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朝历史简介通用2篇

发布时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朝代,也是中国历时最长的朝代,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2篇《中国周朝历史简介》,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中国周朝历史简介 篇一

西周灭亡

1、「周穆王2113」以后,周朝逐渐5261衰微,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4102,王朝陷入长期的战1653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

2、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

3、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西周灭亡。

东周灭亡

1、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周朝是如何灭亡的 篇二

那么,为何这样的周朝,却能存在八百年,而其他朝代却不行?

周朝的土地制度,是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西周时期,国家实行井田制。这种土地制度,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相比,生产力较为落后,但人口和土地之间的联系,也没有后世的封建王朝紧密。土地革命,向来是王朝瓦解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说是根本原因。而周王朝的土地制度,使得人口对于土地的依赖性,没有那么强,很少出现大规模造反。

到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人口和土地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由于连年的战乱,人口增长缓慢。尽管到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以后,人口规模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周王朝狭小的国土,已经没有争夺的必要,这使得周王室,能够在大争之世偏安一隅。

同时,周王朝的分封制,也帮助它延长了国祚。对于想要实权的封建君主来说,分封制无疑弊大于利,但对于想要苟且偷生的周王室来说,分封制却是他们能够延续数百年的原因所在。

在分封制下,诸侯国拥有极大的自主权,诸侯们在本国与天子无异,这使得周朝时的天子,没有多少实权。到春秋战国时期,甚至还不如一位小诸侯权力来的大。在这种情况下,各诸侯国没有灭亡周朝取而代之的必要性。

而且,分封制下,周王朝诸侯林立,到春秋战国时期,霸权在不断更迭,诸侯国的关系,错综复杂,他们相互制衡,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当某一个诸侯国,过于强大时,其他诸侯就会群起而攻之;三家分晋、齐楚伐魏、六国攻秦都是此理。

这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一个可以代替周王室,真正做天下共主的人。即使是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大增,统一天下也花了不少时间。这使得周王室能够苟延残喘,周朝的国祚一直没有断绝。

除此以外,周王朝的宗法制、礼乐制,有利于各诸侯国对周朝的拥护。西周时,都城附近的晋国、鲁国、郑国等都是姬姓诸侯,他们与周王室同出一宗,就算不听从周王室的调遣,但明面上,还是会拥护周王室的。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但春秋霸主们,大多都打着“尊王”的旗号,以实现自己的霸主。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周王室多有不敬,但从未听说过,有诸侯国要灭亡周朝。这既是现实要求,也是他们心中所认为的理所当然。

所以,周王室能够存在八百年,不在于它的制度有多么先进,君主有多么贤明,它的国祚之长,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

周朝灭亡以后 ,中国出现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土地制度的改革、皇权的加强,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造反的可能性。而这也是周朝能够存在八百年,但其他朝代却不行的原因。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2篇《中国周朝历史简介》,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297 37338