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武传知识点(通用5篇)

发布时间:

《苏武传》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创作的史传文。这篇文章按苏武一生经历的主要关节,大致可以划为三个部分。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语文苏武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苏武传知识点》,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苏武传》难句补注 篇一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苏武传》特殊句式 篇二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若: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苏武传》古今异义 篇三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 女: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 疆:通“强”,强壮。

《苏武传》词类活用 篇四

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 今义: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位列将 古义:位;官位。 今义:位置、地位。

列:一般的,普通的。 今义:排列。

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苏武传读后感 篇五

阅读是是关注人物生存状态的过程。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为人物这种生存状态进行合理的归因。有了这一思考过程,人物就不只是“好人”与“坏人”了,对生命的认识也会因此丰富。

读《苏武传》,也不应该强迫自己读出苏武的忠诚。这只是苏武的生存状态,是“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的报恩者和把“臣事君,犹子事父”作为自己最高行动准则的儒生的生存状态。

细读文章,李陵的生存状态真实感人。他没有卫律幸福,他虽然投诚,却始终以投诚为耻。他没有苏武幸福,没有苏武信仰的单纯,眷恋着俗世的幸福。他是一个痛苦的人。当卫律去劝降时,威逼利诱,惹得苏武的一顿臭骂,但李陵去劝降时,苏武却没有动怒。同样对劝降者,班固对卫律着墨不多,但对李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

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名门之后,他继承了其祖英勇善战,也继承了其祖悲剧的命运。不甘沉默,请缨率五千弓箭兵深入大漠,想一战成名。然而最终因弹尽粮绝,突围不得而被迫投降。李陵为什么不杀身成仁呢?将军战死沙场,不正是死得其所吗?然而谁不想活命呢,谁能轻易地舍弃生命呢。何况他还想以另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高中语文苏武传知识点》,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297 1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