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心得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4篇《教师读书心得》,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一

爱心,从我走进教育这一行中就在耳边回绕。名师呼秀珍在报告会上呼吁:“用爱浇灌孩子。”我的同事李婷老师在暑期班主任培训会中谈到:“用心去爱孩子。”李镇西老师的书中也写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这个温暖的词语始终萦绕在耳边,在我的事业中成长,而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则更清晰地教导我,怎样用爱心去教育。

让爱与教育同行。

教师的工作基础就是爱心的传递。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是要善于表达这种爱,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与老师沟通。当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发自内心的爱,也会乐意与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现在的孩子,已经和我们小的时候大不一样了。网络、电视等众多媒介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丰富的资讯平台,他们了解世界的方式已经非常广泛了。而且,伴随着互联网提供的更丰富的社交平台,孩子们可以完全脱离自身所处的环境,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似乎老师的作用已经有些跟不上形势了。其实,这么想是错误的。随着信息量地增大,对于有效信息的选取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老师在此时就要发挥更多的主动作用,引导学生在皓月繁星找到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的就是教师爱心。

爱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因为有了爱,工作中才会充满了能量,让我们变得有耐心,够细心,也更具责任心。

坚持有爱、不忘初心。

其实,李镇西老师的书中的事例平平淡淡,在身边许多老师的身影中也都见过,但久久不能忘怀的是李老师的坚持,对教育的坚持,对爱的坚持。是呀,这不是一天一时的热情,这是要把爱融入到一生的工作中,交汇于每个学生的交流中。这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口号,就能坚持下来的。这毫不掩饰的对学生的爱,让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爱心与童心作为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使他把教育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告诉了我:教育事业不只是一种谋生的职业。

爱,是严厉的。

对于潜能生,爱,李老师的爱是严厉的。其实,真心的付出,对学生的赞美和严厉,尊重孩子的成功,一点点成绩的鼓励,都会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有了爱心,孩子们才努力争取,因为爱中有严,改错才更有教育意义。

书中的爱给了我启示,给了我方向。书中的爱是一种能量,一种动力,也是内心的一种引导。让爱与教育并肩走,会让更多孩子受益,不要把学生仅仅当成是自己的工作对象,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孩子,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找对方向。我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呵护我的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孩子们在幸福中成长与收获。

老师的读书心得 篇二

经过朋友介绍,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声。

教师读书心得 篇三

有人说: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没有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课堂将会变得那么空洞和无趣!

本学期,我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认真阅读了《礼记·学记》、《学生第一》收获很大。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一、教师,要爱护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

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读书,使我对工作、对生活都充满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终充满激情。每天读书一小时,我还要持之以恒,相信它会为我带来丰盈的人生!

教师读书的心得 篇四

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自知读书甚少,尤其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更是很少涉猎。今年暑假,在学校要求下,耐下性子开始阅读常生龙先生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不想无心之举却收获颇丰。下面仅就我感触最深的两点谈一谈。

一、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倡了多年,但是考试制度仍让我对分数看得很重,对于考试经常出现的题目我会反复讲,多次练,即便这样仍然有不少学生记不住,考试丢分,我也因此常常责怪学生不认真,不用心。

读了《怎样让学生爱上学习》一篇,我才明白原来是大脑的自我系统在作怪。得不到学生自我系统的关注,无论老师讲的怎么卖力,知识如何重要,老师的讲解却根本无法进入他的认知系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充满情趣的讲课方式比教材内容更重要。

二、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习惯于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我,很想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也多方尝试,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阅读了常先生《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一文后,我有所顿悟。首先要让学生对每节课充满期待;其次将课堂上的话语权让位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再者让坐在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充分的互动交流,而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参与的氛围和课堂文化上来,让学生与手头的学习内容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常生龙先生的这本书将精髓提炼、升华,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让阅读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我会继续认真研读,用其中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教师读书心得》,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15 1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