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发布时间: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10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期望,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仅能够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

如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校园培养人才的标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教育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学习不只是对结论的记忆,学生不仅仅仅只需具备读写、计算潜力。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务必是高素质、高起点的,他们应具备必须的法律知识。

叶圣陶以前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透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潜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教师不就应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机械传输层面上,还应用心主动地探讨如何将法制教育知识穿插和糅合到课程的日常教学之中,透过法制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明白法律能够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这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务必将学科教学资料与法制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注意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找准“渗透点”。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更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资料,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务必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务必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贴合法律意识构成的规律,只有充分利用教学的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立竿见影。

二、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及其写作这一重要渠道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既深刻挖掘德育资料,又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好这个“统一”,是语文教师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依据作文自身特点,可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全面的法制教育,因此,就应把作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渠道。

写日记也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一天坚持,促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作为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礼貌、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透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理解深刻的教育。同时,透过批阅,对学生进行应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把握“渗透时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心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齐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教师应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务必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理解渗透的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到达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四、把握“渗透度”,直透心田。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切入,从何处渗透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样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彻底,则会效果不佳,功亏一篑;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转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又能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但是度。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道”、“时”、“度”至关重要,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抓住“渗透渠道”是中心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潜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二

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渗透法制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呢?

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是国家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青少年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确立世界观、是非观、法制观的时期,要使他们接受正确的东西,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以保证青少年沿着祖国未来需要的道路健康成长。

一要落实责任,上好法制课。

小学阶段侧重法律常识的启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与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法律常识,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行为。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律知识。

二是要开展形式多样法制教育课。

比如:举办主题班队会、模拟法庭、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人民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都寄希望于广大青少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三

在渗透中要注意时机与度:

许多老师们在上课时不知道该何时渗透,找不到渗透的切入点,总感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脱节的 。教师应科学地、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合法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性、自然性。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内容,渗透应当是多少,教师们应把握好,如果量过多学生就会觉得很乏味,如果渗透的法制内容太少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把握好渗透的度。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越这个界限。学生主要还是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他们对法律知识只是持懵懂的态度。如果把一些较深的法律常识灌输给学生,结果学生会抵触。

《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该书中没有提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载体渗透法制教育。

本人认为整个初中13门学科都涉及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那就不可避免地会利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多的依赖多媒体,只能适当地利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渗透的法制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之一,因此无论什么学科在教学中都应适当的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已经在我省全面开展了,而且也取得不错的效果,近两年来我省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教育不仅要教好学生学好课本知识,更应当还要教好学生做好人,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课题,需要每一位老师们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一、利用教材中的篇目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例如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课《保护文物》《校徽设计》《精美的邮票》《趣味汉字》等。只要我们深入挖掘、刻意引领,便可以随时抓住课文中的点滴细节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学生立即意识到这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违法行为。我趁机为同学们介绍了和该法律有关的相关条例,让学生对此行为性质的认识更加清楚、深刻。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给“社会的蛀虫们”写一封信,谴责他们的违法行为,控诉他们的累累罪行。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社会责任感意识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挖掘课程资源,让“法制”服务于“语文”

教材中的课文能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那么,课本以外的“法制”能否反过来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只要教师善于从生活和法律文书中挖掘课程资源,就能找出对学生学习语文大有裨益的“营养”来。我让学生搜集《今日说法》标题,体

会作文拟题技巧。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栏目深受学生喜爱,它的成功除了选题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外,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

三、开展美术活动,创设浓厚的法制氛围

利用美术综合性学习,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美术与法制,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便能如此密合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由法制而推及其他领域,如经济、医学、艺术、乃至体育、军事等等――便该是语文与社会的整合、与生活的整合!

法制报道会心得体会1000字 篇五

依据上级指示精神,五月份我们__完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全校初步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我们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建设平安荣成,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根据全市教育系统法制教育宣传月的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活动月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中,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法制教育宣传员等同志为成员的普法领导小组。学校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教导处为主体,以法制教育教师、班主任为骨干,以少先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安、交通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校红领巾广播台、校报、黑板报及手抄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取“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由法制教育辅导员有计划的利用活动二的时间,对各班轮流进行辅导;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5月8日,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动员大会;5月9日,学校进行法制教育主题班报评选活动;5月17日,学校进行了“做守法小公民”手抄报比赛;5月20日,学校开展“做守法小公民”演讲比赛;学校还计划5月26日进行“做守法小公民”法律知识竞赛。

法制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我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网络培训活动,此次培训由孙彩平、李伟、安子琴三位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块:修订新教材的目的和新旧教材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在为期一天的培训中,我在孙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内容的设计培训中,孙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区域维度、理论维度、个体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写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李老师和安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一、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李老师和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三位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七

在学习了《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之后,感受很深。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上好课,更要教会学生做好了。有一句话说的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有很多事需要做。

自20xx年以来,我省发生的一些重大群性事件,都不同程度有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的参与,表明青少年学生思想首先教育仍在薄弱环节,进一步凸显了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就个人而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渗透中要注意时机与度

许多老师们在上课时不知道该何时渗透,找不到渗透的切入点,总感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是脱节的。教师应科学地、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合法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性、自然性。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内容,渗透应当是多少,教师们应把握好,如果量过多学生就会觉得很乏味,如果渗透的法制内容太少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把握好渗透的度。

二、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能越这个界限。学生主要还是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他们对法律知识只是持懵懂的态度。如果把一些较深的法律常识灌输给学生,结果学生会抵触。

三、《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该书中没有提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载体渗透法制教育。

本人认为整个初中13门学科都涉及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那就不可避免地会利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多的依赖多媒体,只能适当地利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四、渗透的法制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之一,因此无论什么学科在教学中都应适当的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已经在我省全面开展了,而且也取得不错的效果,近两年来我省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教育不仅要教好学生学好课本知识,更应当还要教好学生做好人,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课题,需要每一位老师们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八

一、 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法制因素,让教学与法制教育互通有无。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根据地理教学特点,充分挖掘开发地理教材中的潜在因素,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地理教学与法制教育相融统一。如在学习中国的交通运输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2005年3月29日,在京沪高速公路我市路段发生了一起氯气泄漏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不仅利用该素材对学生进行“公路运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强化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探讨:京沪高速公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淮安发生氯气泄漏事故以后,为何会造成那么多的人员及财产损失。还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挖掘:事后查实,事故发生以后,驾驶及押运人员没有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借此向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法制教育。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充分挖掘教材,把握适当的尺度,就可以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

二、 联系现实生活,让地理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促进。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点上,和地理教学有很大的相通性。我经常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如在教学长江和黄河的开发时,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发生的水污染的违法事例,长江和黄河上游的生态遭到破坏的实例等等,课堂教学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地理方法研究长江黄河洪水泛滥时给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的 原因。比如九八年的长江洪水给江西造成的巨大危害。另一方面向学生讲,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心存侥幸,在长江河道内非法采沙以攫取高额利润,最终害人害已,锒铛入狱。进而教育学生要从现在做起:学法、知法、守法。

三、创新教学设计,让法制教育因地理教学而走进学生心间。

基于初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形式多样的创新设计会令他们喜闻乐见。我在教学中经常把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景“请”到地理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所设的情境中既能学到地理知识,又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如此一来,岂不一举两得。例如:在教学完金属与矿物这一章时,我做了《让科学武装我们的大脑,让法律维护我们的。权益》的教学设计:正在读初三的明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奶奶和一群人围在路边,好奇的他也凑了上去,发现有一个人正在低价出售几只金灿灿的“黄金限量版地图”,很多路人都争抢着试图购买。就在这时,警察及时赶到,控制住了那个卖“黄金限量版地图”的人。 围观的很多人都大惑不解,认为警察毁了他们的“发财梦”。明明用自己学过的地理知识揭穿骗子的伎俩。如:地图上标注的省份,黑龙江省竟然在吉林的西边,湖南和湖北之间竟然隔着洪泽湖等,事实面前, 骗子不得不低下了头, 你知道明明是怎么做的吗?在学生们弄懂了其中的地理原理之后,我又不失时机的对学生们进行一些适当的法制教育,如:应该从小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要让这样的思想扎根学生心底,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里,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关注社会, 让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法制观念在课堂上并行不悖。

四、 关注社会,让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法制观念在课堂上并行不悖。

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讨论分析 m.chayi5.com ,明辨是非,“淮河水污染事件”,“盐城自来水厂水源地污染事件”,做到遵纪守法。“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等,都与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一已之私,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向水中乱排乱放有关。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样的地理练习:让学生从地理角度去获得知识。我郑重地告诉学生:前车之鉴,那些不法分子往往为了牟取暴利,心存侥幸,干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结果是咎由自取,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进而教育学生一定要从小养成克己奉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这种关注社会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地理知识因法制教育而被学生乐于接受,让法制教育因为地理课堂的渗透而“深入人心”,真正做到让学生的地理知识与法制观念在课堂上“比翼齐飞”。

可见,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教师只要适时,适当的加以渗透,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九

这个星期轮到我上教研课了,我选择了《秋天的雨》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这种诗意般的课文。但往往都是想想简单,做做挺难。当我选好了课文,我就着手查找相关的资料,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特别是像我这样转学科的年轻教师,一没经验,二没基础。可以说是两手空空,白手起家。虽然这样,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担当得起大家对自己的希望,希望自己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后来我选择了模仿名师的课堂。我找到一段有关严丽萍老师上这堂课的课堂实录,看完后感觉很好,觉得特别有感觉,所以我就照样画葫芦,甚至把严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当我整理好教案,心里还美滋滋的,这个课也不难上嘛。

第二天我开始了我第一次试上,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有想跳楼的感觉,课一点上不下去,当我一个问题出来,要么没人理我,要么学生没有理解我的本意。最后下课的铃声响了,而我只上了课文的一半,后面还有很多很多……我知道我失败了,而且是大失败……我也问自己为什么严老师能上那么好,而我却是一沓糊涂。后来听了陈老师和苏老师给我的评课我恍然大悟,上课不是拿着教案演示一遍,必须要考虑学情,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课堂的接受能力上,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毕竟还是存在差距的。就像我老是问他们“为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为什么是这样”……我的这么多为什么把我们的孩子吓坏了,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来回答我的众多“为什么”。我盲目的模仿结果是适得其反。

放学后,我把自己“放”在书桌面前,一坐就是三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我根据陈老师和苏老师的建议以及我自己的想法又重新开始写教案,做课件。第二次的教案我重新考虑我们自己学生的情况,更多的注重学生的读,一次次读,从读的过程中呈现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感受秋雨的美。第二次试上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我怕自己又是一塌糊涂……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开始了我的第二次试上,刚开始在课堂上我还是没敢太放开自己,但感觉还是顺手的,一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学生的表现也不错,而且时间也差不多,而且我让自己看到了课堂的亮点了,紧绷的心慢慢放松,慢慢融入课堂。时间到了,课也结束了,当我走下讲台,苏老师和陈老师就给了我微笑的表情,听着她们点评:这一次比第一次好很多……

磨课是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当你把课上下来,自己满意的时候你会很开心,会觉得很快乐,痛并快乐着! 也许磨课的魅力就在于此,让我们一次次去挑战自己,去发现自己的潜力。明天就要正式上教研课了,对于明天的表现怎样不知道,也不能肯定。但不管明天怎么样,其实已经没有关系了,因为我上教研课的正真目的已经实现了,因为我又成长了一次。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 篇十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刻不容缓。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各学科都应渗透于教学之中。这在教育理论上称之为“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的规律”,“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数学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更应该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教学内容的辩证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这就意味着数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例如,在讲授数轴、函数等概念时,对它们的本质进行透彻的理解并能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再如,从讨论整数运算产生了分数,而分数又包括全部整数作其特殊情况,以及运算、等式、方程、函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都是以一个概念发展成为另一个概念,让学生从概念的进程中掌握概念,大大有利于学生辩证观点的形成。再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让

学生观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想到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教育。

二、通过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在讲授无理数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研究:我国魏晋数学家刘徽建立了计算圆周率π的两个近似值 和 ,南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出π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并提出π的两个分数近似值约率 和密率 ;再如,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周髀算经》(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应用“ ”,在东汉初发展为《九章算术》的第九章内容的讲述,学生们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通过介绍数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例如,在讲课过程中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储蓄利息的计算、市场经济中交易、股票的交易、天气预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通过讲授计算器的作用及统计的知识让学生动手把身边的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再顺便介绍统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同时简介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

四、通过数学推理、论证的严密、计算的精确,培养学生刻苦、求实的个性品质

在讲授综合的证明题时,让学生不畏困难,寻找突破口,在讲授复杂计算题时,要告诫学生耐下心来仔细计算。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会养成诚实正直、知难而上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在讲授黄金分xxx点时,通过讲授其与绘画,造型的结合提示数学中的和谐美;在讲授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时,通过介绍中心对称图形在建筑物与工艺品上的的应用来揭示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二次函数图像既可以描绘篮球运动的轨迹,又可以刻划天体运动后轨迹的教学,提示数学中的奇异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思想情操。例如,在讲授负数发展经历的漫长历程时,让学生知道真理发展曲折性,从而使学生坚定正确的世界观。再如在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发展时,告诉学生陈景润证明了“1+2”,激励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科学真理。

例如,老师讲授知识时,力求准确无误。可一旦出现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治学精神;更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才有说服力。

总之,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有待

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我们要切实按照《纲要》提出 的要求去做,在德育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心得体会》,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15 11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