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通用5篇)

发布时间:

阅读指大脑接受外界,包括文字、图表、公式等各种信息,并通过大脑进行吸收、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思的过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文言文阅读理解 篇一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表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使内勿服,逾月,而国莫之服。《牛头马肉》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______

②公使吏禁之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公何以不使内勿服?

答:_______________?

②逾月,而国莫之服。

答: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用今天的熟语怎样表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则小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喜欢

②代词,代女扮男装的行为

2、 ①君主您为什么不让宫中的人不要女扮男装呢?

②过了一个月,齐国都城里再没有人(或女子)穿着这种服装了。

3、 比喻。挂羊头没羊肉。

4、上行则下效;要想纠正某种不正之风,上级的以身作则比法律制止更有效。(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篇二

文言文

王文正局量宽厚

王文正①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愬②于公曰:“庖肉为饔人③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④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⑤。”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②愬:同“诉”,告诉,这里有“投诉”、“告状”的意思。③饔(yōnɡ)人:厨人。④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⑤廋(sōu):隐藏。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但不食而已 ( ▲ ) ⑵一日又墨其饭( ▲ )

⑶庖肉为饔人所私( ▲ ) ⑷方省也 ( ▲ )

1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少埃墨投羹中 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B.据鞍俯伏而过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C.汝乃某人乎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其子弟愬于公曰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其不发人过皆类此。

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14.文中围绕王文正的局量宽厚叙写了哪几件事?请请简要分点概括。(3分)

答案解析:

11、(4分)⑴(1)吃(2)弄黑 弄脏(3)独占(4)明白

12、(2分)A。B项,表示修饰/表示顺承; C项,是/竟然;D项,向/比;。

13、(6分)⑴(1)他不愿揭发别人的过失都像这样。

⑵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的环境里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⑶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14、(3分)(1)食被墨而不怒;(2)宽容饔人占肉;(3)据鞍俯伏过侧门而不问;(4)厚赠控马卒。

【译文】

王文正太尉为人宽厚有度量,从未见他发脾气。饮食有不太干净的,他也只是不吃而已。家人想试试他的度量,以少许锅灰投到肉汤中,他就只吃米饭而已。问他何以不喝汤,他说:“我今天偶尔不喜欢肉。”有一天,家人又在他的米饭里弄了点灰,他看到后说:“我今天不想吃饭,可端上点粥来。”他的子弟们曾向他诉说:“厨房的肉叫厨子给私占了,肉吃不饱,请惩治厨子。”王公说:“你们每人一天该给的肉是多少?”子弟们说:“一斤。现在只能吃到半斤,另外半斤让厨子给藏起来了。”王公说:“给足你们一斤可以吃饱吗?”子弟们说:“给足一斤当然可以吃饱。”王公曰:“今后每人一天可以给你们一斤半。”他不愿揭发别人的过失的例子都类似于这些类型。他宅子的大门曾坏了,管家拆除门房新修,暂时从门廊下开了一个侧门出入。王公至侧门,门太低,就在马鞍上伏下身子过去,什么都不问。大门修好了,再从正门走,他也还是什么都不问。有个牵马的兵卒,服役期满向王公辞行,王公问:“你牵马多长时间了?”兵卒说:“五年了。”王公说:“我怎么不记得有你?”兵卒转身离去时,王公又把他唤了回来,说:“你是某某吧?”于是赠送他不少财物。原来是兵卒每日牵马,王公只看见他的背,不曾看过他的脸;当兵卒离去时又看到他的背,这才省悟过来。

文言文阅读理解 篇三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

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会骏诛,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吴王晏出镇淮南,以机为郎中令,迁尚书中郎,转殿中郎。赵王伦辅政,引为相国参军。豫诛贾谧功,赐爵关中侯。伦将篡位,以为中书郎。伦之诛也,齐王冏以机职在中书,九锡文及禅诏疑机与焉,遂收机等九人付廷尉。吴王晏救之,得减死徙边,遇赦而止。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冏不之悟,而竟以败。

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颖不许。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将谓吾为首鼠避贼,适所以速祸也。 ”遂行。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以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颖左长史卢志心害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颖默然。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录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机司马孙拯劝机杀之,机不能用。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又还书与玖言机持两端,军不速决。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而没。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机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云尝与书曰:“君苗见兄文,辄欲烧其笔砚。”后葛洪著书,称“机文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弘丽妍赡,英锐漂逸,亦一代之绝乎!”其为人所推服如此。然好游权门,与贾谧亲善,以进趣获讥。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于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 宁:难道

B.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 伐:夸耀

C.适所以速祸也 速:加快

D.机录其主者 录:逮捕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B.轻兵独进而没 学而不思则罔

C.未有臣陵其君而可以济事者也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并行于世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9.C.速:招致。

10.C.均为“他的”。A依靠;来。B表因果;表转折。D在;对于。

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四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

(选自明?宋濂《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攫(jué):夺取。②羞:通“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④直:通“值”。⑤哂(shěn):讥笑。⑥戟(jī)手:竖起中指与食指如戟形。这是骂人时侮辱人的动作。

【译文】

有个贪财的`晋国人,走进市场。碰到东西就取,说:“这个东西我可以吃,这个东西我可以穿,这个东西我可以收藏,这个东西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和他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两眼晕眩、发热,天下的东西都好像是我本来就有的,不知道是你的东西了。幸好你给了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就还你钱。”管市场的官吏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就离开了。旁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贪财的人比我还要严重,(他们)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难道不是比他们好多了吗?有什么好笑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

(1)即去 (2)索 (3)予(4)甚于

2、翻译:

(1)皆若己所固有。

(2)何哂之有?

3、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离开 (2)求取(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五

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时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①夏后伯启与有扈: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谨慎、恭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________

(2)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目光短浅。

(2)满一年。

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

(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3.①政治上取信于民;

②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③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297 2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