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心得体会(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6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本周的两个讲座,是冯卫东和张志伟两位老师就教学论文写作、教研活动组织两个话题展开的。两位老师既现身说法,又用大量的案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所讲授的路径和方法实操性很强,均针对在一线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论文的写作中存在的最实际的问题,所以,让人感觉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听取了报告,我想到的是:“教”和“研”如何相济?教师的“学”和“思”如何同行?

反观我们当前的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热情不高,活动实效性不强,为了完成“活动”而活动,何尝不是张志伟老师所说的“叫”研组长叫人来,坐在一起东拉西扯,拍个照片,填个记录,万事大吉。教师无功而返,怨声载道;教研组长无计可施,满腹牢骚。我们都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就是停留在说说现象,摆摆问题,至于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张志伟老师给我们列举了具体的案例,传授了解决方法。

我认为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引领参与者的思考?

首先,要不要思考?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决定的。在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处在“知识爆炸”时代,客观上对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作为教师,面对着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对象,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热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这样,才能培养会思考的学生,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这种能力,使他能够与时俱进,备受社会的欢迎。

其次,组织实效的活动,引领参与者的思考。活动主持人是培训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引领者。组织者做好三项重要工作:活动前的过程规划,活动中的点评推动,活动后的反馈跟进。以比赛来促进教师水平的提高,以赛代训,把折叠的过程展开。

最后,学会写作。冯卫东老师称之为让“好课”成为好“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三条路径:路径一,创新“做课”精彩写(创意地做),既做行者,也做作者;路径二,推开“微窗”有景深(敏锐地看)。关注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细节,让线性时间空间化,着眼于课堂,紧抓细节,生成方法,有一点引发深度的思考;路径三,主张催放花满树(聚焦地演)。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归纳规律,由课例—课理—课例,写改课的具体内容,修改背后的渗透的思想,基于叙而反表议,达到理性提升。

张志伟老师也提到,课堂里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深刻道理,把道理想通,想通了道理就是进步,写出来就是论文。同样的,每次教研活动也是有许多东西可以总结提升的,从点上进行突破。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还应成为一个善于书写的教师,这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发自内心的自觉追寻。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二

第一次听说“生本教育”还是在校长到广州学习归来。通过校长的讲解和有关资料的补充,使我初步的认识到“生本教育” 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本教育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其实这也正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

本学期,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论,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因接近学期末,我们音乐剩下的内容也不多了,也按生本教育的有关理念,给学生设计过两课的预习作业,通过预习作业上的内容,自主的把握课文内容,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我再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小组交流、回报。因是初次尝试,学生在汇报时的语言流利性、逻辑性的层次性比较差,但是从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在课下确实是搜集、交流过了。生本课堂就要求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要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合理的运用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一、学生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念: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角色的变化

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唠唠叨叨,生怕学生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才意识到,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周五听了这几节“升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这几节课,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生本教育要有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三

生本教育成为时下一个鲜活的话题,吸引着我们的思想,去追寻人本的主旋律;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去追寻生本课堂的奇迹。

走近邯郸,走近钢苑中学,还未踏进学校校门,似乎已经嗅到生本教育的气息,钢苑中学,全国生本教育实验基地,这所中学把生本理念与学校实际相结合,走着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生本教育开展两年来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

走进钢苑中学,踏进生本教育的这片沃土,扑面而来的是一块石碑,上面布满了不同字体的立字,下面是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八个大字。这些不同的立字和周恩来的这一读书立志名言,透露出钢苑中学的师生们那种顽强的自立精神与执著的探索意志,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推进生本教育。

走进生本课堂,那是一节语文课,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学生的精彩无限。

镜头一:学生替代老师,主持课堂,有板有眼,言语流畅,是那么娴熟;

镜头二:学生讲故事并写出关键词,然后学生根据故事谈自

己的看法;

镜头三:学生记诵成语然后进行抢答,场面异常激烈;

镜头四: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然后其他学生讲解问题,随后进行质疑或补充,并进行错误分享。

走进生本课堂,那是一节历史课,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教师的指导与点拨。

镜头一:教师尽量不占用更多的时间,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个别问题点到为止;

镜头二: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分析教材;

镜头三:在做解析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要抓住关键词,通过抓住关键词并联系课本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把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

镜头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巧妙地进行小结。

无论哪一节课,每一位老师都面带笑容,态度很和蔼,他们落落大方,不拘束,他们打破了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一堂课是那么轻松和快乐,他们按照各自学科的模式与特点进行流畅教学,时而引导,时而点拨,时而为学生鼓掌喝彩,时而对学生做出评价,不断激励学生,他们让课堂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他们实践着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钢苑中学通过生本课堂这一平台,真正的把生本理念不断地渗透到教学中,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课堂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课堂,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全面依赖学生。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课堂体现着不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只做一点点,学生要做一大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生本教育在钢苑中学正在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

看到生本教育下一幕幕让人心动的场面,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也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结合学生,不断地改进教学,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转变思想,坚定生本理念。生本教育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生本教育符合学生个性发展,是一种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理念,生本教育尊重学生的价值,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我们要真相信,真实践,不断地完善它,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思想水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对这一理念还存在怀疑态度,甚至否定,有的在实践中,不知如何操作,存在怕苦畏难心理,不愿去实践,有的在实践中,甚至不相信学生能学好能学会,这些都是要不得的,因为这一理念已经证明并且继续证明它能给教育带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实践生本课堂,设置好前置作业。在实践生本课堂中,前置作业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保障,是实施生本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就是说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心理并找到了学生的兴趣。前置作业的设置不仅关乎着教师对整个教材的把握程度,挖掘程度,也关乎着学生是否能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行有效的把握这一堂课;也关乎着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把课上活,因此前置作业是一堂课的关键。尽管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尝试着设置前置作业,也深知前置作业的重要性,但是总觉得设计时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摸索,不断地去完善。前置作业的设置要简单、根本、开放;这六个字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所以我们要精心备课,备学生,备教材,设计出符合课堂实际情况的好作业。

生本课堂切记只注重形式忽视课堂根本内容。生本课堂不是只讲究形式,而是通过种种的形式,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学会,动是形式,会才是目的;因此,我们反对把课堂搞成形式课堂、作秀课堂、文艺课堂等等,华而不实。生本课堂是实实在在的,是切合学科实际的,是切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更是切合课堂环境的;生本课堂不是死板的是灵活的,不是学生讲得多就是生本课,生本课有时候也需要教师去讲一讲;不是教师讲的多了点就不算是生本课,生本课有时候也需要学生多接受新内容,只要我们把握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教师一定要少讲,让学生多活动,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因此教师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不要讲,像摘葡萄一样,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所以,作为生本课堂,要时刻以生本为理念,用这种思想指导我们的课堂,以学生学会为根本,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实惠和快乐,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的享受。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应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质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利用“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等多种方法,才可以真正做到少教多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听生本观摩课、看生本课堂视频、关注生本教育微信公众号、上网查询生本教育的资料,我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

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

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平等心态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给学生指引方向,剩下的时间多交由学生探究学习,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亦大大扩充学生的知识量。

我感觉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研究,放手让学生研究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多学少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研究,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研究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研究”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优质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研究”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 、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交流、探究。每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团队的纪律、任务分配等事务,组内成员有不明白的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确实无法解决可以向教师提出,如问题具有普遍性,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交流,展开全班性的讨论,这样做真正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也让教师得到了解放。

3、布置前置性小研究、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

生本课堂看似简单:可实际上,要想上好生本课,并不那么轻易。我认为生本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点拨时的“收”和“放”,教师要有获取并灵活运用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通过点拨,让学生向更深处迈进,也就是“放” ;通过点拨,让学生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把学生引到正轨上来。收放自如,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激扬生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

其实,这一点一拨,并不是太好把握。这需要教师有较深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这都需要教师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上正确的道路。引导学生自己学,教师起到帮学的作用,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教师在什么时候帮,教师在引导的同时还应该做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思考。

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培训第三周,也是我们比较期待的有关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专题讲座,分别听取了杨向东教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命题》,方张松老师《数据驱动评价改革与教育教学改进》两个报告。两位专家高屋建瓴、鞭辟入里、同中有异,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专业性都很强。他们均针对中高考评价、命题的改革提出了问题,指出了解决路径;杨教授侧重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考试命题中的问题和方法。方老师则利用大数据下的考试评价结果与教育教学的关联,分析了其中的问题成因。

两位专家站位高,理论强,具有前瞻性(www.chayi5.com)。学习起来颇感吃力。但是,细细思考之后,这对于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是一次引领和启发。现总结如下:

一、考试评价的指挥棒已发生变化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20xx版)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xx年)的明确要求,看考试评价的改变:以知识点为目标为以核心素养为纲。由传统的“知识、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评价的转变。

学业质量标准即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摘录杨教授的理解就是:“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整合了特定课程领域的知识、技能、方法或观念,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整体描述和界定。这种学业质量标准扬弃以学科知识点为纲,以识记、理解和应用为质量水平,转而采用一种整合的、实践取向的学业成就观。

首先,它强调的不是学科固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特定学段结束后学科核心素养表现及其特征。每个学科核心素养都是在整合或重组学科知识,以学科特有的观念、思维方式、探究模式应对现实情境中形成的。

其次,学业质量标准提供了对各学科核心素养不同水平及其表现特征的刻画。与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同,核心素养的每个水平都指向现实问题或任务的解决。

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各学科的育人价值和质量要求,系统阐明了学生在高中阶段素养发展水平及其表现特征。像身高、体重刻画物理属性的水平一样,特定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刻画了该学段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上的水平。在设计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时,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确定考试命题的价值方向、理论框架和水平依据。”

也就是说,以素养本位的考试评价取代过去的知识本位的评价。所以,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要及时更新理念,积极开展新的研究,与时俱进,方能顺应时代所需。

二、重建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观

余文森教授曾提出: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教学改革必须从改革观念开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念,这些观念包括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三大基本观念。其中,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旨在解决为什么而教的问题;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旨在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旨在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1、立德是前提,树人是目的,培育健康完整的人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使命。人,才是教学的共同对象。我们不是教语文、教数学,而是用语文、数学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首要确立的教学观念。

2、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意识而言,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教学意识是战术,着眼于学生的眼前,注重一时的得失;课程意识是战略,面向未来,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是一种教育的专业意识,是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背后的“假设”和依据。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教学改革之中的存在的各种问题就是缘于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没有课程意识。所以,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就是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教学改革唯有进入课程层面,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3、学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的中心、重心在学而不在教,教学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检验一种教是不是好的教,就是看它是不是有助于学生的学。所以教学改革要正本清源、回归初心,要以学习为中心来重建教学体系和模式。为了构建真正意义的学习中心课堂,我们在教与学关系的具体操作上要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多教少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

三、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要高度重视

方张松老师深入为我们解析了当前学生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一点,大家都深以为然,但是,实际生活和教育教学中,阅读能力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那些靠刷题提成绩的方法,是不能够提高阅读能力的。方老师还给我们指出了具体的方法:买书,读书。还针对怎样让孩子看书的问题,具体进行了讲解。出门带书的习惯,经常去图书馆、新华书店,记下孩子的疑问。如何进行读书的任务驱动,评价问题。

我们县教体局大力实施的“书香家校一体化星级建设”项目,真得需要我们所有教育人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实践。不仅是小学生,我认为,中学生更需要来参与这个项目。读书,会使知识得到丰富,读书的过程就是提升个人修养的杰作。一个人,当他热爱阅读,内在的精神就会纯净如水,外露的气质自然而然的让人感到舒适,淡雅。

学生有了知识和能力,有了素养的提升。我想,无论什么样的考查方式,都会从容应对的;有了素养,孩子们也才会更加自信、乐观;也定会获得一个幸福、充实、美好的人生。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篇六

4月6-9日有幸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研修班为期4天的学习,学习学间,我们有幸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随后,我们一起听了两场专家报告和7节生本示范课,收获良好,感受至深,回来后,认真《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接触到了“生本教育”这一理念,感受了生本课,后来通过看观摩课、集体学习、个人阅读生本教育的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首先是学生们获得了自主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从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学生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其次是老师的角色得到了变化

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 “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课例,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在课堂上,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为他们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应该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 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地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是一个幸福的老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生本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15 6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