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工作态度成就好的校长

发布时间:

  真正决定学校品质和教育品位的,是学校的牵头人——校长

  真正决定学校品质和教育品位的,是学校的牵头人——校长。其工作态度如何,不仅决定着学生是否快乐成长,决定着教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而且决定着自己能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

  猎狗追了好一阵子,眼看兔子跑得越来越远,便放弃追赶,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见到猎狗,便大声骂道:“你这没用的东西,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辩解说:“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这时,受伤的小兔气喘吁吁地回到兔妈妈身边,兔妈妈吃惊地问:“小宝宝,你带着伤怎么甩掉了那只猎狗呢?”小兔说:“猎狗是尽力而为,而我是竭尽全力。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不竭尽全力,就连命都没了。”

  校长在决策、推动工作的时候,我以为,能够尽力而为,其实已经难能可贵了。这比那些回避矛盾、推诿搪塞,或者只停留于嘴上、一味地怨天尤人的人强多了。但尽力而为,按我的理解,对待工作总是有所保留,还没有充分挖掘出自身潜力,使出浑身解数。也许保留下来、没有全部挖掘并施展出的那部分,只是很小、很少的那么一点点,却是很重要、很关键的,往往最终决定着事情的成败以及工作的完成度。

  在这些年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我有一个直观判断:当校长接受一项工作任务,只要他跟你讲,他会“尽力而为”时,实际上他已经在内心深处开始打折扣了。你就不要指望他会圆满完成工作,也不要期望他会有什么出色表现,更不要奢望他会创造出什么奇迹了。而如果一个校长跟你鲜明表态,他会“竭尽全力”,则意味着这个校长将不惜一切代价去执行任务,将做出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工作,这也意味着他将不达目的不罢休,“不破楼兰终不还”。

  有了尽力而为,就有了避重就轻,就有了浅尝辄止,就有了应付了事;有了竭尽全力,就有了全力以赴,就有了全身心投入,就有了不断超越,就有了卓越不凡。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事同做人一样。人无完人,做人不可能做到完美,做事同样也不可能达到完美。

  但是校长在做事时,应该有对完美的追求。虽然不可能做到完美,但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会让我们接受磨炼,承受历练,得到锻炼,不断成长。

  我们做事虽然达不到完美,但是在高标准的要求下,在竭尽全力的付出中,最终将会有一个好结果。

  试想,如果我们做事一开始就定位于过得去、差不多,那么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完全可以得过且过、马马虎虎,其结果可能是惨不忍睹、一塌糊涂。

  要把事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校长首先要关注细节。细节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

  其次要善于抓“大”,又不忽视“小”。 凡事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入手; 既要“仰望”,又要“俯视”; 既要统领宏观,又要把握微观; 既要学会用望远镜,又要学会用显微镜; 既要能够面对“一万”,又要能够防范“万一”。

  最后,要善于关注过程,又不要疏忽结果。完美的过程造就完美的结果,完美的过程加上完美的结果才会有完美的效果。管理追求效果,无效的管理,无论多么严谨、规范,无论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都是无用的。

  一个人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作为,比起被动接受与面对,虽然更有难度,更有挑战性,会付出更多心血、更大代价,却充满着无限生机,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凡事有了主动,便能洋溢热情,燃烧激情,也能够担当责任,坚守良知,不畏困难。对于主动担当的人来说,生命是奔跑的,燃烧的,永远腾跃的,永远年轻的,永远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

  没有成功是自动送上门的,也没有幸福会自动降临到哪一个人身上。这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靠我们主动争取来的,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机会只会留给主动的人。

  校长必须主动工作,主动寻求改变。一方面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不等不靠,不观望、不推卸,尽自己主观的努力改变学校面貌,改变教育生态;另一方面本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原则,主动改变自己。校长所面对的老师,有可能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老师,但是校长应该主动求变,不断改变,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改变自己应该改变的,改变自己必须改变的,让自己主动适应环境,适应老师,适应他人。

  校长做教育,一定要有远见卓识,一定要由一棵树,看到整片森林;一定要由眼前的烦冗,看见诗与远方,而绝不能只顾眼前、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竭泽而渔。

  对于教育发展中那些或许当下看不到成绩、收不到效益,却能给未来带来长足发展,给孩子带去陪伴一生的财富的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要用责任去担当,用情怀去守护,用良知去捍卫。

  而对于有些当下看来便能获得分数与名利,却有可能给今后发展和孩子一生带去不利与伤害的事,就应该痛下决心加以摒弃。千万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以丧失教育的持续发展、牺牲学生的未来人生幸福作为沉重的代价。

  特别是面对当今教育的乱象,面对教育领域中的重大改革,面对“双减”的国家大政方针,校长眼中所关注的不应该是领导一时的喜与怒,不应该是分数一时的高与低,不应该是学生成绩一时的好与坏,也不应该是学校一时的名与利、自己一时的得与失,而应该是从长计议,从教师的职业幸福、孩子的人生奠基、教育的生态发展等方面去考量。

  “唯一办事聪明的是裁缝。 他每次总要把我的尺寸重新量一番,而其他的人,老抱着旧尺码不放。 ”萧伯纳的嘲讽告诉我们,创新,永远是不变的法则。

  教育的本质是创造,教育生活每天都是新的,教育的对象随时都在变化,教育不可能永远关起门来,更不可能拿起昨天的旧船票去重复昨天的故事。

  创新是校长面对新的社会形态,让教育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是教育发展的坚强推动力量,更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因此,一方面,校长应该具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不自我封闭,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变革作业设计,既减轻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达成作业训练的目的?如何变革传统课堂,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向40分钟要质量?如何变革课后服务方式,既让学生个性张扬,又让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如何通过“双减”,既实现“双增”,又不产生新的负担和焦虑?……这些都需要校长有创新的智慧和勇气。

  另一方面,校长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在创新方法上,不盲目跟风,不生搬硬套,不千篇一律;一切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注重实际、实用、实效。

  同时,校长还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别人没有做过的,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新观念、新机制、新办法开创新的局面,创造教育新的辉煌。

  校长对这五个方面如何做出鲜明的回答,既体现出校长的工作态度,也检验着校长对事业、对学校、对师生的情感;同时,还关乎他能否成为一个社会认可、老师喜欢、学生拥戴、家长赞许的好校长。

  (作者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局原局长)

315 14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