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优秀7篇)

发布时间: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不同的学习态度制约着学习的动力不同,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7篇《如何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时间安排 篇一

用一个本子详细记录每天的时间安排,并在每天学习结束时给予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包括学习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习效率怎样等),以便第二天加以改正,如此不断地加以修正,将会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最后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方法 篇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光靠说教是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下功夫,用自己的数学素养、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明白在知识面前,只有真理,没有权威。因此,教师改革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的必要途径之一。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是改变课堂上满堂灌的呆板教学形式。要运用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讲究教学艺术。

1、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由于大多数后进生认知能力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出、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后进生的接受能力,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同时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例如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引导猜想等等,积极引导后进生参与,使他们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接受所学的内容。

2、练习、作业分层,适当降低要求,减轻作业负担。

对于练习和数学作业,应以课本为主,不搞偏题、怪题,不搞题海战术。题量要适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水平与能力,拉开档次,不搞一刀切。比如,我校就是将练习和作业都分成A、B、C组,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合理选取,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思有所学。每次作业一定要及时评讲,对好的学习方法一定要加以肯定与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千万不能有任何的指责与埋怨,而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

3、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在此主要介绍一下成功激励法,数学后进生几乎都是对数学无多大的兴趣,主要原因还是在数学成绩,没有成功感。在教学中对后进生我校采用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和少吃多餐等做法,为后进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例如在单元测试题方面,我校采用了多层次的方式,实行备课组分工,将每次测试分成A、B、C、D组(或者更多),在测试时,科任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放不同的试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做。命题时,教师除了关注知识、数学思想等等的同时,一定要控制好难度,力争从分数上来看,不要出现不及格或者低分率。对分数高的,尤其是后进生,一定要及时表扬,并叫学生带试卷回家叫家长签名,或知会家长,让学生从多个方面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对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但其规律和类型都是有限的。引导学生抓解题规律。教师除了加强学生对“双基”训练的同时,要适当加强对解题技巧、解题策略的指导,总结解题规律,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不断巩固薄弱的环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5、及时反馈,及时跟进,对基础不过关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辅导

我校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在讲新授课时,会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或者课前几分钟,对学生已学知识进行小测,测试后对学生答卷进行认真分析和归纳,把成绩较差的学生按照错误类型进行分类,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评讲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养,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另外,每班都设立测试跟踪记录,每次测试后,老师都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班的整体情况,一旦发现某位学生成绩突然滑坡,立刻找原因,进行思想工作,并想办法利用时间帮他辅导,力争下次赶上来,否则,一旦学生不够主动,或者老师不及时跟进,一两次后,这位学生又是一位后进生。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并改正教学方法,不断进步。

培养好习惯 篇三

当你培养了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养成了做题时能及时查找错误原因并做到不弄懂决不放弃的习惯,一个阶段制定一个目标然后落实到每天的具体行动中,每天一步一个脚印,一点点地朝着目标前进,你将会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更高更好的成绩。

什么是学习态度 篇四

什么是学习态度,我想就是,你是怎么对待或是看待学习的。可以在这个时候适时的将学习看成一个人,你是怎么想的他,你将会怎么对待他。同样,他就会怎么对待你。

学习态度的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不亚于培养一个学习习惯,一蹴而就更是不太可能。你要打心底里去找到学习上的乐趣,或者是有值得你花时间在学习上的事情,改变畏惧学习的心态,不要将他想象成可怕的事,学会乐在其中。

村上春树有句话:“然而无论何等意志坚强的人,何等争强好胜的人,不喜欢的事情终究做不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不要让学习成为你不喜欢的事,是第一步,不要一来就刷难题,想当执牛耳者,人不可能一步登天。找到学习的可爱之处,是第二步,刷简单题,先找到成就感。在基础上,探索它,是第三步,这一步,你之前所有构建的基础会给你成就感,其乐趣也无穷,其成就也无限。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将学习和自己的兴趣连接起来,你会发现学习是一件很主动的事情。

学霸为什么喜欢学习?大多数的他们,刚开始肯定不是因为喜欢里面的内容而开始学习的。

要使学习充满趣味,当你作文能拿56分,你就会开始想上语文课。

当你的数学提笔就能刷刷刷写下一道题,你就会开始想上数学课。

所以说,要让自己汲汲于某种事物,从中获利是不可缺的,这是人类的本性。但你也必须明白只有你主动学习,学习才会和你有故事。主动学习的根本动力无非是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想做那个最独特的自己,有时候人海茫茫,人常常会觉得自己是沧海一粟,但正是这个时候,你才会觉得比任何时候做自己都更加轻松。

所以说,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造就向上的学习态度,结果自然能获得好的成绩并享受到好成绩带给我们的满足感。

学会享受学习 篇五

要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去享受它,如当本不会做的一题数学题通过自己反复推敲最后被攻克了,这时自己应该是非常高兴的,应该和打游戏过关或跑步拿第一是同样快乐的,可在这时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如给自己画个笑脸,来一块好吃的点心等等。总之当你以快乐的心情去对待学习时,学习不但不是一件苦事,你还会从中得到你意想不到的快乐。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篇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形成,有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学习的结合点。有趣的事物能使学生因“趣”而产生求“知”的欲望,积极投入学习,寻求结果。随着知识增长,能力增强,经验积累,使学生萌发“我要学”,并会成为整个学习的心理基础。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数学教材第二册中,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后开展《神奇的七巧板》活动;认识100以内数时开展《会捣蛋的0和1》活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法后举行《快乐的邮递员》、《击鼓传花》等活动。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实物、模型、幻灯片、挂图、卡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生动活泼。

第三,加强学具的操作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观察、概括习惯。如在教学数学教材第二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摆木棒、拨算珠,具体感知抽象的数字;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应用题”时,让学生摆△和○,再摆红花和黄花等,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明确题意,理清数量关系,养成认真观察、比较、思考、分析的好习惯。

教给学生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习惯。 篇七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并形成习惯,才能更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指导学会动脑,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1) 启发学生思考。第一是克服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如在教学20以内进加法中的7+8,启发学生可以这样想7分成5和2,2和8凑成10,10加5得15,也可以想:8分成3和5,3和7凑成10,再算10加5得15,即利用“凑十法”来帮助理解和记忆。第二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考。如教学15-7时,启发学生想出多种算法。学生会想出如下几种算法:①15分成7和8,所以15-7=8;②把15分成10和5,10-7=3,3+5=8,所以15-7=8;③7分成5和2,15-5=10,10-2=8,所以15-7=8;④因为7+8=15,所以15-7=8……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勤动脑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预习。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和步骤:首先是初步浏览下节课将要学的知识,其次是找出你认为较重要和应着重注意的地方,接着找出难点及自己不理解或不够清楚的地方,画上记号,最后做尝试练习,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3)教学生学会听课。主要方法是:①注意老师提出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习的重、难点。②注意老师的解题思路。③注意听老师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养成学生掌握方法,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4)指导学生复习。教给学生如下方法:①首先把当天内容再回忆一遍。②把重、难点内容再理解一次。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练习。逐步养成学生每天复习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会动口,养成学生勤动口的习惯。

(1)指导学生读。主要有:①指导读标题,课题;②指导读例题;③指导读插图;④指导读算式;⑤指导读结语。

(2)启发学生说。主要有:①启发说解题思路;②启发说算理、算法;③启发说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④启发说重点、难点;⑤启发质疑。

3、指导学会动手,让学生养成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使感觉器官参与知识的掌握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常用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

(2)指导学生明确操作目的,掌握操作方法,便于学生悟出道理,总结规律,掌握算理、算法。

(3)指导学生边操作边说出解题过程,做到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如何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297 1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