,"棘手"的意思是什么

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指 .

因为 ,所以他们感到事情很棘手。

因为 ,所以大家感到很为难,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师:从哪感受到大家的为难

d,出示第6自然段,指导朗读。

师:是啊,这一段有5个问号,多为难哪。谁能把你的为难传递给大家

生读。

练习说话,体会情感

师:这我就不明白了,博莱克左腿截肢,很不适合参加这次检阅,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么 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为难么

我们来模拟一下这个情景。谁觉得自己能说会道,愿意承担起劝说博莱克的任务 (随即点了三名同学)剩下的同学和我就是博莱克,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劝说的。

学生劝说

师:博莱克伤心了,绝望了,自卑了。这可怎么办呢 队长,队长在哪里呢 你可是儿童队的核心啊!你有好主意么

学习"队长"的话

指名说,并出示队长的话。

师:这么好的主意应该怎么说 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说 (洪亮)

生再读。

师:队长的话音刚落,马上有一个队员接口说——

学习"队员"的话

指读: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你为什么这样说 (激动)

生说(很激动的样子)

拓展说话

师:同学们议论纷纷,吉恩说——.

师:约翰说——

师:珍妮说――

师:是啊!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大家都夸队长的主意好,但好在哪里呢 我怎么不知道 谁来帮我解决这个疑问

师: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受到自己和普通的儿童队员是一样的,这就是队长主意的高妙之处。我知道博莱克也明白大家的良苦用心,所以,他在队伍中走得那么出色。我们再来看看检阅队伍中的博莱克。(出示:在队伍的第一排……睁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师: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呢

生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师:博莱克成功了!儿童队成功了! 所以,观众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们。一群多么优秀的孩子,一个多么优秀的博莱克呀。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国庆节的检阅场景,去体会博莱克的自信与坚强,去体会队员们的关爱与信任!(齐读第10自然段至完)

1,师生配合朗读。

师:读完了课文,我相信,这次检阅会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中,会永远铭刻在博莱克的记忆中,也会永远被我们所牢记。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也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此时此刻,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表达。

板书设计:

14,检阅

博莱克 这个小伙子真棒 自信 坚强

儿童队员 这些小伙子真棒 关爱 信任

检阅教学设计 篇二

一、 导入交流

1、揭题,

今天,学习14课《检阅》,板书课题。

交流对“检阅”的理解:刚才,我们观看了《中国世纪大阅兵》录像片段,你对“检阅”有了什么了解?指名交流后,

师概括:国家领导人或贵宾亲临现场,检验军队或群众队伍面前,举行检验仪式。

2、对比图片交流

师:接受检阅的队伍,通常动作整齐划一,表情庄重严肃。在波兰首都华沙,这支接受检阅的儿童队,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指名说:引导:(1)第一排有位拄拐的孩子。他为什么拄拐?他左腿截肢。随即学习“拄拐”、“截肢”两个词语。书空“截”的笔顺。最后写“戈字旁”。(2)你为什么觉得他特殊?(3)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出示词语“博莱克”,“博”的偏旁?(十字旁) (3)在国庆检阅仪式上,看到这样一支儿童队,你有什么感受?

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

让我们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观众,是怎样评价他们的?

1、学生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让你感受深刻的片段,再次朗读。

(2)找到观众评价博莱克和儿童队的语言,划出来。

巡视学生的朗读自学,了解学生感受深刻的片段有哪些。

2、检查朗读:

(1)谁来朗读感受深刻的片段?

指名读,关注读音,强调纠正以下读音:拄(第三声)拐、贵宾(前鼻音)、队伍(轻声)。

(2)重点词语认读,出示:俱乐部、鸦雀无声、羡慕、沉默、主席台、情不自禁、队伍、隆重。

3、观众评价博莱克和儿童队的语句有哪些?

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1)指名读。

(2)从这两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如:“这个小伙子”指博莱克;“这些小伙子”指所有的儿童队员。

(3)对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师提炼:为什么说博莱克真棒?为什么说儿童队真棒?

三、再读课文,感悟“这个小伙子真棒!”

1、认真读课文,找一找小伙子博莱克棒在哪里?用横线划下来,体会体会。

2、交流后。初步朗读体会。

课件出示第12小节。自由朗读,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博莱克很棒?为什么?

预设:

(1)从“第一排”感到博莱克很棒。为什么?

引导语言:a、在检阅队伍中,站第一排的队员,一般需要符合怎样的条件?b、站在第一排,对博莱克意味着什么?c、博莱克怎么还愿意站在第一排?

小结:博莱克虽然残疾,却不没有像《掌声》中的英子那样怕别人发现她走路的姿势,自信站在了第一排。板书:自信

朗读,读出自信。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博莱克的自信?(a、“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 :真的忘记了吗?那是什么意思?预设:走得很熟练;不是忘记了拄拐这个事实,而是忘记了残疾的自卑。)

再朗读。

(2)从“紧跟”感到博莱克很棒。为什么?

引导语言:a、“紧”在这里是什么意思?b、博莱克为什么要紧跟?

小结:“紧”字中感受到了博莱克的努力,就算拄着拐杖要跟上队长,保持队伍的整齐。

你从“紧跟”感受到这个小伙子怎样?(自强不息、热爱集体等)板书:自强不息

朗读。

(3)从“保持一致”感到博莱克很棒。为什么?

引导语言:a、和全队保持一致,需要做到什么?(步伐、姿态、神情等)b、为了做到步伐一致,博莱克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4)从“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感到博莱克很棒。为什么?

引导:a、为什么要“目视右方”?结合插图理解,要面向领导贵宾。如果博莱克步伐与队员们一样整齐,眼睛却不看右方呢?小结:勇敢地面接受检阅,内心没有丝毫的自卑。b、大眼睛仿佛在说着什么?(板书:勇敢)

3、朗读

指名读第12小节。

结合板书,博莱克多么勇敢、多么自信、多么自强!——引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四、联想说话,课堂练笔。

1、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博莱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出示图片)面对这样感人的场面,除了博莱克自信、勇敢的风采,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引导:a、博莱克一开始就会接受队长的安排吗?b、训练时遭遇的苦难(6、7月份,这值酷暑:头顶烈日;不怕水血流汗……)c、他是个截肢的残疾儿童,博莱克退缩过吗?d、父母、朋友会劝说他不要参加检阅吗?e、儿童队员会如何帮助博莱克?……

2、练写。小练笔纸张设计:

3、指名朗读小练笔。点评:

预设语言:(1)你写出了博莱克刻苦训练时的场景……(2)你把博莱克的内心活动都写出来了,很感人。(3)你写的对话,衬托出了博莱克内心的高贵品格。(4)博莱克从胆怯到勇敢,这种变化,你写得很细致。……

五、结课。

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我们都看到了,参加检阅的人们都看到了!所以,大家由衷地称赞这个勇敢、自信、自强的孩子——齐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可为什么还有人纠正这句话呢?难道这句话说错了吗?下节课在讨论。

六、书写“截”、“博”。

《检阅》教案 篇三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今天,我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纪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_《检阅》。课文讲述的是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前发生的事,并且经过努力,获得成功。

2.教学目标

本组课文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所写,为领会编者意图,达到应有效果,根据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及本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和心理变化过程,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领悟作者“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刻含义。感受大家对博莱克的尊重与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尊重和爱护他人,自尊自信自强的情怀

3.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明白儿童队员,心理发展过程与了解本文主要内容是重点。领悟作者“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二、说教情

对于我来说,比较喜欢朗诵艺术且普通话较好,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我将适时通过范读,引领学生诵读,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文中儿童队员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受喝彩的原因。

三、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能借助学习工具、生活积累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三年级学习活泼开朗,自我意识增强,,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发展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因此,《检阅》这篇课文,是塑造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佳作,十分值得学习朗读。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将采用以“读悟结合法”为主,以“情景教学法”为辅相结合进行教学。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积极情感。

2.学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采用“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相结合进行学习。

合作探究法,是在教学中以小组谈论的方式,在班级交流。旨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和练习说话的能力,激发学生发挥丰富想像,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表情达意。

五、说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应紧抓课文的重点内容,依据教材特点,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进行调节反馈,引导学生质疑-悟疑-解疑-回疑的教学,培养学生尊重、爱护他人,学习博莱克自尊自信自强的品质。

(一)质疑激趣,导学目标

1.围绕“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你想知道什么?

2.在汇报过程中进行质疑。

3.通过梳疑,归纳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

学生的质疑既是教学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教学的难点。通过质疑,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他们能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解疑训练

学习2--15自然段,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悟疑,解疑,培养学生尊重爱护他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这一部分,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首先,第一方面,了解儿童队员博莱克的苦力与付出,初步解疑。

1.2.1.读11-14自然段,思考:我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2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博莱克在检阅时的表现后,请学生介绍。通过变文为言的练习,使学生对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解决质疑中的问题作准备。第二,深入理解内容,进行解疑。

1.通过老师的假设情景,让学生合理想象,说说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博莱克在检阅队伍中表现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能够达到的。从而对“这个小伙子真棒”表示认可。)

2.学生齐声朗读11-14自然段,再次体会博莱克的努力与艰辛,并增强学生要自尊自信自强的认识。其次,这些小伙子真棒。第一,了解其他儿童队员的矛盾、犹豫与最终决定,初步解疑。

1. 了解课文内容2-9自然段,思考:儿童队员是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让博莱克参加?决定让他参加后,有准备让他站在哪儿呢?2.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儿童队员在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后,做出大胆决定,并通过邀请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以模拟课本的方式亲身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的心理发展过程。

第二,深入理解,进行解疑。

1.让扮演的学生及其他学生谈谈队员们内心的矛盾、犹豫、最后决定时的心理感受,从而对观众的“这些小伙子真棒”表示赞同。2.学生齐声朗读2-9自然段,再次体会儿童队员的内心思想,并增强他们要尊重爱护他人的感性认识。

(三)回疑反馈,巩固练习。

通过学习,让学生说说对“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的理解。 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不但解决了疑问,而且完成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六、说作业布置。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我将作业布置如下:

1.把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让他们说说这群小伙子有些什么样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2.看到队伍中的博莱克,想对他说什么?3.想对这群儿童队员说什么?

七、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把课文中最关键最精炼的词提炼出来,不但把文章的结构显现出来,把博莱克与其他儿童队员的品格表现出来,又恰如其份的落实了教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抓住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形象美与陶冶学生情操,使文章内容一下就能印在学生头脑中,达到预期教学成效。

八、说教学反思。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遵循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力求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得到积极的发展。既让重点得到突出,难点突破有法,又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构思,较好地完成了目标。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检阅》教学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11 9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