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学习方法(精选3篇)

发布时间:

钢琴学习犹如大海行舟,在那漫无边际的大海上。在充满矛盾的钢琴之路上,一步步坚持下去。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钢琴的学习方法》,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学钢琴的基本手法:慢分听想 篇一

浮躁时怎么静下心?一个字:慢!1

著名钢琴家布佐尼说:“对待弹奏困难处不能强攻,须用慢和精细的找出造成困难的根蒂。”俄罗斯著名钢琴家列夫曾发表如下议论:“当你遇到难以克服的难点时,千万不要强制自己,大可不必无休止地,痛苦万分地进攻这一难点,最好的方法是暂时放置一下目前难以解决的难题,先去练习其他曲目。”

“慢”主要指用比规定明显慢的速度来弹奏。慢练在钢琴教师的教学术语中,常是脱口而出的,因而,学生听后当耳边风甚至不予理睬,也很常见。慢练能使弹奏者在浮躁时得到静心,在疲惫时寻得休憩,在困难久攻不下时获得时机迂回。

越练越乱怎么梳理?一个字:分!2

美国著名钢琴家教育家史兰倩丝卡说:“当我们弹奏中遇到障碍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先将乐曲里那些不易克服的乐段,一段一段地挑出来,使它们都变成一首首短小的练习曲,运用一些方法去练习,待完全征服它们后,再放回原曲中做整体练习。”

在练琴时要分手、分章、分段、分句、分节,甚至分页、分行、分音型、分动机来练习。如果说“慢”是一架普通放大镜,它能把快速弹奏中出现的粗糙、错误一目了然,那“分”就是一台高倍分析仪,它能把在弹奏中产生的纰漏、隐患逐一找到它的源头,并加以清除。

背谱训练当中运用“分”的方法已属热门并为同行所接受。这就是把整曲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然后连成一片,最后再整曲去背。这么做对背谱的牢靠大有裨益。“音乐记忆的技巧是通过一页一页的,甚至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方法去记忆。”

怎么培养音乐的感觉?一个字:听!3

俄罗斯著名钢琴家约瑟夫·列文在《钢琴弹奏的基本原则》一书中写道:“优秀的音乐学习者应知道,学会如何注意去倾听音乐,教师必须教会高级学生注意倾听音乐是一件不问自明的事。”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应诗真在批评一些学生学习方法时就说:“他们不去听自己的演奏,也不会听。更可怕是他们对音乐毫无感受、冷淡,无动于衷。”他建议要经常利用自身的耳朵和“内心的耳朵”去听,并把这个习惯看成是个演奏者每天必须遵循的规则,千言万语也不能代替倾听音乐本身。

如何才能往更深一层?一个字:想!4

“想”即为思考、思维、思索、思想——其实我们在“慢”、“分”、“听”中无时无事不在“想”的旁托和参与下生存。因为谁都能判断出“想”是“慢”、“分”、“听”的灵魂。只有有了“想”的积极、活跃的核心参与,作为“慢”、“分”、“听”才迸发出勃勃生机,指导钢琴学习向纵深、高效进军。

我们在钢琴练习中那种不善于动脑的现象也是相当普遍。他们的具体表现为:练前没计划,练后不总结,练差不反思,练累不休息。虽然他们也在用耳听自己弹的声音,也在寻找练习中的不足,但这些努力仅仅是停留在对弹奏思考肤浅的层面上,最后还是不能跳出缺失动脑练琴的圈子。

以上“慢”“分”“听”“想”,在钢琴学习中普遍公认又普遍使用,但这些仅仅是在钢琴练习上的一个工具,是解决过河搭桥的问题,它既重要但又不是钢琴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愿这四点能让学习钢琴者,尤其初学者得到重视,把自己的钢琴演奏提高到新高度、新水平。

.分 篇二

顾名思义,“分”就是在练琴时要分手、分章、分段、分句、分节,甚至分页、分行、分音型、分动机来练习。

如果说“慢”是一架普通放大镜,它能把快速弹奏中出现的粗糙、错误一目了然,那“分”就是一台高倍分析仪,它能把在弹奏中产生的纰漏、隐患逐一找到它的源头,并加以清除。

我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赵晓生在他的《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写道:“钢琴学习容易犯的一个最普遍的毛病就是不断地一遍又一遍从头到尾演奏一首乐曲。

殊不知,这样从头到尾的演奏实在是百弊而无一利,极难从中获益或得到长进。

好的练琴方法是把音乐分解为细部,一小块一小块地练习,好比先仔细地把每个零件磨光锉平一般。”

赵晓生一番话点中了练琴中“分”的核心是“细化”。

我过去有个学生读谱经常有错音,告诉他有错音后,他只会一遍遍从头到尾弹,似乎这么弹错音就会从琴谱里蹦出来。

结果当然是错音依旧,无功而返,他却累得要命。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分段寻找,对错音可能作怪的区域或在我们听觉上有不顺遂的片断重点多弹几遍,然后再缩小范围细听、细找,就不怕错音不束手就擒!

苏联著名钢琴家尼古拉耶夫也在“分”的方法上发表如下看法:“不少曲子对每个不同的演奏者都有大小不一的技术难点,对一些经验不足者每次练琴都从头开始,而对像苏联著名钢琴家里赫特来讲,他是经常从作品中难度最大的片断和段落开始分出来练习。”我认为这条“分”的经验至少好处有二:(1)把难点分出来练习,这样做目标比较明确,矛盾比较集中,当然此时弹奏的精力也最旺盛,易于出成绩。

(2)把难点分出来练习对演奏者挑选曲目来讲是好处多多,因为经过练习提前能估计自己技术能否跨越曲中难点的鸿沟,如果不能,何苦要练全曲?

分手练是运用“分”的手段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有时,一些弹奏中的瑕疵混迹在左右手的大音量中而我们又不能迅速将它们逮出来时,我们经常是分手过筛仔细找。

例如我们在弹奏巴赫的赋格曲时,它要求在各声部相对独立进行下,能做到整曲的歌唱、匀称、协调。

正如涅高兹所说:“当我弹巴赫的时候,我和这世界是调和的,我也为它祝福。”但由于指法、技巧、手条件等因素,时而在我们弹奏巴赫赋格曲时,易冒出重音、断音和不平均的音,我们当然不会容忍这些音来捣乱巴赫奉献给人类的和谐世界,怎么办?除了分手练来围歼这些音外,曾来华讲学的俄罗斯钢琴专家阿尔扎玛诺娃·伊凡诺夫娜还要求她的学生在分手练的基础上再要分声部来练。

分手练,有时我们知道是因为我们的左右手的手指机能和指力不在一个档次上。

一般情况下,钢琴家的右手比左手强,个别“左撇子”左手比右手强,但这些“左撇子”的长期弹奏曲目均具有重右轻左的共性,这使“左撇子”的优势发生了逆变,左手开始逐渐弱化。

正如苏联著名钢琴家格里高里·科岗开玩笑说:“我们时常见到一些学生,他们的右手已达到了中等音乐学校的弹奏水平,而他们的左手却只有儿童音乐学校四五年级的水平。”

为了克服左右手发展不平衡的缺憾,大部分钢琴学习者乃至钢琴家都采用分手练,强化左手独立弹奏能力的方法。

但在这儿我们要指出的是:他们分手练起因是他们看到了左右手之间的差距,并且还产生一种生怕差距扩大的危险,他们分手练的目的仅仅是缩小左右手之间差距,不让左手扯右手的“后腿”。

他们练的范围也仅仅在左手弹奏遇到困难处,这种分练完全起到的是一种修补的作用。

让我们眼睛一亮的是:近代不少优秀钢琴家,他们已站在战略制高点看待左手的分练,他们已不满足分练的修补作用,他们通过分练要求达到的是:左右手在钢琴演奏的世界舞台上从从属的作用走向相辅相成的新型关系,以适应新时期、新作品、新难度的要求。

近代很多钢琴家们,在左手弹奏的技术上已发展到不次于右手的令人惊叹的地步。

拉威尔1931年创作的《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你几乎无法相信那是钢琴家用一只左手弹出常人两只手才能弹出来的辉煌效果。

背谱训练当中运用“分”的方法已属热门并为同行所接受。

这就是把整曲分成若干段,一段一段,然后连成一片,最后再整曲去背。

这么做对背谱的牢靠大有裨益。

著名钢琴家鲁道夫·塞金对如何运用“分”的方法来进行背谱训练也发表过类似观点,但他分的单元有所不同,他要求:“音乐记忆的技巧是通过一页一页的,甚至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方法去记忆。”要知道过去背谱连同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人的背谱可是与以上相左:他们是一遍遍去弹,一曲曲去背。

这些人在依仗着熟能生巧的信念,依靠着一种下意识弹奏的惯性推动着背奏进行,这种背谱比起用“分”的办法背谱弊病太多:(1)整体背谱是一种用跟着感觉走的图式把整曲装在脑海里。

曲子越长负担就越重,越容易跟着感觉走入岔道、歪道,给整体音乐形象造成缺损,给以后完整背谱增添了麻烦;而用分的方法去背谱,是把整曲分成段,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去背,这样背时增加了理性化,减少了盲目性,压力不大,好记又便捷。

学钢琴的基本手法:学钢琴的四个疑问 篇三

1、弹钢琴的手指是不是要特别修长,越长越好?

当然手指太短肯定是弊端,但大师孔祥东就是短手里的楷模,勤奋的翘楚,以勤补不足。但是手指过长的也不可取,如同过短够不着一样,过长反而是个累赘,一双弹钢琴的手,最重要的是比!例!适!当!

2、弹琴的手就如手模的手一般通直秀美?

手指弯

如果从小弹琴,多半他的食指是弯的,就是撇开那种弯,食指立起来捏住指尖往外撇,就是那种感觉。这也只是每个幼年学琴人的手而已,钢琴家的手由于高技巧、高难度,弯曲的指头会更多。原因是启蒙早,琴童一般3-5岁就开始习琴了,如果有第一乐器铺垫也不会晚于10岁,手指软,长期的练习自然改变手指的自然生长,尤其年幼手小,许多音手指撇开的程度要大于成人,尤其天分越好练得越难,也就变形越重。

关节粗

同理是多年磨砺练习造就的。

指头翘

这点和后一点就是勤奋者和钢琴家最常见的情况啦,半途而废的同学们一般不太明显。指头翘,那就是弹多了,变形了,视觉上挺可爱的

指尖方且大

很多人,尤其是不干活留指甲的女孩指尖都是圆尖的,手指自根部也是由粗到细,但是钢琴家由于指头活动太多、触键太多,指尖都会呈现一种近方形,且指头要比中段大一些。

肉肉的指尖

在指腹处往四周鼓鼓的圆乎乎的,那个叫肉垫,类似于茧的东西,是积年茧退化形成的,这也是指头大的原因哦,有些演奏者肉垫过后,指甲堑在里面,也是练习不太得当吧。

指甲短,甚至秃

打小学钢琴的人到了长大就算不弹也会保持一个习惯,就是剪指甲,几乎跟强迫症一样见不得指甲长长,还有许多人养成了咬指甲的毛病。指甲短是肯定要短到和肉齐平,甚至秃一些,当然极端的指甲快没了那种纯属自己有病,那样手会痛自然也弹不了。加上长期的练习,指甲很难维持好看的样子。所以童鞋们看哪个电视上女主、男主弹钢琴居然留着长指甲,那就证明他们一整个组都是钢琴白痴!

3、有的人问了,那么为什么要那么小学呢?不能等手指稍微定型再学么?

不同于吉他、提琴之类的弦乐,年长要好些,因为磨得太重小孩肌肤受不了。钢琴却需要早开指。没有学过琴的同学们回忆下最初练习打字,你的二指以下的手指是否都靠拢二指向上缩起,尤其四五指,缩成一团。学过琴的同学打字往往手呈放松状态,而且除了四指每个手指的运动几乎都不牵连其他手指。年幼手软,练习了独立性便会一直保存,越大越僵硬,一个15岁以上的人再学钢琴,在现代极难成大师,甚至一个好的演奏者。反观,如果开指早,练个几年,即便你后来丢了,再拾起来也比旁人容易许多。

4、弹琴的手掌纤细无骨?

如同手指的历练一样,手掌更是经历折磨。钢琴家的手掌都比较宽,因为指间肌肉发达,尤其是虎口的地方,学琴的同学都知道,自幼够八度神马的,活生生撑开啊,尤其对于女生天生手小来说,所以钢琴家女生较少也与钢琴最初设计为男人有关。想象下你们所听到的曲子,每天八小时的联系与折磨,这双手的运动量多大啊,没点肌肉支撑不废掉了。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钢琴的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97 2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