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优秀7篇)

发布时间: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7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

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画法。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形物体、直尺、圆规、线、剪刀等。

学习过程:

【纵横生活设疑激趣】

图图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他坐车去上学,他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想为什么轮子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形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与特征

1、画一画: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剪一剪:把你画的圆剪下来?

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圆心一般用字母()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直径有()。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条,所有的半径都(),直径有()条,所有的直径都(),半径是直径的(),直径是半径的()。

活动二:探究圆的画法

1、想一想,画一画:怎样才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圆的位置和大小和谁有关?

看看书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2、思考:图图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做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巩固提高内化新知】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cm。

【解惑释疑应用拓展】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板书设计:圆

圆心:o

直径:d

半径:r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 )表示。

2.通过(),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 )表示。

3.从()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 )表示。

4.圆是平面上的一种()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5.在同一圆所有的线段中,()最长。

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厘米。

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9.()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

10.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厘米。

1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厘米。

二、判断

1.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2.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3.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线段。()

5.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7.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叉开4厘米。()

8.在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9.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6—5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吗?(喜欢)那么你们一定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出示图片)

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师:除了车轮是圆形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2)学生举例。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圆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

(4)师:同学们我们不仅用圆来装扮我们的生活,还将圆的一些特征巧妙的用于生活。

(三)操作探究,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1、折一折,认识圆心。

(1)让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圆形图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向后再对折打开,看有几条折痕,相交吗?再折几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圆的中心)

(2)教师揭示: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ο”表示。

(3)课件演示后,学生自己在圆上标出圆心。

2、连一连,认识半径、直径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γ”表示。

(2)课件演示。

(3)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4)教师解释圆上、圆内、圆外

(5)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标出。

(6)想一想:同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7)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8)课件演示

(9)学生互相指一指直径,并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

(10)想一想: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比一比,掌握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半径、直径的特征,那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己先动手测量、比较,然后小组探讨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一:我们通过测量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小组二:我们把直径对折过去发现刚好是两个半径的长度,所以认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圆柱的体积》导学案《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把握教材特点优化课堂教学---- 谈分数乘法的教学人教版数学六上教案 百分数 折扣复习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圆柱表面积教学案例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查看更多>>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4)教师归纳小结: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四)动手操作,掌握圆的画法

1、认识圆规,教师介绍圆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3、学生用圆规画圆,指名学生演示画圆,并让学生边演示边归纳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4、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完后同桌互相检验。

5、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归纳: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老师先示范画圆接着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同时让学生反复画圆之后,结合画圆的过程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便于学生深化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

六、实践应用,深化知识

(1)、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3、半径2厘米的圆比半径1.5厘米的圆大。( )

4、圆的半径是射线。 ( )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2)、回放上课时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动画,谁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3)、下面投球比赛中,那种游戏方式最公平?

队列3

队列2

队列1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亲眼看见圆的知识的应用,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七、总结新知 畅谈收获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象圆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来认识它,理解它,应用它。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过自己的实践,一定会探索出大自然中的更多奥妙。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 心 0 在同圆内:

半 径 r r=d/2 或

直 径 d d=2r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1、课前热身游戏:摸圆形纸片游戏。

说到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2、游戏中概况圆的定义。

(1)师: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图形。)

(2)组织学生游戏:这里有一个黑色布口袋,将这些形状的硬纸片装入其中,你能从中摸出圆形吗?(让几名学生上台摸。)

学生摸完后,

师:有可能把其他图形当成圆形吗?为什么?

(3)结合学生叙述,小结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贴板书:“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不是圆,并切开它进行实验,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4、学生观察课本第57页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

生:(车轮、花坛、水池……)。想一想,为什么车轮都是圆的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出答案。

(二)、动手操作、研究特征

(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

(2)“我能剪”环节,剪出自己画好的圆。

(三)、认识圆的特征

1、动手折一折。

生:折自己剪下的圆

师: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折痕交于一点。

师生总结: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师: 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2、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3、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4、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

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四)、圆规画圆

师: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圆规,认真观察一下圆规的样子。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师: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

小组讨论:(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54页,《圆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课时:3课时(预习指导课、展示课、反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圆的认识

能力目标: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3、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材简介

这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轮子。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轮子都是圆的,引发学生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疑问,自然而然的引出对画圆以及圆的特点的'研究,明确怎样画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明白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习指导课)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

谈话:这些轮子都是圆形的。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

二、探索新知

1、谈话: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大家画一个圆,研究一下。

学生独立画圆。

谈话:同学们得到圆了吗?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出圆的呢?

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

找有代表性的到黑板上来画一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用图钉、细线和铅笔画图,画时图钉要固定好,细线要拉紧,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②用圆形的瓶子盖可以画出一个圆。

谈话:我们来看这几个同学画的,有什么问题吗?(不圆)为什么会不圆呢?你们画的时候有问题吗?

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师生予以评价。

谈话:怎样才能画出一个规范的圆呢?给大家介绍一种画圆的仪器——圆规。请大家用圆规画圆试一试。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小组内交流:用圆规画圆时,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之间的距离,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把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

谈话:有针尖的一脚固定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教师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自主练习第2题: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生答)

2、谈话:直径和半径是圆中不同的线段,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研究一下试试?

学生小组合作。

谈话: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①通过对折,发现圆有无数条直径。

②通过画一画,我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

③通过测量发现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④通过对折或测量发现这个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可以表示为:r=1/2d;d=2r。

3、谈话:谁能用今天学习的内容解释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

三、巩固应用

1、想一想,填一填。

自主练习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按要求画圆。

自主练习第4题,画在练习本上,同桌互相检查。然后请学生交流一下,是怎样画的?

谈话: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就是圆心,两脚分开的距离是半径。

四、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能正确画圆,初步利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教具圆规,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圆规、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片。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导入新课

1.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这些图片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圆形物体。)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3.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在哪儿看到过圆吗?

让学生说一说。

二、操作体验,感悟特征

1、教学画圆

师:说了这么多的圆,你想不想亲自动手画一个圆?(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工具画一个圆,会吗?在白纸上试着画一个。

学生动手画圆。

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说说是怎样画的。

师:你能告诉老师用什么画的吗?有不是用圆规的画的吗?

师: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你们都喜欢用圆规画呢?

小结:用圆规画得圆很标准而且方便。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师巡视,找出失败的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圆画得怎么样?

师: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

(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两脚之间的距离变化了;3是可能不会旋转;4拿圆规方法不对。)

师:其实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刚才你们说得问题就是在画圆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师示范画圆。边画边说步骤。

第一步: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板书:定长)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板书:定点)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板书:旋转)

强调:针尖必须固定〔chayi5.com〕在一点,不可移动,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师:现在,掌握了这些要求,有没有信心比刚才画得更好?

学生画圆。

师:刚刚老师发现,同学们画的圆有的大有的小,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画的时候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不一样。)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画同样大小的圆,你们有办法吗?谁来帮老师想个办法?

师:好,现在我们就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统一定为4厘米。

师:大家动手画一个。圆我们画好了,但是如果有人要你介绍这个圆,你怎么说呢?

2.教学圆的各部分名称。

(如果有学生说出半径、直径这类的词)师:刚才同学们用到了半径、直径,我们把它写下来好吗?(板书)那么什么是半径、直径呢?下面我们把课本翻到94页,例2下面的一段话会告诉你答案,自学例2下面的一段话。

师:现在你会介绍了吗?什么叫半径呢?(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师:那什么是圆的圆心呢?(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

师:圆心有什么作用?它可以确定圆的什么?

师:刚刚同学介绍说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圆心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呢?你能找一找吗?你会画半径吗?

指名学生上黑板上画半径。其余学生在自己画的圆上画好。

师: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标出。

师:什么是直径?(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师:老师这里在圆上画了一些线段,现在请同学们来帮忙判断是不是直径,可以吗?

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圆上画上直径,直径我们可以用字母d表示,请同学们标出。

师: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找出下面圆的直径和半径。(让学生说明是怎样想的。)

3.探究圆的基本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大家想不想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圆呢?单单圆心、半径、直径里面就蕴藏着很多知识,你想研究吗?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圆片,同桌之间一个大圆,一个小圆。请同学们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议一议。相信同学们肯定有精彩的发现。

(1)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学生可能是通过画发现的,也可能是推想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预设:如果学生没有说是在同一个圆里,那教师就及时追问:你的圆的半径跟你同桌圆里的半径一样长吗?跟老师黑板上画的圆的半径一样长吗?那怎么说更好呢?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明。有些学生是折的,有些学生是量的。

(3)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说是观察到的,也可能是量的。

师:你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d=2r r=d÷2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圆的半径或者直径,你能说出它的直径或者半径吗?

师:好,那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出示练习十七第1题。)

(4)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还有其他发现吗?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又发现了圆这么多的特征,看来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探索,善于研究,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师:接下来,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解答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判断题

(1)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

(3)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的距离应该是4厘米。( )

(4)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

四、走进历史,探索信息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在他的著作中这样描述道:&ldqu;圆,一中同长也。&rdqu;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我国古代这一发现要比西方整整早一千多年。说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师:其实在我们古代对圆的研究远不止这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去了解。现在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古代的圆,你们认识吗?对了,这是我们古代的太极图,有句话说,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我们图上的黑和白,表示阴和阳。谁来说说看这幅图是由什么构成的?

师:原来它是用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成,假如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你又能知道哪些信息呢?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还真不少,只要同学们肯动脑筋,善于联系,在以后的学习中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五、全课总结

师:在古代我们很早有了圆的发现和研究,在现代圆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一度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关于圆的一些图片。感觉怎么样?美吗?想说点什么吗?

师:的确圆是非常漂亮的图案,以前有位思想家说过,圆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图形。可见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那么其中到底蕴涵了什么深沉的意义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课后思考。相信随着你们学识的增长,会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开展教案 篇六

11月11日早上听了《圆的认识》这一堂课使我感受良多。

学生在低年级虽然也认识了圆,但只是直观的,对于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有难度的。由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是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所以这堂课重点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标准圆,并一步认识深刻体会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上课伊始,吴老师首先出示了一个用各种平面图形组成的各种图案。让学生找出这些图案都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接着让学生说说在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个图形最特殊,为什么?让学生总结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吴老师在事先也准备一部分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运动领域都能找到圆的足迹。然后通过摸圆活动认识圆,通过学生的想象与验证、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教材上是在认识圆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但吴如美老师却把它提前了,从学生第一次试画圆,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再次画圆时当然会取得成功的喜悦,在这过程中学生的信心增强了,同时在这一环节还通过设置关键问题为什么同一圆规却画出二个不同的圆?巧妙地引导学生看书并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操作和观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二种好方法,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操作和观察折痕的特征,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直径。学贵有疑,因此吴老师在上课时,以一个个问题为导火线,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最后还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关于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两者间关系的教学。这是本课的重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帮助其提升思维水平。如:在同一个圆中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学生在圆形纸片上通过画、量、折、比等操作活动中;怎样证明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的讨论过程中。这里的教学还不够细致,不够紧凑,学生的练习时间不够!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七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 11 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圆; 2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它们认识周围事物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半径、直径、及其关系,圆的正确画法。

二、说教学方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电脑的演示、练习的设计、学法的指导、讨论的组织,没有教师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以演示法、尝试法为主。

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学生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以多媒体图象、文字、声音,动画的综合运用来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思维,从而深刻的理解新知。

2 、学法。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很注重学法的指导。

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教学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说过程和意图

(一)复习铺垫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教师有意分类,导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从而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感知圆,使学生对圆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①举实例 ②借助实物比照画圆 ③剪出圆形纸片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由学生熟悉的圆形物体引入。再借助实物比照画圆。由实物→图形→特征,符合几何知识教学的结构。

2 、实验操作,抽象概念。

思维与动手密不可分、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有意识地对折痕进行观察,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①认识圆心、半径。懂得: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学生悟出圆的特征,在感性认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

A:画半径比赛:谁画的半径最多。(谁画完了吗?)

B: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为什么?

当学生通过比赛、测量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②认识直径

A: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B: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机会,启迪学生的思维。C:汇报得出: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③认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又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后,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成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讲清用什么办法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 2 倍”这一结果的。

3 、师生小结圆的特征。

(三)感知形成 操作画圆

1 、观察电脑投影,演示圆的形成,向学生渗透圆是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2 、让学生自学课本,尝试画圆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①介绍圆规 ②自学画圆步骤,尝试画圆 ③讨论:怎样用圆规画圆? ④汇报、教师示范画圆。

让学生尝试画圆,碰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予适度指导。如:圆规的正确握法等。画任意圆是不难的,较难的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学生画圆时,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画任意圆到按给定半径长度画圆,再到给定直径长度画圆,循序而渐进。再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感知圆的形成,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圆的画法是本课时又一个教学难点,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综合练习 启智培能

精心安排课堂练习,以教材为主,在不脱离教材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形式多样,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气氛和谐、有利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 、基础训练:判断题和练习二十五第五题。

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巩固圆的特征。

2 、发散练习:下面图形你看到了什么条件?联想到了什么条件?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 、实际应用: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经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再用多媒体演示。趣味性展示了用圆形、方形、椭圆形做成的三种车轮在行进中的优劣,进一步感受到车轮要做成圆的道理。努力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使课之将终,而趣犹在。

(五)总结

简要总结,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利于系统的掌握知识。

(六)作业

1 、练习二十五第4题

2 、思考:你能想办法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吗?作业布置适度、适量力争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延续到课外。

(七)板书设计

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在学生眼前。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1 9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