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优秀4篇】

发布时间: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4篇《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家庭教育心得 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下午好!

我是xxx的妈妈,感谢施老师给予我这次发言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共同交流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我感到十分荣幸!作为家长,我首先非常感谢所有老师对303班孩子们的辛勤付出,老师您辛苦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我们家孩子在班上算不上最做优秀的,他自身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还需老师们对她严格要求,在此,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家庭作为孩子学习的第二课堂,告诫各位家长,家长的表率作用非常重要,孩子做作业时我们父母不要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做与学习相关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陪着他做,也可以给孩子做出适当的指导。甚至有的家长说我们老了,不用学习了,我们的任务就是工作挣钱,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这样语调孩子能接受吗?肯定不接受。他们会想人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其次,家庭成员也要和睦相处、彼此地相爱。家庭敎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尤其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地就会传授给孩子。为了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坚持”养成良好的写作、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养成“阅读”习惯最为重要,阅读的习惯养成不但让孩子能轻松学习,主动学习,更将孩子带进了热爱知识、探索知识、追求知识的。良好学习状态。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孩子写出好的作文,就要增加孩子们的课内、外阅读量,让孩子们多读书多看报,对于一些重要的经典语句,可以让孩子们朗读背诵。这样,孩子就可以从读中学写,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我们家孩子从二岁开始背诵唐诗(读幼儿园时参加背诵唐诗比赛xx年级起开始写日记(一年级语文卢老师鼓励他写的,因有老师的推动,加上家长的诱导,他坚持了二年的写作习惯),直到三年级布置作文作业了才慢慢地停了下来,为了保持他写作的兴趣,每次他写的日志不论好坏我都表示赞同,当然高年级的作文还是需适当修改。周末闲暇之余,我们都会带孩子去图书馆、新华书店去看书、买书、借书!现在还有很多教育学家都建议多听国学经典,可能有些东西你刻意让他去记,他会感到枯燥无味。但在他玩耍的时候给他放录音或读给他听,多遍之后你再让他背,他在脑海中就有了记忆。推荐我儿子比较喜欢的几本经典童话书籍《嘻哈兔玩作文》、《时光男孩米小杨》、《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格林童话集》、《亲爱的给我一个拥抱》、《不一样的卡梅拉》、《小王子》、《鲁滨孙漂流记》、《法布尔昆虫记》……

三、“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及全面发展

三年级至四年级为中年级,孩子们开始慢慢有点偏科了,个人认为孩子喜欢哪一个学科和老师的关系非常大。如果孩子喜欢哪位老师,那他可能学习这一门学科,他就会更卖力些。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要和老师统一战线,要充分信任老师,正面地评价老师,让孩子也看到老师的闪光点,发自内心地去欣赏每一位老师。同时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家长朋友们要学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把闪光点自信的展示出来,现在是学习的时候,学不好是正常的,如果都会了,我们还需要学习吗?如果他能提出问题,那他就在思考,就在认真学习,就是好孩子。平时多鼓励、多表扬、多理解自己的孩子,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渗透到孩子的潜意识中,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影响孩子的一生。我力求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带去正能量。不管每天工作多忙,多累,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情绪,我和孩子沟通,一般都会以写信的方式,孩子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就能了解到他一天在学校所发生的事情,来分享他的喜怒哀乐,做他的知心朋友。

最后,呼吁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请停下您手中繁忙的工作,和您的孩子及时沟通、老师沟通,孩子是我们最大的事业!祝愿孩子们在

家庭教育心得 篇二

七天有长有短,涵盖的内容很广,知识结构也很广,和当初的想象真的不一样,而且很有知识性,很震撼,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对家庭教育导师思维的印象。

首先,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概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通常我们理解的是狭义的定义,而广义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同时也明确了家庭教育指导员的职责范围和具体工作内容。尤其令人震撼的是,吴淦老师指出,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我们首先要快乐,真实地活得高,把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内化在心中,成为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他人。这是我们在PD里常说的。我们必须活出PD,首先成为那个人。还有那句“你的财富不是你口袋里有多少东西,而是你能给别人多少东西。"我们要做一个桥梁,帮助孩子和家长同时学习和成长,让这种氛围在回归家庭后还能延续下去。家庭教育是基石,家庭教育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无论整体环境如何,我们都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引导家长关注积极的一面,而不是盯着问题发牢骚。看看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和帮助解决问题。

作为专业的家庭教育导师,首先要提升自己,拥有科学、系统、先进的知识体系;正确、适当、有效的练习方法;健康、平和、积极的身心素质;同时,我有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知道自己已经有哪些知识,知道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提高。我会建立自己的体系,通过实践成为自己的智慧。不是面面俱到,有自己好的一面,精致透彻。尤其是十六格的使用,让你清楚的知道自己能给什么,哪里需要补充完善,合理优化,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可以根据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阶段,借助绘本等载体和一些活动,采用不同的方式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我们需要引导父母,启迪他们的智慧,而不是告诉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问题。父母一定要愿意改变,帮助他们探索问题的根源,引导和接纳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调整教育理念,坚定积极的信念,陪伴、倾听、引导和支持他们,设立自己的工作边界。从指导到咨询再到指导再到自我指导,更重要的是知止和客观。

越学越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某些方面我只有一个概念,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细化。对于具体案例的解决,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分析原因,给出建议。然后将一些具体的引导方法,如目标倒推法、令牌控制法、舒尔特方以及一些评价表格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在建立咨询关系时,尊重对方,表达热情,真诚的情感反映,注意积极的关系,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这样才能明确主要问题是父母、孩子还是亲子关系。在家庭生活中,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对错不重要。引导家长从错误中看到优点,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教育。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亲子关系的好坏。罗森塔尔效应、积极强化和授权以及情绪ABC理论也启发了如何将它们应用于应对策略。

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对比与反思,让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更加清晰。现在年轻的父母有多重教育,但是很容易进入教育。有十个误区,过度鼓吹西方新教育的教育理念。我们需要找到一种适合中国教育的新模式。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利弊,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我们不应该迷信权威。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实践,让这些知识成为我们自己的智慧。我们需要积累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智慧和艺术,最重要的是坚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教育”。

感谢xx文化和X老师提供的学习机会,也感谢你们安排这个“工作”让我们把所学过的东西再梳理一遍,非常有益。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成长!感激这次相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期望,今天的幼苗是明天的参天大树。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会用爱和责任给予关心和引导。然而,虽然希望儿子成功,女儿成功是每个父母的共同期望,但并不一定所有父母都能如愿以偿。最近听了亿企刘老师的课程广播,有很多收获。孩子的教育需要人性化。社会能培养人,就有“废品”。学校里会出现一大批有才华的人,也会出现一些一事无成的有才华的人。最后决定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以下是我的家庭教育经验:

一、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

(1)家庭是孩子的主要能量来源。处理好夫妻、婆媳关系,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充满书香的家庭去陶冶成长,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

(2)家长要注意言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作为父母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自我形象,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话有礼貌,举止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请放下手机和电子产品,可以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拿起书来看。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锐意进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培养孩子的学习乐趣,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技能。

孩子就像春天里的花朵,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纯洁无瑕,好奇心强,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强。家长要尽量善于引导,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天性好动贪玩,但是只要对什么事情感兴趣,她真的会认真学习,认真自觉的去做。他们不愿意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赶鸭子上架是不行的。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才能快乐积极地参与学习。真正做到“快乐学习”。

第三,勤勤恳恳有效地和孩子沟通,多给孩子鼓励,给孩子满满的爱。

作为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交朋友,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主体,和孩子沟通尽量低调,少用命令式的语气,多使用谈判式的语言。多用“我们”,“你认为”少用“你应该”等等。即使是批评,也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因为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如果家长经常给孩子上课,孩子难免会有一种恐惧和厌恶感,也就不敢靠近你了。同时他们往往会有逆反心理,会越来越不愿意听你的话。给孩子更多的欣赏,善于发现她独特的优点和长处,看着她一点一点地进步,鼓励她,耐心地引导她,用语言和实际行动支持她,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大喊大叫或冷嘲热讽,而是耐心地开导她,积极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借用X老师的一句话:“修身,齐家,齐口,修行(行为),修心(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齐(学会帮助孩子成长,提高生活技能,学习技能,处理好关系,控制好情绪,建立家庭能量场)孩子会越来越好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飞向欢乐!飞向成功!

家庭教育心得 篇三

常常听很多家长抱怨: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孩子特别听,我说话根本不管用!

确实。

以我家大宝为例。我对他提出学习要求时,大多会遭遇负隅顽抗;但只要搬出老师来:“今天你们老师跟我说了,你要完成……”基本所向披靡。

该睡午觉偏不睡,只要说一句:再不睡跟你们老师打电话……保证乖乖上床。

按说,我自己也是老师,孩子至少也应该听我的呀。

不,我只是学生的老师,却是他的妈妈。

所以古代有易子而教的做法。

老师的话为什么管用?家长的话为什么孩子不听?

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老师作为“权威”话语者形象,深入学生内心。在走入校园之前,孩子们被反复——老师如何权威、厉害,要听从老师教导……

其次,老师面对的是一个集体,而不是单一个人。孩子在集体中的生存方式和在家作为独生子女,状态截然不同。

独生子女在家唯我独尊也好,乖巧伶俐也好,只有自家人知道,而在集体中,孩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被周围同伴收录眼中。如果言行不合规矩被老师批评,或者举止优秀被老师表扬,都会被众多同伴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这种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下,孩子们一般都倾向于听从老师指令,争取获得表扬。这是孩子向上向善本性表现。也给老师权威性奠定了基础。

当然也有一些个别例外。这里先不表。

再次,老师的专业性。

老师所见孩子众多,经验丰富,能随时根据学生反应,变换自己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当发现孩子有些不接受时,老师会马上转换方式,用更适合孩子的语言和方法,针对孩子实际情况达到较好效果。

既然,老师的话这么管用,老师这么专业,太棒了,孩子的教育就交给老师了!家长可以完全高枕无忧。

大错特错。

首先,不排除有些不够负责任的老师存在。

其次,即使是特别负责的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最大的弊端来自于班级基数。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老师的权威来自一定数量的个体,老师的无力感也来自数量众多的个体。

正常班额一般40人左右,有些欠发达地区班额甚至高达上百人。体制内老师每天除繁重不堪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大量繁琐事务性工作,即使40人的班额,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孩子,更别提100多人的班级,根本不可能有针对性地照顾到每个孩子。

所以,老师最怕家长说“您的话就是圣旨,孩子就听您的'”。

学生的好与差似乎都要由老师来负责?学生表现良好,是因为听老师的话;表现不好呢?

所以,每个家长都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绝对不可以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一股脑推给老师。

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好的老师。

但是孩子就不听“最好的老师”“第一任老师”的话,该怎么办呢?

最近,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不禁会在一些场景下,回忆起当年跟父母相处的时光。

当年的我,也是好汉一枚,不听“最好的老师”话的坏宝宝,青春期甚至经常会摔门而出,拂袖而去。

追究症结所在,我发现父母在跟我交流时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信息重复。

父母喜欢针对一个问题反复提醒,时间一长没有一点儿新鲜感,甚至每次提醒的话几乎都一样。

这种好意孩子能领会吗?反正我不能。

前几天,因为后背疼痛,到医院就诊,大夫推荐牵引垫,牵引后效果确实不错,后背挺拔肌肉放松疼痛减缓,但是有时候还会无意识回到原来弯腰驼背状态。老妈就在一边反复提醒,瞬间,初中时被她反复提醒挺直后背的记忆复苏。

但是,当时她的提醒只有一个作用,就是让我心烦,跟现在一模一样。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想办法帮助孩子形成自我驱动力,没有留心孩子听到提醒后的感受,最终导致早期干预的失败。

我想,如果让我回到当年父母的位置,我可能会用一张偷偷照下的照片来提醒孩子:如果不注意坐姿和站姿,会有多么难看。(记得我曾经用这个方法,提醒一个总是对人怒目而视的男生,给他看了他如此这般的照片后,他再也没有出现那种表情。)不过可惜当时照相机并不普及,或许还有别的办法,关键是要多思考。

在跟孩子沟通时,必须避免反复提醒,内容雷同。孩子很容易形成“疲沓”心理,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

针对孩子具体情况,想一些好办法,会让孩子更愿意听你的话。

其二,直接指出问题,引发逆反情绪。

家长对孩子一片赤诚,拳拳爱心,天地可鉴,但是方式方法却往往简单粗暴。

看到孩子写字时趴着,马上大喝一声,直起身来!

看到孩子把食物包装随手乱丢,马上大喝一声,捡起来扔垃圾桶!

而当孩子有所改变时,却往往注意不到,只觉理所当然。

试想,在单位,稍有疏忽老板便声色俱厉呵斥你,做得好时老板却视而不见,你会非常愉快听从老板指令吗?恐怕早就恨死他,甚至早已辞职。

所以,在跟孩子的沟通中,应该多注意正向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甚至可以提供一些让孩子惊讶的表扬——老妈连这个都关注到了,看来我做的好的地方,妈妈都会看到。

而不要总盯着孩子没做到的地方,挑毛病。

其三,说话不算数。

父母因为工作忙碌,常常会食言。虽然是无意为之,次数多了但是在孩子面前就会失去威信。

尽量做到,说到做到。不食言。

这也是保证父母的权威方式之一。

其四,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坚持到底。

对孩子提出要求,虽然孩子有时候表面反抗,但是他内心知道,妈妈这个要求是对自己有用的,是帮自己的。但是有时候碍于面子等问题,他们会表现出反感,不同意等。

这时父母的坚持就格外重要。

不是脾气暴躁地坚持,而是温柔和煦地坚持。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妥协,会按照父母要求去做。

前段时间,我分享的一个妈妈帮助孩子坚持诵读经典的方法,也是坚持得好才得以顺利实行。

但是如果父母朝令夕改,孩子自然就会钻空子,还会暗想,早晚能混过去,反正过几天他们就忘掉了。

在和孩子的路上,我们可以携手走得更远。

相信,孩子会渐渐听我们的话,更加健康地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一、有法可依,保驾护航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该部法律的颁布,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体现,是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法治保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支撑。有法可依,《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家长赋能,为家庭教育保驾护航。

二、切记全面教育,切勿以偏概全

自古《三字经》中有言“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向来备受重视。可是具体要“教”什么呢?做人?做事?立志还是健体?家庭教育似乎是各自闭门造车,个别成功的案例也只是来自育儿类书籍的分享。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迷茫中的父母指明了方向。该法中具体的界定了家庭教育的内涵。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要全面,要兼顾,切勿以偏概全。所以现在在我们家,无论是运动健身,居家劳动还是学习娱乐都会和孩子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既增加了亲子互动,同时也提高了孩子身体素质,增强了孩子的生活技能,也培养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牢记初心使命,做学习型父母

家庭教育看似具有私人性和自主性,但实则它的公共性更不容忽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一个家庭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发展。因此家长应当重视家庭建设,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具体给出了四个方面的实施建议: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

尊重孩子成长规律,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需要,增加亲子互动和有效陪伴这是我们家一直在努力做的事,为此我和孩子爸爸约定只要孩子在身边尽量不看手机。周末的郊游,晚间的游戏和睡前的阅读都是雷打不动的、最美好的亲子时光。坚守为人父母的初心,牢记家庭教育的使命,不断学习,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做学习型父母。

每个家庭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实施优良的家庭教育。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合格的父母,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家庭教育心得体会》,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15 5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